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谁造成了靖康之变?靖康之耻罪魁祸首竟是他!

谁造成了靖康之变?靖康之耻罪魁祸首竟是他!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04 更新时间:2023/12/26 8:45:14

靖康之难,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速跌落至谷底。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靖康之难到底是谁造成的祸害,这个话题在南宋以后一直都很热门。汉式帝国结构发展到宋代日趋完善,组织能力更加强大,所以宋朝创造出汉唐都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文明高峰,但仍有其缺陷,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抗大风险能力。封建领主制民族将主权分散到许多个层叠的领主单元,所以组织能力很差,但其中一个甚至几个领主的损毁都不会造成全盘崩溃。而庞大的汉式帝国虽然组织能力奇强,但是高度统一的主权形式也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一旦被敌军攻克国都,整个国家都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前代的汉唐面临的敌人很弱,做不出来这样的事,但时代发展到宋代,辽、金甚至西夏、蒙古的出现就有了将这种危险转化为现实的可能。而由于缺乏长城的稳定防御以及蒙古草原的现代化,宋帝国的国土安全远逊于前代甚至后代的明朝。虽然宋初通过强大的河北军,用无数儿郎的血肉组成新的长城,以步制骑,将强大的辽军挡在国门之外,但随着与辽帝国的百年和平以及西夏的崛起,宋军的精锐已经转移到陕西军,河北军的实战能力已经很差。

当失去辽帝国这个活长城又错信郭药师时,河北军再也无法像百余年前的潘美李继隆那样抗击彪悍的女真铁骑了。而本来更加强大的陕西军,被牵制在广袤的西夏边境上,又突然失去了童贯这个主心骨,虽然也派出了一些部队救援中原,但始终没有对金军形成有效攻势,甚至被濒死的西夏人咸鱼翻身,战线东移了不少。顺便说一句,有些人说宋朝“守内虚外”,为了维护封建独裁统治,不信任边将,把兵力都集中在都城,所以边防军战斗力差。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宋初的精兵集中在河北,后来在陕西,东京只有一些内卫、仪仗部队,靖康之难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正是都城守御虚弱,边防精锐来不及救援造成的。“守内虚外”的说法有,但恰恰是错误的。

当然,除了这些客观原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类似情况发生在罗马、波斯、大明身上的时候,都是这些帝国自身走入弱势,实难支撑的时刻。而宋帝国却是在经济、军事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主动崩盘,则不得不认为人为因素更多于客观因素。靖康祸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童贯,这位宦官王确实在陕西战场立下大功,但他为了立更大的功,挑唆艺术家皇帝违背祖宗家训,挑开宋辽战端,自己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的纪录,也将文明葬送在了巅峰。而他的同伙蔡京王黼、赵良嗣包括宋徽宗也都是主要责任人。

当然,这些人是直接责任人,但这一群思维方式奇特的人是怎么掌握国家大权的?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现在有些人把祸首认定为宋太祖、宋太宗,认为是他们阉割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造成了靖康之祸。甚至有人把责任扣在孔夫子头上,认为是儒学造成了汉民族的“文弱”。我还遇到过有人说是朱熹的理学造成的(注:朱熹在靖康之难三年后才出生)。为什么靖康之难这么重大的一个历史教训,到我们的时代突然变得这么混乱,会有这么多人对这么严肃的一个问题信口雌黄?事实上,南宋以后人们对靖康之难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且基本认定其祸首就是——王安石

对,您没有看错,靖康之难的祸首正是“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很清楚,靖康之难的原因既不是什么“文弱”,也不是什么“守内虚外”,而是灭辽这个近乎弱智的决策。世界上有弱智存在很正常,但是弱智们掌握朝政就很可怕了,宋徽宗、蔡京、童贯、王黼这些人为何能够身居高位并且沆瀣一气,破坏宋帝国长久以来稳定的决策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党。

熙宁变法我们前面一直没有说清,因为现在才是说清的时候。熙宁变法的具体内容完全正确,大多进入宏观经济学的经典教材,也是现代国家具体采用的经济政策,王安石的奇才堪与沈括、牛顿比肩。但是他试验这些工具的时候方式太过于激进,对经济的一时伤害尚在其次,而这场变法造成的“新旧党争”才是靖康之难的主源头。王安石除了千年不遇的卓越才华外,还拥有极高的人格,但非常遗憾的是他提拔的人却没有一个好东西。曾布吕惠卿这些人不是真正的改革家,而是企图打着改革的名义攉取政治利益的投机分子。《宋史奸臣列传》中共有21人,其中14人在北宋,这其中又有12人都是新党人士。大家注意,“新党”、“旧党”这样的词汇并非所谓旧党人士发明,而是新党人士在朝廷内部人为划分出的阵营,政治投机商们便通过这样的阵营打击异己,提拔自身。宋神宗年轻时信任王安石,是新党的支持者,后期非常后悔,转而支持旧党。而其后执政的皇帝、太后在新党和旧党之间反复切换,将党争的风气推向了高潮,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的胜利者仍然是新党:宋徽宗。

