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张辽除了勇武外还有哪一点让曹操另眼相看,张辽为什么却成为了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人?

张辽除了勇武外还有哪一点让曹操另眼相看,张辽为什么却成为了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29 更新时间:2023/12/30 6:44:57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忠厚坦诚。后人评价“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看中的或许只是张辽的战绩,但其实从曹操曹丕的视角去看,张辽敢于牺牲、忠诚不二、心无旁骛才是更可取的,这些都是职业军人应有的典范。

曹操手下战将如云,排起次序来,张辽应该在前几位,五子良将之首,勇猛善战与关公可以并列,逍遥津一战,名垂青史。征战四方,赫赫武功,死后的谥号是“威侯”,果然千年之后,凛凛威风依旧慑人。业务能力超强,更为重要的是张辽的职业操守更好。忠于职守,公而忘私,为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张辽将军的为人写照。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合肥。时曹操征汉中,留张辽、乐进李典三将率七千人守合肥。留下一封信,告诫诸将说,敌军来攻,张、李二将出击,乐将军守城。张辽说:“魏公远征在外,等到救兵来,敌人已吃掉我们了。所以叫我们在敌军没有合围前主动出击,打掉敌人的锐气。这样再来守城,则大家安心,就不怕敌人。成败在此一战,大家不要犹豫了。”乐、李二将表示赞成。于是招募敢死队八百人,杀牛犒劳大家。吃饱喝足,摩拳擦掌,准备战斗。

第二天天刚亮,张辽李典率八百人出战。张辽披两重铠甲,手挥大戟,一马当先,直杀进孙权军中。一口气砍倒几十人,手斩两名大将。大声喝道:“张辽在此!”跃马挺戟,直冲进吴军营垒,杀到了孙权的大旗前面。孙权大惊失色,左右将士都慌成一团,簇拥着孙权登上一个小山,用长戟四面拦住。张辽大叫孙权下山来一战。

孙权不敢动,定睛细看,张辽所部人马不多,急挥军四面团团围住曹军。张辽全无惧色,左冲右突,挡者披靡。率手下十几骑一下子冲出重围。被孙吴军围在垓心的曹军全大叫道:“将军你丢弃我们吗?”张辽返身又杀入重围,率领围中人马,再次向外冲杀。吴军无不心惊肉跳,看见张辽冲来,全部四散逃跑,军马无数,在张辽前面如同无物,眼睁睁看张辽率军扬长而去。

这一战把孙吴军打的锐气全失,原来这守合肥的曹军是这般凶猛的杀神。孙子兵法上说:三军可以夺气。张辽这一次主动出击,把吴军的士气打掉了。吴军围合肥十来天,看看占不到便宜,就全军撤退。撤退这一天,孙吴大军开拔,孙权和吕蒙、甘宁、凌统等吴军猛将留在逍遥津北面。

张辽远远看见,率几千军马,迅雷不及掩耳地杀向孙权。这一下打得东吴军狼狈万分,吕蒙甘宁等人拼命抵挡,才保住孙权飞马跃过小津桥,逃得性命。吴将陈武阵亡,凌统、徐盛等重伤,徐盛的长矛也丢在乱军之中。孙权逃得性命,从此记住了张辽的大名。东吴的百姓碰上夜哭的小孩,就说:“张辽来了!”小儿不敢再哭。据说日本人有句话叫辽来来,也是用来吓住小儿夜啼,张辽威名远播海外,不得了。

大将用兵,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合肥之战,看出了张辽出击时的凶猛果断,有天崩地裂的气势。而其该守之时,以静制动,一样处理的沉稳大度,所谓不动如山。

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荆州,张辽要率军进驻长社。出发前,夜里,军中有叛乱分子,乘夜色放火,大声喧哗,全军都惊动,乱成一锅粥。张辽分析:“只是这些家伙想制造混乱,决不是一营的军士都要造反。大家不要动。”传下命令,所以没有参加叛乱的人都坐在营里,不要乱走动,不要乱吵闹。

