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锦衣卫里坏蛋多?但这个指挥使是个大好人

锦衣卫里坏蛋多?但这个指挥使是个大好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49 更新时间:2024/1/19 4:31:33

说起明朝锦衣卫,几百年后,还感觉有些毛骨悚然。

它本朱元璋所创建,掌刑狱,行侦察、逮捕、审问。于刑部之外,另起炉灶,直接忠于听命于皇帝。正因有此特权,免不了就会滥用。最终,在创建五年后,1387年,朱元璋解散锦衣卫,烧毁刑具。因为他作为一个明君,看出施法外之法,必乱上加乱。当然,亦因他需整肃的功臣们,也整得差不多了吧。锦衣卫在洪武一朝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对于锦衣卫里人,朱元璋这是过河拆桥啊。但他是皇帝,既能让你们狗仗人势,也能让你们变成落水狗。翻云覆雨,没办法。

只是,到了明成祖朱棣时,锦衣卫,又重建了。并终明朝之世,到崇祯自杀亦未绝,直到南明永历帝逃到缅甸,在咒水之难中,几十大臣被杀,锦衣卫才寿终正寝了。

清朝人张廷玉等在撰写《明史》时,对锦衣卫,可没什么好话。

“成祖即位,知人不附己,欲以威詟天下,特任纪纲为锦衣,寄耳目。纲刺廷臣阴事,以希上指,帝以为忠,被残杀者不可胜数……至其后,厂卫遂相表里,清流之祸酷焉……祸流中外,宗社几墟”——这些评价来自《佞幸传》,虽然造成宗社几墟者,还有其他坏蛋,但锦衣卫之人,被列入佞幸者,比什么方士啊、伶人啊,多得多。

有纪纲,有门达,有逯杲,有钱宁,有陆炳。被张廷玉列为佞幸的,有明一代,二十一人,锦衣卫竟占四分之一弱,可见,他们的名声,实在是坏到了极点。

不过,万绿从中一点红,恶人堆里也有好人。

袁彬就是其中一人。

他生于1401年,卒于1488年,在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人中,可谓寿长。

他之所以能受重用,与其自身经历与性格,有着莫大关系。

先说经历。

明英宗朱祁镇时,大太监王振怂恿着御驾亲征去打瓦喇部落的也先,哪料到数战不胜,朱祁镇竟然做了蒙古人的俘虏。丢人啊!

当时,群臣死的死逃的逃,就袁彬一直跟在他身边照料他。“上下山坂,涉溪涧,冒危险,彬拥护不少懈”,“周旋患难,未尝违忤”,对明英宗,是尽力保护、维护,哪怕他是落草的凤凰,袁彬也没把他当鸡,而继续当成龙。这真是难能可贵。因为当时,也先很可能一刀把朱祁镇宰了,你袁彬,有时间对他好,还不如多去跟蒙古将领们攀攀关系呢!

袁彬做不出来。他心中只有皇上。“夜则与帝同寝,天寒甚,恒以胁温帝足”——抱着朱祁镇的脚放到自己胸口,给他取暖。

也先听信谗言,知道要打击明英宗,让他尽快投降,得先把袁彬解决掉。某日,袁彬已被士兵们绑到野外,将被大卸八块呢!命悬一线之时,英宗赶到,求爷爷告奶奶,终于把他的命,给救下来了。虽然《明史》中未记,但咱想,当时他们一定是抱头痛哭吧!

袁彬对英宗好,朱祁镇也缺不了他。“彬尝中寒,帝忧甚,以身压其背,汗浃而愈”——之前是袁彬给朱祁镇暖脚,现在是朱祁镇给袁彬暖身子。两人肌肤相触,袁彬出了一身汗,感冒神奇地好了……果然,以龙作为药引子,效果不一般啊。

反正,在英宗被俘的那段岁月里,“视彬犹骨肉也”——此时,朱祁镇22岁,袁彬48岁。这骨肉二字,当不是指儿子,而是指亲人吧……

有了护驾之功,袁彬自然是官运亨通,历任锦衣卫百户、指挥同知、指挥使。但他居功不傲,为官不骄,与人为善,以德报怨。

当时门达受皇帝宠幸,群臣无不投其所好,只有袁彬“不为屈”。终被门达诬陷治罪。已经夺门之变再次称帝的朱祁镇跟门达说,“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还我”——英宗这话,既体现了对门达的绝对信任,又未忘当年与袁彬共患难的真情——虽然,显得糊涂。

未久,英宗驾崩,蹦哒得上了天的门达,掉到了地下,摔得很重,充军南丹——远在广西啊。在那时,基本就是有去无回了。想来,此刻那些平日里踏破他家门槛的大臣们,都落井下石,唯恐对他的揭发不全面、唯恐用词不恶毒、唯恐他不早死。只有袁彬,竟然“饯之于郊,馈以赆”。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真佩服他了。

最后,《明史》的编撰者们,给了袁彬极高的评价——掌锦衣卫者,率张权势,罔财贿。彬任职久,行事安静——与那些嚣张跋扈、贪财纳贿的指挥使一对比,袁彬真是另类的好人啊!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

