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科举除了状元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事儿

科举除了状元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事儿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4/1/16 13:54:06

科举是我国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它提供了阶层跨越的通道,也为千年来的朝政提供了非常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一般在县或府考试,考中着称为秀才或相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图)贡院内的号舍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图)古代会试场景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jian】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图)江南贡院一瞥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图)金榜题名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春申君黄歇为什么会身死家灭?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四位德高望重的圣贤的合称,其中只有春申君不是君王之后,而春申君的结局也是最悲惨的一个。公元前238年,楚国考烈王病逝,身为相国、时年已77岁的春申君黄歇前去奔丧,被刺客杀死在棘门之内,随后全家老小全部被杀。春申君作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担任楚国相国长达25年,他经历了怎样的

  • 堂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结局为什么如此凄惨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我国古时候晚节不保的君王大有人在,也不知是对死亡的恐惧还是生理上的脑袋糊涂了,宠信奸臣,迷恋女色,妄图长生各种荒诞奇葩的想法都冒了出来,齐桓公也不例外。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是一位最有影响的诸侯。当政期间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诸侯霸主,但他晚年昏庸腐化,宠信三个奸佞小人,终于害人害己,落了个异常悲惨的

  • 一向不喜欢拉帮结派的曹操,手下却有个让他无奈的帮派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一个统治阶层如果开始有小团体出现,往往意味着各种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事情就会发生,这是分裂和斗争的前兆,是最高领导人最不愿看到的。做领导的,最不喜欢手底下的人搞小圈子,在三国历史上,袁绍就毁于“小圈子”,刘备也深为“派系文化”所困扰,曹操则比较聪明,在用人主张“唯才是举”,治心、拢心并用,破除帮派之争

  • 揭密乾隆皇帝出生地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乾隆是清朝时期的著名皇帝,传说他出生时候天降祥瑞,还有传说他是龙的化身,这些民间传说都将这位皇帝神话了,那么真实的乾隆是什么样的呢?(图)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乾隆:生在雍和宫,我骄傲。关于乾隆帝的出生地

  • 他是大清帝国的最后一根"拐杖",百年来对他的争议至今未休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如果说晚期的大清是一滩烂泥,那那些为了国家仍旧操劳奔波的人,就是烂泥中开出的花朵,左宗棠是,曾国藩是,张之洞是,当然还有李鸿章李中堂。(图)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公元2015年11月7日,他已走了114年。离1901年的结束仅剩不到一

  • 明清运河沿岸,四大名仓之一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运河在明清时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单单是水利和航运就能左右国家的命脉。在运河沿岸有四个著名的粮仓,是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储备基地。运河四大漕运粮仓分别是:淮安的丰济仓、徐州的广运仓、德州的德州仓、临清的临清仓。大运河的开通,使德州成为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控燕云而引徐兖,襟赵魏而带溟岳,神京藉为咽喉,

  • 圆明园一开始并非就是皇帝御园?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圆明园是我国建筑的瑰宝,不仅在建筑方面,其中收藏的各种珍贵文物和字画也件件都是国宝级别的,可惜的是随着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侵略,最终变为了一片废墟。在我的印象里,圆明园就是清代的皇家御园,但听说圆明园一开始并不是皇帝的园林,这是怎么回事呢?的确,圆明园在最初并不是作为皇家御园修建的,当时它仅是“四阿

  • 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儿子被称作犬子 女儿被称作千金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是犬子或者千金,可古人为何要称自己儿子为“犬子”,别人女儿为“千金”?要说起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称谓,那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好吧,是博大精深。尊称对方,要用阁下,谦称自己,要用敝人,尊别人的女儿,要用千金,谦自家儿砸,要用犬子。由此可以看出,“千金”

  • 盘点正史中的诸葛亮有多妖孽?一个完美的全能型人才,世所罕见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不仅是将领的对决,也是谋士之间的对决,其中蜀国的诸葛亮因三国演义中神话般的描述被人广为流传,可是你知道么正史中的诸葛亮有多妖孽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看了《三国演义》后说“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在鲁迅先生看来,足智多谋、未卜

  • 在古代的时候国家为什么会对食盐管控那么严格?这其中的策略真的太高深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古代时食盐和铁器是国家一直管控比较严格的事情,在冷兵器时代铁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铁就能铸造武器,有了武器就避免不了会有一些有异心的人,那为什么要对食盐的管控也那么严格呢?盐不会伤到人,这东西只是生活之中的调料品,国家为什么要那么较真呢。当然盐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