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朱元璋欲与日交好,却屡碰钉子

揭秘朱元璋欲与日交好,却屡碰钉子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4/1/3 21:18:18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国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过进攻日本的打算。

“倭寇”是明朝的关键词之一,“倭患”一直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尽管在后期有诸如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一力抗击,但是一直要到德川幕府17世纪,连续三次发布锁国令的时候,“倭寇”才真正意义上在我国东南沿海绝迹,“倭患”也才真正解决。

早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倭寇就长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骚扰。据统计,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过两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洪武元年,他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在沿海要地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同时发国书给日本诸国(当时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日本诸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

但当时的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诠以“倭寇乃九洲海贼所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为由予以搪塞。洪武二年,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朱元璋又派杨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威胁“倭寇”。接到信后,日本国的怀良亲王大怒,斩杀明使五人,其他的悉数扣留,朱元璋的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可言。洪武三年三月,不死心的朱元璋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等再次出使日本。赵秩经过一番惊险的周旋和唇枪舌剑后,终于软化了怀良亲王的立场。怀良亲王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向明朝“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七十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朱元璋十分高兴,在皇宫设宴款待日本来使,并赏赐了大量的财物。考虑到日本人普遍信仰佛教,朱元璋还派了八个和尚护送祖来回国。但是朱元璋对当时的日本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他高估了怀良亲王的影响力,怀良亲王只是一个亲王而不是国王,他的意志并不能代表整个日本国的意志,那么当时最有势力的日本国王是怎么想的呢?说来还真是凑巧,这位仁兄的想法正好与怀良亲王相反,他并不认为跟中国交好是一件多么急切而急需解决的事。于是这次曾给朱元璋带来希望的交涉就这样再次搁浅。

后来日本国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朝贡,但因为这些多是地方实力派官员贪图大明朝的赏赐而搞的私人活动,没有正规的表文和印信,所以朱元璋都不怎么搭理。洪武十三年,日使再次来贡,情况同前几次一样也是没有表文,但带了一封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奉丞相书,文章写得极其嚣张,朱元璋看后很不开心,便拒绝了日本的朝贡。洪武十四年日本再次来贡,朱元璋又一次推却,并让礼部写了一封信责备日本国王和他们的那个征夷将军:“王居沧溟之中,传世久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环海为险,限山为固。妄自尊大,肆毁邻邦,纵民为盗。上帝将假手于人,祸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与王。王若不审巨微,效井底蛙,仰观镜天,自以为大,无乃构嫌之源乎?”。

日本不甘示弱,也回了一封极其强硬的信,而且文采斐然:“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昔、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朱元璋看了这封表文大怒,史载“帝得表愠甚”,但考虑到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忍住了这一口恶气。虽然如虎将李文忠者也曾建议朱元璋征日本以雪前恨,但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没有率领大明朝的舟师东渡。

不过这一件事后,朱元璋改变了以往企图交好日本的策略,而改为在内部积极设防,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和卫所建设等,尽量减少倭寇造成的损失。最后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标签:

更多文章

  • 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禹的父亲叫鲧,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而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没有成绩.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古史传说往往以为,鲧用堵水之法治水失败,其子

  • 揭秘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一律不戴头盔?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一个甲片也没有。从俑坑里能看得出来,秦俑都是简装,他着的铠甲防护的面积并不大,都属于轻型的,和我们所了解的当时的魏国的重装部队正好形成一种明显的反差。秦国应该有能力为军队配备足够

  • 史前竟爆发过核大战!为什么印度史诗中有记载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地球诞生至今的46亿年的演化过程中,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因而有人推断,地球上曾出现过多次高级文明社会,但不幸的是这些文明都毁灭了。亿万年的自然变迁几乎抹去了一切痕迹,只有少数证据得以保存。1972年,在非洲加篷共和国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铀矿——奥克洛铀矿。在矿里还发

  • 秦始皇陵未解之谜:为什么有这么多水银?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

  • 揭秘:武则天落难写求救诗触动文学青年李治心房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武则天到底会不会作诗呢?如果会,现在还有流传么?如有,到底写的怎么样呢?带着好奇,又在网上找了一下,原来,《全唐诗》卷5第2首到第48首都是武则天的诗,竟有47首之多,是大诗人王之涣流传下来6首的8倍之多。自己真是太孤陋寡闻了,便把这些诗下载下来,仔细读来,反复琢磨。发现有一首《如

  • 历史上竟然有座专门为男人准备的“冷宫”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冷宫,那是专门关押失宠妃子的地方,一进“冷宫”深似海,要想出来比登天还难,真是毛骨悚然啊。“冷宫”在咱们的印象中一直只有“女版”,可大家有没有想过,男子也会被打入“冷宫”哦,你还别说,宫殿君今天为你找到了一座专门关押男子的男性版冷宫,在哪呢?且听我细细道来。上面这幅图,大家还记得吧,就是咱们小时候狂

  • 男女共浴?揭秘西藏神秘的沐浴节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摘要:每年藏历七月上旬,在西藏,在拉萨河畔,从城市到乡村,从牧区到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这种一年一度的洗澡活动,要集中进行一个星期,所以,这是藏族独有的沐浴节,也叫沐浴周。在这7天中,从垂髫的娃娃,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要下河洗澡,这已成为藏族群众传统的风俗习惯。在拉萨地区,凡是肉眼看得见南

  • 揭秘百年前的墨西哥屠杀华人事件:当时的清政府是如何处理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今天,中国人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全球各个地方,由于中国人出众的生存能力,在很多地方中国人在安顿之后就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尤其是在拉美地区,很多社区的商业活动有四分之一的华人参与,这也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巨大不满,最终导致了在上个世纪的拉美屠杀华人事件,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墨西哥屠杀华人事件,在短

  • 毛主席真的一辈子不碰枪吗?一张照片告诉你答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抗日战争中,林彪在打了一次胜仗后缴获了一把非常好的日本军官专用手枪,他立刻兴冲冲地去献给毛主席。谁知道毛主席当时就把枪一丢,道:“我要这东西干什么?到需要我用枪上阵时,那么你们全都死光了,我还打什么天下?”这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个关于毛主席的一个小故事。毛泽东很会打仗但,却很少拿枪。在革命年代,他提出

  • 细说三国时期的孙坚:出身低微的大汉忠臣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前话:严格的说,孙坚不能算是三国人物(当然,把他作为三国人物也是很有理由的),不过由于他被其子孙权尊为始祖武烈皇帝,所以,吴国的历史不得不以他开始——虽然个人认为吴国的真正历史是孙策和周瑜开创的。因为孙坚是个很复杂的人物,而且关于他的史料相对较多(毕竟是皇帝嘛),所以我打算对他连写几篇……的确,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