标签:

更多文章

  • 没有开玩笑,这本兵书记载着刘备的剑术,历史上排名第三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没有开玩笑,这本兵书记载着刘备的剑术,历史上排名第三记得一个月前,小编发过一次有关刘备武力的见解,认可与不认可的人都有,谁都不能说服谁。不过小编还是坚持认为刘备的武功在三国应该是能达到准一流水平的。你看黄巾之乱的时候刘备还是射翻了好几个将领的。而且刘备在遇到诸葛亮前又是充当军师又是充当武将的,没有武

  • 到底是刘备三顾茅庐,还是诸葛亮耐不住寂寞主动出山?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刘备与诸葛亮第一次是如何相见?《三国演义》里是绘声绘色啊——三顾茅庐,关羽、张飞失了耐性,只想把这不识相的家伙绑了来。刘备慌忙阻止,再次造访,终于见到了这个被称为卧龙的大才子。得到了三分天下的计策。从此如鱼得水,比起从前投了一个又一个主公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之类……不得不说,罗贯中确实是个写小说的高

  • 宋朝初期,日本女人身上就挂两三根丝,咋回事呢?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上一篇文章写日本僧人奝然带着几个徒弟来到宋朝,受到宋太宗光义的接见,并且赞叹日本的国王天皇以及官僚们世袭制,认为此乃中国古代之理想。希望自己的大宋朝,也能永远存续下去。二十几年后,又来了个日本人。这次,宋朝君臣们,却差不多是把他当笑话看。咋回事呢?原来,宋真宗咸平五年,有个宋朝专跑海路贸易的商人周世

  • 宋朝人的周末玩什么?看了让人羡慕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距今1000多年的宋朝繁华而开放,商业氛围浓郁,宋朝老百姓的周末生活也相当丰富多彩。早晨他们会在报时人的报时声中醒来,然后刷牙、洗脸、吃早点,图为宋朝时的牙刷,材质很霸气有木有洗漱完大家会陆续上街吃早点,比如“炒肺”、粥饭之类的。中午宋朝人会踢球、打高尔夫、下馆子,如果天气好,那就是踢足球的好时机,

  • 当你发现杨贵妃真的如此丰腴,还想回到唐朝去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上午发了篇《杨玉环自缢一百年后,还“害”死了皇帝宠幸的女子》(杨玉环自缢一百年后,还“害”死了皇帝宠幸的女子),有读者回复中求真相——杨玉环到底是有多美啊?新旧唐书中,并没有对她的容貌有具体的描绘,不过,还是有一些大概的叙述,我们不妨截出来一观——“或言妃姿质天挺”、“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

  • 如何不怕死的女人,才能入洪秀全的后宫?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皇帝难做,皇帝的后宫老婆嫔妃们也难做。且看朱元璋是怎样对待他后宫佳丽们的。《明史后妃》中有写,朱元璋因为前代女子祸害国家,为吸取教训,“立纲陈纪,首严内教”,让大臣编了本《女诫》,来约束后宫的女人们。做朱元璋的女人,首先面对的就是他的不信任。因为他认为,皇后母仪天下,就会想干预政事,所以,有言在先,

  • 明代禁止后妃干政,女人们就乖乖闭嘴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中国古代,干政绝对是个常见的、带贬义的大词。之所以是称其为大词,乃其效果大——不是正向的,而是负面的——什么太监干政啦、外戚干政啦、后宫干政啦——轻则朝野糜烂难收拾,重则废旧皇立傀儡,将那一姓江山,变成几姓来坐。尽管或许皇帝本来也是个昏蛋,然那些个干政之人,倒做了他挡箭牌,后世之差评,主要就往太监、

  • 为什么剃发易服令下达之后,本已顺从的百姓们,又舍命反抗清朝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人们熟知,明清易代之际,很多明朝重臣如洪承畴因被俘而降,钱谦益慑于兵锋而降。洪承畴因监狱梁上掉下灰尘落到衣服上掸了又掸,被前来劝降的范文程看出来内心怕死;钱谦益则是与柳如是说好一同跳水自尽,却怕水冷而惜命。今见到一故事,说钱谦益辞官归里后,一日宽领窄袖游苏州的虎丘,有儒生见他穿着,觉得奇怪。因为明朝

  • 报应:姐妹都弄来充后宫的天下第一无道昏君,有人敢给他戴绿帽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金朝“废帝海陵庶人”完颜亮——以弑君而当皇帝,死后被废帝位,贬为海陵王,再贬为庶人——他能为后世津津乐道的,除了与南宋之战争,更在其“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屠灭宗族,剪刈忠良,妇姑姊妹尽入嫔御”——什么纲常,什么人伦,在他那里,都不成为之障碍——于是乎,“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这说的是

  • 美国从越南撤军的罕见彩照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1969年,尼克松宣布在当年的8月底以前,要从越南撤出25万美军,这是尼克松政府从越南的首次撤军。战争期间,美国一共向越南投了大概800万吨炸药,使得越南的死亡人数达到160多万,造成了整个印度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当然,美国自身也损失比较惨重,死亡5、6万余人,受伤士兵达30多万,耗资4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