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这位皇帝终身不立皇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位皇帝终身不立皇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56 更新时间:2024/1/9 22:07:06

唐宪宗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明君,唐朝最受好评的三位皇帝太宗、玄宗、宪宗其中就有唐宪宗的名字,不过奇怪的是,唐宪宗一生没有立皇后,这是什么原因呢?

唐朝传二十一帝(不含武则天),在这些众多李姓皇帝中,能够得到后人较高评价的,仅太宗、玄宗和宪宗三人。唐太宗打造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唐宪宗能够与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足以证明他有不同寻常之处。在执政方面,唐宪宗锐意改革,平定藩镇,重振中央政府威望,使唐朝在颓势中出现中兴气象,确实可圈可点。然而,唐宪宗在私生活方面,特别是终身不立皇后一事,却招来不少口舌。

在历史上,皇帝不立皇后,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历朝历代皇帝中,特别是一些开国皇帝、亡国之君、短命天子、荒淫帝王,还有一些诸如殇帝、废帝、少帝、冲帝、哀帝之类的倒霉皇帝,生前没立皇后或者没来得及立皇后的不乏其人。单说唐朝,高祖李渊、殇帝李重茂、代宗李豫、哀帝李柷等人,或出于情感隐衷,或因为命运多舛,均没有立皇后。但是,像唐宪宗这样执意表示不立皇后的,在唐朝乃至历史上还找不出第二个来。

唐宪宗(778—820),名叫李纯,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李纯被封为广陵郡王。李纯生理发育较早,贞元八年(792)时就由纪氏为他生下长子李宁,后来又由另一名宫嫔生下次子李恽。贞元九年(793),由时为皇太子的李诵做主,李纯纳郭子仪的孙女郭氏为王妃,并于贞元十一年(795)生下三子李恒。贞元二十一年(805)三月,李纯被立为皇太子,郭氏也升格为太子妃。同年八月,李纯登基改元,成为唐朝第十位李姓皇帝。

遵照祖制,唐宪宗初登大宝后,应当册立正妻郭氏为皇后,而唐宪宗却并未那样做,只是将郭氏封为贵妃。除了没立皇后,唐宪宗执政前期,励精图治,忙于国事,连皇太子也没有空暇立。直到元和四年(808),在大臣李绛等人的强烈建议下,唐宪宗才将最喜爱的长子李宁立为皇太子。两年后,李宁病死。元和七年(812)七月,唐宪宗又立李恒为皇太子,郭氏本应“母以子贵”,水到渠成地入主中宫,但唐宪宗仍没有将她立为皇后的意思。

唐宪宗起初不立郭氏,大臣们都在静观等待,没怎么闹腾;但是,李恒被立为太子一年半后,唐宪宗还不提立郭氏为皇后的事,大臣们就坐不住了。元和八年(813)十二月,百官“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阐述国不可无母,力谏唐宪宗立郭氏为后,不料被唐宪宗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旧唐书·后妃传》)拒绝。所谓“子午之忌”,即逢子、午之年不宜结婚,《唐会要·嫁娶》中也载有“子卯午酉年……娶妇,舅姑不相见”的时俗。

笔者查证,元和九年(814)确系甲午年,唐宪宗所言不虚。然而,此后不犯“忌”的年份还有不少,但一直到唐宪宗去世,郭氏也没能坐上皇后的位子。显然,唐宪宗所说的“岁暮”和“子午之忌”,不过是一时的推辞,因为他压根就没想立皇后。唐宪宗为什么执意不立皇后?《旧唐书·后妃传》给出的答案是“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新唐书·后妃传》也称“时后廷多嬖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

唐宪宗不立皇后,不光是冲着郭氏来的,其他宫嫔同样没份。终其一生,唐宪宗除了将郭氏封为贵妃,将纪氏封为美人,将杜氏封为秋妃,其他甚至生有皇子皇女的宫嫔一概没有得到封号。从唐太宗有三十五个孩子,封嫔妃十二人;唐玄宗有五十九个孩子,封嫔妃二十三人;唐宪宗有三十八个孩子,封嫔妃仅三人的史料记载来看,唐宪宗的确是在有意压制后妃。只要没有名号,这些宫嫔就没有机会干预朝政,就不会肆意兴风作浪。

