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原创首发]万历宰相: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润滑剂真不好当

[原创首发]万历宰相: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润滑剂真不好当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59 更新时间:2024/1/15 19:51:46

用润滑剂来形容一个人,也不知是褒是贬。一个人的好坏,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依个人爱好喜恶来评判,毕竟人是社会的人,要放在当时社会下才能看出,申时行就是这样一个人。

申时行出生于长洲地区,他的父亲是富商,而他的母亲据说是一个尼姑。这种事只好放在民间说一说,一旦到了台面上就很不好看了。1562年申时行中了状元,当时参加考试的有299人,他的胜出,有实力,也有运气。

成了状元的申时行,在翰林院干得不温不火,当然和他的性格有关。他的故乡,不但文化兴盛,名士多多,商业也极其繁荣,耳濡目染,申时行既有文人的才学,又有商人的机敏,为日后打下良好的基本。

申时行是张居正挖掘出来的好苗子,张居正也极为看重,认为自己得到个大人才。但以后他才明白,申时行不是他想的那么单纯。

万历五年(1577),申时行出任吏部右侍郎。吏部是帝国选择官吏的重中之重,能进这个地,软硬实力都得有。申时行唯张居正之命而从,但只是表象。

这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皇帝和张居正本人是希望能继续改革,但是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张居正回乡服丧。国家大政就由礼部尚书马自强和申时行,加上原来的两位阁臣吕调阳、张四维一起决策,神宗下令,大事必须飞马奔驰告诉张居正,小事就由张四维处理,至于申时行,就是个凑数的。

张居正不在,如果申时行是个真正如意的,相信张居正不在京城的时间,他会交待让申时行处理,毕竟这时候他和万历之间关系还是铁得很,但是最终最看重的人竟然是充充数,不免让人猜想个中原由。

张居正死后,帝国翻天。内阁大臣回家的回家,死的死,病的病,只有申时行资格最老了。熬到万历十年,申时行成了内阁首辅。

内阁是个是非地,在这里,往往集中着精英集团的争斗,申时行上位之后,他明白这种斗争的痛苦了。张四维表里不一,张居正得势时,他曲意巴结,张居正死后,他也和众人一起诋毁,甚至一度放弃张居正的做法,起用被张贬抑的官员。申时行是张居正看重的人才,对张四维的一些做法,他就看不惯,也不太赞同。但是他自己上台后,没按张居正那一套办,却走的张四维的路子,广开言路。

不过不久久,申时行自己便尝到了苦果。言官们纷纷活跃,指斥张居正时,顺便也把他挖出来,肆无忌惮的攻击。申时行不是张居正,他没有神宗那么铁的支持,所以他表面上宽待,内心翻江倒海,一定得想方设法让这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言官们吃吃亏。

自万历十三年起,申时行便公开与言官对阵了。这年,他运用他出色的辩才让御史张文熙下不了台,此后,言官与申时行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内阁其他大臣也卷入。“愚案”是言官与阁臣争斗的典型事例之一。

御史丁此吕上疏揭发礼部侍郎高启愚主持南直隶乡试时,出的题目《舜亦以命禹》,是劝进张居正当皇帝。申时行的意思是将丁此吕贬往地方,神宗同意,当众言官抱团弹劾时,神宗又下诏罢高启愚,申时行等内阁重臣集体辞职,神宗感到压力山大,于是贬丁此吕。

如果说申时行在此时还是在维护自己集团利益的话,那么在皇储的立场上,他明显就是个和事佬。

神宗的长子朱常洛不得宠,郑贵妃生的朱常洵深受神宗的宠爱,神宗打算欲立他为皇储。但是废长立少不详也不合法,公卿大臣推举内阁首辅申时行为首,联名上疏,请立朱常洛为皇储。

神宗当然不想。他的想法可以理解,众臣的想法也可以接受,其实坚决站在一个立场也没人会责怪申时行,但是申时行的做法真的让人看不起。他在神宗面前赞同废长立少;在群臣面前,则装作恪守礼法,反对废长立少。

一些大臣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郑贵妃,神宗很生气,申时行马上行动。他献计:官员上疏言事,范围限定在自己的职掌内;不是职权范围的,不得妄言。各部各院的奏疏,都先交各部各院长官,由他们审查,合乎规定的,才准上呈皇帝。这办法很好,神宗很满意。

尽管堵住了,但只堵得一时,建议立朱常洛为皇储的声音从未断过,申时行也跟风上疏劝谏。神宗表示如果不再鼓噪,就于后年册立。否则,等皇长子十五岁以后再说。申时行急忙戒告诸臣不要再鼓噪了。

可第二年,神宗又不认帐了。群臣就生气了,皇帝陛下一言九鼎,怎么能这样?他们就联名上书,把申时行的名字写在最前面。申时行正在休假,当他知道许国等人把他的名字写在首位时,他马上上了道密奏:说:“臣正在度假,那道奏疏实与臣无关。……皇上自可决断册立之事,不要因一些小人鼓噪而影响大典。”这道密疏也不知道怎么了,很快就被传了出来,申时行这种做法让人们终于认清了这个圆滑的家伙的真面目,他们把矛头对准了申时行,最终在御史们如潮水的上疏的进攻下,申时行不得不辞官回家,再也没有出山。

