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太子遇害后,唐高宗愧疚万分,竟然做出这样荒诞不经的事

太子遇害后,唐高宗愧疚万分,竟然做出这样荒诞不经的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2 更新时间:2024/1/15 11:50:45

谥号是在皇帝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而给他起的尊称,一般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到,也出现过给自己父辈封谥号以示孝敬,但是给自己未继位就去世的太子封谥号的,仅此一位。

在历史上,死后被追谥为皇帝的太子不乏其人,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追谥生父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隋哀帝杨侗被拥立为皇帝后,追谥生父元德太子杨昭为孝成皇帝;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追谥生父懿文太子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可以说,追谥曾经当过太子的父亲为皇帝,是后辈子孙称帝后从下到上表现孝道的一种惯例。与他们相比,唐高宗李治以父亲身份从上到下追谥儿子李弘为皇帝,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上元二年(675)五月,唐高宗下诏,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丧葬“制度一准天子之礼”(《旧唐书》)。在中国历史上,被父亲追谥为皇帝的太子,李弘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此,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称“唐高宗以太子宏(弘)薨,而赠孝敬皇帝,则以父而追帝其子,不经之甚矣”,即批判唐高宗此举荒诞不经;蔡东藩在《唐史演义》中也称“所有丧葬制度,竟许用天子礼,谥为孝敬皇帝。太子死谥皇帝”,是“从古未有”之事。那么,唐高宗为何要置封建礼制于不顾,破例追谥亡故不久的李弘为皇帝呢?

李弘(652—675),字宣慈,唐高宗第五子,也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一子。李弘的名字颇有寓意,据说隋末唐初道教中有“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的谶语,预言太上老君将转世为人主,化名李弘来拯救众生。唐高宗为其取名李弘,可见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因系武则天所生,唐高宗爱屋及乌,对李弘系非常宠爱。四岁时,李弘被封为代王;五岁时,唐高宗废掉原先的太子李忠,改立李弘为太子。为了培养李弘,唐高宗除了为其选聘名臣作为辅弼老师,还经常让他实习参政,如龙朔二年(662)唐高宗“幸骊山温汤,太子监国”;次年又“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咸亨二年(671)正月,唐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弘于京监国”;次年十月,又命“皇太子监国”。

李弘为人宽厚仁慈,“深为帝及天后钟爱”。被立为太子后,李弘“敬礼大臣鸿儒之士,未尝有过之地”。对父母如此,对臣属如此,对普通士兵和百姓同样如此。监国期间,李弘关心将士,体恤民情,做出了很多宽仁爱民之举。当时,大唐正对高丽用兵,军中经常有士兵“逃亡限内不首及更有逃亡者”,因此会受到“身并处斩,家口没官”的严厉处罚。李弘知道后,引经据典,强调“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希望朝廷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再出现有士兵逃亡者,家中人不用再受连坐之罪,唐高宗“从之”;李弘“又请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贫人”,唐高宗“许之”。一个“从之”,一个“许之”,不难看出唐高宗和武则天对李弘的欣赏。然而,李弘接下来做的一件事,却极大的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从此也对他有了看法。

原来,武则天将情敌萧淑妃被残忍杀害后仍不解恨,又把萧淑妃所生的义阳、宣城二位公主“幽于掖庭”,致使两位被幽禁的公主年龄很大了却没办法嫁人。李弘猛地见到这两位“以母得罪”的姐姐时,先是“惊恻”,继而动了怜悯之心,于是“遽奏请令出降”,恳请唐高宗让她们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唐高宗对萧淑妃之死本就心存愧疚,再者两位公主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只是迫于武则天的淫威不敢造次。李弘的上奏道出了唐高宗的心声,于是“许之”。武则天闻讯后,既是出于对萧淑妃怨恨的延续,也是为了防止这两位公主日后兴风作浪,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了两个普通侍卫。在武则天看来,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不站在自己这边,反倒帮助敌人,武则天从此对李弘产生隔阂甚至怨恨,李弘“由是失爱”。

咸亨四年(673)二月,唐高宗将李弘召至东都洛阳,准备纳左金吾将军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为此,唐高宗还下令为李弘新建一座宫殿。裴妃“甚有妇礼”,是个相当有妇德的贤淑女子,唐高宗满意地对侍臣说:“东宫内政,吾无忧矣。”意思是说,李弘有这么个贤内助,将来即位执政,就不用朕担心了。七月,“太子新宫成,上(唐高宗)召五品以上诸亲宴太子宫,极欢而罢”。唐高宗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次畅饮后,身体便出现了故障。八月,唐高宗“以不豫,诏皇太子听诸司事”。这一安排,表明唐高宗虑及自己身体不支,有禅让太子之意,而这恰恰是早已习惯“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的武则天所不愿意看到的。从此,武则天与李弘的私人恩怨,已经上升到涉及将来掌权的政治对立面。