张辽亲自率几十名亲兵卫队,站在大营的中央。大家见张将军威严镇定,从容不迫,全吃下一颗定心丸。全军一安静,叛乱分子就浮出水面了,只一会儿功夫,这些人全被逮捕,斩首。一场叛乱,就让张辽以静治动给平定了。这个大将风范,威严不可犯,沉着庄重,了不起。张辽胆大而心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军中突然发乱,不惊慌、不疑虑,不反者安坐,反者自然暴露。仓促之间,遭遇变乱,措施得当,处理合适,完全体现张辽的定力。成为后世许多军事教材中的典型学习素材。

曹操征汉中张鲁,前军在夜里误入汉中军张卫的营寨,张卫军惊惶失措,张卫本人也没了分寸,居然弃营而逃。曹军就这么占领了敌军的要塞,从而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汉中。这个张卫的处理手法,和张辽一比较,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是不是将帅之才,就在遇事时的心定程度,人乱我不乱。一片混乱之中,依旧抓的住事情的关键点,这才是高手。NBA比赛投最后一个压哨球的人,都是队伍中的关键先生,叫有颗大心脏。张辽的心脏,顶得住大风大浪。

曹操早期有个部下叫昌豨,是个两面派。降了曹操,又叛变,又投降,再叛变。建安六年,曹操派张辽、夏侯渊等猛将围攻昌豨,打了几个月,曹军粮食供应不上,打算撤军。张辽对夏侯渊说,“这几天我在城外巡查,远远地看到昌豨一直盯着我看。射来的箭也稀稀拉拉。这一定是他有话要和我说,犹豫不决,所以没用全力对付我军。我想去说服他,晓之以情,动之以利。”于是让人给昌豨送话说:“曹大人有令,要派张辽将军和你说。”

昌豨果然下城来,在城边单独和张辽见面。张辽说:“曹公英明,现在开诚布公地以德招纳四方之士,先归顺的受大赏。”昌豨真的许诺归降。张辽一看情况良好,趁热打铁,一个人直接到昌豨的老巢三公山,到昌豨家里,和昌豨的家人都见面了。这下子反复无常的昌豨高兴的不得了,张辽真够意思!全军投降曹军,自己跟着张辽去见曹操。

曹操表扬了昌豨同学一番,赏赐后把他打发走。然后批评张辽:“你这样做太冒险,不是一个大将军该做的事。”这种孤胆英雄式的深入虎穴招法,曹操大不赞成。张辽抱歉道:“主公您的威望信誉闻名四海,我奉命前往,昌豨是不敢动我的。”这个大帽子算有依据,毕竟曹军渐有王者之气象,已是天下共知的常识。

张辽抓住了昌豨这个投机分子有奶就是娘的特点,一上来就以利益相诱惑,“先归顺的受大赏。”昌豨果然就投降。看人准而用法对,一下子解决问题。三国名将中,张辽和关羽惺惺相惜,俩人分属曹、刘不同阵营,却公私分明,肝胆相照。关羽早年曾在曹操手下效力,曹操派张辽去问关羽的去留问题。关羽明确表态,自己受刘备大恩,发誓言共同生死,绝对不会背叛刘备。但一定要报答后曹操的恩德后再去追随刘备。

张辽担心把实话告诉曹操,曹操会不会杀了关羽。思考再三,说:“曹公,是君父;关羽,是朋友。”还是把事实讲给曹操听。曹操叹张辽的忠诚,也赞赏关羽来去分明,光明磊落的大丈夫行为。最后放关羽一马,让他回归刘备队伍。

张辽处理这件事,识大体,明轻重。成为后人在处理公私相矛盾时的典范方法。这也是关羽看重张辽的一个原因。古人有说,唯大将不惧大将,唯大将能知大将。这就像高手对弈,下出妙招,相视一笑,莫逆于心。曹魏多大将,后人多推崇张辽为第一人。唐肃宗时,追封周朝姜太公为武成王。以历代的名将六十四位配享姜太公。三国入选的将军:蜀汉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人;东吴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四人;曹魏两人,张辽和邓艾