在经历了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大明帝国渐入佳境,但是也因为变法触动的利益集团,所以,张居正一死,帝国内部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言官与内阁的对立,也并非一朝一夕,而言官代表的道德势力和皇权的专制形同水火,作为媒介,申时行的首鼠两端间接缓解了这种冲突,当然,他会挨骂的原因很简单,与传统道德不合。其实想想也难,老大帝国,问题多,稍稍努力折腾,再来一个张居正式的猛人未必扛得住,后果或许会不堪设想。(百家说史)

叶之秋最新品读西游第一卷《太上老君的千年布局》已经更新到第六章了!观点另类,扯淡也扯得清新脱俗。阅读全部章节,每天接收精品好文,敬请关注:秋雨轩读史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王朝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奈何他们的眼光让他们走上了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清朝是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对于它,多数朋友的心态都晒丧权辱国,赔了又赔。其实小编私下想想清王朝灭亡是一定的。但是呢,稍微努点力,可能就不会输的那么惨,赔光了半个中国。第一个就是和蒙古老大哥一样,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从东一路打到西。准确的说就是康乾盛世的时候,狠狠揍一顿。如果别的国家挨得太远,够不

  • 原创:最新鲜,两朝国丈杀皇帝女婿,不是为了做皇帝,而是这?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网络图)咱中国历史上外戚当政的可不少,要说皇帝年幼,或逼或杀,不顾后宫中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儿(姐妹),自己上位当皇帝的也不少,权力大了,高处不胜寒,这皇帝不当早死,当了挨骂,好在挨骂总比死翘的好,于是,新皇帝出炉。这模式不新鲜,最新鲜的要算前赵的外戚靳准,杀了皇帝女婿,屠灭在京城的皇族,然后自立为汉

  • 观音菩萨、唐僧在收编猴猪沙三妖时,为什么都争取命名权?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即名位。在观音出行时,如来交待:“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为何要收妖魔做徒弟,而不是做个帮手?这很好理解,若孙悟空三人与唐僧仅仅是合伙人关系,大家地位平等,遇到事情,唐僧就只能商量,而不能命令。在分享功劳时,孙悟空等人的正果,

  • 详细告诉你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多么地惊心动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文:炎华氏梦love游秦王政十一年,秦国趁燕赵战乱之际,派出王翦、桓齮和杨端和三员大将兵进攻赵国,攻下九座城池。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在秦国即将消灭东方六国的时候,燕和赵还在战乱呢?秦赵长平大战之际,东方各国韩魏都不敢帮助赵国,燕国远在北疆,不可能为援,而秦国在范雎当政之后,一直采取和齐国联合的

  • 毛主席最推崇的一位皇帝是靠什么打下的江山?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中国历史上的精锐部队系列》之光武雄师一、神秘的王牌部队众所周知,毛泽东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雄才大略的君王都有所短,但是,他却对历史上的一位皇帝推崇备至,称其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这个人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出身没落的贵族家庭,他27岁跟着

  • 金蝉子(唐僧)为什么被贬:绝非上课开小差,而是肩负绝密使命!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关于金蝉子在灵山的经历,全书中几乎没有写到,仅仅是借镇元子之口,提到一笔:“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作为如来的第二个弟子,在佛会中出面招待三界大仙,金蝉子必然是如来佛的亲信。正因为金蝉子乃如来亲信,镇元大

  • 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这种历史局面是谁造成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我国宋王朝是一个特别尴尬的朝代。由于没有燕云十六州,一直受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欺凌。但是呢,一种奇怪的现象是宋朝分南北两个阶段,竟然一次没有雄起。这点让小编不能忍了。后来有人总结这种怪现状,称之为: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咱们先给您排一下,您心里就有一个谱了。北宋的名相在历史上都极为有名气的很多,包括王

  • 重拾三国中的曹魏著名谋士,最后一个最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三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这里详细介绍下出来的谋士1、蒋济(188-249),曹氏重臣,四朝元老,官至三公。在淮南移民上拒绝曹操,因而深受赏识。在后面又有解樊城之围等功劳。2、荀彧(163-212)我本人最欣赏的一位谋士,曾向曹操引进多名人才,郭嘉,陈群,荀攸,不过我也很同情他,因为和曹操政治志向不和,

  • 三国演义之中的第一老将—黄忠,老当益壮的典型。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在老罗的《演义》里,黄忠一直是老当益壮的典型。读者对他的印象大体有三点:一是他岁数大;二是他刀法纯熟;三是他善射,有百步穿杨之功。其实在正史里只有黄忠的卒年,而无生年,他到底活了多大岁数也无从知晓。所以现在有的人研究三国,认为黄忠并非老将,而是年轻将领。正因为史料的缺乏,才有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讨论。不

  • 西游记中最黑暗的一段历史,是谁制造了最惨无人道的恶性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本文由百家说史特邀作者曾浩原创首发西游记中最黑暗的一段历史,发生过最惨无人道的残暴事件,无数人类惨遭屠戮,却无处申冤国家,是一个份量十足的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崛起毁灭,都是倍受人们关注的,强大的国家更是这样。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亲眼见证了其中许多国家的变化发展,看他们由坏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