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公孙瓒威震华北 为什么给人极盛一时却又迅速败亡的感觉,白马将军公孙瓒为什么会败亡?

公孙瓒威震华北 为什么给人极盛一时却又迅速败亡的感觉,白马将军公孙瓒为什么会败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987 更新时间:2024/1/17 6:28:04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在汉末诸侯中,白马将军公孙瓒威名远播,此人骁勇善战,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元199年,公孙瓒被袁绍击溃,终于灭掉公孙瓒。公孙瓒为何最终输给袁绍、兵败自焚?

公孙瓒在早期一直是北方一个很强大的势力,多次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名气很大,实力甚至要比当时袁绍要强大的多。也正是因为他的实力更强,他与袁绍的第一次大战也是他率先发动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冀州。刚开始的时候,公孙瓒打的十分顺利,毕竟实力雄厚,军队战斗力很高,还有一支名为白马义从部队,冀州郡县纷纷是望风归降。

袁绍本来想求和,看着公孙瓒不给机会,只能硬着头皮去打了,双方在界桥大战,史称界桥大战。这战中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公孙瓒由于胜仗打多了,加上欺负麹义兵少,于是膨胀了,下令让白马义从直接冲锋,结果被早有准备的麹义军后面的千张强弩齐发,白马义从损失惨重。白马义从都败了,公孙瓒军慌了,顿时间全军混乱,袁绍军乘机掩杀,公孙瓒大败。

这一战中本来公孙瓒能一鼓作气打败袁绍,彻底拿下冀州的,毕竟在此之前袁绍差不多是四面楚歌了。可惜由于傲慢轻敌,浪费了机会,还被伤了锐气。不过即便公孙瓒败了,但实力依然不在袁绍之下,可惜公孙瓒又作死杀了刘虞。刘虞是当时汉室宗亲,幽州牧,爱民如子,忠于汉室,名气很大,也是公孙瓒上司。

公孙瓒不恤百姓、穷兵赎武让刘虞很不满,于是他出兵讨伐公孙瓒,只想节制下公孙瓒,阻止他的恶行。但由于他过于仁慈,打仗都不允许伤害百姓,导致久攻不下,被公孙瓒抓住机会给打败了。公孙瓒趁势拿下幽州,杀死了刘虞全家。不过他虽然拿下了幽州,但由于杀了声望极大的刘虞,他已经得罪了整个天下。他受到刘虞儿子、刘虞旧将、袁绍等多方势力的围剿,被打的无还手之力,逃到易京坚守不出。

其实他只要坚守撑到他们走了,仍然有机会东山再起。可惜他骄横跋扈,疏远他人,只顾自己,与妻妾娱乐,甚至部将被困也不去救援,致使他身边亲信全无,谋臣猛将都离开了他。到了最后,他身边几乎没人了,他也深知大势已去,引火自焚。公孙瓒因为傲慢,错失了打败袁绍,拿下冀州最好时机;因为错杀刘虞,成为众矢之的,兵败如山倒;最后又因疏远谋臣武将,导致身边无人,最终于绝望之中自焚。公孙瓒其实有很多机会,可惜他一步一步走错,最终导致势力消亡,发展不起来也怪他自己。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军阀割据。出身卑贱的公孙瓒凭借军功一路高升,官至前将军。他驱逐乌桓、大败黄巾、雄踞幽州、青州及冀州部分地区,锋芒远胜四世五公之后、名士尽附的袁绍,曹操就更不在话下。公孙瓒为何最终输给袁绍、兵败自焚?

幽州突骑与乌桓叛乱

西汉末年,高桥马鞍出现,这种马鞍能包裹住骑手臀部并支撑腰部。有了稳定的支撑与良好平衡,骑兵能将自身与战马重量以及冲锋时的巨大冲击力传导到手中的长矛马槊等穿刺武器上,从而形成极强的杀伤力,冷兵器时代威力无穷的骑兵正面冲锋战术问世。

两汉之际得名的幽州突骑人马皆披铠甲,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真正重骑兵。这支劲旅追随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扫荡群雄,一统天下。幽州突骑的兵源是幽州一带较胡化的边地汉民和少量乌桓游牧民,后由于东汉不断抽调幽州突骑精锐补充中央军,东汉中后期时汉民已不是这支骑兵的主力,乌桓和鲜卑人后来居上。到了东汉末年,重骑兵集团正面冲锋战术完全成熟,而且幽州突骑与拜占庭重骑兵一样,也擅用弓箭,具备远程打击能力。公孙瓒正是凭借幽州突骑屡败强敌,一时称霸北方。

幽州突骑里的乌桓人在东汉晚期不受东汉政府管束,多次叛乱,屡屡袭击劫掠汉地。当时公孙瓒的上级、幽州牧刘虞主张怀柔政策,但公孙瓒认为乌桓人骄横难制,坚持武力围剿。公孙瓒的幽州突骑基本是边郡汉人,其中三千精锐号称“白马义从”,悍勇善战。乌桓人皆知交战“当避白马”。

