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流放犯人,为什么挑选这两个地方?

清朝流放犯人,为什么挑选这两个地方?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65 更新时间:2024/1/17 4:32:52

流放是古时候一个比较严酷的刑罚了,犯人要发配到不之地,远离自己的家人和奋斗的一切,面对各种恶劣的条件,遭受精神上无尽的折磨。

清朝期间,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也不计其数。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人太多,有些恻然。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他也想讨个吉利。据此判决,只斩戴名世一人,并未罪及家人。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并未深究,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

宁古塔环境如何?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宁安市原政协主席关治平长期致力于宁古塔化研究,他告诉记者,这是清代诗人吴伟业赠给“流人”吴兆骞的诗句,反映了关内人特别是清代江南文人对宁古塔的想象。“其实宁安有山有水,自然条件算是优越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雅林通过当地谚语,对此说法表示了赞同。“宁古塔,宁古塔,去一个,回来俩”。王雅林解释道,其意是说宁古塔山美水美人美,去了那里的人都会对当地姑娘产生好感。

经过考察,记者了解到,宁古塔对清代“流人”最大的考验是寒冷,吴兆骞有过这样的描述,“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然而,时境变迁,当年古人“畏忌”之地,在今天却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海林市长汀镇双峰林场是中国最美的雪景区之一,冬日积雪厚度可达两米,众多游人纷纷至此弄冰赏雪。

尚阳堡:流犯的另一个去处

清朝发遣罪犯的场所除了宁古塔外,还有尚阳堡。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顺治四年,深秋季节,秋风瑟瑟,秋雨飘飘。在清军占领的南京守军,正查进出城门的行人。忽然,在一个欲离宁南下的广东和尚函可的行囊中发现了违禁品——一本记录抗清志士事迹的书稿,名叫《变记》。清军大惊失色,立即将其扣押,并施展酷刑,但一无所获。后刑部以“文字干预时事”罪判决,将其流放到关外沈阳。

顺治六年。函可逝于冰天雪地的异乡。同年,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换来了死刑,后皇上念其情有可原,改为杖责,徒步宁古塔;后又免其杖责,流放到尚阳堡。无论是宁古塔,还是尚阳堡,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犯罪人或反抗者进行惩罚镇压的一种手段。它是清代社会的产物,也随着王朝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

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既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6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6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宁古塔

自清顺治十年(1653)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360年。因时值明清易代之际,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o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标签: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在针对起义动乱的方面见解有何不同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作为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最高既得利益者,皇帝最关心的头等大事,自然是国家的安定和自己政权的稳固,但是对于如何平乱,每一代帝王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下面我们就对比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来看一看二位的平乱观有何不同。国家的治乱振兴,从来都是最高统治者关心的头等大事。即使是那些制造动乱,趁乱夺权的乱臣贼子

  • 开皇之治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胡人入华导致封建礼教的崩坏,人口断崖式下跌,整个国家一片混乱。在经历了长久的分裂之后,隋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决定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史称开皇之治。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

  • 宋仁宗赵祯为什么能创造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代,为什么说宋仁宗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仁义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赵祯不事奢华,能够约束自己。“为人君,止于仁”,“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有的人,当年还活着,却已经死了,虽然竭尽所能地美化和包装自己,在人民的心中,坏事做尽的人,虽

  • 同为权臣 曹操与司马懿相比到底谁厉害,曹操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不臣之心 为什么到死也没除掉司马懿?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三国时期,曹操和司马懿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曹操更是少有的枭雄。曹操和司马懿分别作为魏国和晋朝的奠基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其独到的眼光。可是人们却更加的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马懿,历史上的曹操与司马懿差距有多大?魏武曹操,晋宣司马懿。虽然生前皆非帝王,但实有开国之伟绩。都是枭雄,连评价都有很多类似:深谋

  • 袁崇焕和毛文龙有什么恩怨,袁崇焕为什么一定要斩杀毛文龙?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借阅兵为名,渡海来到皮岛,毛文龙前往迎接。毛文龙见了袁崇焕,语多傲慢。袁崇焕便以邀毛文龙观看将士骑马射箭为名,将其擒获,数他十二大罪,取出尚方宝剑,将其斩首。袁崇焕为何要杀毛文龙?毛文龙,生于1576年,钱塘人。年轻时善于骑射、晓畅兵法。后来他的舅舅沈光祚担任兵部主事,推荐他到辽

  • 引发汉匈百年战争的导火索马邑之谋是怎么谋划的,又是什么样的结果?马邑之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马邑之战是公元前133年西汉在马邑策划的一场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但最终却因泄密功败垂成。从马邑之战开始,西汉王朝结束了与匈奴之间数十年的和亲政策,转而兵戈相向。自汉高帝接受刘敬的建议与冒顿缔结和亲以后,他的继承人惠帝、文帝、景帝一以贯之地奉行这种和亲政策。在汉初的70余年间,汉王朝与匈奴部落联盟统治

  • 秦琼是唐王的左膀右臂,为什么没有出现在玄武之变中。他最后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相信大家都看过《隋唐英雄传》,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型不是虚构的,里面的秦叔宝就是历史上的秦琼,他为李世民打下江山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秦琼是唐王的左膀右臂,为何没有出现在玄武之变中。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一般成大事的人手底下一定会有一群可靠的人,也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让那些大人物做事情节更加精彩。霸道

  • 唐玄宗一手将唐朝的盛世推向顶峰 但也亲自葬送了大唐的辉煌 唐玄宗究竟是如何从一代明君跌入万丈深渊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唐

  • 同为南方政权 东晋在和北朝的对峙中为什么比南宋强势的多,为什么东晋北伐屡屡得手 而南宋北伐次次无功?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偏安政权,它虽然退守江南偏居一方,却从不偏安苟且。同为南方政权,东晋在和北朝的对峙中为何比南宋强势的多?为何东晋北伐屡屡得手,而南宋北伐次次无功?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造成中原地区极度空虚。南匈奴首先发难南迁,五胡乱华拉开了中国北方黑暗年代的序幕。永嘉之乱后,

  • 杨玄感本是隋朝四贵之一 受到隋朝两代皇帝器重 也是第一个起兵反隋的贵族首领 杨玄感起义为什么失败非常快?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杨玄感是隋朝众臣,司徒杨素长子。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大业九年,各地农民起义陆续爆发,朝廷土崩瓦解。杨玄感把握时机,趁机反叛,屯兵黎阳,攻打都城洛阳,久战不克。屡战屡败,终为大将军宇文述大败,杨玄感走投无路之下,命其弟杨积善将自己杀死。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隋朝的两代重臣,这种身世为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