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他是三国最神的预言家,预言必中助曹操称霸

他是三国最神的预言家,预言必中助曹操称霸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55 更新时间:2023/12/21 2:08:53

说起三国时期的著名预言家,我们可能会想到郭嘉,他是一个顶尖的谋士,可惜天妒英才,不过要说起神准的预言,刘晔有着不输郭嘉的才能。

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刘晔可谓是官渡之战中曹军举足轻重的谋士,他的策略针对性强、效果好,表现出了准确的判断力。而在正史中,刘晔的形象丝毫不逊色于小说,他的眼光长远、判断精准,堪称一代预言家。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中,袁曹官渡对峙,袁军登高射箭令曹军苦不堪言,正值此时,曹营谋士刘晔献发石车之计以抵御乱箭,有力还击了袁军的弓弩手;此后,刘晔又献计绕营掘堑,使得袁绍谋士审配试图挖地道透营而入的计划破产。小说中,刘晔可谓是官渡之战中曹军举足轻重的谋士,他的策略针对性强、效果好,表现出了准确的判断力。而在正史中,刘晔的形象丝毫不逊色于小说,他的眼光长远、判断精准,堪称一代预言家。但其一生历经诸多变故,虽最终得以寿终正寝,拜官封侯,后世却对其褒贬参半。

言无不中的预言大师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嫡派子孙。青年时代,即被当时著名的人物品评大师许邵认定为“佐世之才”。他为人目光锐利,大到天下形势、各个势力间的消长,小到身边人物的个性、品行,都能一眼看透。最令人称奇的是,刘晔一生多次预言,可以说是言必有中。

刘晔青年时期曾预言孙策必将偷袭攻击上缭的刘勋。刘勋是江淮一带实力较强的诸侯,而同处江东的孙策对此深感不安。于是孙策写信并赠送许多礼物给刘勋,建议其攻打上缭。孙策的信写得十分谦卑,大抵有两层含义,一则表示上缭富饶,自己不方便且没有能力独自对抗,希望借助实力强大的刘勋替自己攻打,二则说明攻打上缭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多的还是能够为刘勋扩充实力。

刘勋见信后洋洋得意,决定出兵,此时刘晔客居刘勋之处,他敏锐的察觉出这之中必有蹊跷,就对刘勋坦言:上缭壕深城高,短期之内极难拿下,等到我们的大部分兵马都僵持在上缭时,孙策一定会趁我们后方无备进行袭击,到那时候我们就进退两难了。然而刘勋最终还是没有听取刘晔的建议,贸然出兵。结果,正如刘晔所料,孙策趁刘勋全力进兵上缭时袭击了刘勋的后方,导致刘勋无家可归。

曹操拿下汉中,刘晔预言曹操如若不乘攻破汉中之势攻占巴蜀,之后则不易攻取。刘晔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曹军士气正盛,应当一鼓作气拿下蜀地,因为刘备得到蜀地的时间不长,蜀地的人民对其信任不足,现在蜀地的门户汉中已经被我们拿下,蜀地军民极度震恐,此时乘势收复蜀地是最佳时机。如果迟疑,等到刘备、诸葛亮等人悉心治理、收得人心,又凭借蜀地地势的险要据守,再想要收复蜀地恐怕就很困难了。

曹操并未听从刘晔的意见。然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蜀地军民听说曹军占领汉中后,为之惊慌和混乱,刘备和诸葛亮采取了高压政策仍然难以制止。而曹操也因为错过了这次机会,使得曹军在后来的汉中争夺战中接连失利,曹操也在其有生之年再难收复蜀地。

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亡,刘晔预言刘备必将为关羽报仇而出兵伐吴。关羽被东吴击斩后,众人都认为蜀国实力较弱,再不可能出兵。而刘晔却指出:刘备和关羽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恩如父子,关系不一般,且刘备不仅仅会因为和关羽的情谊更会因为急于展示自身的军力而出兵。果不出刘晔所料,刘备毅然出兵讨伐吴国。

刘晔不仅对天下大势能有正确的判断,同时也对各势力的动向、人物的品性都有精准的分析。

刘晔对吴、蜀动向的判断十分准确,吴蜀夷陵之战之初,东吴处于劣势,为全力应对刘备东征,东吴向曹魏上表称臣,曹丕喜不自胜,而刘晔却指出:东吴必定不会俯首称臣。因为东吴反复无常,如今正是为了应付刘备而不得已向曹魏称臣,这时正确的做法是不应当接受东吴的恳求,而应当发兵攻占东吴,以此彻底断绝这个后患。曹丕没有采纳刘晔的意见,最后,东吴果然毁约又与蜀汉结盟。

夷陵之战,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刘晔对于各类人物的判断也相当精当。孟达投魏,刘晔认定其事后必定反叛。延康元年,蜀将孟达投降魏国,孟达仪表不凡、谈吐出众,深得曹丕信任,可以说成了曹丕身边的红人。而刘晔却认为孟达为人贪婪且自命不凡,依靠权术获得信任,无论对于哪一国都不会怀有感恩之心,其管辖的新城位于魏、蜀交界,不久之后孟达一定会反叛。然而曹丕却对孟达深信不疑,直到曹叡即位,诸葛亮北伐,孟达又复投西蜀,才印证了刘晔所言。

