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入蜀第一功臣,也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为什么丞相不是他?

刘备入蜀第一功臣,也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为什么丞相不是他?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11 更新时间:2024/1/14 23:51:57

诸葛亮千古奇才,又忠心耿耿,虽然刘备知道他的一片忠心,但是还是因为诸葛亮过人的智慧而隐隐担心,因此还是有些许的提防的。

刘备提防诸葛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诸葛亮太“聪明”了,聪明到刘备甚至有的害怕。那么,三国之中还有比诸葛亮更善于用计谋的人吗?但是肯定,他就是法正

刘备出兵打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姑且不讨论是不是完全为了给关羽报仇才发动的战争。诸葛亮用尽浑身解数依旧没有劝阻刘备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诸葛亮叹息说:“若有法孝直在,定能劝说先主。”诸葛亮所说的是何方神圣?可以劝服刘备?

显然诸葛说的就是法正。刘备与法正的渊源还得从刘备攻蜀开始说起。刘备入蜀时刘璋派法正孟达各领二千人去荆州欢迎刘备。

刘备虽然心里是高兴,但毕竟信不过这些蜀人,于是夺了法正兵,全部交给孟达率领,留守荆州,受诸葛亮和关羽节制。接着让法正以谋士身份随从入川,同为谋士的还有庞统。刘备入蜀之后,刘璋竟没有发觉自己的军队有变动,直到刘备呆了一段时间,找到了借口准备对刘璋开战。打了几年,刘备得蜀。之后刘备论功行赏,法正作为谋士,受了重赏。后来刘备一直都很看重法正。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是股肱,法正是谋主。都各有千秋,不同的作用,俩人共同辅佐刘备建大业,在大事上两人是一致的。

史书也记载,诸葛亮很佩服法正的智术。

法正死后,刘备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并追谥为翼候。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夷陵之战,蜀军大败退回白帝。于是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

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可见诸葛亮对法正在刘备那儿的作用是肯定的,法正能够对刘备伐吴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法正没有死的话是不是能够真的能扭转乾坤呢?

其实从局势上看也不一定,北伐想要打胜仗最重要的切入点是:“一旦北方有事”,说的就是如果曹魏或晋出现大规模内乱,那么这时候趁机攻打的赢面要大得多,完全凭蜀汉自己的实力,还是有悬殊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握蜀国大权,那么如果法正没有死的话,蜀国会不会由法正掌权呢?奇葩姐觉得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在刘备正式称王之前,他实际的“相”就是诸葛亮了,这一点,当时人看得很清楚。譬如刘备取西川前,别人议论他能否成功,就有这样的话:“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诸葛为“相”,关、张为“将”,这还不清楚吗?

其实说诸葛亮在刘备政权中担任事实的相职,还有更明确的史料。《诸葛亮传》:“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军师将军,是诸葛亮的正式官衔,但他干的实事,却是“署左将军府事”。要知道,当时刘备的正式官衔,就是“左将军”,而诸葛亮却坐在“左将军”的官府里,替刘备处理政务,这不是实际的“相”,又是什么?

再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更是诸葛亮实掌相权的铁证。国君不在,自然要由最重要的大臣替他主持国事。刘备主外,诸葛亮主内,君、相分工,不亦宜乎?这时法正跟随刘备,出谋划策,谓之“谋主”,与“股肱”相比,差了一等。

有人望文生义,竟把“足食足兵”理解为调兵调粮,诸葛亮的工作类似于“后勤部长”,其差谬岂可以道里计?“足食足兵”,典出《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的意思是说: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使粮食充足,军备丰裕,并使老百姓信任统治者。所以“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就是说他已经代替刘备在主持军政大事,治理国家了。

而且法正的智术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法正在蜀郡的时候名声就很不好。有记载,法正在刘璋手上做校尉时“为其州邑俱侨克者所谤无行。”意思就是说,法正的品行不行。后来法正投靠了刘备,担任蜀郡太守后,“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意思是说:法正心胸狭窄,由于大家曾经看不起他,就为过去的一点小小的恩怨,哪怕是一顿饭的事都进行报复,杀了好几个人。

