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北宋初的皇位之争,太监王继恩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说王继恩帮赵匡胤保住了江山?

北宋初的皇位之争,太监王继恩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说王继恩帮赵匡胤保住了江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12 更新时间:2023/12/24 7:46:50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承了皇位。赵光义并不是赵匡胤的子嗣,加之当时宋太祖是有血脉在的,而且还不止一个。所以两人之间的皇位更替,一直都受到大家的质疑。宋太宗赵光义继承皇位,太监王继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王继恩是真的改写了大宋历史,还是背了黑锅?

自古宦官弄权都是很可怕的,操纵皇权,辉煌的大唐王朝几乎就是亡在太监之手,干预政事,插足军队,所以那个黄巢遗孽朱温,进入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尽杀太监,很大快人心的。然而,历朝历代,都少不了太监,因为皇帝需要女人,这后宫就需要太监,总也不能整一堆小鲜肉吧。话说这五代时期,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当了皇帝,还是一个十分仁慈开明的皇帝。但老赵也需要女人,也需要后宫,自然也需要太监来帮他管理后宫。

然而北宋时期的太监,不仅生活在后宫,还走上前台参政带兵,比如早期的秦翰,后期的童贯,都是宦握有兵权,带兵打仗的。今天我要说的这个太监,比秦翰与童贯还要牛,竟然影响了北宋王朝皇位继承的走向,成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这个太监姓王名继恩,据说自小被一家姓张的大户收养为假子,姓姓张,名德均,于后周世宗皇帝柴荣时入宫成了太监,据说他聪明又善于察言观色,知道那边风大,颇有点军事才能,赵匡胤打仗习惯于带着他,并且建立了不少功勋,老赵一高兴,就让他恢复本姓,赐名继恩。

如果说这王继恩仅仅如此,也就不值得让人过多地提起,重要的是老赵家第二位与第三位皇帝,他都参与了进去,而且角色十分重要。他一直是赵匡胤亲信的宦官,在老赵去世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了。赵匡胤撒手西去,宋皇后派王继恩马上出宫去召皇子赵德芳进宫,这意图十分明显了,是让赵德芳来灵前即位。

可是王继恩没有按照宋皇后的懿旨去叫赵德芳,直接去了晋王府,并且十分蹊跷地遇到一个人在晋王府门外徘徊,这个人叫程德玄,乃赵匡胤之弟晋王赵光义手下开封府左押衙。这个程德玄从宋史《程德玄传》中得知,此人精通医术,尤善药性,是个下毒高手。在赵匡胤出事之夜在晋王府外,这肯定不是一个偶然,无论给出怎样的说法,都十分可疑。接下来的事程德玄陪着赵光义随王继恩进宫。

当宋皇帝听到有人来,满以为是赵德芳到了,问了一句:“德芳来耶?”当王继恩回答是晋王来了,宋皇后“愕然”惊慌不已,连忙就给赵光义跪下了,请求赵光义一定要善待她们孤儿寡母。虽然北宋有关赵匡胤的“实录”一改再改,这“愕然”求饶,还是暗含了一个天大的阴谋,也就是说赵匡胤属于非正常死亡,凶手是赵光义,下毒者就是这个程德玄,而王继恩是同谋也好,被胁迫也罢,参予了赵光义夺权,是内鬼,没有他,赵光义不容易得手,就是按照史料所说,他依照宋皇后的吩咐去叫赵德芳,那么,即位的不会是赵光义。

恰恰是这个王继恩,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决定了皇位的走向。赵光义如愿当了皇帝,自然奖赏他的功劳,提升为宫苑使,负责管理整个皇宫的事。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造反,赵光义就任命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领京师禁军入川镇压,全权负责军事,可先斩后奏,可见赵光义对他的信任。当这个王继恩镇压有功,授予宣政使一职,可见十分荣光了。但这个王继恩并不及时回朝,留在成都,日夜宴饮,纵容手下剽掠子女金帛,被召还京城。

说来赵光义在立储君之事一直犹豫不决,皇长子赵元佐因不满其父赵光义对待赵廷美以及宋太祖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而被赵光义冷落,据说精神有点毛病,一把火烧了自己所居的王宫,被“废为庶人,送均州安置”,二子许王赵元僖猝死,迟迟没有立储。

高梁河一战赵光义受伤,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好,就召知青州寇准进京商议,立三子襄王赵元侃为开封尹,改封寿王改名赵恒,立为储君,寇准也任职参知政事。

