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清时期到底有多少寡妇?日趋严格的封建礼教害人啊

明清时期到底有多少寡妇?日趋严格的封建礼教害人啊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24 更新时间:2023/12/26 20:22:49

我国明清两代寡妇非常多,达到了百万之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左右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个则是统治阶层的学术流派控制人们的思想。

妇女的寡居现象与国家的政策、社会的风气有密切的关系。明代以来,朱子学被立为官学,宋儒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宋儒程颐曰:“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见(宋)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卷六。

思想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迅速蔓延,成为彰显妇德的最主要形式。同时,元明以来,优待与旌表节妇的制度化,则为妇女守节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从元代开始,法律上明确限制携带“随嫁奁田”改嫁,“大德七年(六)月,江浙行省:准中书省咨:准来咨该:据浙西宣慰司呈:徽州路总管朵儿赤言:随嫁奁田等物,今后应嫁妇人,不问生前离异、夫死寡居,但欲再适他人,其元随嫁妆奁、财产,一听前夫之家为主,并不许似前般〔搬〕取随身。本省参详,若准所言相应,送礼部议得,除无故出妻,不拘此例,合准已拟相应。都省准呈,咨请照验施行(《元典章·户部》卷之四,典章十八,婚姻,夫亡,奁田听夫家为主)。

按此规定,离婚妇女和寡妇如果再婚,就要丧失原先从父母处继承得来的妆奁物,承自娘家的妆奁都不能带走。“朵儿赤法案”使寡妇改嫁带产完全成为非法。明清两代接元代之踵,都有“(寡妇)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参见《明律》、《清律》,户律,立嫡子违法)的规定。这种限制妇女携产改嫁的规定也成为限制妇女再嫁的一个原因。。

关于优待节妇的规定,很早就已经出现。北魏的均田法令就规定“寡妇守志,免除赋税,但亦授妇田”。有的学者就认为这一规定与后世的旌表节妇的规定可以相提并论曾我部静雄:《日中の律令における寡妻妾に対する授田とその义务免除》(《日本歴史》220,1966)。。但一直到唐宋时代,国家虽然鼓励与优待妇女守贞守节,但诸多优待并未惠及一般平民,贞节观并未大众化柳立言:《浅谈宋代妇女的守节与再嫁》(《新史学》1991年2卷4期)。。到了元代,国家颁布法令,对于“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至五十以后晩节不易,贞正著明者”进行旌表大德八年(1304年)八月,礼部呈文:“今后举节妇者,若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至五十以后晩节不易,贞正著明者,听各处邻佑、社长明具实迹,重甘保结,申覆本县,牒委文资正官体覆得实,移文附近不干碍官司,再行体覆,结罪回报,凭准体覆牒文,重甘保结,申覆本管上司,更为核实保结。申呈省部,以凭旌表。”(《元典章》典章三十三,礼部卷之六,孝节,旌表孝义等事)。

明代洪武元年,朱元璋发布命令,要求地方官员与巡按御史举荐节妇,进行旌表,对节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不但旌表门闾,还免除本家差役明太祖洪武元年的诏令:“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有司正官举名,监察御史、按察司体覆,转达上司,旌表门闾。又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万历《大明会典》卷七十九,旌表)。。这一规定为旌表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与优待政策。守节既有名,又有利,无论夫家、娘家都以此为荣。不仅国家表彰守节妇女,而且士大夫阶层也积极推动守节风气。明代著名政治家吕坤鉴于以往女训诸书“多者难悉,晦者难明……淡无味者不能令人感惕”

清代继承了明代的旌表制度,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政府就依照明代旧例旌表节妇。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又针对满族宗室颁布了表彰宗室节孝贞烈事例,鼓励八旗满洲人起表率作用。雍正皇帝(1723~1735年在位)即位后,对于表彰贞节不遗余力。在清代,妇女获得旌表成为一种宗教性风潮关于清朝的贞节表彰制度与寡妇的社会保障措施,在清代,除汉族妇女外,旗人妇女受到礼教的观念影响,也十分重视贞节观念。特别是旗人作为特殊的社会阶层,清朝政府对于旗妇守节加以特别的优恤。旗人的寡妇可以定时从内务府得到的“孀妇钱粮”,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算是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法律上也保障旗人寡妇改嫁或守节的自主性(上引定宜庄1999,136~137页:赖惠敏2007,55~59页)。因此,清代旗人妇女的守节也很普遍。。

按照郭松义的研究,有清一代,受到旌表的贞节烈妇有100万人,还有因种种缘故合例而未得旌表者,亦当有此数。至于在旌表大潮影响下甘愿守孀,而未能熬满年头,或年过三十却格于规例而不得旌表,这样的人,当然就更多了。

旌表节妇扩大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守寡现象的增加。“明清中国妇女寡居者多而且时间长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刘翠溶的研究,明清时代,就只结婚一次的丈夫而言,大约有百分之八鳏居三十年以上。就不同身分的妇女来看,寡居三十年以上的元配有百分之十七,继室有百分之十九,侧室有百分之三十(侧室寡居者比例特别高,当然是因她们的年龄与丈夫相距太大的自然结果)。

丈夫平均鳏居的时间1155年,妻妾平均寡居的时间是1694年。所以刘翠溶认为“明清中国妇女寡居者多而且时间长是不争的事实”(刘翠溶:《明清时期家庭人口与社会经济变迁》,第56页,“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丛书第十五种,台北,1992)。当然,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士绅与平民),以及不同年龄的妇女,其守节与再嫁的情况有所不同。郭松义就认为清代绅宦之家的妇女,很少有改嫁的行为(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第476页);王跃生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朝刑科题本·婚姻家庭类档案”的研究,认为改嫁与生育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年青寡妇改嫁的比例较高。他也认为在社会中下层家庭中,迫于生存的压力,丧偶妇女改嫁的情况较多

