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爱因斯坦在临死前为什么选择烧掉自己的笔记?

爱因斯坦在临死前为什么选择烧掉自己的笔记?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68 更新时间:2024/1/16 17:35:58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现代科技的发展基于现代物理学,而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爱因斯坦一人贡献了超过一半之多。在20世纪初,物理学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与迈克尔逊-莫雷的光干涉实验有关,还有一个与黑体辐射有关。对于第一个问题,爱因斯坦创造性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由此掀开了物理学革命,宣告着新的物理时代的到来。此后不久,爱因斯坦又着手解决引力问题,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几乎是仅凭一己之力创立了相对论。由于相对论的预言超前当时科技太多,很多都是等到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之后才得到实验的证实。

对于第二个问题,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由此宣告量子力学的诞生。不久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电效应,后来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量子力学进一步发展之后,虽然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中的一些诠释很不满,但他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又极大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因此,量子力学有现在的高度,这与爱因斯坦的贡献密不可分。毫无疑问,爱因斯坦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他是当之无愧的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之一。

爱因斯坦作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他的成就可以说是举世瞩目,而他的经历与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被津津乐道。爱因斯坦七十六岁时因疾病离世。人们都很好奇这样一位天才科学家,他出人的智慧到底从而来,他的大脑构造是否人真的有所不同呢?为了解开这个疑问,医生甚至保存了他的大脑,来进行研究,不过似乎一无所获。除此之外,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经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烧掉了自己一生所记录的全部笔记。这可是一个科学家,一个伟人,一辈子全部的心血啊!毁于一旦,实在是令人心生惋惜。而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做呢,众说纷纭,就连曾经和爱因斯坦一起共事的科学家也一头雾水,百思不解。

那么到底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烧掉自己的笔记呢?

第一:爱因斯坦身为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毫无疑问,他的研究对于人类来说都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这些研究的出现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观念。所以,有一些科学家猜测,在这些笔记中可能存在更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记录,但是这对于人类来说,很有可能是另一场战争的引子。所以爱因斯坦为了避免再次引发世界大战,才烧毁了笔记,让这个研究成果永远成了秘密。

第二: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理论研究是核武器的基础,爱因斯坦的这些研究的本意是希望结束战争,却没想到这反而成了战争的导火索,成了野心家制造的足以毁灭世界的可怕军事武器!而发生在日本广岛的爆炸,令爱因斯坦感到了深深的自责与后悔,为了避免其他有心之人利用他的笔记再制造具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他才毅然决定,亲自烧掉了自己的笔记,以防再次酿成悲剧。

第三:爱因斯坦一生都在研究,一个正确的理论,肯定都必须经历成千上万次失败的检验才得以成功诞生的,所以在爱因斯坦的笔记中,很有可能存在大量错误的演算以及错误的数据,所以,为了避免后人看到笔记后,被引导进入错误的方,爱因斯坦果断选择烧掉了笔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此人公然羞辱吕太后,刘邦恨之入骨,却都不敢动手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可是有一人让刘邦恨之入骨,却都不敢动手,甚至刘邦死后对吕太后公然羞辱,也安然无恙。此人就是冒顿单于(前234年-前174年),挛鞮氏,冒顿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

  • 历史上难以解释的神秘现象:长江离奇断流两次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众所周知,黄河长江是我国两大河流,这两条河流孕育了无数生命,黄河位于我国北方,而北方降水量少,加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下游的“地上河”的话断流实属正常,但是长江属于南方,降水量丰富却离奇断流过两次,这是啥情况呢?据记载长江断流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发生在公元1298年的元朝,位于江苏泰兴的长江突然

  • 南朝第一帝刘裕 一生杀了六位皇帝 刘裕屠尽司马宗室 谋朝篡位 为什么还能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刘裕是南北朝刘宋的初代皇帝,本为北府兵将领的刘裕,以其赫赫功业代晋建宋,历史由此进入南朝。刘裕代晋的意义,不止是改朝换代而已,也标志着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局面结束。刘裕谋朝篡位,为何还被后人夸誉为“南朝第一帝”?自古以来,谋权篡位者皆被世人唾骂成乱臣贼子,纵使是一代枭雄曹操,也曾背负这样的骂名,最

  • 祖母芈八子,生母唐八子,悲催的他只当了三天国君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八子是秦朝宫廷女性的一个称号,与娘娘贵妃类似,其地位并不是很高,如果皇帝的母亲是八子,那么皇帝多半是要追封母亲更高的封号的。秦朝就有这么一位皇帝,做了很多年的太子,终于等到先皇驾崩了,结果自己只做了三天皇帝就死了,实在是可怜。电视剧《芈月传》中,编剧称芈月是楚国公主,嫁给秦惠文王,在后宫的封号为“八

  • 楚庄王三年不飞 一飞冲天 饮马黄河 问鼎中原 楚庄王称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最终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

  • 同治皇帝的年号有着如何的来历?又有何含义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自顺治帝以来的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因此史称同治帝。载淳于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在位13年(1861-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

  • 末代皇后婉容 竟然因为一个难以启齿的原因死去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封建制度的国度,婉容作为末代最后一个皇后,新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旧道德的相互撕裂碰撞,夹在两种力量夹缝中的婉容,注定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探究婉容悲剧背后不为人知的原因。第一、早年宫中生活的不幸:夫妻生活不和谐,精神极度空虚从而抽食鸦片。婉容是正白旗郭布罗氏

  • 皇帝命他作文,他一夕爆款,鬓发皆白,千年后此文仍火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们小时候都接触过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背得下来,但是却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篇《千字文》就是出自下面这位大家之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这篇作于萧梁时期、传颂千年的《千字文》,相信大家都能背得下来,

  • 唐朝有个“捡破烂的”成了土豪巨商,还当了副部级高官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从一介平民到商业巨贾,再到副部级干部,下面这位的人生经历称得上传奇,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俗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只要精明强干,方法得当,总会有出人头地之时。唐朝人裴明礼就是一个典范。据《御史台记》记载:裴明礼,河东(今山西)人氏。山西人自古经商有道,裴明礼虽然也有经商头脑,“善

  • 秦灭巴蜀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惠文王当时为什么选择攻打巴蜀而非韩国?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占领秦岭外广大地区,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目的,战略上还形成对楚的侧翼包围,为尔后南进创造了有利态势。秦灭巴蜀之前,秦国内部有一次关于先攻韩,还是先攻占巴蜀的问题上的不同意见。秦惠文王为何选择攻打巴蜀而非韩国?战国时代是一个比拼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