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唐时期春节的饮食习俗

汉唐时期春节的饮食习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15 更新时间:2024/1/18 9:19:57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一习俗从汉朝开始,发展至唐朝逐渐完善,那么历史这一路走来,民间的春节习俗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古人饮酒图·戴敦邦绘

汉唐是由立春节庆向现代的春节大年节的过渡时期。它表现为两个演进过程:其一为节庆日期由以立春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正月初一为中心,如《荆楚岁时记》所云:“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所以汉唐人称之为元旦;其二为单一型态的立春农事节庆逐渐过渡到复合型态的新年节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以除疫、延寿为目的的饮食习俗,其主要表现就是饮椒柏酒、屠苏酒、桃汤,吃五辛盘、胶牙饧等。

早在汉代,元旦便与饮椒柏酒的习俗结合在一起了。椒酒在先秦时曾是楚人享神的酒醴。到了汉代,“椒”又与寿神之一的北斗星神挂上了钩。据东汉崔《四民月令》说:“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轻能(耐)老,柏是仙药。”可见,当时人们已相信元旦饮用椒花柏叶浸泡的酒,能使人在新年里身体健康,百疾皆除,延年益寿。

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元旦除了饮椒柏酒外,还兴起了饮屠苏酒的习俗。《荆楚岁时记》中说:元旦“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淤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屠苏是一种药剂,南朝梁人沈约《俗说》云:“屠苏,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遣闾里药一剂,令井中浸之,至元旦取水置于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有得其方者,亦不知其人姓名,但名屠苏而已。”显然,最早的屠苏酒是预防时疫的一种中药配剂,在元旦取浸过屠苏药剂的井水饮用,含有新水崇拜的意味。后来,晋人葛洪曾用细辛、干姜等泡制屠苏酒,逐步演化为用一些中药来泡制酒,以起治病防病的作用。

吃五辛盘也是为了健身。魏晋时将大蒜、小蒜、韭莱、芸苔、胡荽称为五辛,在元旦时,人们将这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意在散发五脏之气。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他在《养生诀》中亦云:“元旦取五辛食之,令人开五脏,去伏热。”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元旦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吃五辛盘反映了汉唐人们把新年健康的追求寄托在元旦这一天。

五辛盘是后世春盘,春饼的雏形。唐代时,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汇为一盘,号为春盘,取其生发迎春之义,在元旦至立春期间食之。如唐代《四时宝镜》中言:“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关中记》也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盘、春饼,春卷的名称相继更新,其制作也越来越精美了。

元旦中的其它一些食物,也多寓吉祥之意,表达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元旦吃“胶牙饧”,这是一种饴糖,古汉语中“胶”与“固”相通,胶牙即固牙,俗传吃了这种糖之后可以使牙齿牢固,不脱落。

大约自汉代起,元旦期间大吃大喝已成风气。据《汉官仪》和《后汉书·礼仪志》等书记载,汉制规定,每年元旦,群臣都要给皇帝朝贺,称为“正朝”,皇帝便大摆筵席款待群臣,君臣饮宴欢度佳节。此后,在魏晋至唐,元旦朝贺,皇帝大宴群臣成为定制,如曹植《元会》诗中描写三国魏时元旦贺宴会云:“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晋时元旦朝贺皇帝时,皇帝要给百官增禄,每人赐醪酒二升。宴会上,“冠盖云集,樽俎星陈。肴蒸多品,八珍代变。羽爵无算,穷乐极宴。”唐代宫廷元旦朝会不仅沿袭汉晋旧俗,而且由于天下一统,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元旦宫廷宴会自然成为旷代之举。元旦之日,唐朝皇帝不仅要受汉族百官朝贺,而且来自远方少数民族和附属国的首领和使臣也来奉礼恭贺。因此,朝堂大殿筵席纷陈,钟鼓喧天,丝竹震耳,歌舞升平,预祝新年国运亨通。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但对元宵节的起源,自古以来即有几种说法,其中一个主要的说法是,汉武帝采纳方士谬忌的奏请,在甘泉宫中设立“太一神祀”,从正月十五黄昏开始,通宵达旦地在灯火中祭祀“太一”天神,从此形成了这天夜里张灯结彩的习俗。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聚集观灯的习俗又与之结合起来。这样,正月十五灯火辉煌的活动,既有祭太一神的旧俗,又有燃灯礼佛的虔诚,成了一个独具风采的传统节日。

汉唐时,元宵节并不是吃汤元,汤元始于宋代。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这一天主要是喝豆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正月半宜作白粥泛糕。”

