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他是明朝锦衣卫,却因为自己一己私欲亲手杀死了好友

他是明朝锦衣卫,却因为自己一己私欲亲手杀死了好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93 更新时间:2024/1/15 11:50:44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特设机构,直接听从皇帝指挥,有着很高的权利,那么历史上是否发生过锦衣卫某图篡位的事件呢,有,而且还牵扯了相当多的人,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关键人物,纪纲

纪纲残忍至极,使出各种方法对待刚正不阿的文臣,但是他却尽全力救了旧友。

纪纲病了,病于一种心思。这个心思就是篡权夺位。纪纲何以突然对皇位产生浓厚兴趣呢?这要从永乐皇帝朱棣选立太子说起。

朱棣只有四个儿子,一个早夭,在剩下的三个皇子中,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较出色。朱高炽温和厚道,皇帝喜之智,感觉他有仁君的风范。朱高煦性情坚顽,雄武凶悍,皇帝喜之勇。在仁与勇之间,永乐皇帝更倾向于勇。纪纲与朱高煦接触较多,自然支持他掌权。

可是,尽管朱高炽肥胖虚弱,但这并不影响他坚定地活着。而且他的长子朱瞻基,虽然年纪小,却见识广,阅历深,能文能武,不知不觉中,已成永乐皇帝的贴心小棉袄。这使朱高煦熬成老大的梦想,变得不确定起来。

有一天,纪纲有事要见朱棣,进宫后,看到皇帝和朱高炽在谈论外交事务。朱高炽连呼吸都很困难,聊了一会,估计朱棣都受不了了,就命人把太子扶回去休息了。太子刚离开,内阁大学士解缙恰好到文华殿呈禀修撰《四库全书》的事。解缙属文官集团,一贯支持朱高炽,朱棣把对朱高炽的不满发泄在解缙身上。解缙听完,只不轻不重地说出三个字:“好圣孙!”言下之意,朱高炽不好,可他有个好儿子啊。皇帝顷刻如醍醐灌顶,咧开嘴乐起来。

纪纲猛然意识到,由于朱瞻基的长大,皇帝在储君问题上已经变得难以捉摸,如果自己支持朱高煦的话,很容易背上插手皇帝家务事的罪名。他还意识到,朱高炽与朱高煦,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甚至两伤,既然如此,大明王朝,花落己手,也不是不可能。

就在这个偶然的瞬间,纪纲擦亮一颗称帝之心。纪纲毅然决然地退出朱高煦集团,以中立的姿势,行走在二者间。

公元1411年(永乐九年)6月的一个清晨,纪纲到诏狱检查工作。没过一个时辰,忽然接到一纸公文,说是要从刑部大牢转过来一个犯人。此人竟是解缙。纪纲的印象里,朱棣对解缙一度笑颜以对,现在翻脸,主要是解缙这人太显摆,老是出风头,拉帮结派。而且他太过坦荡,不避嫌。他在被皇帝贬到广西后,依然落拓如故,有一次要奏事,因没电话,也没电报,他径奔南京而去。恰巧皇帝外出访问,只有太子朱高炽在代理皇帝职,解缙便将要事奏朱高炽,然后自回广西。等到皇帝回来后,朱高煦立刻进谗,说解缙专门找一个皇上不在家的时候,偷会太子,与太子计议大半天后,“径归,无人臣礼”。皇帝火冒三丈,解缙就被扔进诏狱大牢。

此时的纪纲在解缙的问题上,萌生出新的想法。他决定争取解缙,解缙是他做帝王不可或缺的谋士。当务之急就是要保住解缙的性命。纪纲给解缙一间独立的小套间,又命人小心伺候,无论正餐或夜宵,米要醇香,菜要新鲜,酒要甘洌。

纪纲拉拢解缙的方法是,以文会友,以情动人。他亲自下牢狱,向解缙嘘寒问暖。解缙乃文化圈领军人物,起先,对纪纲不屑一顾。但纪纲不愠不怒,分寸拿捏得很好,并滔滔不绝地表达对解缙的崇敬。

