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金国大军灭亡北宋后 为什么没能消灭南宋,金国两年灭亡北宋 南宋为什么却能力抗百年?

金国大军灭亡北宋后 为什么没能消灭南宋,金国两年灭亡北宋 南宋为什么却能力抗百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90 更新时间:2024/1/17 14:05:13

北宋被金国灭亡后,康王赵构南迁到临安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至此宋朝损失了两淮以北三分之一的发达领土,财政更加困难。然而金国灭亡北宋后,为何就是不能消灭南宋?金国两年灭亡北宋,南宋为何却能力抗百年?

宋朝的建立可谓是危机重重,上承五代时期的宋朝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想其他大一统的王朝那样强盛,甚至比较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的孱弱,北宋建立之初就和契丹不断的打仗,北宋胜少败多,最终签订了檀渊之盟才算是解决契丹的危机。但是一个比契丹更加强大,更加凶狠的民族崛起了,那就是由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

女真人还没崛起之前也是经常受到契丹的欺负,金国的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努力,最终成为霸主,一举将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击败,并且将辽国灭亡,还将辽国的皇帝俘虏,此后的金国将目标转移到了北宋的身上。

金国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攻下了汴梁,将两位皇帝俘虏,北宋就此灭亡,但是宋朝的皇室并没有放弃,赵构在南方登基,延续宋朝的国运,史称南宋,继续和金国对抗。

南宋建立之初,颇有实力,依靠岳飞韩世忠等人的作战,收复了北方很多的失地,但是因为南宋皇帝的懦弱和种种原因,最终有机会和金国一较高下的南宋还是选择了议和,并且需要缴纳比北宋还要多的岁币,甘愿对金国称臣。

金国不是不想灭掉南宋,而是金国灭不掉,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金国就调动大军南下,当时差点将赵构抓住,并且将赵构追到了海上避难,这危难的时候南宋的名将们顽强抵抗,将金国军队击败,正是有了这些名将的功绩,使得南宋在南方站住了脚跟,在后来的十多年的时间里,金国的军队一直无法灭亡南宋。

后来南宋施行议和的政策,金国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也需要休养生息,于是南宋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宁,这期间虽然有过很多次的摩擦,双方也互有胜负,金国内部也出现了不和,南宋虽然孱弱,但是没有落得亡国。

金国是当时的霸主,南宋和西夏都是附属国,但是蒙古却不想对金国俯首称臣,蒙古和金国之间连年征战,金国人感觉到了蒙古的威胁,于是将重心放在蒙古这边,对南宋和西夏就逐渐轻视,所以南宋在后来也就安稳了下来。

因为金国错误的政策,导致自己没有盟友,蒙古西夏和南宋全都将金国当做大敌,金国一时间三面受敌,并且蒙古和南宋结成同盟,终于在风光了一百年之后的大金王朝,在蒙宋联军的夹击之下灭亡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北宋灭亡后,金国为何迟迟无法消灭南宋呢?

首先,虽然金国消灭了北宋,夺取了宋朝的半壁江山,但是,对于南宋来说,却保留了长江以南的富庶地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长期在北方中原地区。但是,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促使南宋所在的疆域人口众多、工商业繁荣,这是南宋可以抗衡金国的物质基础。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三国时期,东吴也曾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但是,因为三国时期,不少南方地区还是人烟稀少之地,所以,东吴的整体实力,自然无法和西晋相抗衡。但是,到了南宋时期,中原之地饱受战争的摧残,反而不如南方地区富庶了。因此,南宋朝廷可以组建庞大的军队,以此来抵御金国铁骑的进攻。反而是金国要进攻南宋,需要更长的补给线和战线长度。

对此,正是因为补给线和战线的拉长,不仅增加了金国铁骑的补给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金国骑兵的机动优势,因为战线较长,等到金国骑兵抵达江淮地区后,南宋已经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了,也即金朝骑兵能够对北宋突然袭击,让对方措手不及,但是,想要用这招来对付南宋,就不是那么容易。

