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此君手捏刘备,脚踩东吴,手段高明,但你却认为他是个老实人!

此君手捏刘备,脚踩东吴,手段高明,但你却认为他是个老实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70 更新时间:2024/1/17 4:25:29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儒雅忠厚,外表宽容的老人,叫刘表

在小说中,刘表是荆州之主,他在汉末乱世立足,曾击败孙坚,后收留刘备,却不能抵御外敌。曹操南征,他吓的一病不起,后被老婆控制,失去自由,忧伤哀怨的死在病榻上。他死后不久,儿子就将荆州送给了曹操。

《三国演义》成功塑造了刘表优柔寡断,外宽内忌,外貌忠厚,内里懦弱的形象。

可是,历史上的刘表却绝非如此草包,他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方霸主,一世英杰。

一、单骑定荆州

汉末大乱,汉朝以清明重臣做地方大员,刘表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被派往荆州。

汉朝廷当时已经基本失去对地方的控制权,很多当地豪侠盗贼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根本不听朝廷的号令。

而汉朝廷派出去的郡守又都是无兵无粮的光杆司令,除了一纸“鹅城,康城”的上任任命书,没有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刘表到荆州上任时候也是这种状况。

当时荆州十分混乱,著名的有长沙太守苏代,华容县令贝羽等人拥兵自重,地方上更是有无数的豪帅聚众割据,可以说,当时荆州各郡是支离破碎,群龙无首。

刘表连上任的时候都是隐姓埋名进的荆州。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表联络蒯氏家族和蔡氏家族,开始了统一荆州的攻略。

他先以蒯氏家族代表人物蒯越的名义,诱骗荆州豪强五十五人赴宴,然后将这五十五人全部斩杀,并兼并了他们的部队。随后,刘表又派人劝降江夏巨盗张虎、陈生(《三国演义》写这俩人是被刘备搞定的)。

至此,荆州大部被刘表控制,荆州刺史刘景升威震江汉。

二、东吴世仇

在讨伐董卓之战中大放异彩的孙坚,南下经过荆州地界。

孙坚此人骁勇善战,且心狠手辣,他曾逼迫自己的顶头上司,前任荆州刺史王睿“吞金自杀。”

如今面对这头“江东猛虎”,刘表表现出了远超他前任的智慧和能力。

刘表派军队袭击孙坚,并成功将孙坚击杀。

仅仅在一年前,孙坚大破董卓凉州兵马,孤身一人夺回汉帝国首都,天下知名。(参阅拙作《此君击败吕布,吓得敌军送女人求和,有他在,曹操刘备只能陪衬》)

如今却被刘表轻松搞定,即便这里面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任何人不能否认刘表的才略胆气。

刘表杀孙坚,从此与孙家成为不共戴天的世仇。

后来,孙策孙权都对荆州发起过大规模的进攻,但是,无论是用兵如神的孙策,还是能得江东人心的孙权,都没能在刘表手下占到便宜。

虽然孙权在建安十三年攻克了江夏,但要知道,那一年秋天,刘表就去世了。当时的刘表已经年迈昏愦,熬死了整整一代人,孙权赢了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东吴在刘表在世期间,始终未能深入荆州,翻阅史籍,孙氏面对世仇刘表,办法并不多。

刘表鼎盛之时,坐拥荆州十郡,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跨蹈江汉。

三、制衡刘备,保境安民

刘备在中原大战惨败后,投靠刘表。

刘表先将刘备安排在新野,命他充当炮灰抵挡曹操,后来看刘备暗中发展势力,便将其召回樊城,就近监视。

刘备在荆州蛰伏整整七年,始终未能跳出刘表的手掌心。

刘备先后跟随公孙瓒陶谦袁绍,这些诸侯皆不能控制他,即便是奸诈如曹操也被刘备摆过刀,后来的刘璋就更不用说了,孙权也曾被刘备坑走荆州。

而现在,刘表能将一代枭雄刘玄德控制的服服帖帖,其手腕绝非等闲。

刘表统治荆州近19年,他将荆州治理成了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当时全国各地战火纷飞,百姓和名士都从北方南下,多来荆州,仅饱学鸿儒就多达上千人,如诸葛亮就是跟随叔叔来到荆州避难。刘表没有积极的投入到群雄争霸战中,却努力的开拓自己的领地。在他的治理下,荆州社会安定,物产丰饶,人才辈出,文化极其繁荣。

当时荆州的学校规模和质量竟然堪比京城洛阳的太学!(太学,汉代国立大学,也是最高学府)

世人称刘表治下的荆州:“劝穑务农,以田以渔,稌粟红腐,年谷丰夥,江湖之中,无劫掠之寇,沅湘之间,无壤窃之民。”

后世人多批评刘表坐拥荆州,不思进取,并因此贬低他和他的儿子为“涿犬。”

其实,刘表能打飞孙坚,抗击孙策,制衡刘备,牵制曹操,不能算是无能。

更何况,在那个动荡不安的乱世,他能稳定一方,保境安民,不随意发动战争,没有横征暴敛。

令多少精英和百姓得以活命,能在那个人间地狱的时代安享十余年的和平,这份功德又岂是那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枭雄奸雄英雄们可比的呢?