几天后,解缙就感动得唏嘘不已。纪纲说,随遇而安吧,既困于牢房,就先把牢房的日子过充实,别去惦记谁当皇帝,操那心干啥!解缙表示接受他的建议。

纪纲在把解缙的狱中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之后,就开始尝试利用各种方法把他搭救出去。这期间,朱高煦集团和朱高炽集团都在争取纪纲。朱高煦集团以为,善待解缙是纪纲奉帝命所为,朱高炽集团则以为,善待解缙是纪纲仗义而为。因此,两大集团都信任他,都想倚重他。纪纲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对两大集团既不亲近,也不疏远。这使得两大集团对他的拉拢更加激烈。而纪纲则利用这种拉拢,爆炸性地扩张势力。两年后,纪纲的势力已发展到让两大集团引颈羡慕、而不敢稍加微词的地步。

端午节这天,宫中举行射柳活动。皇太孙朱瞻基屡射屡中,赢得观众的喝彩。朱棣喜得合不拢嘴,朱高煦则气个半死。

当下半场比赛开始后,纪纲临上场前,嘱咐担任裁判的锦衣卫镇抚庞英,说他在射柳时,会故意射不中,庞英要用手把柳枝掰下来,然后宣布他射中,借此来观察,有谁敢站出来指正他。庞英会意,如约把柳枝掰下来,为纪纲欢呼。围观的王公大臣们,虽未欢呼,但也没有表示异议,均无声默认。

纪纲很得意,暗以为,自己距离执掌天子印的时间已经不远。于是,更加频繁地与解缙沟通治世之道,还精细具体地剖析、整理对政局的看法,同时寻找机会准备把解缙从牢里救出去。在解缙度过漫长牢狱生活后,纪纲终于寻找到一个机会。

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五,皇宫里举办花灯会,朱棣率领群臣登上彩绘繁丽的奉天门城楼,观赏胜景。不料,物燥风大,引发火灾,负责巡查现场的锦衣卫都督马旺,在带领宫禁中的消防队员紧急救火时,因火势猛烈,被烧死在阑珊的花灯之中。

发生这样的意外,因循惯例,皇帝要赦狱修省,便让纪纲拟一份特赦犯人名单,纪纲把解缙的名字写入名单中。

然而,出乎纪纲意料的是,几天后,当他把名单呈给皇帝时,皇帝问:“缙犹在耶?”这句话中显然含着一丝谴责之意。纪纲不敢多嘴,离开皇宫。纪纲想来想去,感觉解缙确实不可再留。并且解缙的那颗心还是系着朱高炽的,压根没他纪纲什么事。纪纲对解缙的感情,瞬间由爱转变成恨。

纪纲正在咒骂着,忽听来报,朱高煦亲临纪府。纪纲立刻明白,朱高煦一定是为皇帝的那句“缙犹在耶”而来。朱高煦进来后绝口不提解缙,只是与纪纲回顾起过去,追忆起祖辈打江山的不易;又展望了一下未来,意思是将来当了皇帝要与纪纲有福同享。纪纲默默地衡量了一下,眼下,朱高煦集团处于鼎盛时期,朱高炽联盟依旧萎靡不振。他之所以还支撑着没有倒下,是因为儿子朱瞻基颇受皇帝宠遇。但朱瞻基年小势单,又能支持到何日呢?想到这里,纪纲半推半就地受下朱高煦的礼物。当夜,他就拎起酒壶去找解缙,共进最后的晚餐。

不多时,酒劲上来,下在酒里的药剂也毒性发作,解缙迷迷糊糊地栽倒在桌旁。解缙醉倒后,纪纲叫来几个锦衣卫校尉,把解缙的衣服都扒光,一丝不挂,然后,把他抬到一个大雪堆里去,用雪埋住身子,只露着脑袋。纪纲自己则站在一株绿萼梅下,津津有味地看着。47岁的解缙,就这样被活活地冻死。

标签:

