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朝时期也有春运这一现象,还有“马的”出租车

宋朝时期也有春运这一现象,还有“马的”出租车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4/1/18 16:56:57

现在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要大包小包往家里赶,春运就是这么来的,其实早在宋朝时期就有这种大规模迁徙的现象了。

雪溪行旅图(宋)(资料图)

高铁、飞机是现代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那距今千年的宋代人又是如何回家过年的呢?如果你有幸穿越来到大宋的首都东京(开封),也称汴京,在街上看到飞驰而过的骑马人,带着大包袱小行李,你别以为都是公干的官人官差,好多是回家过年的游子打的“马的”;还有从你身边呼啸而过的各类厢式客车,也是很时髦的春运工具。

打“马的”很方便,就像今天的出租车一样

那时的交通条件,租赁一匹马骑着回家过年,就像今天我们打的一样方便,尤其是在东京这样的大都会,打理经营出租马匹业务的门市很多。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4《杂赁》记载:“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也就是说当时在京师城内乘坐出租马,大概最远不超过100文即可。该书同时还记载,独牛车之类“亦可假赁”,还有“赁轿之家”。

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前夜,大宋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此时有一个日本僧人叫成寻来到中国,来到汴京作旅游访问。他把这次访问写成了一本书《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载了他此行的收获和感受,书中对他在汴京的交通情况记载比较详细。可以例证当时大宋首都的马匹租赁交易情况。成寻来到京师开封后,通过记录来看主要以马为代步工具,而且全部是租赁的。从住处前往皇宫,一行8人加翻译租了9匹马,付钱900文,合每匹100文:“马人人与钱九百文了,各百文有也。”数日后的一天租马9匹,参拜了几处大寺院,付钱1贯500文:“今日借马九匹,与钱一贯五百文了。”每匹约167文,大概属于包天的价格。次年正月又两次租马,每匹约支付100文:“借马九匹与九百文毕。”三月,又租马到显圣寺,价钱是70文:“马各七十文毕”;租马到吴枢密家,价钱是100文:“马人与百文”;次年四月,“三藏共行寿圣院尼大师斋所,通事、小师二人同去。路极远,三十里,北门外院也……马人与一百五十文。”所谓的150文,自应是每匹马的乘骑价格。来回60里,每里平均2.5文,看来起步价不高。由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成寻之所以选择打马的,主要是便捷,价格不高也是重要原因。

成寻在中国期间,除了“打马的”之外,还“打轿的”。据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一书记载,后来他来到杭州短暂停留,前往灵隐寺拜会高僧后,被用轿子送回住处,支付轿夫每人50文:“轿子担二人各五十文”,共100文。他又在剡县城内从住处到国清寺之间用轿子,“轿子功七十文”,花了70文;继续前进向邻近的新昌县,“私以六百七十文钱雇二人乘轿,余人徒行。过三十五里,至新昌县”。以670文雇了一顶二人抬轿子,行走了35里,约合每里每人9文多。到台州后拜访寺院、官府,用轿多次:“担轿二人,各与六十文钱”,共120文;又一次“担轿二人,各与钱卅文”,共60文;又一次“轿人各与二十四文钱了,共48文”。大概是在本地的短途数十文到100多文,到邻县的长途数百文。

客车宋代已经出现,坐车回家过年很时髦

骑马、坐轿在交通高度发达便捷的今天看来慢死了,那时的“春运”怎么办?其实,客车在宋代已经出现了,那时人们乘坐客车回家过年已是件很时髦的事。

曾看过一本书《宋朝完美生活》,文中写道:“‘四爷定了先走陆路到万州,而后转水路回杭州,得先雇车。让大河这两日去市上的几家车行看看行情。’钱氏对碧烟道。碧烟想了想,‘奴婢省得,看这些东西怎么也需要两辆太平车,三牛厢车一辆给仆从,两辆独牛厢车给四爷、四娘子和小娘子,还有随身侍婢和小厮。’”作者短短的几句话,信息量很大,描绘了一幅宋代“春运”回家过年的出行图。文中既说明了宋代“春运”的方式是坐客车,也介绍了用车方式是雇车,就像我们今天长途客车,分为客车和货车两种,拉物品的货车叫太平车,租了两辆;大客车叫三牛厢车,仆从乘坐;高级点的小客车叫做独牛厢车,给老爷小姐坐。

从查阅的文献记载来看,宋代的“春运”就已经开始使用客车了。那时的客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比较高级的客车,就是上文的独牛厢车。一般是汴京贵族宅眷所坐的一种车子。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宅眷坐车子,与平头车大抵相似,但棕作盖,及前后有勾栏门,垂帘。”另一段说:“命妇王宫士庶,通乘坐车子,如车檐样制,亦可容六人。前后有小勾栏,底下轴贯两挟朱轮,前出长辕,约七八尺,独牛驾之。亦可假赁。”这里就记载了可以租赁到,更便于“春运”调配。其实,这种车子,在其他城市也得到了推广使用,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成都名族妇女,出入皆乘犊车。”这种犊车就是汴京的独牛厢车。

二是能坐多人的大客车叫三牛厢车,而且带卧铺。这种车子多用于长途旅行,更适合“春运”。在南宋有一幅名画叫《雪溪行旅图》,虽然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就是这幅名画,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宋代客车“春运”图。这种宋代客车,就在这幅画中得到了详细的直观反映。画中前后共有三辆三牛厢车。从图中来看,这种车子以三牛牵引,力量大,可载多人,适合于长途运输。双层车厢,上层低而宽,是卧铺,下层高而窄,是车厢,整个车子呈拱形。其中最前边的那辆车有人正从下层向上层爬去,第二辆车门大开,车上层有人裹被而卧,下层一人闲坐。最后边的车上下层皆闭门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似乎没有乘坐客人,也许是备用车辆。这一组三辆车一起出行,既能多拉客人,也便于长途互相照应。有了带卧铺的“三厢牛车”,那时的“春运”已经很便捷了。

