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武汉保卫战 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

武汉保卫战 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84 更新时间:2024/1/17 5:49:47

战役背景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日本政府及中国远征军总部均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中旬,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也规定了战略方针,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线,保持部队高度的机动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空间换时间,最后转变敌攻我守的战争态势。按此计划,蒋介石自任总指挥,调集第五、第九战区全部兵力和海空军各一部,沿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组织防御,准备持久作战。主要目的一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内运物资、整备军队、加紧生产,作长期抗战准备;三是争取国际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国际战场的开辟以彻底战胜日军。

这时,国共两党为了抵御民族大敌,进一步加强合作。7月6日,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参政会第一届会议。大会庄严宣告:"中国民族必以坚强不屈之意志,动员其一切物力、人力。为自卫,为人道,此穷凶极恶之侵略者长期抗战。以达到最后胜利之日为止,"要求全国军民"一切的奋斗,要巩固武汉为中心,以达成中部会战胜利为目标"中国人民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日本侵略者要夺取武汉。结束战争,这就构成了当时中日双方在战略上的一场决战。

保卫目的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南京失守后,这里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化的中心。

战斗过程日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而支配整个中国.1938年6月后,中日双方在武汉外围展开大战.日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畑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田支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依托幕阜山,九宫山,庐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战区司令宗仁指挥,依托大别山,富金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并在马当,湖口,武穴和田家镇等江防要塞设防.1938年6月11日,日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6日,日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山两侧,全歼日军第145联队.10月上旬,薛岳兵团又歼敌4个联队,挫败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在长江以南,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北地带,皖西及豫东南等各战场,我军官兵英勇抵抗,在马当,瑞昌,万家岭,马头镇,田家镇,固始等战斗中,将士浴血奋战.但,由于我方单纯防御,逐次使用兵力,防线一再被攻破.我军于10月25日撤出武汉.

战役结果

为保卫武汉,国民政府重新划分战区,制定战略防御部署,将重点放在武汉外围,从6月到10月底同日军展开了一系列英勇的防御作战,使敌在推进途中付出重大代价。在长江北岸,日军在田家镇要塞攻防战中"战死287人(内军官7),负伤866人(内军官15人),合计1150人,预料还要增加"。在长江南岸,在江西马头镇要塞,中国守军与敌恶战8昼夜,予敌大量杀伤。

在富池口(今阳新富池镇)要塞同日军血战近10天,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最后,无耻的日寇竟国军施放毒气才占领。在庐山南北,国军与敌展开激战,取得万家岭大捷,毙敌3000人,伤敌更多,俘虏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50多挺、步枪1000多枝,军马100匹。在大别山地区,国军在富金山高地顽强阻击日军,予敌重创,歼敌1000余人,使日军每个连平均减员到40人,营长一级的军官也多有伤亡。同时,国军利用大别山的险峻地形,巧妙阻击日军,激战1个多月,致使日军付出了战死1000人,伤约3400人的代价才得以突破。在河南信阳,国军持续阻击日军,歼敌2600人。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也积极参与了作战。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的配合下,中国空军鏖战长空,与日军航空兵空中大战7次,击毁日机78架,炸沉日舰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

由于国军各处顽强、持续的阻击,各路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迟至10月底才完成由东、南、北对武汉的三面包围。然而,国军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从武汉地区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

历史评价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阵亡将士人数,军事委员会统计为254628人,加上负伤超过40万),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中国幅员广大,日军可以回避我们的阵地设施,而日军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围,即使从阵地防御的角度来看,在作战指导上也有不足与失误:兵力分散,以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战斗,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战略预备兵团;会战过程中,经处于被动地位,处处追随在敌人行动之后,不少措施类似"挖肉补疮";在指挥体系上,受人事关系影响过大,许多兵力调配不是以作战需要为依据,而是按派系及资历任官,职务与所属兵力不适应,造成"屋下架屋,床上叠床"的弊病;命令、报告的转达,自军事委员会至基本战略单位的师,要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难免贻误战机。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中身高最高的人到底谁何方人物 身高达到了多高?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现在在一些古装剧里面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桥段“我堂堂八尺男儿”这一类的话术,但因为朝代的不同度量单位也会有所不同,这个八尺大概是在什么范围。一把骨尺在洛阳汉墓中被发现,这汉墓是在东汉汉桓帝永康元年埋葬的。骨尺制作材料是长骨头,出土的这把汉代骨尺有23.7cm长,上面刻的分寸非常清楚。有一半被平均分成五份

