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土木堡之变时朱见深已经是太子 为什么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朱见深上台后为什么要为朱祁钰平反?

土木堡之变时朱见深已经是太子 为什么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朱见深上台后为什么要为朱祁钰平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23 更新时间:2024/1/13 15:07:43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朱见深上台后,为何还给朱祁钰平反?

明宣宗生前只有两个儿子,一个为贵妃孙氏之子朱祁镇,一个是贤妃吴氏之子朱祁钰,也就是日后的明英宗和明代宗。原本兄友弟恭的二人,却因为土木堡之变而翻脸,最终走向了对立。明代宗上位后的所作所为对不起哥哥朱祁镇,而且朱见深又是朱祁镇的儿子,可是,在他上位后,却给自己的叔叔朱祁钰平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代宗的继位其实并非是处心积虑夺来的结果,而是在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后大明最危险、最危难的时候由群臣拥戴、太后允许而登上帝位的,他也并非一个有野心的的人,说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当时的情况是:皇帝被俘、京城防卫空虚、明朝几十万大军覆灭、瓦剌挟持英宗不停犯边。

明代宗就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中继位的,然而继位后的他,显然是积极作为的,对外,他一边任用于谦等贤臣,积极组织北京防御战,对内,他肃清王振余党,打击宦官势力,争取文官的支持。最终,明廷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终于迎回了英宗。要说朱祁钰对哥哥朱祁镇家干了两件坏事,一是软禁哥哥朱祁镇,另一是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位。

但是,朱祁钰没有进一步乱来,相反于公于私守住了底线:一是没有谋害哥哥的性命。二是该给的待遇都给了朱祁镇家,上台后即给朱见深的生母周妃晋升为皇贵妃,朱祁镇自己在南宫还生了3个儿子,给朱祁镇的儿子全部封亲王。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让朱祁镇重回皇位,对于夺门之变,从朱见深后来的态度看,也是否定的。

在朱祁钰的太子病死,他本人身患绝症的那一刻起,朱祁镇重出,朱见深恢复太子就是迟早的事,夺门之变纯粹是多此一举,反而使皇室背上了屠杀功臣,不厚道的恶名,惹天下所骂。

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按理来说,应该由太子继位,并设法救出英宗。可于谦却跳过了太子,支持郕王朱祁钰,这怎么都说不过去。甚至在有心之人的眼中,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不过最后孙太后也应允了此事,便没人敢反对了。就这样,朱祁钰在于谦的支持下,坐上了那把万人敬仰的龙椅。明明有正统的皇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呢?

太子年少,不能断事

朱见深确实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但当时他才多大呢?只有两岁而已。也就是说,这个太子还是在襁褓之中,他倒是拥有绝对继承权,可他继位之后呢,要怎样挽回当下的局势,击退瓦剌?

于谦拥立太子登基后,确实可以解决“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问题,但治标不治本。这时候比起死板的“礼法”来说,国家更需要一位有主见、能断事的领导者。朱祁钰虽不是明英宗的子嗣,可他也是皇族宗室,并且有一定能力,选他出来主持大局,是再适合不过了。

二、朱祁钰有监国之责

明英宗出发之前,任命朱祁钰监国。众所周知,监国一般是皇太子的职责,但明英宗看在太子年幼,不得不让弟弟监国。一来证明朱祁钰有能力,二来也说明明英宗很信任朱祁钰,三来代表朱祁钰有继位的资格。

防止主少国疑

“主少国疑”的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记载是:“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主要意思是: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朱见深还是个两岁的奶娃娃,即使拥立他登基,也不能安定民心。当时瓦剌仍然未被击退,百姓还是人心惶惶,要是让太子登基,百姓对朝廷就会陷入极度的不信任当中。如此一来,不等瓦剌打进来,明朝就已经内乱了。

百姓可不管谁有继承权,只要能够让国家安定,让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谁当皇帝都一样。因此朱祁钰登基后,百姓是很拥护他的,这也使得朱祁钰得以大展宏图。

于谦与朱祁钰目标一致

于谦拥立朱祁钰,无非就是想找个有领导能力的人,可以让明朝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共同抵抗瓦剌入侵。朱祁钰刚开始的目的,也和于谦等人一致,就是想击退瓦剌,救回明英宗。

所以朱祁钰登基后,立刻派于谦等人阻击瓦剌军队。同年十一月,瓦剌被明军击退。瓦剌见讨不到好,就想放回明英宗,与朝廷求和。可惜这时候朱祁钰却不干了,因为他享受到了做皇帝的好处,初心也就变了。