这事可以看出法正确实品德不怎么样。但是一个国家的丞相不但需要法正那样的谋略。更要强大的人际关系,这样别人才会去服你。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毕竟法正死了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谁也说不好假如他还活着会发生些什么故事,所以后人们也只能扼腕叹息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是如何过新年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春节是我国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全国上下民众张灯结彩庆祝新年到来,那么清朝时期皇家是怎样庆祝新年的呢?在清朝,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围绕着元旦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从腊月初八开始,即进入“过年”的时节。腊八不仅作为年的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腊八也是佛教的一个传统节日,许多寺庙会在这一天煮粥,赠与周围居

  • 从皇帝降为普通公民,溥仪由奢入俭的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可谓深切体会到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皇帝的位子一下子变为平民,不知道他当时是怎样一种心理落差。溥仪,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字耀之,号浩然。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其曾祖父为道光帝,祖父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皇帝-醇亲王奕譞,父亲为醇亲王奕譞五子、同治帝堂弟、光绪帝

  • 历史上第一位女皇竟然是她,在她之后才是武则天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几千年来杰出的女性豪杰虽然也有很多,但是相比较于男性来说就少了太多,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女皇帝,但其实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另有其人。若问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许多人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改大唐为大周的武则天。殊不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另有其人。那么,究竟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奸臣还是忠臣?解密历史上鲜为人知的鳌拜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历史上许多大人物都有着很复杂的性格,或者他们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鳌拜早年也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只不过后期的他更加狂妄肆无忌惮。鳌拜,因为影视作品的影响,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十恶不赦的奸臣。其实,影视只是片面放大了鳌拜某一个时期的缺点。前半生的他军工赫赫,作战勇猛,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为清朝前期的

  • 明代海上漕运的实践指南——《广舆图.海运图》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这幅《海运图》出自罗洪先的《广舆图》。它是一部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综合性地图集,初刻年代大约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广舆图》有六个刊本存世,诸多刊刻人中,王宗沐是与海运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位,史载王宗沐在嘉靖时曾提学江西,其间曾就学于著名的阳明学者江西地理学家罗洪先,并刊刻了罗洪先的《广舆图》

  • 细数明朝十大叛臣,清朝对他们和他们子孙都是怎么处理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清交替之时,大部分明朝官员和将士都是一心为国,但也有很多背叛了大明,有的投降了清朝,有的则自立为王。1.吴三桂吴三桂于1644年降清,1673年再次反叛,5年后在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同年秋病死在衡阳。吴三桂反叛消息传到北京,其长子吴应熊被捕入狱。1674年,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被绞死。吴三桂

  • 崇祯死后的南明政权,腐朽之至,无可救药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明朝崇祯皇帝的死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但是他原本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可是他却选择了一条最决绝的道路。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南京原是明朝的首都,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南京成为陪都。北京失守十余天后,消息才传到江南。四月十七日,在南京的大臣们心急如焚,立即着手推举新君。由于崇祯的三个

  • 围攻广州,清军遵令走避退内城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没有国旗的大清国,没能想到商船挂国旗的事,会酿成一场国与国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珠江口,虽然是通商口岸,但海面上走私严重,鱼龙混杂,大清海巡船只能根据商船挂没挂国旗来区分谁是走私船或海盗船。由于大清没有法定的国旗,许多中国商船只好向外国机构申请注册,并升挂注册国国旗,并由此拒绝接受大清海巡船管控

  • 传奇女海盗的末日,清朝时期的著名女海盗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明清时期海上活动十分发达,海军力量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应的,海盗也与时俱进变得猖獗起来,清朝时期的大海盗郑一夫妇就很有实力。郑一嫂(1775-1844),原姓石,乳名香姑,系广东新会籍疍家女。其前夫姓郑,因排行而俗名郑一,新安(今深圳宝安)疍家人。郑氏夫妻生有两子。据富商记载:郑一嫂是一个叫红旗帮

  • 古代皇帝大都短命,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不难发现皇帝短命的情况大有人在,很多人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年就早早去世,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开始,到1911年清朝灭亡为止,经历了2100多年,大约有60多个王朝、400多位帝王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上。而在如此众多的帝王中,活到古稀之年的皇帝却非常的少,这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