武则天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一步步提升自己,进而问鼎皇权,是武则天实现女皇梦的必由之路。上元元年(674)八月,在武则天的鼓动下,唐高宗下诏“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内外称为“二圣”,武则天已经与唐高宗平起平坐。这么多年夫妻下来,唐高宗对武则天是了解的,为了权位,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包括害死自己的亲生骨肉。作为当朝皇帝,唐高宗都无法遏制武则天在政治上的强悍势头;自己百年之后,谁又能控制得了这位身居高位的女强人?知子莫如父,李弘万万不是武则天的对手。为了保护李弘,唐高宗甚至萌生了“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的念头,也就是想把权力交给武则天。但是,迫于群臣关于“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的劝谏,唐高宗才把皇帝继续当下去。

这件事过后不久,也就是上元二年(675)四月,李弘在随唐高宗、武则天游幸洛州合璧宫时,突然暴死于宫中绮云殿,年仅二十四岁。李弘之死,在唐朝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称得上是一桩疑案。李弘究竟怎么死的,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其中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李弘患有严重的“痨瘵”,即肺结核,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李弘处理国事积劳成疾,病情加重,属于自然死亡。其二,李弘虽然有“仁孝”的一面,同时也有“英果”的一面,不顾武则天之感受而上奏让两位同父异母的姐姐出嫁就是一个例子。当太子的时候如此,李弘将来一旦即位,武则天将很难驾驭这个柔中带刚且不太听话的儿子。李弘的存在,成为武则天实现女皇梦的绊脚石。为了能继续把持朝政,武则天伺机将其害死,李弘属于非正常死亡。

其实,关于李弘的死因,早在唐肃宗时代就开始有了死于非命的说法,《旧唐书·承天皇帝传》就称“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李弘)”。宋代欧阳修编撰《新唐书》时,在《本纪·第三》中这样写道:“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天后杀皇太子。”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也用了春秋笔法,“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综合各种史料记载,以及对当时政局的分析,笔者认为李弘确系死于非命。其一,李弘虽然身体有病,而且是不治之症,但他能没事一样的陪同唐高宗“幸合璧宫”,说明当时他的身体并无大碍,决不至于暴薨。其二,唐高宗想把权力交给武则天的念头被否定后,只能“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也就是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武则天因此生恨,对挡了自己掌权道路的李弘更是怀恨在心,尽管李弘因患“痨瘵”命不长久,但为了早日操控权力,武则天还是动了杀机。

李弘是个好太子,监国期间的一系列仁举,使他赢得了芸芸众生的拥戴。难怪李弘遇害后,普天之下会“莫不痛之”。痛,既是对李弘二十四岁突然死亡的悲痛和惋惜,更是对武则天为了权位不择手段的痛恨和谴责。其实,儿子死了,武则天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毕竟李弘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而且是死于自己之手。李弘死后,“天后心缠积悼,痛结深慈”(《孝敬皇帝睿德记》)。这其中,既有武则天当众表演的成分,也有对儿子之死无限内疚的因素。李弘之死,作为父亲的唐高宗心里最明白,但没有证据,又苦于惧内,索性泪往心里流。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死于非命,唐高宗悲痛欲绝,大病了一场。不久,唐高宗下诏:“太子婴沈瘵,朕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结,疾日以加。宜申往命,谥为孝敬皇帝。”将李弘死因说成“因感结,疾日以加”,无不表现出了唐高宗的懦弱。

然而,再懦弱的男人也有刚强的一面,唐高宗也不例外。李弘生前没有当上皇帝,死后也要让他当上皇帝。以父亲身份把李弘“谥为孝敬皇帝”,既是唐高宗对没有保护好儿子的愧疚,更是对武则天心狠手辣的不满。此外,唐高宗还下令将李弘以“天子之礼”厚葬于偃师景山,并亲自为其制“睿德纪文”,书之于石,立在陵前,以示哀悼。永淳三年(683),唐高宗病逝,临终前教诲太子李哲(即唐中宗李显)“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这种安排,不能不说是鉴于李弘之死而对李哲个人安危的忧虑。唐中宗即位后,将李弘牌位祔太庙,号义宗,并追封太子妃裴氏为哀皇后。景龙四年(710),姚崇与宋璟进言李弘不曾即位,不应该与先帝们同列太庙,于是唐睿宗将其移到东都祭拜。唐玄宗开元六年(718),有司奏称“孝敬皇帝宜建庙东都,以谥名庙”,于是罢义宗号,从此只用孝敬称之。

