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始终防着诸葛亮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刘备始终防着诸葛亮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73 更新时间:2024/1/13 22:57:34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诸葛亮,真乃是君臣之间最好的榜样了,互相信任,各为其事,关系还处的非常好,可这毕竟只是小说中的描写,真实情况远不是这样的。

诸葛亮在历史上一直备受推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诸葛亮能够忠心事主,甚至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封建王朝自然对诸葛亮的事迹大加赞赏和推崇,并由此激发自己的臣子能够忠心。当然在儒家文化中,从原来的“君君、臣臣”发展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变态文化中,自然更加推崇诸葛亮的忠心事主,于是后世诸葛亮就逐渐转换了一个智慧的化身,甚至是一位圣人。

可是在读到《三国志》时,却发现诸葛亮在当时没有得到如此的殊荣,甚至连刘备都对其防之又防,终其刘备一生,诸葛亮也没有得到刘备的充分重用,更多的还是将其当成后备力量在使用,既然是后备力量,自然是充分认可了诸葛亮的才能,但是却不能够将大任赋予其一身。防范诸葛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诸葛亮的号,也就是卧龙。卧龙卧龙,就是睡着的龙,一旦醒了就成了天子,刘备自然要对诸葛亮防之又防。下面就来看刘备是怎么防范诸葛亮的。

三顾茅庐的典故让我们看到刘备对诸葛亮多么的重视,可是当时刘备仅仅在寄居在刘表帐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想要得到贤人的帮助,也只有这个办法来打动诸葛亮。再加上诸葛亮当时也挺会营销自己,于是这个三顾茅庐演变成了一个愿打愿挨的活剧。但是不管如何,诸葛亮最终还是投入到刘备的帐下,开始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诸葛亮从一开始进入到刘备集团主要干的活就是内政工作,而且这个内政工作在当时显然没有足够的重要性,只有到了刘备打下西川,进位汉中王之后,这个内政工作的重要性才开始凸显。因为当时的刘备兵力较小,地盘也小,内政经营的难度并不高,从庞统在耒阳县只花了0.5天的时间完成了长达3个月的公务来看,当时的内政工作简单。

后来刘备想要占取益州,带的也是庞统,诸葛亮在荆州和关羽共同理事,此时的诸葛亮显然还要听关羽的话,实际上并不能够主导荆州的一切事务。从后来诸葛亮三番五次告诫关羽一定要联合东吴,不要和东吴对着干的结果来看,关羽对诸葛亮的话显然当成了耳旁风。这也说明了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刘备在获得益州之后,也是法正作为军政一级长官,诸葛亮也处于后备干部的地位。可是遗憾的是法正在收取汉中过程中最终病亡,随后诸葛亮才开始得到重用,但是即使如此,刘备也没有将军权给诸葛亮。

到了刘备临死托孤时,还暗暗设下刀斧手,并假心假意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看起来是将所有的军政大权交由诸葛亮管理,可事实上,刘备还让李严当上了托孤大臣,让诸葛亮和李严之间形成相互掣肘的关系。

从对诸葛亮托孤的这段话来看,实际上并不是要诸葛亮取而代之,要不然也不会预埋刀斧手,其潜台词时,如果到时候你不衷心辅助,自会有人收拾你之意。

标签:

更多文章

  • 民国盗墓神器“洛阳铲”是怎么得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随着近几年盗墓小说的风靡,洛阳铲这一盗墓专用器具也被人们所熟知,那么这玩意儿到底是谁发明的呢?“洛阳铲”的叫法太丰富了,但这些叫法没有一个叫得响,没有一个能深入人心的,只有“洛阳铲”一名为大家熟悉。那么,“洛阳铲”这个名称又是谁首先叫出来的?有以下四条趣闻。第一种说法是外地盗墓贼叫出来的。“洛阳铲”

