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坐拥财富和权利的和珅,竟然因为这个原因倒台

坐拥财富和权利的和珅,竟然因为这个原因倒台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02 更新时间:2024/1/19 0:37:23

和珅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少见的巨贪,他的财富甚至能够超过整个清朝的国库,算得上真正的富可敌国,那他是怎么倒台的呢?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名榜上中国人中便有和珅。但和珅的巨额家财并未被其后人继承,而为朝廷悉数抄没。那么,权倾天下的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呢?

说清和珅的“卿家荡产”,先要知道他如何“白手起家”。

和珅算是一个“官二代”,但这对他后来的发迹,应该说是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丧母,九岁丧父亲,由父亲的一位偏房养大成人。后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乾隆三十四年(1769)科举失败,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从此步入仕途。

乾隆三十八年(1773),23岁时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和珅管理有方,办事勤朴,获得乾隆赏识,不断擢升。这个时候的和珅,双手也是白的,因为为官清廉。

和珅任侍郎时,官员安明曾向和珅送礼,希望升职。和珅没有接受贿赂,了解到安明能力不错,又向尚书丰升额保举了他。安明升官后又送玉给和珅,和珅仍然婉拒。安明后来犯事,有人弹劾和珅包庇安明,乾隆帝下令查处。事实证明,和珅并没有受贿和蓄意包庇安明,但有失察之责,被降职处理。

一度的和珅,不仅不是贪官,还是乾隆手下的反腐干将——轰动一时的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涉贪污案,便是和珅领衔督办。和珅更应铁腕反腐,在权臣中树敌。

大凡负面人物,人们总是习惯寻找其道德层面上的缺失,期骥勾勒出“坏人”的成长轨迹。其实和珅的操行并不泛圈点之处:和珅18岁与冯氏结婚,终身相爱,感情颇笃好,直至嘉庆三年(1798)冯氏去世。其弟和琳在外督办军务,不幸染病身亡,和珅一直照料其家,与薄情寡义、生活糜烂的贪官形象相去甚远。

和珅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和珅凭什么权力冲鼎?野史、戏说中的和珅,靠的的拍马逢迎。其实不是,朝廷的权力授予,看中的对象的有用性。和珅的一生,有两件事不能不提:一是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大兴文字狱,为清王朝实施“洗脑工程”。二是作为钦差赴甘肃,剿灭苏四十三等人的反叛。

——力保江山社稷,消灭封建王朝精神与肉体上的威胁,和珅这才是功莫大焉!

但勿庸置疑,和珅是一个十足的贪官。权力的攀升,和珅的“白手”很快变成“黑手”——关于和珅的贪渎,知道的人太多了。

要知道,和珅的“白手”变成“黑手”,不可能只有嘉庆帝才知道。那样的话,未免太低估乾隆帝的智商。为什么乾隆帝要留着这只“黑手”,嘉庆帝要斩掉这只“黑手”?因为和珅的“黑手”伸得太长。

——嘉庆二年(1797)十月,乾隆帝已进入垂暮之年。上朝时乾隆帝让和珅与嘉庆帝站在身旁,因为只有和珅才能听明白乾隆究竟说些什么。三跪九叩的文武,其实是在听和珅发号施令,嘉庆帝太不安全了。

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嘉庆帝失去的不仅仅是权力的安全感,而且包括人身自由,因为无论是宦官还是官女,都是和珅派来的人……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中写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和珅的黑手如此充满恐怖,连外人都明白,更何况嘉庆帝!正所谓黑手、白手,挠痒痒可心,卡脖子是万万不行的!这就是和珅的宿命。

嘉庆四年(1799)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即获罪二十条。眼望刺眼的白绫,和珅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的黑白与悲喜剧,恰在这首绝命诗里——后世的史家与附会者,都要在这首绝命诗上耗费心血:有人说和珅的前世身是乾隆的爱妃,有人说和珅是雍正爱妃转世,从而与乾隆有宿缘;有人说和珅的后身是慈禧,依旧掺和在大清权力纠葛里……离题万里,也是歪打正着,专制制度下的权力角斗轮回,事实上永无穷期!

标签:

更多文章

  • 李元霸隋唐第一猛将当之无愧,裴元庆也只能接他三锤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李元霸是小说中虚构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李元霸被描写成为天神一般的人物,两臂有四象之力,单手举起千斤大鼎还能健步如飞,将宇文成都大将军活活撕成两半,拥有不像是人类的恐怖力量。李元霸是古典小说《说唐》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中的人物,原型: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李渊第三子、李世

  • 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竟然设计将诸多开国功臣活活烧死在庆功楼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许多开国皇帝在完成政权更替的大业后,会对功高盖主的部下进行一波大清洗,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正所谓兔死狗烹,朱元璋可谓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让我们把视线跳转回到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朱元璋经过长期艰苦的鏖战,在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时,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今天的南京。登上了那至高无上

  • 如果刘表当时选择了乘胜追击,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东吴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刘表是刘备崛起的垫脚石,在东汉末年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势力,正是刘表击杀了孙坚,使得东吴的实力大打折扣,但其实刘表本有机会一举拿下东吴残部,彻底剿灭东吴孙氏势力的。刘表截杀孙坚不继续追杀孙坚残部。而是以取得全胜的机会去换取一个败将。虽说此举表现刘表重情重意,但以一个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的诸侯实乃荒唐之举。如

  • 曾经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政的初唐名臣高士廉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高士廉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大臣,他曾经辅佐太子李治监国,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大臣。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

  • 秦朝农民起义军领袖吴广是如何死的?吴广死因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历史上有许多次著名的农民起义,但是限于农民阶层受到的教育和眼界,很少有能够成功的,秦朝时期的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如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揭竿而起,很快汇成一支巨大的洪流,席卷全国,沉重打击了秦的统治,还建立了张楚政权。然而,正当吴广率重兵进攻荥阳(今属河南)时,却被其部将田臧杀死,这一

  • 张辽真的是被丁奉杀死的吗?探究历史上魏国名将张辽死亡的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张辽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将,他在多次战役中均有优秀的表现,是魏国非常重要的大将军,那么这位大将真的如传言所说,是被吴国将领丁奉一箭射死的吗?张辽不是被丁奉所杀,是病逝的。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

  • 崇祯皇帝杀魏忠贤内幕:直到最后才下定决心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魏忠贤是明朝臭名昭著的宦官,他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贪赃枉法同时陷害忠良排除异己,终于在崇祯年间被皇帝下决心除掉,但是就是这个决定,还是崇祯最后才下定决心的。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

  • 为什么说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晋朝是篡位后的司马家掌握实权后建立的朝代,但是由于曹操唯才是举,许多有才能但是品行不端的人得到重用,因此给后世埋下了严重的祸根。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

  • 探秘古代武举人臂力考试,唐举原木清举巨石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古代的武举人考试,是一种武将人才的选拔方式,不过其重视程度相较于文举要差很多,直到清朝时期才逐渐重视,不过也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逐渐没落了。掇石,也称“制子石”“武功石”。石上皆标有重量,主要考臂力,以重量多少定名次,并刻有科举吉语。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文科举和武科举两类。反映文科举的书籍及影视作品

  • 明清时期的这两位皇帝面对类似的动荡格局,迎来了同样悲惨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许多皇帝也曾经在类似的局势环境中面对同样的窘境,下面我们要说的两位皇帝,就是有着十分相同的悲惨命运的二人。这两个皇帝很可怜,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是虽然他们很努力,怎奈生不逢时。最终也难逃失败的下场,结局令人唏嘘。第一位皇帝就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我们翻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