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晚清的戊戌变法到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晚清的戊戌变法到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91 更新时间:2023/12/19 9:21:34

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尝试,不出意外,它像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变法运动一样失败了,但是我们不妨猜想一下,如果它成功了,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复生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成为其英雄生涯的绝唱,而浩浩荡荡的戊戌变法也彻底失败了。

(图)戊戌六君子

如果当日康有为变法成功,中国究竟会走向何方?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能像日、英之流实现君主立宪制呢?那我们不妨回头看看,他们到底有可能成功吗?

长期以来康有为都被认为是维新派,人称其派系“康党”,慈禧及其爪牙荣禄、徐桐、刚毅等人被划为守旧派。但我认为康有为还是典型的保皇党,跟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国内一度盛行的“尊王攘夷”一派大有精神上的相似。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忠,对皇帝忠,对大清帝国忠。清王朝被推翻之前康有为拼了命地参加科举考试,踏上仕途,想通过光绪维新变法,这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国求变之捷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孙中山,能用不流血的办法富国,为何不试?况且有日本明治维新之鉴,从1868年到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日本用了26年就完成富国强兵的过程,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康梁可是组织公车上书的啊,他们知战败之耻,但更加坚定他们的是维新之必须,维新之可行!

(图)复辟后的溥仪,在御花园天一门前。

但是往后的事又怎么解释呢?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正式复辟,康有为咬牙切齿,恨这袁贼。梁超的弟子、康有为的徒孙蔡锷将军云南起兵反袁,成为袁世凯的掘墓人,也是中国国葬第一人的英雄。1916年6月,袁世凯病逝,同年11月,蔡锷将军在日本病逝。可笑可恶的复辟草草收场,可大家没想到的是,翌年张勋搞了一场更可笑的复辟,要把年仅12岁的溥仪再次推上帝位,而这次,康有为举双手赞成,还要出任宣统帝的首席内阁大学士。典型的保皇派啊!只要是大清的江山,只要是大清的皇帝,康有为都愿意为其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

而康有为维新变法之基础,必须是建立在大清的圣明君主之上。而事实上,自1890年梁启超在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直至1927年康有为病逝,除去两人变法那几年的蜜月期,两人总是在争吵中度过。梁启超恨啊,老师你为何心心挂念那清皇朝、那光绪帝,就是辛亥革命以后还是挂念着复清。

(图)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

单从领导者康有为的政治觉悟,我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了。那我们想,他们有偶然性的成功可能吗?

百日维新的核心力量是什么?读书人啊,这最起码的一点是他们不具备改革必须的军事力量。其次,这群读书人有多少话语权呢?

戊戌六君子之一,康广仁,一介布衣,托他哥哥康有为的福,那是慈禧绝对不放过的,慈禧甚至烧了康有为的万木草堂,扒了他家的广东祖坟。

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官大点,光绪帝擢此四人为军机四卿,拜四品官,算是维新的中坚力量了。

康有为本人呢?中了进士,做了个工部主事,拜正六品官。梁启超中过举人,主要在制造舆论上做贡献,办《万国公报》、《时务报》、《知新报》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

概括来说,这是一场就是一群中下级官员领导的运动,并且这几个人之间意见也常常相左,杨锐更是向光绪帝进言:康不得去,祸不得息,认为康有为过于偏激的举动会祸及皇帝。那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是,当时的慈禧太后住进了颐和园,光绪帝亲政了,同时光绪年轻气盛、励精图治,要做前人祖宗没有过的事业,复兴大清,他又那么地欣赏康有为,为何不给他升官啊?

事实上,慈禧太后一直都把权利攥在自己的手上。二品以上官员任免权在慈禧手里,光绪只能任免中下级官员,就是对徐桐、刚毅再恨得牙痒痒也无可奈何,就是对康梁再喜欢也无补于事,就是连康有为想当个京师大学堂总办也不行。同时荣禄荣中堂是典型的“后党”,军权从来就在慈禧手上。换句话说,维新党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所以后来的是就顺理成章了。1898年9月14日光绪和慈禧冲突,慈禧破口大骂“小子为左右荧惑,使祖宗之法自汝坏之,如祖宗何?”次日,光绪密诏杨锐,并且大体接受他的意见,康有为过于心急激进,已经触怒皇太后了,还是让他赶紧离开北京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图)袁世凯(1859年—1916年)