而皇后李氏,是功臣李处耘的次女,比较喜欢皇长子赵元佐。宋太宗驾崩,李皇后勾结宦官王继恩,打算拥立赵元佐。王继恩就来政事堂召见宰相吕端,商议由谁继位之事,吕端发觉其阴谋,便推说宋太宗曾经赐下墨书密诏放在书阁中,骗王继恩入内检看,趁机把王继恩锁在里面,来见李皇后。李皇后对吕端说应该立长,也就是立赵元佐为帝。吕端反驳说宋太宗已经立赵恒为储君,理应即位。

于是,赵恒即位,而反对他当皇帝的,不仅是李皇后与王继恩,还包括参知政事李昌龄、知枢密院事赵镕、知制诰胡旦以及李皇后哥哥殿前都指挥使李继隆等许多人。等稳定了下来,就以“王继恩潜怀凶慝,与李昌龄等交通请托,漏泄宫禁语言”等罪名,参知政事李昌龄贬为武忠节度行军司马,知制诰胡旦贬为安远军节度司马流放浔州,王继恩贬为右监门将军,发配均州。知枢密院事赵镕为寿州观察使,解除李继隆殿前都指挥使一职,出为镇安军节度使

王继恩到均州不久就因病死了。透过蛛丝马迹,王继恩参与的两起皇位更替的事件来看,虽然不是主谋,却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无论是阴谋弄权还是卷入事端,他的存在能左右走向,第一本来应该因宋太祖的儿子赵德芳继位,是他召来了赵光义;第二次要不是宰相吕端机敏,可能又一次让皇位旁落。王继恩能够得到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的信任,可以看出王继恩不是常人。后人认为两次皇位事件他都是替人背了黑锅,也不一定完全如此。历史是一幕持续上演的活剧,多少真实随着岁月尘封在时光里。

为何说宋朝这个宦官王继恩帮赵匡胤保住了江山?

第一,在三个候选人之中,只有弟弟赵光义才是保住赵匡胤江山的最好选择。

首先,赵匡胤驾崩时五十岁,大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二儿子赵德芳也已十八岁。儿子早已成年,但赵匡胤却迟迟没有立太子。说明父皇眼中,两位皇子确实还没有能力接替自己的位子而治理好国家;其次,赵光义跟随哥哥赵匡胤南征北战多年,帮助其拿下了江山。在宋朝政治和军事体系中,赵光义有着自己的关系网,政治军事基础和资源都十分雄厚。

再次,赵匡胤继位后“杯酒释军权”,已将篡位的威胁铲平,而赵光义仍大权在握,也能说明赵匡胤并没有把弟弟排除在继位者之列;最后,“兄终弟及”也是有前车之鉴的,也不完全违背当时的伦理道德,殷商时代三十次继位就有十四次。所以,宋太宗赵光义与两位皇子相比,无论是从先帝意志、政治军事实力还是伦理道德上分析,都是保住宋太祖赵匡胤江山最好的选择。

第二,如果没有这个宦官王继恩,宋太宗赵光义肯定当不上皇帝。

首先,赵匡胤在位时期的宋朝局面是十分稳定的,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权,军事上逐渐统一了中原。赵匡胤驾崩时,宋皇后和两位成年皇子身边有一群先帝的文武忠臣。所以,即使赵光义为继位之事早已暗度陈仓,其难度也不可谓不大。如果皇子先到宫中而得众臣跪拜宣誓效忠,这继位一事也就没有赵光义什么事了。

其次,“金匮之盟”虽然确立了赵光义继位,暂且不谈真假,告知于天下也是赵光义继位五年之后。赵光义继位第一年就修改了年号,急切为自己正名。可推测如果赵光义得知“金匮之盟”,定将第一时间公布于众。说明即使此事为真,赵光义也是五年后才知道的。所以即便真有此事,如果当初皇子继位,五年之后“父终子及”也早已成为事实而无法更改。

第三,王继恩并非必须通知赵光义,他是有选择的空间的。

有分析者认为王继恩是被赵光义收买或与赵光义串通好的,但从两方面分析就可得知王继恩在“先通知谁”的问题上是有选择的空间的。首先,对于宦官王继恩来说,只要他通知的人可以成功继位,对他就是有利的。这一点从赵光义上位后为王继恩加官进爵也可看出来。如果他遵照宋皇后的指示通知了赵德芳,起码赵德芳上位问题是不大的,可能会有波折。但是,如赵德芳第一时间继位,赵光义若谋反也不一定会肯定成功,道义上就很难过关。赵德芳继位,自然也不会亏待王继恩。其次,即使王继恩与赵光义早有勾结,难道王继恩可以违背宋太后,为什么就不能违背赵光义呢?一位皇后和两位皇子,再加上先皇的政治军事遗产,也不会比皇帝的一个弟弟弱。