曹魏将军中,张辽智勇双全,而又能顾全大局。实为不可多得之大将之才。一生征战沙场,立功无数。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写到:唬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在整部小说,抬高刘备,压低曹操的大背景下,还是不得不承认张辽的英勇无敌。张将军的战绩威名,足以名垂青史。

标签:

更多文章

  • 后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年仅38岁就适可而止,他若不英年早逝,能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主,今天小编说的这位是后周世宗柴荣,他雄才大略,但是年仅38岁就适可而止,那么如果他不英年早逝,能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呢?后周世宗柴荣出生在五代后唐时期,是河北邢台当地的望族,但是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不满十岁就去投奔自己的姑父郭威,而正好姑父姑母没有孩子,就把姑父郭威就把柴荣

  • 宁古塔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个地方是清朝人的噩梦?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相信大家看过电视上的宫廷剧就知道,那些犯过事情的犯人最怕的就流放,清朝的时候,犯人流放都是去宁古塔。那么宁古塔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个地方是清朝人的噩梦?宁古塔的位置在哪里呢,原来在中国东北边疆,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现在我们觉得黑龙江挺好的,但是在当时可是国防重镇,这里还是满族人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清

  • 朱元璋八次北伐蒙古 八战七捷 却没能一鼓作气灭了北元 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这种做法是在做无用功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进一步统一蒙古地区,稳定北部边疆,针对北元展开了八次军事行动。明太祖朱元璋的数次北伐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北部少数民族对中原封建统治的威胁,维护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为促进明初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元朝末年,人们对残暴的统治

  • 袁崇焕之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崇祯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袁崇焕,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袁崇焕是明末名将,多次以少敌多击败强敌,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等胜利,一生无一败绩,被后金称为前所未有之劲敌。最终,崇祯皇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将袁崇焕冤杀。崇祯为何一定要杀袁崇焕?那袁崇焕该不该杀呢?说到袁崇焕可能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近代以来饱受争议,有人说他战略眼光不足,

  • 强盛的东汉王朝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了灭亡,导致东汉走向灭亡的三大因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由汉朝宗室,汉高祖的九世孙刘秀所建立,至汉献帝刘协亡国历经一百九十五年。东汉王朝一直吊打外族,军事强横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了灭亡?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却因横征暴敛,压榨百姓而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光武帝刘秀趁机发展壮大,最终结束战乱,恢复了大一统

  • 商朝: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伟大朝代 始于商汤,亡与纣王 商朝是如何从如日中天走向灭亡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从商汤建国致商纣自焚,商朝历史一共经历近600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1766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商

  • 宁王朱宸濠叛乱 月余便被王阳明平定 宁王叛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宁王朱宸濠叛乱始末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宁王朱宸濠是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定。宁王朱宸濠从正德统治时期的初年起就对皇位怀有野心,尽管最初他想靠奸诈而不是靠武力得到它。宁王是这个朝代创建者的第17子的远代子孙。第一代宁王,因为

  •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了董仲舒的儒术,董仲舒是如何调整儒家学说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儒术,为什么却不重用董仲舒?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汉武帝上台后,他急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解决诸侯封国的

  • 盘踞河北百年河朔三镇是如何成为大唐王朝的心腹大患的,河朔三镇为什么遗祸唐朝百年也没能被剿灭?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河朔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这三个藩镇盘踞河北一百多年,不服从朝廷的号令,形同“国中之国”。河朔三镇是怎样成为唐朝心腹大患的?为何遗祸唐朝百年也没能被剿灭?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

  • 中国不仅仅只有四大发明,牙刷的发明比西方早800多年,看一支牙刷的进化史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诸多发明至今都被广泛的运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中国不仅仅只有四大发明,牙刷的发明比西方早800多年,看一支牙刷的进化史。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对面容美观有很大影响。从生命诞生之际,牙齿便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