众所周知,北宋定都开封,处在平原地区,而就平原地区来说,非常适合骑兵作战,并且可以发挥金国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但是,南宋定都临安,也即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金国骑兵想要抵挡临安,需要越过河网相对密集的江淮流域。由此,相对复杂的地形,成为限制金国骑兵发挥的客观条件,这也是金国始终没能消灭南宋的重要原因。

对于南宋来说,依托着秦岭、淮河、长江等地理环境,可以更好的集中力量来进行防御,而在开阔的平原地区,进攻一方的选择比较灵活多样,这让防守一方苦不堪言,这也是北宋没能抵御金朝的原因之一。

就南宋来说,正是凭借着江淮防线,得以化解金国的攻势。比如在采石之战中,是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

采石之战是南宋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之一。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此战过后,金国将士发动兵变杀死皇帝完颜亮。宋军趁机收复淮南地区,此后金朝不再有灭宋之举。另外,金国之所以未能消灭南宋,自然也和南宋文臣武将的激烈抵抗存在直接的关系。

最后,在南宋历史上,虽然出了秦桧等奸臣,但是,主战派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即便是主和派,也是需要抵抗金朝进攻的。在迅速消灭北宋后,金朝多次派完颜宗弼等金将率军南征南逃江南的宋高宗赵构。然而南宋在宋将岳飞、韩世忠与张浚的努力下,屡次使南宋转危为安。

比如岳飞的北伐,一度让金国都非常紧张,而韩世忠也很厉害,曾经仅用八千军队,困敌金国十万兵马于黄天荡四十八天。正是因为岳飞、韩世忠、张浚、虞允文等文臣武将的奋力抵抗,金国只能接受无法消灭南宋的结果。

最后金朝只好迫使南宋称臣,并且让西夏、高丽等国臣服。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过程中,成吉思汗一统蒙古,给金国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也即进入到金国后期时,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不断进攻金国,后者连自保都比较困难,更别谈对南宋有什么想法。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之下,金国正式灭亡,而顽强的南宋,自然迎来了一个比金国还要强大的对手。

金兵入侵北宋,只用了两年时间,北宋就被灭亡了,后来南宋建立初期,一直被游牧民族入侵攻打,面对蒙古和女真的攻打,南宋却一直坚持了152年之久,北宋也只是坚持了南宋的零头,其实造成这种局面是有原因的。

一:自宋朝建立以来,就一直重文轻武,这也是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五代十国时期都是战乱不断,而这些武将个个手握重兵,用毛主席的话说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作为赵匡胤本人,他深有体会,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然而当了皇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从而推崇文治,发展经济,这样一来,手里的权力被自己握的死死的,所以在整个北宋时期,只要哪个武将稍微有点权力就被剥夺了,久而久之,武将自己有点权力都会害怕被奸人诬陷,整个北宋拿的出来的武将估计也就狄青了,最后还被文官们集体给弄死了。

还有就是北宋时期也没什么大的战争,所以经济、文化、科技方面才会突飞猛进,是一个百无一用是武将、武将皆下品,唯有文官高的时代。所以面对金兵入侵,只能望洋兴叹了,很快就被灭亡了。

二:到了南宋时期,你看看名将辈出,什么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磷、李显忠、孟珙张世杰哪一个不是名将?而此时文官就比较少了,面对不断来犯的金兵,南宋开始加强军队建设,很多人投入战争,抵抗入侵,单单是襄樊一战就对峙了十年之久。

三:南方的地理因素,北方多骑兵,南方都是丘陵、河网众多,面对这样的地势,北方骑兵发挥不出优势,再加上此时蒙古内部矛盾不断,因为内部原因,与南宋熄兵好几次,南宋因此得到喘息的机会。

四:北宋灭亡时皇族里只剩下了赵构一人,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人能比他更名正言顺,具有号召力了,所以南宋始终紧紧围绕他一人作为政治中心,绝不会出现其他势力居心叵测,造成南宋的内部消耗,而是可以集中力量对付金朝,况且经过北宋灭亡的经历,百姓抵抗金兵的热情很高,都不愿做亡国奴,最后形成南北对峙,延续百年之久。直到崖山一战,全军覆没,南宋宣告灭亡。

标签:

