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严嵩徐阶官场老司机对掐:腹黑学运用到极致

严嵩徐阶官场老司机对掐:腹黑学运用到极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22 更新时间:2023/12/18 18:20:02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明史》曾言:“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夏言仇鸾等官场“老司机”都与严嵩进行过“政治斗争”,沈炼、杨继盛等正直言官也纷纷弹劾严嵩,但都被击垮,反而让严嵩扶摇直上,当朝二十余年,无人敢与之匹敌,谁还敢碰这只“大老虎”?别说,真有人去碰,这个人就是徐阶,严嵩的联姻亲家,副手,亲密的政治盟友,那么徐阶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怎样扳倒严嵩的?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严嵩为什么会得宠?嘉靖皇帝不是一个智商很低的皇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皇帝,但此人迷信道教,主要精力却没有放在治国上,而是放在了玄修上,热衷于炼丹制药和祈求长生,整天在炼丹炉前做他的成仙大梦,皇帝了解国家的情况,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进行,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嘉靖皇帝懒得写,于是一批写这方面文章的高手就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诸如严嵩、严世藩、徐阶等,这些奏章祝文又称之为“青词”,因此,严嵩、徐阶等身为内阁大臣,又被称之为“青词宰相”,这群“青词宰相”虽然说是逢迎主上,但绝非是无能之辈,其中严世藩还自认为是写“青词”的天才,可见,严嵩“拍马屁”的功夫绝对是炉火纯青啊!本文由讲历史网原创,请勿转载!

为了让皇帝能够了解国情,“青词宰相”们可谓皓首穷经,在他们的词里,都隐藏着巨大的政治内涵,他们与皇帝的交流完全靠着这一首首“青词”来维系,在中国历代帝王中,这种特殊的君臣交流方式,也可谓是奇葩了。

嘉靖皇帝需要严嵩,需要他的“青词”,他对于严嵩是有深厚的感情的,严嵩是内阁首辅,更是嘉靖皇帝的老师,嘉靖皇帝的依靠和依赖是扳倒严嵩最大的障碍,而且严嵩掌握朝政二十余年,连儿子严世藩都是内阁大臣了,世人称之为“大小阁老”,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连抗倭名将胡宗宪都是严嵩所提携的,可见“严党”势力极大,不是说“倒”就“倒”得了的,徐阶一直都默默观察着,要倒“严”,必须得到嘉靖皇帝的支持,像沈炼、杨继盛那般弹劾严嵩,虽然勇气可嘉,但毫无政治策略,到头来枉送了性命。

严嵩与徐阶“搭班子”的时候,严嵩专权,徐阶起初不肯依附,于是严嵩经常去嘉靖皇帝那儿打徐阶的“小报告”,徐阶的处境一度十分危险,由于嘉靖皇帝对严嵩的信任程度实在太深了,这使徐阶认识到不能以卵击石,于是他改变策略,事事顺着严嵩,从来不与他争执,为了得到他的信任,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十分恭顺,这就意味着徐阶与严嵩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政治盟友关系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十分霸道,多次对他无礼,他也忍气吞声,“忍”字头上一把刀,何况是堂堂的一品宰辅,徐阶拍着严嵩的“马屁”以求自保。

同时,徐阶向嘉靖皇帝靠拢,专门挑皇帝喜欢的话说,终于讨得嘉靖帝的喜欢,不久,加徐阶少保头衔,接着兼任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后来他得到皇上的信任,加太子太师头衔,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严嵩,拍皇帝的“马屁”,这可就有重大的政治目的了。

严嵩年纪越来越大,八十有余还参政军机,御前奏对屡屡出错,这引起了嘉靖皇帝的不满,后来嘉靖皇帝居住的永寿宫发生火灾(嘉靖皇帝不在大内居住,避居西苑),他召见严嵩,提出想修建新的宫殿,严嵩没有同意,嘉靖皇帝很不高兴,徐阶明白嘉靖皇帝想新修宫殿的意思,于是主动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他的建议得到嘉靖皇帝的赞同,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嘉靖皇帝搬了进去,徐阶因此加封少师,兼支尚书俸,而严嵩渐渐被皇帝冷落。本文由讲历史网原创,请勿转载!

更重要的是一次道教活动决定了严嵩的命运,嘉靖皇帝召见方士蓝道行,此时,严嵩有密札言事,徐阶事先通报蓝道行,蓝道行降神仙语,称:“今日有奸臣奏事。”看到严嵩的密札,一生信奉道教、礼拜神仙的嘉靖皇帝对他究竟是忠是奸发生了疑问,正在一内侍处避雨的御史邹应龙听到这个消息,抓住这个好时机,上疏弹劾严嵩父子,嘉靖皇帝下令逮捕严世蕃,勒令严嵩致仕,徐阶则取代严嵩为首辅。

严嵩退休后,徐阶亲自到严嵩家里抚慰,还表示会找机会向皇上求情,这令严嵩十分感动,甚至叩头致谢,徐阶揣摩帝王心术可以说登峰造极,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明白嘉靖皇帝与严嵩的感情非同一般,而严嵩的党羽还在四处活动,扳倒严嵩时机还不成熟。后来,嘉靖皇帝果然后悔,想重新召回严嵩,在徐阶的力劝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严嵩倒台后,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明代大画家文徵明的儿子去他家鉴定文物真假,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名画看完,如果说他不是贪官恐怕很难成立。

