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太祖赵匡胤立下规矩不杀大臣,宋高宗为什么还是执意杀了岳飞?

宋太祖赵匡胤立下规矩不杀大臣,宋高宗为什么还是执意杀了岳飞?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97 更新时间:2024/1/17 20:30:38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冤假错案,而其中最为让人惋惜气愤的当属岳飞被错杀了,这间接改变了宋朝的国运,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格局。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皇室对臣僚是最为优待的。早在宋朝开国之初,宋太祖即采纳赵普建议,以“杯酒释兵权”这种相对平和的方式,解除了将领对皇权的威胁。与此同时,宋太祖还立下誓约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如有违背,“天必殛之”。所以在整个北宋时期,历代皇帝大多都严格遵守太祖誓约,即使是曾发生过卢多逊和丁谓图谋篡位,二人最终也不过是流放而已。

南宋建立后,秦桧极力主张对金求和,因此手握兵权的韩世忠、岳飞等将领就成了他的眼中钉。为了向金国表现出求和的最大诚意,秦桧向宋高宗建议实施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即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段,收回岳飞等人的兵权,改任虚职。宋高宗也乐于扮演一个宽仁之君的角色,采纳了这一建议。

与北宋宰相赵普的谋国相比,南宋宰相秦桧的“谋国”显的更为心狠手辣。罢免岳飞等人的兵权仅仅是他计划的第一步。秦桧的计划是由张俊和岳飞首先告发韩世忠谋反,诛杀韩世忠后,再由张俊去诬告岳飞。张俊虽然与秦桧同属投降派,但秦桧对张俊也并不信任,他打算在韩世忠、岳飞被杀后,将张俊也一并除去。

就在韩世忠由前线调回临安之后,秦桧向岳飞表露心迹,要岳飞告发韩世忠谋逆。岳飞却直率的回答说绝不“捃摭同列之私”,并立刻写信将秦桧的阴谋告知了韩世忠。韩世忠接到消息,立刻进宫面见高宗。高宗原本也无意违背太祖誓约,毕竟韩世忠和岳飞都先后调任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位列士大夫,没有了兵权,因而也就失去了威胁。好生安慰过后,韩世忠躲过一劫。

与韩世忠、张俊相比,岳飞对宋高宗的威胁可以说是最小的。在南宋四大将领中,岳飞对兵权并无贪恋,早在1140年宋高宗下令班师时,岳飞就曾请辞,但高宗并未同意。而真正拥兵自保的张俊、刘光世等人,宋高宗甚至从未有过责备。显然,同为主站派的韩世忠威胁要比岳飞大得多,在这一问题上,就连秦桧都将将韩世忠列为首诛目标。

不过,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最后都得善终,唯独无兵无权的岳飞却落得惨死,究竟是因为什么,让宋高宗宁愿违背太祖誓约也要杀岳飞呢?

宋高宗虽然一味屈膝求和,但对于太祖不杀士大夫的誓约大体还是遵守的。他在位36年间,一共也就开过三次杀戒,第一次是杀张邦昌(因其叛国投敌甚至僭越称帝);第二次是杀陈东(因其指责高宗帝位不合法,还揭露宫闱丑闻);第三次就是杀岳飞了。如果说前两次开杀戒事出有因的话,那么杀岳飞就完全是冤案了。甚至韩世忠前去质问秦桧时,秦桧也只是道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秦桧虽然对岳飞恨之入骨,但想要杀岳飞这种级别的官员,没有宋高宗的首肯是绝对办不到的,这一点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

第一件事是1138年,秦桧力主宋金议和时,官职仅为正八品的枢密院编修胡铨上书高宗,反对降金,并建议诛杀秦桧。秦桧虽然极为痛恨,但无高宗授意,秦桧对胡铨依然无可奈何。

第二件事是1141年,岳飞被定为死罪后,对于岳飞之子岳云,秦桧将其定为流放之刑。宋高宗得知后,当即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显然,秦桧等人并无杀岳云之意,但宋高宗却执意将流放改为斩首。

为什么宋高宗对岳飞如此恨之入骨呢?

这还得从1137年春说起。绍兴七年,因秦桧的极力劝说,宋高宗放弃了北伐的打算,下令撤军。岳飞得知后气愤难当,以守孝名义擅自返回庐山。对武将的防范和猜忌原本是赵宋秘而不宣的家规,如今岳飞擅离职守,自然触发了高宗的猜忌。随后,岳飞又听说金朝有意立宋钦宗的儿子为傀儡以对抗南宋,因而上书宋高宗尽快立太子。岳飞本是一片忠心,但他武将的身份却再一次触动了宋高宗,宋高宗以武将不要干涉朝政为由驳斥了岳飞。

