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骂他们狗和猪?

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骂他们狗和猪?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24 更新时间:2024/1/18 10:48:02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雍正这个皇帝刚上任的时候,其他的皇子对这个兄弟也是没啥好脸色,来以残暴出名的雍正可不会惯着他们,直接一套连招打的为首的两位皇子一点脾气都没有。

雍正皇帝胤禛在即位后的头几年里并不舒坦。以胤禩胤禟为首的皇兄皇弟们,不断的攻击他的“新政”,窥觑他的“皇帝宝座”,甚至密谋“逼宫”,试图胁迫他下台。雍正在粉碎了这场政治阴谋后,决心对胤禩、胤禟进行严厉打击。一方面下令革去他们的“黄带子”,“削籍离宗”;另一方面命令他们“更改旧名”,把胤禩胤禟分别叫做“其那”和“塞思黑”。

对于这两个听起来感觉不太雅的“绰号”,不少献资料上解释为“狗”和“猪”的意思,这让人感到有些疑惑和纳闷。尽管雍正皇帝的薄情寡恩和凶狠残暴是出了名的,对付胤禩、胤禟这两个令他深恶痛绝的弟弟,他完全可以用一些比狗和猪更加不堪入耳、令人作呕的名字来羞辱他们,甚至可以杀了他们,但决不会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同脉兄弟”称为狗和猪,如果这样,康熙皇帝是什么?雍正皇帝自己又是什么呢?这岂不是自己骂自己!显然,这是误解。

出现这种荒谬解释的的根源在于不少满文研究者错误的将“阿其那”的满文误作为“acina”,将“塞思黑”的满文误作为“seche”。“acina”和“seche”都是满族口语,前者的意思是把人像狗一样厌恶的赶走,而后者则是把一个人比作野公猪用其长牙伤人的意思。正是因为出现这两个错误,时间一长,才有了“阿其那”和“塞思黑”是狗和猪的讹言。

其实,“acina”和“seche”作为满族口语,并不见于满文版的《清实录》中,而“akina”和“seshe”却屡见不鲜。在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十七怒斥胤禩、胤禟的上谕中,“akina”出现28次,“seshe”出现10次。可见,“阿其那”和“塞思黑”的满文应分别为“akina”和“seshe”,而不是“acina”和“seche”。

“akina”作为人名,应该源于“akiyan”,意思为“夹冰鱼”。胤禩被逼自己改名为“阿其那”,是因为他承认自己在储位之争中已彻底失败,如今身不由己、万念俱灰,就像是一条死鱼,一条俎上之鱼,也只有任凭雍正处置的份了。“seshe”源于“seshembi”,有“讨厌”的意思,是指痴肥臃肿、娇柔妄作、粗率狂谬、卑污无耻的人。雍正让人为胤禟改名为“塞思黑”,既符合胤禟的体貌特征,也符合胤禟在夺嫡斗争失败后被雍正讨厌的政敌身份。

雍正在下令胤禩、胤禟改名的同时,同时让他们也为自己的儿子们改名。胤禩把儿子弘旺改名为“菩萨保”(佛教化名字,虽无贬意,但因去除‘弘’字辈,有如贬为庶民)。胤禟则把八个儿子分别改名为“拂希珲(下贱的)”、“佛楚珲(行事丑陋的)”、“乌比雅达(讨厌的)”、“额依默得(讨人嫌的)”、“海拉坎(很可惜的)”、“董奇(愚钝的)”、“杜希贤(浑浊的)”、“额依浑(愚昧的)”。这些名字的更改,几乎是与胤禩、胤禟改名发生在同一时间和环境,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证明“阿其那”和“塞思黑”虽然有贬低的意思,但决不是像狗和猪一样的“恶名”。

勒令胤禩和胤禟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固然是雍正出于对他们的愤怒和厌恨,是雍正作为皇帝巩固皇权统治、打击政治敌人的一种手段。不过,雍正的这种做法并不够高明,因为违反了“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所以引起了不少世人对雍正在人格、人性方面的丑化和扭曲。

雍正四年,胤禟、胤禩被迫改名的同年八月和九月,这对难弟难兄,因为经受不住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先后中年夭逝。雍正晚年曾多次对儿子弘历提及此事,对胤禩、胤禟的遭遇表示出了后悔之意,并期待弘历将来能够予以修正。