乌桓人在幽州汉人骑兵猛攻之下,逃窜塞外。不过,幽州突骑这支精锐部队也由此彻底分裂,平定判乱的军事行动也逐渐蜕变成汉地边民与乌桓人、鲜卑人的民族冲突,这为公孙瓒的最终覆灭埋下了伏笔。

界桥战役:公孙瓒初败

公元191年,挟大破青州三十万黄巾军之余威,公孙瓒进驻河北界桥,袁绍率军迎战。公孙瓒军队以三万步兵居中,幽州突骑万人分居左右,白马义从为先锋。袁绍军以大将麴义领八百精锐重步兵为前锋,其后方布置一千强弩手,袁绍本人率步兵数万结阵于后。

公孙瓒欺袁绍前锋兵少,令白马义从立即突击,两翼突骑随后跟进,他企图以惯用的重骑兵集团冲锋战术碾压袁绍前锋,甚至连其中军一起横扫。麴义令重步兵伏于盾牌后,以防白马义从的骑射杀伤。待敌骑距离数十步时,这些步兵突然扬尘大叫、发起反冲锋,左右侧后方则千弩齐发,交叉火力阻击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完全没有料到这一手,强弩密集打击下惊慌失措,又遭到对方重步兵长戟猛攻,重骑兵在非冲锋状态下白刃近战的弱点暴露无遗。同时后方的幽州突骑前进道路被阻,与白马义从挤作一团、无法施展,随后大部分骑兵溃败奔逃,被迫撤退的公孙瓒主力试图守住界桥,又被麴义击败。

袁绍见前锋获胜,令大军随麴义一起追击公孙瓒,自己身边仅有几十强弩手和一百长戟步兵。被击溃的幽州突骑余部两千人重新集结,采用迂回战术,绕过大军正面,直扑袁绍。一时间弓矢雨下,袁绍危在旦夕。谋士田丰急忙扶袁绍躲到附近矮墙后面,强弩手也利用这种简易工事顽强抵抗。突骑并不知道袁绍在军中,故而没有迅速拼死进攻、擒杀袁绍,否则这次战役将顷刻逆转。麴义得知袁绍被袭后,放弃追击,回军救援,公孙瓒的骑兵撤围而去。

界桥之战,袁绍军以弱胜强,充分发挥了兵种协同配合的优势,更有令敌方措手不及的战术突然性。反观公孙瓒军,集团冲锋战术被抑制,未能及早运用骑兵机动优势,而且运气不佳。如果一开战公孙瓒就以两翼骑兵绕过正面、突袭敌前锋的侧后,白马义从再趁敌混乱时发起正面冲锋,袁绍军必败无疑。

是役,白马义从损失惨重,但公孙瓒主力犹存,次年还与袁绍军进行了龙凑之战和巨马水之战。此后两军互有胜负,相持不下。公孙瓒败亡的根本原因是袁绍与公孙瓒的幽州内外之敌联合起来后,双方实力由旗鼓相当逐渐转变为强弱分明。

杀掉刘虞,促成反对势力联手攻击

豪族在两汉时期极具影响力,他们兼并土地、私藏人口、发展部曲武装,成为地方州郡之外另一个权力中心。西汉武帝猛烈打压后,豪族一度衰落,但刘秀依靠出身豪强的将领打下江山后,豪族势力愈发不可控制。东汉末年,很多割据的军阀本身就是世家豪族,无论北方的袁绍、曹操,还是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权集团,背后都有豪族大姓在政治、军事和人才上的大力支持。

幽州牧刘虞是汉室宗亲,有较高威望,更有幽州豪强的忠心拥护,渔阳郡的鲜于辅和鲜于银是其中代表,这两人也成为刘虞的重要下属。因一贯的怀柔政策和爱民举措,刘虞受边郡汉民爱戴,在乌桓和鲜卑等游牧部族中也有广泛的支持者。公孙瓒因母亲地位卑贱,自幼被豪门子弟歧视,留下心理阴影。

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后,公孙瓒反过来鄙视豪族,所以他的支持者只能是河北的富商,虽物资不愁,却缺乏豪族名门的政治号召力、关系网络和人力资源。刘虞和公孙瓒在乌桓政策上的长期分歧令两人决裂。公元193年公孙瓒击败刘虞并将其杀害后,后者在幽州内外的拥护者很快结成同盟,鲜于辅成为联结各方势力的关键人物。

195年,鲜于辅和鲜于银通过燕国人阎柔,招募胡汉步骑数万人,在渔阳大败公孙瓒军。同年,鲜于辅又联合拥有七千乌桓鲜卑骑兵的乌桓峭王,共举刘虞之子刘和,并与麴义合兵共十万再败公孙瓒于鲍丘,杀敌二万余。代郡等幽州四郡也纷纷杀掉公孙瓒派驻的长官,与鲜于辅等合力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屡战屡败。