  • 刘邦为促进人口,竟然提出这样的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历史上可以说最多的就是战争,从古至今都有战争的存在,可是战争对于人口以及人民是一种很大的耗损,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促进人口的法律制定,可是你知道么刘邦为促进人口,竟然提出这样的方法?在汉朝建国初期,国家刚刚经历了数年的战乱,社会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战争导致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由秦朝时期的三千万骤降到了

  • 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将军,她的事迹流传到至今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最不缺的便是英雄豪杰之辈,无论在哪个朝代,可一谈论英雄,大家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将之加到男子头上,不过也是,毕竟古代女性的地位较低,女子就连出个家门都得惹来非议,但也有例外如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刘胡兰英勇就义等等,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位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那她是谁呢?而在

  • 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联寇抗清 结果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联寇抗清指的是南明时期弘光政权被灭后,开始采取联合各地农民军一起抗清的事情。农民军和封建政权能够走到一起抵抗清军,它反映了南明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国内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一客观事实。南明军与大顺军的合作,虽然使抗清力量增强了不少,但是联寇抗清还是失败,一个原因是南明政权政治腐败和政权内部不和,南明隆

  • 天地会的创始人是谁?为什么说洪门是天地会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读过《鹿鼎记》的人对这句话应该都不会陌生。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天地会创始人是谁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天地会”又称三点会、三合会、小刀会等,统称“洪门”,是清代重要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广泛传播于闽、广、赣、湘、川、桂、云、贵、台及海外华人社会。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

  • 清朝的大内侍卫是有多么的难做 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史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清朝时做侍卫的条件是相当严格,代表了皇室的脸面,不论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有着相关的条条框框。大内侍卫是清朝皇帝最为近卫的部队,当然也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想成为大内侍卫不仅要孔武有力,武艺高强,最重要的是要对皇帝绝对忠心,并随时准备以自己的生命来护卫皇帝的周全。后来天下逐渐稳定,皇帝安全大大提高,侍卫的工

  • 清朝因为绯闻,而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太子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在古代历史上皇位的第一继承人,都是太子,但是也总是有例外的,今天我们说到这位可以说是清朝最倒霉的太子了,因为绯闻而与皇位擦肩而过。清朝的国号虽然由皇太极取的,但人们一般都把努尔哈赤看作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曾经立过两位“太子”,不过两人的结局都不好,一位被父皇处死,另一位则被废黜。特别是第二位

  • 三国曹操因以貌取人,导致刘备崛起?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在现代社会的第一印象是尤为重要的,不过人的外貌不能代表一切,古往今来以貌取人都是错误的,三国时期的曹操就犯过这么一个错误,导致了刘备的崛起,那这是什么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众所周知,三国曹操爱惜人才,曾发布求贤令,广招天下名士,许多人慕名而来,很快就聚集了大批能人武将,靠着这些人,曹操才在群雄当中

  •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到底有多无耻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靖康之变害死了无数黎民百姓

  • 三国最繁华的都市在哪?难以相信竟被他占了19年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大气磅礴、恢弘壮阔的三国文化大舞台上,襄阳不仅是两汉三国文化起承转合和枢纽与坐标,而且也是天下大乱到天下三分的战略起点与支点,更是天下归一的战略基地与圆点。在汉末到魏晋跌宕起伏的三国文化全景图中,襄阳处在群雄瞩目、星汉灿烂的核心地位。在分裂的年代,襄阳,对所有有志于统一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无比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