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一代明君汉景帝,为什么被自己的宠姬骂作“老狗”?

一代明君汉景帝,为什么被自己的宠姬骂作“老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16 更新时间:2023/12/24 15:08:20

三个女人一台戏,后宫自古就是多事之地,各种明争暗斗简直比真正的战争还要让人难以捉摸,对于汉景帝来说可谓是深有体会,他虽然算不上是女人和子嗣最多的皇帝,却是在立后和立太子上最纠结的皇帝。

汉景帝有封号的老婆不多,薄皇后、王皇后、栗姬程姬唐姬、贾夫人、王夫人,共七人。七个老婆中,若论早年感情之深,当属栗姬。

景帝共有十四个儿子,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于为栗姬所生。从这一点,可以推测栗姬是景帝为太子时的第一个女人。当时,薄氏为太子妃,但景帝对薄妃不甚宠爱,栗姬才是景帝的初恋。栗姬是齐国人,家世、名讳不详,可能只是当时景帝的一名侍女,出身较寒微,但能歌善舞,与景帝很合得来。

汉景帝即位后,立薄妃为皇后。由于皇后没有生育,现有的九个儿子又无一为嫡出,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让景帝伤了不少脑筋。过了三年,景帝又陆续添了几个儿子,其中第十子刘彻出生时出现了祥兆,景帝很喜欢。景帝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景帝四年(前153年)四月,根据无嫡立长的原则,立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为太子,同时封王夫人(后被立为皇后)所生的十子刘彻为胶东王。

有了好事,自然会有人来巴结。刘荣被立为太子后,景帝的姐姐刘嫖主动找到栗姬,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给刘荣当太子妃,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原来,景帝即位后,刘嫖为讨景帝欢心,频频给景帝进献美女,致使栗姬失宠,每天都发些无名之火。刘嫖今番来想好事,栗姬的态度很坚决,“谢长公主,不许”(《汉书·外戚传》)。东方不亮西方亮,刘嫖转而将目光投到了王夫人身上,让女儿陈阿娇跟刘彻好上了,于是后来有了“金屋藏娇”这个典故。

为了让阿娇成为国母,也为了报复栗姬,刘嫖隔三岔五地在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还不断地夸赞刘彻,景帝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而且又有从前他母亲梦日入怀的祥兆,所以对刘彻愈发宠爱。有一次,刘嫖对景帝说:“栗姬与诸贵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史记·外戚世家》)。在汉代,祝唾其背”是一种巫术。景帝听后,对栗姬生出厌恶之心,但念及多年来对栗姬感情深厚和太子刘荣,并没有对栗姬怎么样。

景帝六年九月(前151年),景帝废黜薄皇后。为了皇后之位,六个女人争得焦头烂额,景帝也因此害了一场大病。一天,景帝带病找到栗姬,“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汉书·外戚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景帝想把后宫所生的那些儿子们托付给栗姬,并对栗姬说,我死了之后,请善待他们。很明显,景帝可能觉得身体扛不住了,向栗姬托付大事,以此来试探栗姬的想法和态度,并有意让她当皇后,毕竟她是太子刘荣的母亲。

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得大好事啊!不知是任性、愚蠢,还是觉得有太子这个靠山而嚣张,栗姬不但没听懂景帝的弦外之音,而且当时的反应很强烈,“怒不肯应,言不逊”(《汉书·外戚传》)。不答应就不答应吧,还出言不逊,栗姬那天显然是吃错药了。至于栗姬如何“言不逊”,《史记》《汉书》等正史可能出于为景帝这位尊者讳,均没有记载,野史中倒有相关记载。《汉武故事》载,“栗姬怒,弗肯应,又骂上‘老狗’”。《前汉通俗演义》中说:“景帝忍耐不住,起身便走。甫出宫门,但听里面有哭骂声,隐约有‘老狗’二字”。