  • 唐高宗仅用5个月,就把割据海东近五百年的朝鲜古国百济“秒灭”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大唐时期,朝鲜半岛上三个国家正打得火热,唐太宗自然是不乐意自家门口这么乱糟糟的,于是决定出面干涉一下这几位小兄弟。对于攻战不休的朝鲜三国,唐朝一开始采取了斡旋调解的政策。(图)朝鲜三国时代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唐太宗借三国使者赴唐朝朝贡之机,分赠朝鲜半岛三国国王以玺书。在给百济王的玺书中这样说

  • 清兵入关,要求留发不留头,哪为什么清人要留小辫子呢?多难看啊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清朝时期与我国其他朝代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人人都剃掉额发,然后在脑袋后面留起一根大辫子,这是少数民族的习俗,不过确实很让人好奇,这样的传统是怎么来的呢?对啊,清朝为什么要留辫子呢?大家知道这是满清入关下的一个命令。当时清顺治皇帝下令,要求各省必须剃发蓄辫,这是清朝国策,不允许妄议,必须执行,不剃发蓄辫

  • 别人都在坑爹,他却被爹坑,所以刘备只好去练摊卖草鞋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看过三国演义的亲们都知道刘备刘皇叔吧,见人先是一句:在下中山靖王之后,以后多多关照。可是,你说你是靖王之后,为啥还在街头卖草鞋呢?这不科学啊,王侯之后,不是都天天吃了睡,睡了吃,没事考考察,坐吃等死吗?这是因为别人都是坑爹的,刘备,是被爹以及爹的爹以及爹的爹的爹们一起坑的。这个要说清楚,得讲讲爹系统

  • 一口气读懂《三国志》原著:亲们不要再被三国演义骗了好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三国,其实说的是三个猛男抢地盘的故事。说话东汉末年,宦官专政,上层社会乌烟瘴气。外戚何太后的大哥何进听了马仔袁绍的建议,准备一个也不能少的干掉太监。狗头军师袁绍出了一个主意,广发江湖救急令,邀请各地大佬入京共襄盛举杀太监,这个事情遭到了曹操的反对,曹操认为,弄死几个太监,派几个户警就妥妥的,有必要请

  • 《水浒传》中功夫最高的三个人只能是他们三个,不服来辩!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各个英雄好汉,那么单论武力,哪一位是最强的呢,这可就不好说了,毕竟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是比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武力值前三。1、卢俊义:s级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卢俊义。他不仅有一顶“枪棒天下第一”的大帽子,战绩上也是高处不胜寒鲜逢对手,在梁山上是大有一览众山小的即视感!具

  • 中国明朝就已经出现了“坦克”,看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制造了一种攻击性极强的武器,给敌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创伤,这种武器就是坦克。坦克就此成为战斗中必不可少的武器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坦克就立功无数,成为战斗中的利器。在我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坦克”,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是一种类似于坦克的武器,这种武器被称

  • 明朝皇帝朱棣不太厚道,换着花样打蒙古两大军事部落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我们都知道朱棣是一个很会打仗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武运昌隆打了不少胜仗,可能整个大明都没有比他军事才能更强的皇帝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是棒棒哒啊。尤其是对付蒙古军很有一套。好吧,今天就跟亲们聊聊朱棣的军事才能,也就是他怎么打蒙古。说起来,朱棣有点不厚道啦,竟然将蒙古的两大部落瓦剌跟鞑靼换着手打着玩。这是怎

  •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管理结构的现代化历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是一个制度非常完善的庞大帮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等级分明,制度明确,完全就是一个成熟的国家机器。1在倚天中,明教传至阳顶天是第三十三代教主。如果按20年一代计算,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也就是可上溯至唐朝。在由唐至元末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明教发展为江湖第一大教,独自一家就可与正道诸大

  • 日本投降!日军侵华司令冈村宁次为什么不交出军刀?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二战时期,侵华日军军官大量装备了日本传统的武士刀,这种臭名昭著的武器相较于战争意义,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日本传统的象征意义。在日本投降后,大量这样的武士刀被我军收缴,那么作为侵华日军的高级将领,冈村宁次在签订受降书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交出自己的佩刀呢?大家都知道,二战日本战败,侵华日军开始向中国军队投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