此后公孙瓒也打过一两次胜仗,但袁绍为首的联盟实力明显占优,重整的乌桓鲜卑突骑更远强于兵源匮乏、长期损耗的汉人突骑。困守河北易京的公孙瓒屯田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外围阵地尽失,手下将士也离心离德。其后黑山军援兵赶到,但为时已晚,199年公孙瓒兵败自焚。

公孙瓒不乏军事才能,但没有豪族支持是其割据政权最严重的缺陷,他能获取的资源与援助来自与他基本属于同一阶层的河北商人和黑山军。公孙瓒结怨乌桓鲜卑、杀掉刘虞得罪豪族、拒绝与袁绍和解,妄图仅凭武力平定所有敌手。在东汉末年如过江之鲫的枭雄豪杰中,他注定是一颗耀眼却短暂的流星。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朱棣为什么单单指派郑和一人下西洋,郑和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明朝朱棣在位的时候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事件,郑和每次下西洋回来都能带回来很丰富的收获,那为什么单单指派郑和去西洋呢?“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时,郑和先后达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东部,比西方著名航海家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开辟新航道、发现新大陆的历史

  • 黄马褂在古代究竟有什么特权,为什么清朝的和珅一个人就能有二十多件?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在一些影视剧中一些罪臣在被即将处刑的时候突然亮出黄马褂就免除了死刑,那么这个黄马褂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是不是有了黄马褂就能为所欲为呢?其实呢,黄马褂就是一件很普通的衣服,不过他的材质和做工都是上品的,在古代,有件衣服穿就很不错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人都会把衣服拿去典当,这就代表了古代衣服还是很值钱的,再

  • 三国关羽死后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被谁得到了,赤兔马又去哪里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三国时期关羽为一代名将,他的为人也是十分令人敬佩的,他手中的两大神器在他征战的时候帮了不少忙,一个是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另一个则是胯下的赤兔马,那么在关羽死后这两样神器都去哪了?关羽奉命镇守荆州要地,作为西蜀刘备的结义兄弟,此时三国鼎立的形式来看,关羽的社会地位除了兄长刘备之外余者皆不入法眼。可见傲气

  • 吕蒙杀死关羽之后为什么也紧跟着就死了,真的是因为关羽附身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宁死不降,最终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紧接着抄了关羽后路的吕蒙也死了,这是什么情况?历史上东吴的几个大都督都未能长命,害死关羽的吕蒙也仅仅活了四十二岁。由于吕蒙之死与关羽被杀时间较为接近,所以后人演义认为,是关羽死后显圣,前来复仇,并借机夺取了吕蒙的性命。此说在《三国演义》中

  • 在古代哪个朝代放假的时间最多?网友纷纷感叹:让我穿越到宋朝吧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生活中上班的时候最期待的应该就是放假了,趁着休息时间好好地放纵一下自己,但仔细算一下现在的假期和宋朝的时候比起来那还是少。宋朝可以说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放假。历史上关于休假也是有史料记载的,在汉朝有《汉律》,这里面就放假一事直接写入了规章:“吏员五日一休沐。”《汉书·郑当时传》也说:“孝景时为太

  • 历史上悲剧的帝王赵匡胤,时代的娇儿却死因不明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悲惨的帝王,他们或许文武双全,但是最后却结局凄惨,今天我们说的赵匡胤一生堪称传奇,最后却死因不明。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

  • 司马攸:祖孙三代皇帝都认为他适合做皇帝,却成为了皇帝的磨刀石,他的死标志着晋武帝时期“倒太子”派的大溃败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奇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两晋时期的司马攸,祖孙三代皇帝都认为他适合做皇帝,却成为了皇帝的磨刀石,他的死标志着晋武帝时期“倒太子”派的大溃败。司马攸,曹魏齐王正始七年(公元246年)生,晋太康三年(公元283年)薨,晋武帝同母胞弟,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受禅封齐王,谥曰“献”。司马攸

  • 清朝末年,中国的人口从不到一亿达到四亿 为什么清朝人口会增长那么快,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中国近现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清朝前期的人口不到一亿,但是到了清朝末期,清朝的总人口达到了四亿。那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相传最早在公元前21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就有过人口统计。当时“禹平水土,定九

  • 古代的枕头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瓷器做的,夫妻之间共枕不会觉得难受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枕头大多都是瓷枕,如果是夫妻之间共枕的话会不会觉得有些难受呢?古人的枕头有石枕、木枕、磁枕、玉枕等等,也有类似现代人用的软枕,能看出来中国古代枕头文化的一种历史演变。古人枕头也不全是瓷枕,也有细软枕头,但是软枕毕竟还是少数,因为古代的生产力不必现在,布匹丝绸那都是很贵的。普通人家都

  • 曹操一生之中都想让曹植继位 为什么临死之际却突然变卦选择曹丕?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三国时期曹操称霸一方之后却一直没有选择称帝,这其中有着诸多的原因,当时他最想让曹植成为皇帝,但为什么到临死之际的时候却变了呢?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称帝,曾对群臣感叹:“孝廉长兄(曹昂),最应当继承这个位置。如果仓舒(曹冲)还在,也轮不到我来当皇帝。”目的是说,我这个皇位来得十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