更多文章

  • 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骂他们狗和猪?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雍正这个皇帝刚上任的时候,其他的皇子对这个兄弟也是没啥好脸色,向来以残暴出名的雍正可不会惯着他们,直接一套连招打的为首的两位皇子一点脾气都没有。雍正皇帝胤禛在即位后的头几年里并不舒坦。以胤禩、胤禟为首的皇兄皇弟们,不断的攻击他的“新政”,窥觑他的“皇帝宝座”,甚至密谋“逼宫”,试

  • 最忠心的北洋之狗冯国璋为什么反对袁世凯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北洋之狗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1911年“辛亥革命”镇压武昌革命党人起义,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前线总指挥。冯国璋身先士卒,率军攻入武昌,扬了北洋的军威,也为袁世凯争了名声。大功告成后,冯被调回北京,配合袁世凯逼宫。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稳定东南,让冯国璋担任江苏督军,坐镇南京。然而,作

  • 郭子仪是武状元出身官至宰相第一人 拨乱反正功高盖世的大唐忠臣 郭子仪是如何做到功高盖世却能善终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郭子仪四十岁时任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安史之乱爆发后

  • 赵云为刘备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但却始终得不到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说到常山赵子龙,可谓是家喻户晓,赵云自跟随刘备以来,一直是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每次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虽是如此,但结果并未被刘备受以高官,反而就像保镖一样留在身边,并未受到重用,这究竟是何缘故呢?首先,刘备对赵云是颇为信任的。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看人识人用人必然有其

  • 黄石公送书给张良,为什么不送给别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张良作为汉初三杰,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作为谋士中的佼佼者,他的老师也一定非同凡人,相传授予张良知识的人是黄石公,是一位不世出的隐居高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对张良倾囊相授呢?我们大都知道张良圯桥三进履得圯上老人奇书的故事,这个“圯上老人”又称为黄石公,是当时隐居山间的奇人,他身怀

  • 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将明朝推向巅峰 朱瞻基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朱瞻基的政治成就并不输朱元璋 为什么他的名气却不高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边防比较稳固的时期,基于此,所以史家把这段时期称为“仁宣之治”。但在讲他的优秀之处前,却先得讲清楚他脑袋上的一个污名:蟋蟀天子。在明清年间的好些史料里,明宣

  • 历史上最残忍的毒妇是谁?残害女人,如同打了鸡血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历史,不仅一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史,也是一部宫闱残酷史。翻阅正史,里面记载的恶毒女人不胜枚举,如将戚夫人制作成“人彘”的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的贾南风(晋惠帝司马衷皇后),将王皇后、萧淑妃“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令此二妪骨醉”的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把宫人

  • 东厂比锦衣卫牛,西厂比东厂牛,其实最牛的是这个厂!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锦衣卫是明朝特设的机构,由皇帝直接领导管辖,是皇帝的侍卫机构,也是功能强大的谍报机构,深得皇帝的信任。明朝锦衣卫的前身为拱卫司和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心血来潮,改称锦衣卫,设南北两个镇抚司。作为皇帝的私人卫队,锦衣卫既要保护皇帝、负责仪仗,又要刺探情报、铲除间谍,还要执法

  • 俄国沙皇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什么说俄国统一有蒙古人一半的功劳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俄罗斯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了,从最开始松散的部落,到蒙古入侵征服的统治,再到后来沙俄帝国,十月革命的苏联,可以说是一个饱经战乱的民族,不过要说到他们最怕的,恐怕还是要数蒙古人。说到国家仇恨,日本人最怕俄罗斯,那么俄罗斯人最怕谁?这恐怕非蒙古人莫属。二战前后,苏联对待日军及其俘虏的强硬手腕,让日

  • 第一个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是谁?异族皇帝竟这样待他!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为了自己的国家宁死不降的将士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历史上迫于无奈投降敌军的将领也不在少数,甚至很多都投敌加入了对方的阵营,这样的人虽然听起来很耻辱,但是为了活下去,这种选择也是无奈之举。朝代更迭之际,总少不了叛国投敌的人。投降,这个词汇很让人不齿,但为形势所迫,为苟且偷生,很多人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