9月17日光绪明发圣旨,林旭口传圣谕打算劝离康有为,当康有为反其道而行之,表面上答应了,转过头来召集门生准备勤王!于是谭嗣同深夜拜会袁世凯,想靠他的力量围颐和园、杀慈禧太后!这事可是着着实实地闹大了啊。袁世凯一看不对劲啊,他时任兵部侍郎,二品京官,而且袁世凯从来是个能看清局势的人,他小站新兵七千人,还远在天津,就这么点人闹政变,冒着杀头危险去做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别说袁世凯这么老奸巨猾的人,就是一个正常人也不会去起兵啊。

所以很多人说袁世凯背叛了维新党,其实回过头看,这里已经不是背不背叛的问题了。于是康梁远走日本,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几乎被慈禧废帝,百日维新就这么草草收场。

所以说这样一场由中下级官员领导,团队内部逐渐出现意见分化,依靠无政权、军权的皇帝实行的以卵击石的维新运动,连偶然性成功的可能都没有。

戊戌英雄流的血值得纪念,但戊戌失败之殇同样值得借鉴。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读书?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喜欢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很少有小朋友喜欢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看上一本书,但是总有一些小孩子是这样的,其实并不是他们天生能够坐得下来看书,而是需要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培养的。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常常抱怨,孩子不爱读书,给买了很多书,可就是看不进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常常会把矛头对准老师,说老

  • 小说的艺术创作需要,将这个无奈的皇帝活活写成了智障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演义小说因为艺术创作的需要,往往会与真正的历史有较大差距,因此历史上很多人物也都被演义小说坑惨了。刘禅就是这样一位。在我国俗语中,经常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意思也就是子女一般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在三国历史上,孙坚的两个儿子中,孙策被袁术称赞道“使术有子如孙

  • 盘点历史中的那些极品人妻, 不外乎两种类型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中国历史多写男人,女人似乎只要把厨房和卧室拾掇的井井有条就很好了,千万不要奢望她们去抛头露面,因为大多数的男人都喜欢“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依然不可避免地催生了一些鲜活的妻子形象,他们或贤良温驯,或飞扬跋扈,或光鲜亮丽,或猥琐卑鄙,不一而足。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历史上可以提起来的

  • 晁盖最初在《水浒传》里的江湖地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晁盖在水浒中到底是一个什么地位的人?为什么别人对他没有丝毫的尊敬,甚至还有些放肆呢?在四大名著《水浒传》里,晁盖一出场,就是雷横到他们家白吃、白喝、白拿。更主要的是,晁盖还在被窝里睡觉,雷横就毫不客气的敲起门来。我们看原著:“此时晁盖未起,听得报是雷都头到来,慌忙叫开门。”宋江一出场呢?就是何涛找他

  • 张飞智商很高,最后却因为低情商而死于非命?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张飞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名将,他勇猛无敌,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最后却惨死在自己部下手上,令人唏嘘不已。张飞一生资料简介张飞(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

  • 揭秘:毛泽东如何把二十次不公正待遇当锻炼?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曾说:“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不公正待遇既能让人绝望沉沦,也能砥砺人的意志、信念,激发更大的动力和智慧,为日后的崛起酝酿条件,从而把坏事变成好事。毛泽东在

  • 马谡是否真的言过其实,真实的马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马谡犯一次错就要被斩首?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马谡是三国有争议的人物。刘备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评价为“匡世奇才”。后马谡刚愎自用,街亭失守,使得一向倚重

  • 故宫一年的收入20多亿 这些钱主要花在哪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据统计故宫单是门票收益一年就能够达到6.7亿元——10亿元,同时故宫靠卖文创产品,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5亿元,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同时故宫是差额拨款单位,国家每年提供54%的经费,46%靠他们自己来挣,这么多钱,故宫都花在哪了呢?网上没有关于故宫花费的详细情况,但通过网上

  • 晋国采取措施使秦国二百年难出函谷关 晋国是如何压制秦国百年使其不能向东一步的,秦国为什么被晋国压制了二百多年?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风起云涌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并起。晋国、秦国、楚国、齐国并称为“四大强国”。其中,就秦国来说,虽然在战国时期崛起,并且最终一统天下。但是,在春秋时期,秦国则遭遇了晋国的长期压制。那么,晋国是如何做到的呢?春秋早期,对于偏居西方的后起之秀秦国来说,晋国是挡在自己与东方间的一座

  • 唐朝皇帝数他痴情,终生寻找最爱,与爱妃僵尸相伴三年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忠贞不渝的爱情自古就受到人们的敬佩,如果这种爱情发生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皇帝身上,那就更加让人肃然起敬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忽闻平叛捷报时的欣喜若狂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