公孙渊自立,刘晔指出公孙渊定会成为曹魏隐患。辽东公孙渊篡夺了自己叔父的爵位,自立为太守并上表向曹魏朝廷报告。刘晔认为公孙渊野心勃勃,时刻有可能拥兵自重,辽东距离朝廷路途遥远,又有诸多蠢蠢欲动的少数民族,现在公孙渊虽然自立为太守,但恩信为立,不如趁此机会讨伐公孙渊以安定边境。明帝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结果之后公孙渊果然谋反。

刘晔对势、事、人的正确判断、精准把握体现出其与众不同的预言大师风范。在笔者看来不仅仅是刘晔看问题的目光较为长远,也与刘晔擅长洞悉人性有关。然而,过于敏锐地察觉人性和人心,有时也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标签: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陵墓:盗墓狂人带四十万大军却空手而归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武则天虽然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是她死后还是依旧将自己的身份回归为李治的妻子,以皇后的身份和李治埋葬在乾陵之中。这乾陵也有幸成为了中国独有的埋有夫妻皇帝的皇陵。而这乾陵作为两个封建顶层人物的陵墓,修建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除此之外,乾陵的格局非常特别,它仿照长安城,在陵墓中修建了类似于皇城,工程

  • 关羽是如何变成神的 只因击败了一个真正的战神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核心提示:关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位并不高,在历史上,关羽的能力一般:温酒斩华雄是孙坚的功劳;至于声震华夏的水淹七军,只是天灾。一官方史书《三国志》对关羽评价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有报效曹公值得赞扬的一面,也有刚愎自用的缺点一面。就其战绩来看,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荆州之失直接导

  • 昭陵朱砂碑上的麻姑献寿图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导读:如果进入昭陵明楼内,我们会看到传说中被大火焚烧用铁箍修复的圣号碑。这座石碑又叫“朱砂碑”,通体用优质石材雕刻而成,高逾4米,碑首正中开光部分用满蒙汗三种文字雕刻出“昭陵”字样,碑身正面则刻着“太宗文皇帝之陵”七个大字。最为特殊的是,此碑周身用朱砂涂成深红色,所以得了个“朱砂碑”的称号。如果不是

  • 田忌是如何死的?田忌赛马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田忌赛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是中国人熟知的智慧故事之一。田忌赛马的故事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看到孙膑其实并没有更换田忌的马,还是原来的马,只不过是比赛的时候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赢得比赛。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为他知道田忌的马跟齐威王的马是差一些,但是差别不太大,所以他就利用马的比较优势,改变原来的

  • 诸葛亮的墓为什么没人敢去盗?墓里没值钱的陪葬品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一生为了光复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等气节与忠心,名垂青史千古流芳。诸葛亮五丈原失利,病死后葬于今陕西勉县定军山脚下,钟会攻陷成都时,诸葛亮显灵,给钟会托梦,让他不要残害蜀中百姓。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君王将相的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只有极少知道墓地所在之处而没被盗

  • 历经四朝而不倒:郭子仪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图片来源于网络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

  • 昭陵是不是疑冢?皇太极陵寝地宫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导读:今天,我们漫步在沈阳北陵公园内,看着满眼的古树森森,等走到尽头、看到一个超级大的“土馒头”,每个人都会非常好奇,这土馒头底下的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地宫里的那些传说都是真的吗?里面有什么国宝级随葬品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棺椁又是怎样的呢?有人进过地宫吗?现如今,皇太极可没有像曹操那样被考古发掘

  • 民国大总统曹锟晚年的生活:为什么饿死也不当汉奸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曹锟(1862-1938),字仲珊,天津人。幼年失学,以贩布为生。1882年投淮军当兵,后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继而在袁世凯新建陆军任职。1912年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三师师长。1916年任直隶督军,1917年兼任直隶省长。1923年当上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

  • 揭秘北齐权倾一时女权臣陆令萱:让皇帝言听计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过女皇帝,但从未有过女宰相。不过北齐时还真有一位权倾朝野的女权臣,她也姓陆,叫陆令萱。在此,本文为你揭秘这位皇子乳母如何让皇帝言听计从。“女侍中”并非女性侍中陆令萱可不是什么贤臣,她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部将骆超之妻。骆超谋反被诛,她配入掖庭,成为高欢孙子高纬的乳母,并得到高纬生母胡太后的喜

  • 揭秘:明代哪位皇后跟着太监信天主教并起外文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在煤山自尽,大明灭亡。在这18年逐鹿鼎革的乱世之中,曾经涌现出一位太监界的奇人——此人姓庞,名天寿,崇祯在位的时候是内廷御马太监。不过他除了太监这个身份以外,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身份,他是个天主教信徒。庞天寿信教以后,表现得相当虔诚,跟京城以及南方的教会人士一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