拥立朱祁钰是暂时的

于谦等人去说服孙太后之时,所用的理由就是害怕“主少国疑”,孙太后这才答应拥立朱祁钰。于谦的初衷是正确的,他想国家此刻需要领导者,朱祁钰就是很好的人选。等到瓦剌被击退,英宗被救回来之后,朱祁钰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到时候朱祁钰把皇位还给哥哥,以后明英宗去世,皇位还是太子朱见深的。如此一来,皇位也不算是旁落了,最终仍然归于英宗一脉。只是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也忽略了皇权对一个人的吸引力,更加低估了人的欲望可以有多强烈。

朱祁钰当初承诺过,等哥哥回来,自己就将皇位归还。可等到瓦剌被击退,并准备送回明英宗时,朱祁钰就犹豫了。他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很明显在说气话,就是说当初我本来就不想当皇帝,是你们非逼着我当。言下之意则是,如今我没利用价值了,你们就想过河拆桥。

于谦知道朱祁钰的心思,但眼下最重要的事,还是接回英宗。于是他只好说,皇位已经定下了,即使接回英宗,也不会更改,朱祁钰这才答应接回明英宗。

明英宗回京之后,一直被朱祁钰软禁了七年之久。景泰八年,明英宗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支持下复位。一个月之后,朱祁钰病逝,紧接着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均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其中包括于谦。

很多人认为,明英宗杀死忠臣于谦,是昏君所为。毕竟在国家危难之际,是于谦力挽狂澜,明朝得以稳定,还是有赖于朱祁钰和于谦的。但笔者认为,这也不能全怪明英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不是于谦拥立朱祁钰,百姓民心不能及时安抚,国家局势也不能及时挽救。可如果不是于谦拥立朱祁钰,明英宗就不会被软禁七年,甚至朱见深的太子之位,都差点不保。这就是“成也于谦,败也于谦”。

当朱见深的爹朱祁镇去世,朱见深上位当皇帝以后,却给第一时间改变朱祁镇的做法,给叔叔朱祁钰平了反。为什么明宪宗会为朱祁钰平反?

明宪宗品质不错。

虽然朱祁钰做过对不起明宪宗之事,不过明宪宗很理解朱祁钰的行为动机。明宪宗不是一个睚眦之仇必报之人,他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之人。虽然我之前说过,他和万贵妃的姐弟恋更让人关心。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明宪宗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没有因为万贵妃的年龄和姿色就嫌弃她,而是无论怎样都对她一往情深。正是由于他重情重义,所以才会恢复朱祁钰的帝号。

朱祁钰的功绩。

无论明英宗怎么诬陷、贬低朱祁钰,他始终无法抹杀朱祁钰挽救大明的功绩。如果没有朱祁钰打败瓦剌军,明英宗不可能重回大明,明朝也不可能继续延续。明宪宗非常清楚自己这位叔叔的功劳,他也无法抹杀这位叔叔的功劳。明朝后代皇帝和史书也无法跳过朱祁钰这段历史,所以他需要给朱祁钰一个名号。

朱祁钰的仁慈。

虽然朱祁钰废掉了明宪宗的太子之位,他并没有杀掉朱见深以除后患。朱祁钰没有迫害明英宗,没有迫害明英宗的后代,也没有迫害明英宗的心腹大臣。也就是说朱祁钰废掉太子,只是走程序。朱祁钰整体上还对得起明英宗及其家属,最起码他这点比明英宗做得好很多。正是由于朱祁钰并没有加害的意思,所以朱见深才能活到重当太子之日。

朱祁钰没有威胁。

到了成化年间,明英宗一支已经彻底掌握了政权,而朱祁钰一支则基本消失。本来朱祁钰就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早就已经去世。也就是说不会再有人重新拥立朱祁钰的后人。加上这一时期之前倾向于朱祁钰的大臣也死的死、老的老、剩下一部分也都全部效忠明宪宗。所以明宪宗没有必要再抓住老黄历不放,他给朱祁钰平反只是给了死人一个虚名号,而自己却得到了切切实实的真利益。

大臣和百姓的推动。

到了成化年间,不断有大臣提起朱祁钰的功劳,也有不少百姓怀念朱祁钰的功劳。当然他们只是出于怀念,并没有想回到景泰年间的意思。为了顺应大臣之意,顺应天下民心,明宪宗为朱祁钰平反。且不问明宪宗是不是明君贤主,就这件事来说,他做得非常漂亮。通过为朱祁钰平反,明宪宗也得到了当时大臣和老百姓的称赞,也得到了后世史书和后人的称赞。无论何人讲到明宪宗,为朱祁钰平反这件事都不得不提。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

