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僧为什么一定要去西天取经?

唐僧为什么一定要去西天取经?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698 更新时间:2024/1/18 4:50:48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唐僧西行印度取经文为背景,讲述了一路上的惊奇见闻,其中结合了我国大量的神话传说,是一部文化领域的无价之宝。

《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主线便是唐僧取经,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

单从《西游记》这本书上分析,唐僧西天取经有两大因素使然:一是内因,一是外因。

先说内因

前面已经提到,唐僧的前身本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只因为金蝉子上课不好好听讲才被贬下凡间。如金蝉子这号身份的神仙,被贬下凡只是暂时的,早晚还得回到如来佛祖身边。金蝉子下凡就好比是高层干部到农村体验生活,在基层锻炼几年,干出一点成绩,迟早还是要回原单位的,甚至更上一层楼,下基层其实是为升迁打基础。金蝉子也一样,他若要重新回到如来佛祖身边,就得在凡间吃一些苦头、干出一些成绩,否则如来也没理由提拔他回灵山呀。

对于金蝉子的回归与提拔问题,老领导如来佛祖安排的还是很妥当很周全的。金蝉子被贬下凡间以后,马上就被赋予了西天取经的重任,对于取经的人选如来没有明说,但主管取经事务的观世音菩萨自然揣摩透了如来的心思,他去大唐物色取经人选,很自然地就选中了金蝉子转世的唐僧。从“取经八十一难”也可看出,唐僧取经显然是佛祖事先拟定好的(八十一难自金蝉子遭贬开始,至通天河落水而止)。

西天取经一成功,金蝉子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和借口重返灵山了。取经的路很长,有十万八千里;取经路上妖精也很多,仅比较正规一点的就有百十个。虽然取经之路远且难,但是大伙心里都有数,唐僧取经必然会成功,因为这只是金蝉子重返佛界的一种形式。况且如来还派出了自己的得意弟子观世音菩萨专职处理这件事,观音菩萨倒也尽心尽力,每当唐僧有难,他老人家都是身先士卒第一个出头。为了唐僧西天路上不寂寞,还给他物色了三个徒弟和一副脚力,并且这三个徒弟都曾经在天庭上任过职,都有天宫大学的文凭,那副脚力竟也是具有正宗海龙血统的白龙。

唐僧取经成功后,观世音菩萨曾郑重其事向如来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准弟子缴还金旨。”如来大喜道:“所言甚当,准缴金旨。”看来在唐僧取经这件事上,如来佛祖完全是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的。唐僧取经只不过是金蝉子重返灵山的一个必由之路。

接下来我们再说外因

唐王李世民“地府还魂”以后,受十代阎君嘱托,要办一次“水陆大会”还愿。大会的主持人选谁呢?众僧人推荐了当时还很年轻的金山寺和尚陈玄奘(也就是唐僧)。我们说唐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当时出家的和尚比比皆是,为何会单单选中陈玄奘呢?书上的说法是陈玄奘乃一名极有德行的高僧,“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所不会。”故而入选。笔者以为,这只是表象,年纪轻轻的唐僧能有多少德行?陈玄奘入选“水陆大会”主持人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他有着极不寻常的家庭背景。

首先唐僧的外公是当朝宰相殷开山,父亲是当朝大学士陈光蕊;其次唐僧的出家地点是极富盛名的金山寺,出家人眼里的金山寺,就好比大学生眼里的清华北大。朝廷放着有如此家庭背景和学业背景的和尚不用,又能用谁呢?唐太宗派魏征、萧髃、张道源选拔“水陆大会”主持人,这三位都是殷开山的同事,里面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估计很大。

唐僧主持“水陆大会”极有可能是外公殷开山、父亲陈光蕊暗箱操作的结果,目的当然是给唐僧寻一个镀金和表现的机会。主持“水陆大会”的唐僧就不再是地方上的和尚了,摇身一变成了京城的和尚,皇帝身边的御僧。观音菩萨的出现改变了唐僧的人生,一面袈裟、一杆锡杖,勾起了李世民对西天佛祖的向往,在观世音菩萨循循善诱之下,唐王李世民一门心思要派和尚西天取经,作为“水陆大会”的主持人,唐僧无疑成了首选。李世民将唐僧封为“御弟”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唐僧已没有回头路,只能一路向西,向西,再向西,直到西天为止。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陈光蕊有意让外孙主持“水陆大会”,但绝无打发他去西天取经的意思,在凡人眼里,西天取经无异于上西天,有去无回的勾当。作为外公的殷开山和作为父亲的陈光蕊,自然不希望自己的亲生骨肉去冒这份险,然而皇帝的圣旨也下了,御弟也封了,金口玉言,再没有更改的可能。两个长辈只能眼睁睁看着亲生孩子一路西去了。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唐僧离开长安一路西去,皇帝李世民尚情深意重直送出城外,浩浩荡荡的送行人群中独不见老爸陈光蕊的影子,其中缘由谁又能说得清……

