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太宗李世民是否修改过史书,他为什么这么做?

唐太宗李世民是否修改过史书,他为什么这么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41 更新时间:2024/1/16 10:26:45

史书是记载历史的重要工具,但是掌握社会权利顶点的皇室,在面对真实的历史的时候,往往会有意回避一些不光彩的历史,这就衍生出了一个疑问,皇帝是否会动用自己的权利,命令史官修改史书,以提升自己在后世的声望呢?

唐太宗世民是唐代开国君主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是唐代难得的治国之君。在其统治期间,唐太宗知人善任,察纳雅言;执法慎刑,重农恤民,使国家形成了历史上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局面。他的雄才伟略、勤于政事甚为后人称道。但即使是这样一位旷世圣人,他的一生仍是有很多瑕疵的,“玄武门兵变”内情历来让人生疑,而他后来的修改国史也为后人议论不休。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修改国史呢?对此,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说法。《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隋唐卷》是这么写官修正史的——设史馆修前朝史制度的确立是在唐初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贞观君臣为唐皇朝的“长治久安”,十分注意“以古为镜”,总结历史成败的经验教训,尤其注重隋亡的教训。鉴于武德年间萧等人尚未修成前朝著史,唐太宗深感改组旧史馆、建立一套新制度的必要。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同年闰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省北面,由宰相监修。从此以后,原著作局不再具有修史职责,史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一个常设机构,专门负责修撰当朝国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太宗的皇位并不是由合法继承得到的,而是其杀兄逼父的结果。这一行为不合乎封建法统和封建伦理,在封建统治者看来,也就不能贻示子孙,垂为法诫。

因此,唐太宗夺得皇位之后,就着手修改国史,为自己辩护。这种说法认为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时录》时,大肆铺陈太宗在武德时的功劳,竭力抹煞太子建成在唐朝创建过程中的功绩并极力贬低高祖的作用。但是这样仍不足以说明太宗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于是他们又把修改国史的着眼点放在晋阳起兵的密谋上面。

他们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杜撰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其目的在于把太宗说成是李唐业的真正奠基人,使其皇位的获得近似于汉高祖自为皇帝而尊其父为太上皇那样的合法性。

唐太宗究竟出于种动机要修改国史?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未有确定的答案,给历史留下了一桩疑案。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哪位皇帝没有葬在皇家陵园十三陵内?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我国传统观念中,认祖归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俗,普通人往往要在去世后葬进祖坟,帝王家更是对于人的认祖归宗非常重视,明朝十三陵就是明朝历代皇帝的群体墓葬,但是却有一位皇帝例外,那么他是谁?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葬入祖坟呢?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

  • 揭秘大明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二者有何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朝时期的特务情报机构发展十分壮大,皇帝直接调配的锦衣卫尤其让人胆寒,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是皇帝旨意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往往会奉命做出一些极端的恐怖事件。锦衣卫做为明朝时代人见人怕的特务机构,相信多数国人都知道,但在锦衣卫之外,明王朝曾有一段时间、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明朝锦衣卫原先是

  • 大臣互相制约,削弱的是相权,得益的是皇权,乾隆这一招高明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乾隆皇帝有着很高的功绩,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也能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皇帝,在处理与权臣的关系上,他更是有着高明的手段。公元1735年,雍正去世,乾隆即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不外,雍正临终嘱托里,出格交接:“年夜学士张廷玉度量纯全,抒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

  • 唐朝时期多位公主出家做道士,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唐朝除了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唐朝多位公主出家当了道士,是历代中比例最高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代的公主里,度道出家者屡见不鲜。据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时期,天下宫观共1687所,其中道士所住1137所,女观所住550所。唐代王建《唐昌观玉蕊花》诗云:“女冠夜觅香来处

  • 细数张翠山和谢逊的恩怨,张翠山自杀的真实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说到金庸笔下的悲情人物,谢逊应该算是数得上的了,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同时探寻他与武当张翠山的故事。谢逊十岁时拜“混元霹雳手”成昆为师,在其门下学艺。二十三岁时离开师门,远赴西域,并娶妻生子,加入明教,成为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一,渐渐驰名江湖。谢逊二十八岁时,父母妻儿,弟妹仆役,全家一

  • 李渊是怎么舍得放弃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的?细数李渊让位始末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将他的竞争者全部诛杀,也顺便将老爸李渊逼下了皇帝的位置,屈居太上皇,这才有了后面的贞观之治,那么李渊当时是怎么舍得看着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被他人夺取呢?即使这个他人是他的亲生儿子。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

  • 康乾盛世到底是真的盛世,还是后人吹嘘出来的,如何客观评价?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清朝的康乾盛世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虽说这一时期相对稳定,但国家经济水平并没有实现质的增长,百姓生活水平并不高,相比较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被视为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了哪些改革?为什么说北魏从孝文帝迁都那刻开始走向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实行汉化,决定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实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这个行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以进攻南齐为借口,率领文武大臣及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行至洛阳时,正好碰到秋雨绵绵,道路泥泞,行

  • 唐朝为选拔后备干部人才设立的童子科举,是否有其存在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为了最大限度将这些早慧儿童培养起来,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但是这其中又诞生了许多波折,导致最后没有发展起来。童子科也可有“猫腻”唐代科举中,尚有专为早期教育成功者设置的童子科。这是汉魏时期就有的传统,就是12岁以下、至少能背诵一部儒家经典的早慧儿童,可由郡国向中央荐举,经面试合

  • 一根原木撬动了秦崛起的大门,细数商鞅的变法妙招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自古以来的变法都遇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因为变法触及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可以说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商鞅变法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执行力和良好的威信。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