标签:

更多文章

  • 宋朝官场复杂的“名”价值观,被贬求实名的现象普遍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宋朝时期的文人对于“名”有一种特殊的追求,士人追求高尚的情操和名节,整个社会风气有很好的改观,宋仁宗时期尤为显著。宋仁宗朝谏院成为独立机构,谏官由皇帝亲自除授,职能从规谏君主扩大到监督百官。仁宗朝谏官因此成为具有较高地位、广泛参与国事的要职,在士人心中其地位甚至已与宰相相提并论。同时,仁宗朝任谏职成

  • 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宋朝是怎么喝茶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茶道在我国也是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并在茶叶传入其他国家之后,都在当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历史上的宋朝时期,人们是怎么喝茶的呢?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

  • 蔡伦堪称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的太监,因为改进造纸术 让全世界受惠至今 蔡伦是如何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蔡伦是东汉宦官,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了“蔡侯纸”。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然而蔡伦为何最终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各项技术当中,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无疑最为重要。正是因为纸

  • 朱元璋给朱允炆一支30万人的军队,为什么最后没用呢?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大明的统治者特别崇信儒家,认为“长幼有序”,所以朱棣即使再有才能,碍于儒家的礼教,朱元璋也不能将皇位传承给他,所以才有靖难之役的发生。朱元璋给朱允炆一支30万人的军队,为什么最后没用呢?当朱棣在北平就藩的时候,他才20岁,是个非常年轻的皇子,他也很有军事才能,在他镇守期间,参与了北方的一些军事活动,

  • 樗里疾究竟做了什么 深受三代秦王器重 被秦国人称为智囊 樗里疾为什么又叫赢疾,最后又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樗里疾是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绰号“智囊”,擅长外交、军事。推动大规模对外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根基。樗里疾在史册中有几个不同的名字,比如嬴疾,因为他姓赢,名疾,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母亲是韩国人,所以他才会比较袒护韩国。他这个人口才

  • 成语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中说到的庆父都干了哪些坏事,孔子为什么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庆父?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上卿,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途中自缢而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只要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结束。那么庆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都干了哪些坏事

  • 秦朝的士兵连最基本的军饷都没有是靠什么统一的六国,难道当时的士兵都是傻子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都知道秦朝统一六国靠的是犹如虎狼一般的秦军,能够让当时候士兵那么卖命的杀敌相比待遇一定很好,但实际上当时的秦军就连最基本的军饷都没有,那众多的秦军怎么还能那么卖命的杀敌呢?虽然当时的秦国非常贫困,但是士兵都非常英勇,每次打仗都是豁出命去,最后回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因此,商鞅当时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

  • 日本A级战犯,东条英机罪恶的一生,死前在断头台上竟大小便失禁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中国近代历史上,二战时期可谓是全世界都参与的战争,而作为侵略者的日本,有许多罪行,其中有些激进的将领人物,其罪行更是罄竹难书,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位日本A级战犯,东条英机罪恶的一生,他死前在断头台上竟大小便失禁。东条英机,1884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东条英教曾发动过甲午中日战争,东条英机

  • 济公念的咒语“唵嘛呢叭呢吽”到底是什么意思,跟佛语有关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相信在我们当中有很多是看《济公活佛》长大的,对于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形象早已深入到我们心中,看完它的朋友们肯定记得,每次他施法的时候嘴里会念叨“唵嘛呢叭呢吽”,但是你知道这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相传济公活佛是西天如来佛跟前的降龙和尚,在一次神仙大会上,受到了梅艳芳扮演的九天玄女的号召,

  • 历史上同样是对妇女的束缚,中西方的方法却不一样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都是比较底下的,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古代女子的缠足的习俗上。众所周知,缠足的目的是限制脚的成长,并把已长成的脚拗折弯曲,缠足可以说要从娃娃抓起,但是考虑到太早又怕它脚好了不会走路,而且无法忍受疼痛,所以一般女子选择从三岁开始缠足。三岁的孩子懂什么美不美,限制自己的脚生长,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