唐代时,人们在晚上观灯之时,喜食一种粉果和焦(饣追),焦(饣追)是一种油炸的带馅圆面点,焦(饣追)与汤圆的外形和内馅完全一样,所以有人认为,焦(饣追)实为炸元宵,不过它是用面制作的。

上述汉唐时的元宵节食俗,主要为一些小点心,宋代以后,元宵节的饮食就日益丰富起来。

标签: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内讧真相:洪秀全一手导演?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说起太平天国运动,虽说声势浩大且人数众多,但他的失败是注定的,因为这场运动的领导者出身贫寒,而内部权力太过分散,发展到了后期,内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公元1857年(咸丰六年)7月26日凌晨,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府中忽然闯进一队蒙面人,见人就砍,逢人便杀,无论男女老幼。(太平天国左辅正军师东王杨秀清。网

  • 鸿钧道祖 都知道在上古神灵中排第一,创始元灵更厉害!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道教中的故事就像是基督教中的圣经,无法用现代人的知识体系去理解,但是却能够体现宗教的教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宗教的精髓蕴含其中,流传给后世。话说在天地初开的时候,有四位天神出身于混沌之中,他们就是创始元灵的徒弟。在宇宙始诞之时,有先天元灵灵智初开,掌握了自主意识。有次无意之间他得到了位于昆仑山的至

  • 此人拿刘备开了个玩笑,不曾想刘备却记恨在心,八个字送他上了天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即使是再有才华的人,再受宠的人,在领导面前说话也要三思,因为这是能够直接决定你生死的人,如果太过放肆,往往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相比于魏国的曹操、东吴的孙权,刘备算是活得最艰苦的一个人,虽然是宗室之后,但其早年的经历让我们大致可以将他视为草根皇帝。这样一位来自民间的帝王,他凭借着乐善

  • 他背叛晁盖,号称“加亮”先生,却有人将其视为半吊子狗头军师!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说起吴用,我们可能会对他一身cos诸葛丞相的装扮印象非常深刻,在梁山中,他的地位也很高,足智多谋,常常能用过人的学识和计谋服众,那么他到底比起诸葛亮来如何呢?说起吴用来有的人认为他是个文武双全的好汉,也有的人将其视为半吊子水平的狗头军师,称号是加亮先生,寓意在计谋上能够超过诸葛亮,并且常以孔明自诩,

  • 当年大清第一批留美的120名幼童,回国后都在做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我国的第一批留学生自清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我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无数学成归来的留学生的贡献分不开。今年是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先驱、晚清幼童留美计划(chineseeducationalmisson,cem)的倡导者、组织者容闳博士从美国耶鲁大学

  • 三国时期,各诸侯都怎么给后宫分等级的,曹操父子的排法最会玩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作为一个著名的老色鬼,曹操的风流韵事总被大家茶余饭后拿来说道说道,今天我们不聊正史,就聊曹操好色这件事,尤其是他好别人老婆这件事。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称赞他的人认为他是命世英雄,不看好他的人称他为逆贼奸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

  • 揭秘:乾隆生父到底是雍正还是康熙?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乾隆在位时长共六十年,仅次于康熙帝,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他也活到了89岁高龄,有关乾隆的身世,研究学者之间一直众说纷纭。乾隆,即清高宗弘历,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据官方记载是雍正皇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八十九岁,葬于河北裕陵。弘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是为乾隆皇帝

  • 皇帝的怪癖中竟然有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一样米养百样人,中国历史上皇帝有将近一千名,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爱好,有些甚至是不符合皇帝身份的癖好,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中国史上,皇帝就有几百个,他们的爱好各不相同的,有些让人喜爱,有些让人目不忍视。下面小编就来说几个皇帝的怪癖吧!他们的怪癖真是独一无二,有的现在的人都受不了。不信的话,就听

  • 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 他做成了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他开创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全新的学说,并吸引了大批学者进行研究学习。16世纪初的王阳明心学,如同一道强烈的闪电,打破了当时死寂的学术风气,打破了朱子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吸引了大批年轻的士子,但也因此招来了朱子学者的攻击。他们把王阳明的新奇之说视为“异端”。(图)王守仁(1

  •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是如何的一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三国志》是记载三国历史比较权威真实的资料了,在其中对于曹操的评价应该也是很中肯客观的。陈寿,西晋时期巴西安汉人氏,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其字称作承祚。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陈寿的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史学界把这部巨著与《史记》、《汉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