标签:

更多文章

  • 他竟敢把脚压在皇帝肚子上!皇帝笑着说了一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天子贵为九五之尊,如果对天子有所不敬,那可是要被处以极刑的。不过历史上对天子不敬,却没有因此受到处罚的事情也很多,看来皇帝的气量也是很大的,不然也不会做到皇帝这一步。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在长安兴办太学以来,历经武、昭、宣、元、成、哀、平、孺子八朝,太学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到了

  • 上海大亨之子命断匿名信?汪伪高官内斗换来重判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1941年10月27日上海法租界同仁辅元堂验尸所门口,聚集了上海各大报纸的许多记者,他们三三两两地聚集一起,交头接耳。路过的市民见此情景就知道,这个验尸所一定是有什么事发生。至于什么事,第二天沪上的报纸就会事无巨细地一一告知。然而,市民们并没有如愿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看到和该验尸所有关的任何新闻。难道是

  • 李斯为什么要帮赵高篡改遗诏,李斯是大权在握的秦国丞相 为什么却斗不过宦官赵高?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李斯、胡亥、赵高从行,不料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李斯为何要帮赵高篡改遗诏?俗话说得好世上的人无利不起早,不管是身为一人之下的高位还是处在万民敬仰

  • 秦国消灭六国 一统天下 秦国进攻东方六国的过程中 秦国为什么选择首先攻打韩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秦王政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在山东六国中,秦国第一个消灭的是韩国,秦国统一策略中,秦国为什么要先灭韩国?战国末年,七雄之中韩国势力最小而韩国紧靠着的是魏国。魏国和秦国是死敌,本来秦国惠文王与魏联姻,两家本可以成为

  • 刘邦睡了女婿的妃子,结果搞出了一个汉朝,两个皇帝的闹剧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一个国家之中有两个统治政权,这在古代是几乎不可能的,下面这位奇葩就把这种事情变成了现实,不过要是追本溯源,还是要怪他老爹没有管住自己的裤腰带。亲们都知道刘邦是个痞里痞气的人,刚打进咸阳时,就被秦宫里的美女们迷得神魂颠倒,幸亏张良及时阻止,才没有惹得项羽不开心。有句话叫馋猫总改不了偷腥,当了皇帝后的刘

  • 公主必须守活寡?清朝的女性活的太难了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却也是封建礼数最为严苛的一个王朝,王室规定,公主必须要守活寡,这是为什么?清代的公主,经过琼瑶戏的演绎,个个都成娇滴滴了。这倒也符合人们心目中公主的形象,公主,皇帝的女儿,地位之尊贵,谁又能比得上呢?人见人宠,肯定娇贵得一塌糊涂。当然,的确有的朝代,公主很娇贵,甚至骄横。

  • 西汉大将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是否有过爱情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汉景帝女儿平阳公主一生有过三任丈夫,其中最后一任正是西汉著名大将卫青,不过二人结合之后并无子嗣,史书中对于这段关系也是记载很少,那么两人之间在一起是真的因为感情还是单纯配对呢?平阳公主是谁的女儿呢?她是西汉时汉景帝和王皇后的女儿,出生于汉文帝时期,他的弟弟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她本来被封为阳信公主,因

  • 秦朝监察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秦朝以法家治国,各项制度的确立为权力机构提供了框架,也使得社会各界的各项职能得以规范,其中监察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秦朝建立后,以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主要目的,以“治吏”为主要内容,以“纠察”各级官吏的违法失职为主要职责的封建监察制度便在战国时代御史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

  • 秦始皇暴毙后,德才兼备的公子扶苏为什么不继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它为后世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标准,但是却只存在了两代,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是秦朝灭亡的很大原因,那么嬴政的儿子扶苏德才兼备,为何他不继位呢?李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他向嬴政提出了皇帝的称号,绵延千年的皇帝称号正是由李斯提出来的,李斯也被始皇封为宰相。秦始皇统一之

  • 狄仁杰有何才能,能让武则天一直如此信任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狄仁杰对于武则天统治的唐朝,说有着再造之功也不为过,他的许多政策都给当时的大唐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是一个值得被人铭记的千古名相。在1315年前的今天,0700年11月11日(农历九月廿六),宰相狄仁杰逝世。他曾再造唐朝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显庆元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