雍正暴薨,弘历即位后,于同年腊月初九下令,将他的八叔胤禩、九叔胤禟恢复原名,与其子孙一并赏给“红带子”,归入宗室籍中,收入皇室族谱《玉碟》。这样做,一者为胤禩、胤禟恢复了原名,二者替父亲雍正送了人情,再者自己也树立了仁德的贤君形象,岂不三全其美。(刘秉光)

标签:

更多文章

  • 最忠心的北洋之狗冯国璋为什么反对袁世凯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北洋之狗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1911年“辛亥革命”镇压武昌革命党人起义,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前线总指挥。冯国璋身先士卒,率军攻入武昌,扬了北洋的军威,也为袁世凯争了名声。大功告成后,冯被调回北京,配合袁世凯逼宫。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稳定东南,让冯国璋担任江苏督军,坐镇南京。然而,作

  • 郭子仪是武状元出身官至宰相第一人 拨乱反正功高盖世的大唐忠臣 郭子仪是如何做到功高盖世却能善终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郭子仪四十岁时任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安史之乱爆发后

  • 赵云为刘备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但却始终得不到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说到常山赵子龙,可谓是家喻户晓,赵云自跟随刘备以来,一直是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每次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虽是如此,但结果并未被刘备受以高官,反而就像保镖一样留在身边,并未受到重用,这究竟是何缘故呢?首先,刘备对赵云是颇为信任的。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看人识人用人必然有其

  • 黄石公送书给张良,为什么不送给别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张良作为汉初三杰,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作为谋士中的佼佼者,他的老师也一定非同凡人,相传授予张良知识的人是黄石公,是一位不世出的隐居高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对张良倾囊相授呢?我们大都知道张良圯桥三进履得圯上老人奇书的故事,这个“圯上老人”又称为黄石公,是当时隐居山间的奇人,他身怀

  • 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将明朝推向巅峰 朱瞻基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朱瞻基的政治成就并不输朱元璋 为什么他的名气却不高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边防比较稳固的时期,基于此,所以史家把这段时期称为“仁宣之治”。但在讲他的优秀之处前,却先得讲清楚他脑袋上的一个污名:蟋蟀天子。在明清年间的好些史料里,明宣

  • 历史上最残忍的毒妇是谁?残害女人,如同打了鸡血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历史,不仅一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史,也是一部宫闱残酷史。翻阅正史,里面记载的恶毒女人不胜枚举,如将戚夫人制作成“人彘”的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的贾南风(晋惠帝司马衷皇后),将王皇后、萧淑妃“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令此二妪骨醉”的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把宫人

  • 东厂比锦衣卫牛,西厂比东厂牛,其实最牛的是这个厂!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锦衣卫是明朝特设的机构,由皇帝直接领导管辖,是皇帝的侍卫机构,也是功能强大的谍报机构,深得皇帝的信任。明朝锦衣卫的前身为拱卫司和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心血来潮,改称锦衣卫,设南北两个镇抚司。作为皇帝的私人卫队,锦衣卫既要保护皇帝、负责仪仗,又要刺探情报、铲除间谍,还要执法

  • 俄国沙皇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什么说俄国统一有蒙古人一半的功劳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俄罗斯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了,从最开始松散的部落,到蒙古入侵征服的统治,再到后来沙俄帝国,十月革命的苏联,可以说是一个饱经战乱的民族,不过要说到他们最怕的,恐怕还是要数蒙古人。说到国家仇恨,日本人最怕俄罗斯,那么俄罗斯人最怕谁?这恐怕非蒙古人莫属。二战前后,苏联对待日军及其俘虏的强硬手腕,让日

  • 第一个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是谁?异族皇帝竟这样待他!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为了自己的国家宁死不降的将士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历史上迫于无奈投降敌军的将领也不在少数,甚至很多都投敌加入了对方的阵营,这样的人虽然听起来很耻辱,但是为了活下去,这种选择也是无奈之举。朝代更迭之际,总少不了叛国投敌的人。投降,这个词汇很让人不齿,但为形势所迫,为苟且偷生,很多人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

  • 权臣每次酒后都高歌曹操的一首诗,皇帝最终被气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衡量一个人是非真英雄,肚量是很大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人小肚鸡肠,那么注定成不了大事。下面这位皇帝虽然贵为国君,但却被臣子的话活活气死,可见大气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司马睿在历史上的威名远不如秦皇宋祖,人气甚至盖不过宋高宗。究其原因,除了他“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一生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