对于明清时代寡妇守节与再嫁的情况的研究,利用的资料不同,结论也略有差异。但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明清时代守节与再嫁情况并存,但相对于明清之前的宋元时代,寡妇守节的情况要更多一些。因此明清社会中存在着很多“母子(包括继子)同居”家庭。这样的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他们要参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订立法律文书,如果权益受到侵害,也要求诉公门。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母寡子幼”的情况下,妇女不可避免地要主持或参与家庭的内外事务雍正皇帝曾经批评那些夫亡后寡妻殉死的行为,认为这些人一死了之,不尽妇职。他下谕说:“不知夫亡之后,妇职之当尽者更多。上有翁姑,则当奉养以代为子之道。下有后嗣,则当教育,以代为父之道。他如修治蘩,经理家业,其事难以悉数。安得以一死毕其责乎。”(《清实录·世宗实录》卷六十七,雍正六年三月)在雍正皇帝看来,妇女代替丈夫承担为子(对翁姑)、为父(对子)的责任,担当家内、家外各种事务,这也是妇女的职分所在。。

在同居共财的家庭中,妇女随着女儿—妻—母—寡妇不同人生阶段与身分的变化,其地位与权利也随之发生变化。明清时代,由于继嗣的强化,妇女寡居现象的增加,都使得寡妇在家族法中的地位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成为明清时代家族法调整的重要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在无敌的蒙古铁骑进攻下,坚守50年的南宋,改变了世界格局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蒙古的铁骑几乎踏平了欧洲,他们向西扩张的运动从未停止过,就在眼看就要征服全欧洲的时候,一个惊雷般的消息从后方传来,蒙哥大汗战死在钓鱼城战役中,于是在欧洲疯狂攻城略地的猛哥大军终于停止了步伐,第一时间赶回后方争抢汗位,这个小小的钓鱼城,也成为了拯救欧洲文明的关键。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只会享受安逸

  • 董卓的女儿们都是谁,细数董卓的女儿们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军阀,他以残忍暴虐著称,那么他这样残暴的人,会不会对自己女儿也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几个女儿。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官至太师,封郿侯。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

  • 宋朝好男色是真的吗,合适开始禁绝男妓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宋朝我们都知道是一个很富庶的时期,因此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精神层面的享受也逐渐提高,各种看似不太正常的爱好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就文化成就而言,可以说把华夏文明推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它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因素,比如“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论调进入公共道德空

  •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切腹?一切源于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我们都知道日本崇尚自己的武士道精神,切腹自杀就是其中一种体现,那么这种残忍血腥、给被害人带来巨大痛苦的自杀方式又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自杀,中国的方式可谓多样化,比如自焚的商纣王、沉江的屈原、自刎的项羽、上吊的崇祯、跳楼的张国荣。可为什么日本人喜欢搞切腹呢?当然,说起日本人的切腹,必然跟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 大唐弘化公主的传奇人生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大唐时期为了维持边疆的稳定,与外邦进行了一系列的联姻,最著名的要数文成公主了,不过与外族联姻这件事的第一个公主,是大唐的弘化公主,这也成全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瑶水诞德,巫山挺神;帝女爰降,王姬下姻。燕筐含王,门牖题银;珈珩梓为,轩佩荘麟。与善乖验,竟欺遐寿;返魂无尘,神香徒有。婺彩潜翳,电光非久;睑碎

  • 为什么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的亡国之君都特别有骨气?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都是很无奈且凄惨的,他们很多都是前几代皇帝积弱,面对前任留下的烂摊子,纵然自己呕心沥血也分身乏术。亲们了解历史的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大朝代的亡国之君,其实能力都不差,而且还挺有骨头气的。夏商就不说啦,这两个朝代离得太远,很多事情说不清,就是商纣王,也不像电影里演得那样坏,而且有骨气

  • 古代大运河知识大百科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运河作为我国古代交通不发达时候的主要运输工具,一直都起到了重要的运输作用,隋朝时期开凿的京杭运河直到现在还在使用,造福的不仅仅是当代,还有子孙后代。运河,顾名思义,是用于交通运输的河道,但并非所有河道都叫做运河,只有人工开凿的河道才是运河。运河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陆运河和海际运河两种。内陆运河如京杭大运

  • 隋唐:杨广当上皇帝的第三个有利条件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隋文帝杨坚最开始立的太子并不是杨广,而是杨勇,杨勇有恃无恐与杨广的谦和有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日后废立太子的重要原因。文武群臣对于江山社稷和皇帝的看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杨广看准了这一点,接待大臣时谦和有礼,这样一来,群臣之中他极有声望,人们对他的呼声很高。人气高了,运气自然也不低。当时大隋

  • 彼得大帝政治改革第一刀:朝廷会议上一把剪刀减掉所有重臣的胡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国历史上的改革成功次数不多,商鞅变法很成功使得秦国成为了战国最强,其他改革大大小小都没有进行的很彻底,那么在外国的改革行动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彼得一世回国后立即雷厉风行地全面进行改革,革弊兴利,趋利避害,使整个国家面目一新。首先改革礼仪制度。在彼得回国的第二天,大臣、贵族、领主纷纷前来晋见。彼

  • 大明王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发展机遇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起来的政权,非常可惜的是,大明王朝本来有机会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却屡屡与机会失之交臂。明朝军队“出警入跸”明朝中期开始的“消费升级”明朝建立时,社会已经历了长达20年的战乱,经济已无可避免地受到严重的打击。据历史记载,那时朝廷每年能收上来的税粮只有1200万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