徐阶抓住时机,利用嘉靖皇帝对严嵩的不满,终于彻底扳倒了严嵩,并且以“通倭”的罪名杀了严世藩,“严党”倒台,可见,忍辱负重是其政治权谋斗争中的杀手锏,“徐阶曲意事严嵩”也成为了权谋之术中的经典案例。

徐阶是一个具有政治谋略的改革家,尽管在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全面的实施改革,但为其后的高拱张居正创造了条件,也为“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徐阶:“以恭勤结主知,器量深沉。”本文为讲历史原创,未经讲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更多文章

  • 他是明朝锦衣卫,却因为自己一己私欲亲手杀死了好友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特设机构,直接听从皇帝指挥,有着很高的权利,那么历史上是否发生过锦衣卫某图篡位的事件呢,有,而且还牵扯了相当多的人,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关键人物,纪纲。纪纲残忍至极,使出各种方法对待刚正不阿的文臣,但是他却尽全力救了旧友。纪纲病了,病于一种心思。这个心思就是篡权夺位。纪纲何以突然

  • 宋朝上流人士不吃狗肉,狗肉成为平民美食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最近的禁食狗肉政策,将狗肉这一历史上重要的食物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美食,见仁见智应该是最好的态度,因为众口难调,吃或者不吃都是你的自由,那么在古时候,人们对于狗肉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水浒传》第三回,鲁智深在五台山熬了段时间,嘴里淡出鸟来,终于有机会下山,在杏花酒店,看见墙边砂锅里煮着一只狗,

  • 高俅能得到重用是什么原因,难道只是因为球踢得好?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的发迹,就是完美诠释了这句话,他凭借自己高超的蹴鞠技巧,成功引起了宋徽宗赵佶的注意,并因此一飞冲天。宋徽宗赵佶还是端王时,有一次到姐夫王都尉府赴宴,看中了“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王都尉二话没说,马上答应明天送去。这送的差事落在了高俅头上。第二天,高俅将礼物送

  • 炎帝的妻子叫什么,神农和炎帝是同一个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炎帝我们都知道,但是他的妻子我们可能就很少有人听说过了,另外神农和炎帝本不是同一个人,但在战国时期,人们将炎帝和神农结合起来,神农其实指的就是炎帝。《山海经》第18卷《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

  • 安史之乱逃亡时期的李隆基,沦落到在百姓家讨饭吃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盛唐时期的一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全方位打击的同时,也让皇家颜面扫地,在长安被攻破后,携带家眷仓皇出逃的李隆基,竟然沦落到向百姓家讨要粮食的地步。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进逼长安。年逾古稀的李隆基,未及通知朝中百官,于十三日凌晨带着杨贵妃姐妹、部分皇亲国戚、朝廷近臣及亲信

  • 糜夫人是刘备的第几个妻子,探究糜夫人死亡的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历史上记载的刘备妻子糜夫人比较少,在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中都有亮相,后来就很少有提及了,那么历史上的糜夫人是怎么死的呢?糜夫人,三国时期,蜀国开国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妻,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人。安汉将军糜竺、南郡太守糜芳之妹。糜竺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本为陶谦左右手,后来认为刘备

  • 杨仪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什么诸葛亮生前不立杨仪为丞相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杨仪是蜀汉后期很有才干的一个官员,他的才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重用他呢?这是因为杨仪有才无德!有才体现在,杨仪受关羽派遣见刘备,刘备就和杨仪谈论天下大势,刘备觉得杨仪是个人才,很喜欢他就任命他为左将军兵曹掾(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

  • 唐朝公主也敢有人“性骚扰”?等同于谋反罪处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唐朝时期也有性骚扰案件吗?在唐朝早年皇宫内发生的这一起案件中,“性骚扰”作为一个完美的幌子,帮助长孙无忌铲除掉了众多政敌,实在是高明的一步棋。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652年)11月,长安爆发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太尉长孙无忌利用此案广为株连,在帝国政坛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这就是“房遗爱谋反案”

  • 唐太宗人生最大的烦恼,竟然是来自于自己的亲生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兄弟,又胁迫父亲李渊退位,才坐上了皇帝,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多年后,他还要面对自己儿子的篡位,并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贞观十七年三月的一天,在齐州通往长安的大路上,一骑骏马缓缓向西走来,骑坐马上的,是齐王府的长史权万纪。权万纪正在赶往长安。此前,权万纪向朝廷报告,齐州

  • 细数那些三国时期被过度吹捧的将领,他们都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三国历史上有许多普通将领,却因为艺术创作需要,被演义小说夸大了战斗力,成为了天神一般的人物,因此他们也托小说的福流芳百世。说三国的事情好像总是绕不开《三国演义》,你明明是在说一段历史,就会有人来反驳你,而反驳你的理由,就是人家所看到的《三国演义》上不是这样说的。比如说那个关羽关云长,人们津津乐道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