再想想赤壁之战后的荆州,被曹刘孙三家争夺半个多世纪,饱受战火,百姓颠沛流离,那时候,会有多少人怀念刘表刘景升啊!

(本文作者:老不看三国。文章为头条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现笔者所发头条文章寻求出版合作,有兴趣者可联系qq:2059507522)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有始皇,汉有武帝,唐有太宗,宋朝最有钱,为啥一次没雄起?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不论灭亡的时候多么凄惨,都曾经雄起过。你比如秦朝,虽然死的很惨,但是横扫六国,北退匈奴的战绩了不得;汉朝虽然外戚、宦官啥的,雄起的时候,别的不说就汉武帝就足以说明一切;唐朝就记住墨刀就行,开山劈地;宋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钱的国家了,咋一直没雄起?第一,不尚武。简单来说,就是拿笔

  • 三国猛将赵云的真实面目 陈寿和罗贯中都没写透他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三国猛将赵云的真实面目陈寿和罗贯中都没写透他看过三国志的人,一定认为史实上的赵云只是个刘备的保镖,没有出色的人物,但我不认同,我认为赵云能留名后世而到今天还受大众欢迎是他自己争取回来的,其实他是文武双全的武将,让我分析一下:1.如果只看三国志原箸而不看裴松之的注,赵云确是个下第角色,但大家没看见裴松

  • 叶之秋封神局中局:商汤夺取天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商汤夺取天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一,商汤乃夏朝的世代贵族。就如同秦朝为何能统一天下一样,商汤与秦始皇只是最终登上高位,书写霸业的那个人。其实,早在他们之前,他们的祖先就付出了无数努力。商国的第一人国君叫做契。契的身世很神奇,有一个故事叫做“玄鸟生商”。据说黄帝的曾孙叫做帝喾,帝喾的小老婆叫做简狄。有

  • 魏晋南北朝第一美男是谁?一笑倾人国,绝对的妖孽!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魏晋之王衍:误国美男子魏晋时期,王家无疑是顶级豪门之一。王家从西晋立国,就享受到了他人不可能享受到的富贵。自然,作为王家子弟,王衍的出场得到了当时人们的一致好评。作为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却最是牛皮轰轰的王戎,他把王衍这堂弟更是夸到天上去了,他认为王衍就是“瑶林琼树”,如果真要从当世去找能和他相匹配的人

  • 托孤宰相帮助武则天踹掉唐中宗,转身又被武则天卸磨杀驴?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裴炎:聪明反被聪明误武周代唐时代,哪些人是李唐的死忠分子,哪些人是女皇的御用打手,往往一句话也说不清。大多数臣子还是跟着风向去的,咱们用上帝的视角去看,自然会觉得他们很傻,但事实上人在局中,有时候也不能清醒,就如裴炎,这个谥号为定性为“忠”的一位传奇,在李唐王室看来,他忠于武后,在武周集团看来,他又

  • 三国里曹操这位世人都争议的“奸雄”,最后为什么没有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有人说曹操是三国里面功劳最大的一位人物,曹操白手起家,最后打败了比自己强大好几倍的诸侯,袁术、袁绍、刘表都是当时显赫的诸侯,最后都被曹操打败了,曹操也为当时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可是就这样为什么他还不称帝呢?他是基于什么样地想法才不称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曹操为什么不称帝。虽然曹操背负了很

  • [原创首发]万历宰相: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润滑剂真不好当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用润滑剂来形容一个人,也不知是褒是贬。一个人的好坏,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依个人爱好喜恶来评判,毕竟人是社会的人,要放在当时社会下才能看出,申时行就是这样一个人。申时行出生于长洲地区,他的父亲是富商,而他的母亲据说是一个尼姑。这种事只好放在民间说一说,一旦到了台面上就很不好看了。1562年申时行中了状元

  • 清王朝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奈何他们的眼光让他们走上了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清朝是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对于它,多数朋友的心态都晒丧权辱国,赔了又赔。其实小编私下想想清王朝灭亡是一定的。但是呢,稍微努点力,可能就不会输的那么惨,赔光了半个中国。第一个就是和蒙古老大哥一样,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从东一路打到西。准确的说就是康乾盛世的时候,狠狠揍一顿。如果别的国家挨得太远,够不

  • 原创:最新鲜,两朝国丈杀皇帝女婿,不是为了做皇帝,而是这?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网络图)咱中国历史上外戚当政的可不少,要说皇帝年幼,或逼或杀,不顾后宫中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儿(姐妹),自己上位当皇帝的也不少,权力大了,高处不胜寒,这皇帝不当早死,当了挨骂,好在挨骂总比死翘的好,于是,新皇帝出炉。这模式不新鲜,最新鲜的要算前赵的外戚靳准,杀了皇帝女婿,屠灭在京城的皇族,然后自立为汉

  • 观音菩萨、唐僧在收编猴猪沙三妖时,为什么都争取命名权?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即名位。在观音出行时,如来交待:“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为何要收妖魔做徒弟,而不是做个帮手?这很好理解,若孙悟空三人与唐僧仅仅是合伙人关系,大家地位平等,遇到事情,唐僧就只能商量,而不能命令。在分享功劳时,孙悟空等人的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