野史,并非空穴来风,必有一定的根据。在历史上,骂皇帝是狗,而且是老狗,栗姬是第一人。听到这两个极其刺耳的字后,“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史记·外戚世家》),内心非常生气,只是为了保持帝王尊严,没有发作而已。事情不可能就这么结束了。栗姬因心性狭窄,又太过任性嚣张,骂了不该骂的人,骂了不该骂的话,这不仅导致了她的彻底失宠,毁了她自己,还牵连到了她的儿子太子刘荣。此时,景帝心中的天平指针,已渐渐偏向了刘彻。

接着,王夫人火上浇油,“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之前景帝因为栗姬之事本来就很反感,这下更冲了景帝的肺管子,只是可怜了那位被王夫人当枪使的大臣。景帝七年(前150年)正月,景帝废刘荣为临江王。栗姬闻讯后,“愈恚,不得见,以忧死”。后来,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即日后的汉武帝。关于此次废立太子事件,司马迁曾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既然是“负罪”,肯定不是小事,也可得知栗姬骂景帝“老狗”此等辱君之事并非无中生有,只是在史料中被春秋笔法隐去而已。

标签:

更多文章

  • 张灵甫的真正死因的真相:多年后终于被解开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1947年5月,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第一的整编七十四师被我歼灭于孟良崮。关于蒋介石最为钟爱的心腹将领张灵甫如何致死,几十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死后张灵甫又葬于何处?更是鲜为人知。近年来,笔者采访了现任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原全程参与张灵甫死亡调查及遗骨考证的崔维志等同志,对相关资料进行

  • 斛律光戎马一生战功卓著 身遭谗言含冤九泉 斛律光到底有多厉害,斛律光为什么会被冤杀?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斛律光是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斛律光是个军事天才,骁勇善战、治军严明,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他所指挥的战役多次获得胜利,为北齐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可悲的是,这么厉害的人物,最终却被谣言害死了。斛律光字明月,北齐朔州敕勒部人,高车族,出身将门,是北朝时期著名的将领。他的父亲斛律金擅长骑射,曾与北齐

  • 乾隆太过精明,为什么把资质平庸的嘉庆确立为接班人?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清王朝的皇帝们勤政是非常出名的,清朝皇帝几乎没有太过于荒唐的行为。之所以能够将这国运延续这么多年,除了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和雄才大略,对于自己继承者的精挑细选和悉心栽培,也是非常重要的。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一百三十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

  • 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究竟有多少兵力,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如此强大?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上游建立了大蒙古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的征战,这个统一蒙古高原的人,没有感到

  • 明孝宗朱佑樘为什么被称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为什么只有一个老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有明一朝

  •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 刘备托孤时为什么把军队给李严而不给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在白帝城病重去世。在此之前,刘备进行了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刘备那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真的是刘备真心实意的有意将江山让给诸葛亮吗?作为一代枭雄,无论什么时候,刘备都堪称是识人的明主。即便到了白帝城托孤的最后时刻,其精明之处仍

  •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改革也直接导致三十年后北魏王朝覆灭 拓跋宏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很受人关注但却意义重大而且特别耐人寻味的王朝-北魏。它在五胡十六国的大混

  • 满清几十万八旗兵是如何能统治几亿汉人二百多年,为什么说清朝统一中国是偶然也是必然?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清朝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军入关之初的全部兵力只有12万八旗军,而当时中原地区的汉人约有1.5亿,清朝如何仅凭这点人马就统一了中国呢?为什么说清朝统一中国是偶然,也是必然?明末乱世,群雄逐鹿,为什么是边疆异族建立的满清王朝笑到最后,以小制大,几十万八旗奴

  •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 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背袁投曹,许攸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大功为什么还是被曹操杀死?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许攸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纵观三国时代,袁绍和曹操都是最早逐鹿中原的两大雄主。他们二人曾并肩作战、结成同盟,形成曹操攻取黄河以南、袁绍攻取黄河以北的局

  • 明军三大营曾经如神一般存在 让各国使臣对明朝叩首触地 曾经神一般的大明战斗机是如何变成弱鸡 人见人虐?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曾几何时,明军京营也曾扬威大漠,立马燕然,在蒙古人眼里就像早先的赛亚人看到弗利萨。风水轮流转,也就数十年之后,明军京营就成了拉蒂茨眼里的农夫,是个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蒙古人虐、满人虐、农民军虐、人见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