标签:

更多文章

  • 谁造成了靖康之变?靖康之耻罪魁祸首竟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靖康之难,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速跌落至谷底。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靖康之难到底是谁造成的祸害,这个话题在南宋以后一直都很热门。汉式帝国结构发展到宋代日趋完善,组织能力更加强大,所以宋朝创造出汉唐都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文明高峰,但仍

  • 他是齐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将周朝皇族当做棋子使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臣子多如繁星,但是能够像管仲一样让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就少很多了,齐国能成为春秋最早的霸主,与管仲的才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列国并峙、征战不休的春秋时代,管仲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令齐国兵强马壮,更以极其出色的手腕发动“货币战争”,起到了内安百姓,外伐诸侯的作用。齐桓公曾经问管仲说:

  • 郑成功后人竟如此落魄,变卖厦门家族祖业维生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郑成功是我国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登场处在一个尴尬的历史时期,明末清初,他由于忠于明朝,拒绝投降清朝,但是他的父亲和子孙却都投降了,那么他的后人们在清朝过得如何呢?郑成功拒不降清,可子孙不仅降了,日子过得也不咋样。最近,一份落款为“正黄旗汉军公胞弟郑克圻”画押并加盖“佐领郑府”印章的三件卖地契

  • 吴越争霸的后话,细数越国的心酸兴衰史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吴越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矛盾,两国相互争战多年,最终越王勾践灭吴国。但是越国后来的发展却不很顺利,经历了数次灭国复国后,最终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越,被灭四次,第一次被吴王夫差所灭,后复国。第二次被楚威王所灭,后残余势力在广东福建建立百越。第三次被秦始皇所灭,后部分族人又复国,建立东越。第四次

  • 他是历代帝王中最长寿者,原因竟然是戒烟?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我国古代科技和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时候,人能活到70就算很少见的了,因此才有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但是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竟然活到了89岁寿终正寝,这与他常年的养生习惯很有关系。清代皇帝比较重视医学,例如康熙就大力推广人痘接种术,他在《庭训格言》中这样说道:“因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今边外四十九

  • 盘点三国时期的十位能力不容忽视的著名将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三国时期是我国一段连年征战,豪杰并起的时代,各路英雄好汉在这时期悉数登场,其实并非只有演义小说中那些著名的将领才有才能,很多名气不大的将领也是很有能力的。提到三国将领,人们往往只记得关张赵马黄、张辽、徐晃、甘宁、邓艾等演义中精彩描写的人物,实际上,三国时代以下这些将军的本领绝对不该被忽略:一、贾诩贾

  • 唐朝的这二位作家因为写作成为富豪,韩愈擅写墓志铭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唐朝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民间百姓有更多的资本去完成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诗词写作蓬勃发展。很多当时的著名文人因此成为大富豪。以平庸时代人的眼光去打量,伟大的时代总是会有许多奇怪现象的。在我看来,唐朝就有不少令人感到奇怪的现象。单以文学方面而论,唐朝至少有这样两个怪现象:一个是,唐代诗歌堪称中国文学史上

  • 日本大量向唐朝派遣使者,从唐朝那里学到哪些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日本仰慕唐朝,就像是朝鲜仰慕大明一样,中国历史上这两个强大的帝国深深影响了周边国家,直到现在日本还有着非常浓郁的唐朝风格,那么唐朝时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从唐朝学到了哪些东西回国呢?唐代是中日关系史上最友好最亲密的时期之一,两国有正式的国交,政府互派使节往来,有些日本学者甚至称这个时期为“遣唐使时期”

  • 细数历史上那些奸臣贪官,竟然还都是大才子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才子与奸臣,并不是冲突的,一个人可能非常有才,但是没有禁得起各种诱惑,最终走向了奸臣的道路,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才子。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才华横溢的一代名臣和传奇英雄,但也不乏才气逼人的著名奸臣。翻开尘封的历史资料筛选一下,不难看到,这历史上著名奸臣阵容中有四大极品奸臣。他们是北

  • 这个皇帝擅长伪装自己,为自己出行游玩找到完美理由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史书中记载的隋炀帝,是一个荒淫的暴君,他是一个很喜欢作秀的人,漂亮话说的一套一套的,经常把别人耍的团团转。说漂亮话,不办漂亮事,大概好多人都做过。历史上最厉害的是隋炀帝,这是一个荒淫无耻的皇帝,但是漂亮话,却说的很多。堪称是历史上说话最漂亮的皇帝。隋炀帝本名杨广,又叫杨英,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