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哪位皇帝没有葬在皇家陵园十三陵内?

明朝哪位皇帝没有葬在皇家陵园十三陵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460 更新时间:2024/1/22 0:43:43

我国传统观念中,认祖归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俗,普通人往往要在去世后葬进祖坟,帝王家更是对于人的认祖归宗非常重视,明朝十三陵就是明朝历代皇帝的群体墓葬,但是却有一位皇帝例外,那么他是谁?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葬入祖坟呢?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唯独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却没被葬入十三陵。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明代宗和其哥哥明英宗之间的恩怨有关。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帝)之弟。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年号景泰,并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代宗朱祁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刺对北京的进攻,并成功地迫使瓦剌放回了英宗。

英宗被放回后,自然不甘心当大权旁落的太上皇。代宗为怕英宗复辟,故将其软禁,由此兄弟俩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危,在英宗朱祁镇心腹党羽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废景泰帝,杀了景泰年间的朝廷栋梁兵部尚书于谦,重用了一批忠于朱祁镇的旧臣。

代宗病重期间,英宗不准太医帮他看病,令其病情日益严重,最后驾崩。至于他的死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重病而死,有的说是英宗命太监用白绫将其勒死。总之众说纷纭。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称为景泰陵。

英宗死后,其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朱见深念代宗迎还英宗有功,恢复景泰年号,并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以皇帝之礼重新布置。但代宗还是没能进明十三陵,成为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大明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二者有何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朝时期的特务情报机构发展十分壮大,皇帝直接调配的锦衣卫尤其让人胆寒,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是皇帝旨意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往往会奉命做出一些极端的恐怖事件。锦衣卫做为明朝时代人见人怕的特务机构,相信多数国人都知道,但在锦衣卫之外,明王朝曾有一段时间、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明朝锦衣卫原先是

  • 大臣互相制约,削弱的是相权,得益的是皇权,乾隆这一招高明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乾隆皇帝有着很高的功绩,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也能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皇帝,在处理与权臣的关系上,他更是有着高明的手段。公元1735年,雍正去世,乾隆即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不外,雍正临终嘱托里,出格交接:“年夜学士张廷玉度量纯全,抒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

  • 唐朝时期多位公主出家做道士,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唐朝除了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唐朝多位公主出家当了道士,是历代中比例最高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代的公主里,度道出家者屡见不鲜。据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时期,天下宫观共1687所,其中道士所住1137所,女观所住550所。唐代王建《唐昌观玉蕊花》诗云:“女冠夜觅香来处

  • 细数张翠山和谢逊的恩怨,张翠山自杀的真实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说到金庸笔下的悲情人物,谢逊应该算是数得上的了,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同时探寻他与武当张翠山的故事。谢逊十岁时拜“混元霹雳手”成昆为师,在其门下学艺。二十三岁时离开师门,远赴西域,并娶妻生子,加入明教,成为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一,渐渐驰名江湖。谢逊二十八岁时,父母妻儿,弟妹仆役,全家一

  • 李渊是怎么舍得放弃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的?细数李渊让位始末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将他的竞争者全部诛杀,也顺便将老爸李渊逼下了皇帝的位置,屈居太上皇,这才有了后面的贞观之治,那么李渊当时是怎么舍得看着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被他人夺取呢?即使这个他人是他的亲生儿子。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

  • 康乾盛世到底是真的盛世,还是后人吹嘘出来的,如何客观评价?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清朝的康乾盛世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虽说这一时期相对稳定,但国家经济水平并没有实现质的增长,百姓生活水平并不高,相比较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被视为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了哪些改革?为什么说北魏从孝文帝迁都那刻开始走向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实行汉化,决定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实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这个行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以进攻南齐为借口,率领文武大臣及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行至洛阳时,正好碰到秋雨绵绵,道路泥泞,行

  • 唐朝为选拔后备干部人才设立的童子科举,是否有其存在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为了最大限度将这些早慧儿童培养起来,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但是这其中又诞生了许多波折,导致最后没有发展起来。童子科也可有“猫腻”唐代科举中,尚有专为早期教育成功者设置的童子科。这是汉魏时期就有的传统,就是12岁以下、至少能背诵一部儒家经典的早慧儿童,可由郡国向中央荐举,经面试合

  • 一根原木撬动了秦崛起的大门,细数商鞅的变法妙招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自古以来的变法都遇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因为变法触及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可以说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商鞅变法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执行力和良好的威信。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

  • 春秋霸主齐桓公的崛起之路,他是凭什么成为春秋霸主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一位诸侯王,凭借着管仲的强大能力,他将国家治理的蒸蒸日上,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强大的领袖,最后的下场却非常悲凉凄惨。公元前657年,齐桓公攻打了依附楚国的蔡国,间接地和楚国发生了一生中唯一一次正面交锋。他还在为更好地控制长江下游的铜矿生意,履行周惠王当年下达“镇尔南方夷越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