这两件事,都让疑神疑鬼的宋高宗开始防范岳飞。深知高宗心思的秦桧,自然开始筹划计策,处理这些武将。而十几年前宋高宗遭遇的一次兵变也成为影响岳飞命运的“蝴蝶翅膀”。

早在1129年,南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一次兵变,逼迫高宗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旉。韩世忠、张俊得知后迅速出兵将兵变平定,这次事件也成为宋高宗的一个心结。他对手握重兵的武将原本就有所防范,如今遭遇武将干涉立嗣,自然起了怒火。也正是得益于此次救驾,韩世忠和张俊被高宗排除出了必杀名单,而岳飞则成为必杀的对象。

对此,《朱子语类》说的很明确:“张与韩较与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尽忠报国”的岳飞父子就这样成了冤杀的对象。

标签:

更多文章

  • 同为三国的领导者,为什么曹操儿子如狼似虎,孙刘却鲜有人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作为一个优秀的国君,继承人的选定和培养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在这一点上,刘备和孙权做的显然就没有曹操好了。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大势力的领导者,也是当世的一流英雄。但是,对于刘备和曹操的儿子,却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别。在曹操的儿子中,除了非常可惜的曹冲,曹丕、曹植的个人才华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

  • 明清以来,运河边上的安德水驿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安德水驿馆是为服务从安陵至德州运河河段约六十多华里,所设的驿站,位于德州城外,运河东岸,原迎宾路小学位置。水驿建于明永乐九年。驿站座东面西、砖木结构,大门三楹,中站为五尺宽券门,门额为“驻节”二字,左右为正圆形花窗,大门前两旁置五尺高朱红木板栅栏护卫,大门对面有一座戏台。驿站设有站夫424名,凤阳夫

  • 清朝留学生为什么都喜欢去日本留学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日本和清朝的西化运动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是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一直在学习的大清从未超越任何国家,到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为何变得强大,很多清朝留学生也都过去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去日本读书便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有好几万人去日本留学其中大多数都是去混日子的后来大臣端方,给朝

  • 明朝最威风“公务员”连服装也是最帅最拉风之锦衣卫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锦衣卫制度是朱元璋建立的,但他意识到了这个制度的弊端所以废除了,明朝后期又开始沿用,且不说这个制度的优劣,它的服饰和武器装备堪称封建王朝历史的颜值巅峰了。在我看来锦衣卫的服装不仅是最帅最拉风的。而且听到锦衣卫这三个名字我看大部分官员心里都有一丝害怕。那下面就来简单说下锦衣卫建立和他到后面有多牛掰。锦

  • 唐僧为什么一定要去西天取经?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唐僧西行印度取经文为背景,讲述了一路上的惊奇见闻,其中结合了我国大量的神话传说,是一部文化领域的无价之宝。《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主线便是唐僧取经,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单从《西游记》这本书上分析,唐僧西天取经有两大因素使然: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先说内因前

  • 吕雉为什么要杀韩信?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韩信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最后却像其他战功赫赫的功臣一样难逃被清理的命运,不得不说是历史的悲哀。吕雉为什么要杀韩信?其实原因很简单:讨好刘邦。有人会说,不会吧,原因就是这个?还真就是这个。可是,史书上明明说了,是因为韩信写信给陈豨,欲与陈豨合谋串通,想通过内外夹击的方式进行谋反,后来事情败露,被吕后

  • 明朝灭亡后,藩属国朝鲜曾想北伐“反清复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众所周知,朝鲜国曾经是明朝的附属国,并与大明有着很好的关系,两国君臣相称,在官方和民间都有着密切往来。明朝被清朝灭了,朝鲜自然是不愿看到的。朝鲜曾一直是明朝的藩属,当时朝鲜国王要册封自己的世子(太子)也必须得到明朝皇帝的同意,且明朝曾多次出兵帮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所以朝鲜对明朝的宗主国地位是很拥护的

  • 沈万三富可敌国,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真的是这样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沈万三是明朝时期巨富,坐拥江南地区的大量产业,对大明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历史对他的结局却记载有分歧,有的说他被朱元璋发配,有的说他被满门抄斩。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真是这样的吗?沈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真是因为太富有了吗?从明代起,沈万三几

  • 坐拥财富和权利的和珅,竟然因为这个原因倒台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和珅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少见的巨贪,他的财富甚至能够超过整个清王朝的国库,算得上真正的富可敌国,那他是怎么倒台的呢?《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名榜上中国人中便有和珅。但和珅的巨额家财并未被其后人继承,而为朝廷悉数抄没。那么,权倾天下的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呢?说清和珅的“

  • 李元霸隋唐第一猛将当之无愧,裴元庆也只能接他三锤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李元霸是小说中虚构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李元霸被描写成为天神一般的人物,两臂有四象之力,单手举起千斤大鼎还能健步如飞,将宇文成都大将军活活撕成两半,拥有不像是人类的恐怖力量。李元霸是古典小说《说唐》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中的人物,原型: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李渊第三子、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