总之,创业难,守业更难。虽然赵光义的治国能力肯定比不上赵匡胤,但在当时赵光义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在宋朝第一任皇帝赵匡胤驾崩时,这个叫王继恩的宦官帮赵匡胤保住了大宋江山。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清运河上各式各样的船,最有名的一艘做了棺材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运河是明清时期非常重要的运输手段,它能够调度各地的重要物资,有着当时非常大的运量,因此对于国家有着很重大的意义,那么当时运行在运河上的船都是什么样的呢?最常见的是农家船,上面没有篷,也不住人。它是农家的代步工具、也是农具。收棉花的时候,可以装棉花,收麦子的时候,可以运麦子,有时候还打扮成迎亲船。航标

  • 揭秘史上六位杀臣造反的皇帝,几家欢喜、几家愁!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权臣当道很多时候会发生傀儡皇帝的悲剧,这个时候皇帝就相当于一个摆设,而能够除掉奸臣重新掌权的皇帝少之又少,成功者无不成为了有一番作为的皇帝。静观历史,权臣逼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屡屡发生,史不绝笔。一个名义上拥有最高权力的君主,大权旁落、威风扫地,却不能名正言顺的下令杀掉权臣,而只能靠阴谋诡

  • 秦穆公为什么能使偏远落后的秦走上强国之路?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有着很强的才干和非凡的眼光,正因如此才能够使得秦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最后统一六国。春秋初,秦国偏于西隅,位在附庸。周平王时“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然中原列国尚以戎狄视之。后经秦穆公数十年经营,秦国力得到很大发展,终于称霸西戎,一跃成为东方各国括目相看的强国。秦穆公何以能

  • 清朝王爷的女儿变身叛国日本女间谍:作恶多端最终被处以极刑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汉奸和日伪军的数目非常多,许多没有骨气的无耻之徒卖国求荣,不顾亡国灭种的后果苟且偷生,这其中不乏许多满清遗老的后代,川岛芳子就是其中之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为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敲响了丧钟。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长期出于军阀混战时期,其中,在第二次直奉战争

  • 明朝科举的南北榜案,朱元璋这样处理实属无奈之举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明朝的南北榜案,是一场著名的冤假错案,但是虽然是冤案,朱元璋的处理结果却是最为恰当的,只是可惜了当时遭受冤屈的南方学子们了。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在临近高考之际宣布减少高考招生指标3.8万。这一决定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笔者更是能够脑补到家长们的反应。试想,高考一直被视作是“一朝定终身”的人生大考,人口

  • 唐太宗在晚年生活荒淫,还叫人炼制丹药,最后中毒而死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唐朝后期的皇帝个个昏庸,有不少都迷信通过吃丹药来达到长生不死,或许这个坏毛病是从自己的老祖宗李世民那里学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公元649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他接受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

  • 乾隆扼杀中国认识世界的的"十全老人"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说起清朝最强盛的时期,可能就是“康乾盛世”了吧,康熙是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有着很大的功劳,但是也犯了比较多的错误,总的来说功大于过,但是是他阻碍了中国迈向世界的脚步,很是可惜。(图)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说到乾隆皇帝,自然最容易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帝平定三藩

  • 大清有名的好运亲王,却凭借着毋庸置疑的实力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每一个朝代的开拓者面临艰难的局面而成就大业,靠的是自身的硬实力水平,而运气成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清王朝能够问鼎中原是凝聚了满洲三代王公大臣的心血与智慧,这期间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其中本文的主角和硕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他还被众多史学家评为大清初期最“幸运”的亲王,在我看来他

  • 明代德州,为抵抗燕王朱棣修建了“十二连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朱元璋刚传位于朱允炆时,朱允炆就已经视朱棣这个叔叔为心腹大患了,德州的十二连城就是为了防备朱棣起兵而建造的。十二连城,又称十二连营,是沿德州运河而建的十二座兵营。《德县志》记载,“德州城北二里许,土垒十二所,周方数里,绵亘连峙”,即十二连城也。明建文元年(1399年),刚刚做了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孙

  • 她是唐朝女道士,有倾国之色,却被问斩秋后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唐朝时期因为有武则天的影响,更多的女子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大批优秀的女性人才开始出现,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性。鱼玄机,长安人。她是一位著名的才女,而且据说有倾国之色。她平民出身,早年间曾嫁给一个叫李亿的官员为妾。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鱼家地位一定不高,否则怎么会当妾呢?但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