更多文章

  • 宋朝上流人士不吃狗肉,狗肉成为平民美食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最近的禁食狗肉政策,将狗肉这一历史上重要的食物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美食,见仁见智应该是最好的态度,因为众口难调,吃或者不吃都是你的自由,那么在古时候,人们对于狗肉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水浒传》第三回,鲁智深在五台山熬了段时间,嘴里淡出鸟来,终于有机会下山,在杏花酒店,看见墙边砂锅里煮着一只狗,

  • 高俅能得到重用是什么原因,难道只是因为球踢得好?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的发迹,就是完美诠释了这句话,他凭借自己高超的蹴鞠技巧,成功引起了宋徽宗赵佶的注意,并因此一飞冲天。宋徽宗赵佶还是端王时,有一次到姐夫王都尉府赴宴,看中了“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王都尉二话没说,马上答应明天送去。这送的差事落在了高俅头上。第二天,高俅将礼物送

  • 炎帝的妻子叫什么,神农和炎帝是同一个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炎帝我们都知道,但是他的妻子我们可能就很少有人听说过了,另外神农和炎帝本不是同一个人,但在战国时期,人们将炎帝和神农结合起来,神农其实指的就是炎帝。《山海经》第18卷《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

  • 安史之乱逃亡时期的李隆基,沦落到在百姓家讨饭吃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盛唐时期的一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全方位打击的同时,也让皇家颜面扫地,在长安被攻破后,携带家眷仓皇出逃的李隆基,竟然沦落到向百姓家讨要粮食的地步。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进逼长安。年逾古稀的李隆基,未及通知朝中百官,于十三日凌晨带着杨贵妃姐妹、部分皇亲国戚、朝廷近臣及亲信

  • 糜夫人是刘备的第几个妻子,探究糜夫人死亡的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历史上记载的刘备妻子糜夫人比较少,在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中都有亮相,后来就很少有提及了,那么历史上的糜夫人是怎么死的呢?糜夫人,三国时期,蜀国开国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妻,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人。安汉将军糜竺、南郡太守糜芳之妹。糜竺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本为陶谦左右手,后来认为刘备

  • 杨仪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什么诸葛亮生前不立杨仪为丞相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杨仪是蜀汉后期很有才干的一个官员,他的才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重用他呢?这是因为杨仪有才无德!有才体现在,杨仪受关羽派遣见刘备,刘备就和杨仪谈论天下大势,刘备觉得杨仪是个人才,很喜欢他就任命他为左将军兵曹掾(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

  • 唐朝公主也敢有人“性骚扰”?等同于谋反罪处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唐朝时期也有性骚扰案件吗?在唐朝早年皇宫内发生的这一起案件中,“性骚扰”作为一个完美的幌子,帮助长孙无忌铲除掉了众多政敌,实在是高明的一步棋。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652年)11月,长安爆发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太尉长孙无忌利用此案广为株连,在帝国政坛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这就是“房遗爱谋反案”

  • 唐太宗人生最大的烦恼,竟然是来自于自己的亲生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兄弟,又胁迫父亲李渊退位,才坐上了皇帝,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多年后,他还要面对自己儿子的篡位,并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贞观十七年三月的一天,在齐州通往长安的大路上,一骑骏马缓缓向西走来,骑坐马上的,是齐王府的长史权万纪。权万纪正在赶往长安。此前,权万纪向朝廷报告,齐州

  • 细数那些三国时期被过度吹捧的将领,他们都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三国历史上有许多普通将领,却因为艺术创作需要,被演义小说夸大了战斗力,成为了天神一般的人物,因此他们也托小说的福流芳百世。说三国的事情好像总是绕不开《三国演义》,你明明是在说一段历史,就会有人来反驳你,而反驳你的理由,就是人家所看到的《三国演义》上不是这样说的。比如说那个关羽关云长,人们津津乐道于他

  • 布衣皇帝第一人,看看刘邦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刘邦作为我国第一个从平民一路成为皇帝的人,他的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能成功的原因。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