标签:

更多文章

  • 吕雉为什么要杀韩信?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韩信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最后却像其他战功赫赫的功臣一样难逃被清理的命运,不得不说是历史的悲哀。吕雉为什么要杀韩信?其实原因很简单:讨好刘邦。有人会说,不会吧,原因就是这个?还真就是这个。可是,史书上明明说了,是因为韩信写信给陈豨,欲与陈豨合谋串通,想通过内外夹击的方式进行谋反,后来事情败露,被吕后

  • 明朝灭亡后,藩属国朝鲜曾想北伐“反清复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众所周知,朝鲜国曾经是明朝的附属国,并与大明有着很好的关系,两国君臣相称,在官方和民间都有着密切往来。明朝被清朝灭了,朝鲜自然是不愿看到的。朝鲜曾一直是明朝的藩属,当时朝鲜国王要册封自己的世子(太子)也必须得到明朝皇帝的同意,且明朝曾多次出兵帮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所以朝鲜对明朝的宗主国地位是很拥护的

  • 沈万三富可敌国,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真的是这样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沈万三是明朝时期巨富,坐拥江南地区的大量产业,对大明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历史对他的结局却记载有分歧,有的说他被朱元璋发配,有的说他被满门抄斩。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真是这样的吗?沈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真是因为太富有了吗?从明代起,沈万三几

  • 坐拥财富和权利的和珅,竟然因为这个原因倒台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和珅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少见的巨贪,他的财富甚至能够超过整个清王朝的国库,算得上真正的富可敌国,那他是怎么倒台的呢?《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名榜上中国人中便有和珅。但和珅的巨额家财并未被其后人继承,而为朝廷悉数抄没。那么,权倾天下的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呢?说清和珅的“

  • 李元霸隋唐第一猛将当之无愧,裴元庆也只能接他三锤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李元霸是小说中虚构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李元霸被描写成为天神一般的人物,两臂有四象之力,单手举起千斤大鼎还能健步如飞,将宇文成都大将军活活撕成两半,拥有不像是人类的恐怖力量。李元霸是古典小说《说唐》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中的人物,原型: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李渊第三子、李世

  • 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竟然设计将诸多开国功臣活活烧死在庆功楼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许多开国皇帝在完成政权更替的大业后,会对功高盖主的部下进行一波大清洗,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正所谓兔死狗烹,朱元璋可谓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让我们把视线跳转回到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朱元璋经过长期艰苦的鏖战,在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时,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今天的南京。登上了那至高无上

  • 如果刘表当时选择了乘胜追击,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东吴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刘表是刘备崛起的垫脚石,在东汉末年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势力,正是刘表击杀了孙坚,使得东吴的实力大打折扣,但其实刘表本有机会一举拿下东吴残部,彻底剿灭东吴孙氏势力的。刘表截杀孙坚不继续追杀孙坚残部。而是以取得全胜的机会去换取一个败将。虽说此举表现刘表重情重意,但以一个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的诸侯实乃荒唐之举。如

  • 曾经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政的初唐名臣高士廉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高士廉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大臣,他曾经辅佐太子李治监国,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大臣。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

  • 秦朝农民起义军领袖吴广是如何死的?吴广死因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历史上有许多次著名的农民起义,但是限于农民阶层受到的教育和眼界,很少有能够成功的,秦朝时期的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如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揭竿而起,很快汇成一支巨大的洪流,席卷全国,沉重打击了秦的统治,还建立了张楚政权。然而,正当吴广率重兵进攻荥阳(今属河南)时,却被其部将田臧杀死,这一

  • 张辽真的是被丁奉杀死的吗?探究历史上魏国名将张辽死亡的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张辽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将,他在多次战役中均有优秀的表现,是魏国非常重要的大将军,那么这位大将真的如传言所说,是被吴国将领丁奉一箭射死的吗?张辽不是被丁奉所杀,是病逝的。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