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他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八百年来其家族后代长盛不衰

他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八百年来其家族后代长盛不衰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14 更新时间:2024/1/17 0:53:51

自古以来,我国的人知识分子似乎就与穷酸形成了词汇绑定,这虽然是管中窥豹,却也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么文人将心中理想美好的精神世界作为寄托,却不看重物质生活,这种风气是谁发扬的呢?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的座右铭。

范仲淹出身非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

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叫稀饭),把这锅粥再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

到以后范仲淹发达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没有多少改变。

有一次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

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那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实践了之前穷苦时念念利益众生的宿愿。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贫苦的人,把他的收入救济那些贫苦的人。

看他的传记,得知他曾养活三百多家人。

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晓得三百多家也只能糊口而已,都过很贫穷的生活。如果过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养活三百多家。这是我们中国人中的大贤。

不久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显贵,绵延不绝,传至今天已八百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

范仲淹以善心为他人谋福利,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这是因为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行善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培育百世之德,即有百世的子孙保之,范仲淹是一个典范。

中国第一个是孔夫子,第二个就数范仲淹。

范家八百年不衰,都是因为积德积得厚,真做!能够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别人去享受,这是大福报。

福报不要享尽了,要分给别人享,以后的后福就无穷了。

一直到民国初年时,范家的子孙都能守住家风,都很好,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有大德的人家不多。

所以,世人若要为子孙谋福利的话,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法。我们由此可知,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标签:

更多文章

  • 王承恩是谁,他死后又葬在什么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羞愤自缢身亡,他自缢时,身边只有一位太监服侍,而这个甘愿陪皇帝赴死的太监,就是王承恩。王承恩(?—1644年),明末宦官,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王承恩,太监

  • 董鄂妃的妹妹是谁,她为什么要为顺治帝陪葬?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但这只是个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而已,历史上顺治在董鄂妃病死后的第二年就驾崩了,但是有一个奇怪之处,就是的顺治为什么要拿董鄂妃的妹妹来殉葬呢?顺治在痛失董鄂妃那年患天花,不久之后就驾崩了。驾崩之前,王熙大学时奉命来到顺治床边写遗诏。按王熙自己话说“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

  • 他是西晋的开国功臣,也是灭吴过程中功勋最高的将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蜀汉灭亡后,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西晋,与南方的东吴分庭抗礼,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东吴数代人经营,一时间很难拿下,国家统一变得遥遥无期。公元265年,在洛阳的一处宫殿里,新皇帝正以当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几乎一样的仪式接受着魏帝曹奂的禅位,这个皇帝就是晋王朝的开创者、西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即位之初

  • 康熙的这个妃子,身份低贱,难道只是因为出身的原因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乾隆皇帝到底有多少个妃子,这个我们暂时不去考证,但是受乾隆宠爱的妃子就那么几个,其中良妃就是乾隆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卫氏,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晋良妃。成为历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她“美艳冠一宫,宠

  • 同为大唐开国功臣的他们二位,为什么结局天差地别?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一个人处在社会之中,必然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因此与人交流的高情商就很有必要,尤其是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招致灾祸,我们从初唐的两位开国功臣身上,就能够看到这个道理。做人的智慧在于韬光养晦,全身远祸。刘文静和李靖都是唐朝开国元勋,一文一武,首屈一指的大功臣,但二人的结局却迥然不同,一个惨

  • 宦官专权不止明朝特有,唐朝宦官更加猖獗,竟敢命令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说起宦官乱政,我们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明朝,其实宦官每个朝代都有,只不过明朝比较严重,其实唐朝晚期,昏庸的皇帝和腐朽的政治也诞生了很多宦官乱政的现象。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主观印象,那就是强大的唐王朝不存在宦官专权。其实不然,唐朝中晚期的宦官专权也非常严重,丝毫不落后于其他朝代。这篇小文的主角鱼朝恩便是唐

  • 他是北宋第一书呆子,做所搞笑糗事一箩筐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书呆子这个词虽然是现代人发明的,但是这种类型的人古来有之,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书呆子,他们闹出过很多搞笑的事情,北宋的这个著名书呆子,甚至糗事被编成了书,还一度销量很好。假若真有“时光隧道”,你不妨穿越至九百多年前,漫步于北宋时期繁华的汴梁街头,随便找个读书人打听:“本朝首屈一指的书呆子是谁?”他们

  • 春节归乡造成的春运潮,并不是现代专属,且看明朝的春运难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为了防止官员权力威望过大,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我国很多朝代都有着异地为官的政策,即地方官员不能在本地任职,有时候甚至要到遥远的外省任职,南北互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每到过年过节,春运的大潮就浩浩荡荡开始了。西门庆在本地做官,腊月24日封印休假后,不用舟车劳顿,可以立马回家团聚,老婆小妾热炕头。按照明朝规

  • 横扫欧洲的古罗马帝国,揭秘其武器和长盾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罗马帝国的军队是古欧洲唯一的职业化军队,相比于其他国家那些由农民、手工艺人和奴隶组成的军队,罗马军队的战斗力要强好几个档次,正是凭借这无情的杀戮机器,古罗马才建成了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将地中海变为它的内湖。罗马帝国早期的军团装备变革中,最主要的变化出现在胸甲和头盔方面。著名的库鲁斯g型盔和环片式金

  • 揭秘太平天国的丑恶嘴脸,竟想联合列强瓜分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太平天国是清朝时期的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对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深撼动了大清的统治根基,但从根本上来说,这并不是一场正义的,完全为民的起义战争,甚至还传出了太平天国要勾结西方列强瓜分大清的传闻。公元1864年,曾国藩同其弟曾国荃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洪秀全于天京沦陷前去世,忠王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