三是有一种快速客车被称为细车。宋周煇的《清波杂志》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风俗、物产等,在卷二《凉衫》中说:“旧见说汴都细车,前列数人持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埃盖蓬勃。”另外在周煇《北辕录》中说,他在出使金国时,路过淮北也见过这种车子。这种细车每役用十五匹驴子,有五六个人把车,赶车者不用鞭子而用巨梃击打驴子。由于役用驴子较多,赶车者又舍得打驴子,因此车速极快,“其震荡如逆风,上下波涛间”,可见其速度之快,适合办急事,送个快递没问题。急于回家过年的打工族,多花些银子,甚至可朝发夕至。

再有一种客车叫氈车。是当时妇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司马光在其居家礼仪的专著《书仪》卷三中说:“今妇幸有氈车可乘,而世俗重檐子,轻氈车。借使亲迎时暂乘氈车,庸何伤哉!然人亦有性不能乘车,乘之即呕吐者。如此,则自乘檐子。”檐子,是北宋都城盛行的一种非常豪华的大型轿子,供贵族妇女使用。看来那时有些人还不适应氈车这种新生事物,不敢或者不愿意坐客车,甚至出现了晕车现象。但是为了回家过年,相信还会有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标签:

更多文章

  • 韩国人普遍比较痛恨日本人,其根本原因竟然是因为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中日韩三国是亚洲的领头羊,但是同属于中华文化区的三国,由于历史渊源问题,彼此之间却相互有着敌视甚至仇视的情况,这在需要大量相互合作的今天十分微妙。众所周知,到今天,韩国人都是非常痛恨日本人的,韩国人也都是非常抵制日货的,这一切都是有历史原因的。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照例割地赔款,台湾就

  • 他赌场输掉女儿,净身做太监,靠女人上位,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历史上的贪官奸臣有非常多,但是对国家造成实质性损害并伤筋动骨的却只有那么几位,明朝时期的大宦官魏忠贤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典型。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中,太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或忠实贤明,或奸佞昏庸,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太监对我国的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大家了解一下历史上著名的大太监

  • 受刘备器重又在后期除掉魏延大患,却为什么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面对领导安排的任务,还需尽心尽力完成,不然没有你的好果子吃,三国时期杨仪和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在三国历史上,魏延无疑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过程中,魏延一度主张奇袭魏国,但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采纳。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不管魏延是否真的想反叛,但是不听丞相留下的命令却是实情。在杨

  • 十位有能力改变历史,却英年早逝的贤明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贤明帝王的英年早逝,不仅是国家的悲哀,也是时代的遗憾,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可能会改变历史,却无奈英年早逝的明君们。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诸多的遗憾,特别是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的早逝都或多或少改变了一些历史的走向。历史不能有如果,所以,我们今天就

  • “快刀斩乱麻”出自这个皇帝,但他是个彻底变态的杀人狂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南北朝时期,北齐出了个非常残忍的皇帝叫高洋,他残忍嗜杀的程度堪称变态,别的暴君杀人都是有目的性的,而他杀人则完全是为了取乐寻开心。北朝末年的一天,朝廷的一个大臣把家里的孩子全部叫到庭院里来,让他们去解开面前的绳索,当他以为自己聪明的大儿子会拔得头筹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他的二儿子首先完成了任务,而他并

  • 诸葛亮用七星灯给自己强行续命,为什么不为刘备这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三国演义小说以三国的历史为基础,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加工描写,其中还有很多玄幻的内容,诸葛亮七星灯续命就是这样一个桥段。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为六出祁山,耗尽了心血,从而明白自己很快要去世。在姜维的提醒下,诸葛亮设置七星灯,想要为自己续命十年。没有想到的是,魏延却误将诸葛亮的本命灯扑灭。那么,在此之前,

  • 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孙权为什么向魏国俯首称臣?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孙权作为三国中最年轻的君主,应该是在后期能够胜过刘备和曹操的,无数江东子弟也对他给予了厚望,不过他向曹操称臣这个举动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在三国时期,自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形势得到建立。对于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大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了数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还是要数东吴的孙权。但是,在曹操去世后,尤其是

  • 宋太祖赵匡胤立下规矩不杀大臣,宋高宗为什么还是执意杀了岳飞?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冤假错案,而其中最为让人惋惜气愤的当属岳飞被错杀了,这间接改变了宋朝的国运,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格局。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皇室对臣僚是最为优待的。早在宋朝开国之初,宋太祖即采纳赵普建议,以“杯酒释兵权”这种相对平和的方式,解除了将领对皇权的威胁。与此同时,宋太祖还立下誓约规定:“

  • 同为三国的领导者,为什么曹操儿子如狼似虎,孙刘却鲜有人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作为一个优秀的国君,继承人的选定和培养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在这一点上,刘备和孙权做的显然就没有曹操好了。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大势力的领导者,也是当世的一流英雄。但是,对于刘备和曹操的儿子,却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别。在曹操的儿子中,除了非常可惜的曹冲,曹丕、曹植的个人才华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

  • 明清以来,运河边上的安德水驿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安德水驿馆是为服务从安陵至德州运河河段约六十多华里,所设的驿站,位于德州城外,运河东岸,原迎宾路小学位置。水驿建于明永乐九年。驿站座东面西、砖木结构,大门三楹,中站为五尺宽券门,门额为“驻节”二字,左右为正圆形花窗,大门前两旁置五尺高朱红木板栅栏护卫,大门对面有一座戏台。驿站设有站夫424名,凤阳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