虽然最后的新党不再像王安石那样不理智的强推新法,但他们的政治风气却已经形成。众所周知,权力的制约和内部平衡是一个权力主体生存的保障。按照宋朝的权力制约设计,皇帝、台谏、文官形成三足鼎立的制约态势,相当稳固。但是新党人士为了自身利益,无原则的和皇帝合作,压倒了反对势力,形成了制约很小的权力阵营。这种风气在曾布、吕惠卿身上已有体现,在蔡京、童贯身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按照宋廷的决策机制,做出一项战略决策需要通过很多环节,接受很多监督,并非某些人头脑一热就能通过。伐辽这种智力不正常的战略明显是某些人的好大喜功,在正常的朝政下是不可能通过的,也只有皇帝、首相、总司令沆瀣一气的时候才能通过。

标签:

更多文章

  • 他是齐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将周朝皇族当做棋子使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臣子多如繁星,但是能够像管仲一样让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就少很多了,齐国能成为春秋最早的霸主,与管仲的才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列国并峙、征战不休的春秋时代,管仲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令齐国兵强马壮,更以极其出色的手腕发动“货币战争”,起到了内安百姓,外伐诸侯的作用。齐桓公曾经问管仲说:

  • 郑成功后人竟如此落魄,变卖厦门家族祖业维生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郑成功是我国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登场处在一个尴尬的历史时期,明末清初,他由于忠于明朝,拒绝投降清朝,但是他的父亲和子孙却都投降了,那么他的后人们在清朝过得如何呢?郑成功拒不降清,可子孙不仅降了,日子过得也不咋样。最近,一份落款为“正黄旗汉军公胞弟郑克圻”画押并加盖“佐领郑府”印章的三件卖地契

  • 吴越争霸的后话,细数越国的心酸兴衰史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吴越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矛盾,两国相互争战多年,最终越王勾践灭吴国。但是越国后来的发展却不很顺利,经历了数次灭国复国后,最终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越,被灭四次,第一次被吴王夫差所灭,后复国。第二次被楚威王所灭,后残余势力在广东福建建立百越。第三次被秦始皇所灭,后部分族人又复国,建立东越。第四次

  • 他是历代帝王中最长寿者,原因竟然是戒烟?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我国古代科技和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时候,人能活到70就算很少见的了,因此才有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但是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竟然活到了89岁寿终正寝,这与他常年的养生习惯很有关系。清代皇帝比较重视医学,例如康熙就大力推广人痘接种术,他在《庭训格言》中这样说道:“因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今边外四十九

  • 盘点三国时期的十位能力不容忽视的著名将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三国时期是我国一段连年征战,豪杰并起的时代,各路英雄好汉在这时期悉数登场,其实并非只有演义小说中那些著名的将领才有才能,很多名气不大的将领也是很有能力的。提到三国将领,人们往往只记得关张赵马黄、张辽、徐晃、甘宁、邓艾等演义中精彩描写的人物,实际上,三国时代以下这些将军的本领绝对不该被忽略:一、贾诩贾

  • 唐朝的这二位作家因为写作成为富豪,韩愈擅写墓志铭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唐朝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民间百姓有更多的资本去完成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诗词写作蓬勃发展。很多当时的著名文人因此成为大富豪。以平庸时代人的眼光去打量,伟大的时代总是会有许多奇怪现象的。在我看来,唐朝就有不少令人感到奇怪的现象。单以文学方面而论,唐朝至少有这样两个怪现象:一个是,唐代诗歌堪称中国文学史上

  • 日本大量向唐朝派遣使者,从唐朝那里学到哪些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日本仰慕唐朝,就像是朝鲜仰慕大明一样,中国历史上这两个强大的帝国深深影响了周边国家,直到现在日本还有着非常浓郁的唐朝风格,那么唐朝时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从唐朝学到了哪些东西回国呢?唐代是中日关系史上最友好最亲密的时期之一,两国有正式的国交,政府互派使节往来,有些日本学者甚至称这个时期为“遣唐使时期”

  • 细数历史上那些奸臣贪官,竟然还都是大才子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才子与奸臣,并不是冲突的,一个人可能非常有才,但是没有禁得起各种诱惑,最终走向了奸臣的道路,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才子。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才华横溢的一代名臣和传奇英雄,但也不乏才气逼人的著名奸臣。翻开尘封的历史资料筛选一下,不难看到,这历史上著名奸臣阵容中有四大极品奸臣。他们是北

  • 这个皇帝擅长伪装自己,为自己出行游玩找到完美理由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史书中记载的隋炀帝,是一个荒淫的暴君,他是一个很喜欢作秀的人,漂亮话说的一套一套的,经常把别人耍的团团转。说漂亮话,不办漂亮事,大概好多人都做过。历史上最厉害的是隋炀帝,这是一个荒淫无耻的皇帝,但是漂亮话,却说的很多。堪称是历史上说话最漂亮的皇帝。隋炀帝本名杨广,又叫杨英,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母亲

  • 他身为皇帝,为什么死后被葬入太监的坟墓?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汉少帝是一个非常悲催的皇帝,刚刚继位就遇上了风雨飘摇的江山,黄巾之乱让人喘不过气来,随后又经历了被迫出宫,董卓乱政的劫数,最终被董卓毒死。古人对于死后的墓葬,向来是十分重视。百姓家如此,皇室贵族更是如此。按理说,皇帝的墓葬,即使不是金碧辉煌,也是非常讲究的。但是,汉少帝去世后,却被随随便便埋入了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