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棺材竟喷火 景陵为什么多次起火?

康熙棺材竟喷火 景陵为什么多次起火?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80 更新时间:2024/1/15 5:08:00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陵孝陵的旁边。景陵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频发大火。对于古建筑来讲,这可是致命的事情。景陵在历史上共有过三次起火的记载,先说第一次。

第一次大火发生在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日,景陵的隆恩殿起火,把大殿全部烧毁。大殿是陵寝的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分壮丽。但是,人们更关心的是大殿中被烧毁的神碑。

另外,这次大殿失火也波及了其他建筑。大火燃烧后,先是殃及了东西配殿,把两个配殿的琉璃瓦烤黑了,门窗也烤着了。而大殿后面的三座琉璃门损失最大,琉璃件被烤坏,陵寝门被完全烤着,整个琉璃门毁于大火。

这件事被守陵的大臣上报给了朝廷。慈禧太后一听,吓了一跳,赶忙派出两个重量级的大臣前往查办,这两个人就是赵尔巽和铁良,一一武,既有韬略,又有胆识。

他们二人被派往清东陵调查火灾事故,采取的办法就是提审当事人。这些守陵人早吓得面如土色,不知如何是好,经过提审、分析、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场大火居然是一场怪火。

“一怪”是起火原因奇怪。我们国家的古建筑由于没有避雷设施,很容易在雨季被雷火击中而起火,这在北方很普遍。旧历二月二十日,这个季节北方不会打雷,不打雷就没有雷击起火的可能。怎么能把这么一个大殿烧毁呢?

“二怪”是起火的地点不对。按常理,大火都是在地面开始起火,没有在房檐起火的,而这次大火就是在房檐突然起火。

于是,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人心惶惶。不久,就传出了一些极为可怕的说法。

有种说法说是那些守陵人所为。这些守陵人怎么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呢?原来,这些人平时可能偷过景陵的祭器,为了掩人耳目,或者怕被人察觉,便放了一把火,把大殿给烧了,从而混淆视听。

而赵尔巽和铁良这时就像两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两位一想,干脆来个明哲保身,难得糊涂,上了个折子,结论是这是一场怪火,无从查考。

第二次大火是一股奇火,发生在1945年。

这场火不是发生在地面上,而是发生在地宫里,确切地说,这场火是从康熙皇帝的棺材之中喷出来的。据盗陵犯交代,他们为了盗取康熙帝棺材之中的宝物,命令砸开那个最大的棺材。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挥舞着斧头劈向棺材,根本劈不开。于是,找来了一把大锯,奋力锯棺,就在将要打开的一刹那,从棺材之中居然喷出一团大火,这团火就像一个圆球一样蹿出来,直接扑向那两个人,很快就烧坏了他们的脸和身上的衣服,吓得他们赶紧扔下大锯逃之夭夭。而当他们第二次再用斧劈棺的时候,居然再次喷出火来,又烧坏了盗贼的脸。难道是机关暗器吗?

从康熙皇帝棺材中喷出的这股奇火,最终也没人解释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景陵的第三场大火最令人遗憾,它烧掉了康熙帝的一世英名,因为这场大火烧掉的是景陵的大碑楼。这次大火发生在1952年7月14日,因雷击起火。

景陵的这个大碑楼有许多独到之处,开创了清陵的几个第一。

第一次由皇帝亲自书写碑文。雍正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那就是亲自书写了大碑楼上的文字,有4300多字,这是他的首创。

第一次由皇帝在碑楼上签章画押。我们今天的名人书法都要签章,那才值钱。可是,之前的皇帝碑文上面,再有名的书法家也不敢盖章,而这次是雍正皇帝亲自书写,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诚心、虚心和小心,在碑文的末尾,他特地做了一枚篆字章,文字内容是“雍正尊亲之宝”。

第一次做成了双碑,这也同样是破天荒的。为什么要做两个石碑呢?原来是不得已。公大臣为康熙撰写大碑楼上的文字时,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留下了4300个汉字,不能再减了,因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功绩实在太多,事情也多,文字少了概括不了。文字做好后,在同一个石碑之上刻汉文和满文,这是祖制。可是,这么多文字要刻在同一石碑之上,装不下怎么办?顺治在位时间短,只有1800字,一块石碑可以装下,康熙的却装不下。于是,王公大臣建议做两块石碑,一个刻汉文,一个刻满文。雍正帝批准了。

1952年7月14日,正是一个雨季。一个电雷劈到了大碑楼的殿脊,大火烧了起来,不仅烧毁了建筑,连里面的石碑也被烧毁了。

景陵发生的这三次大火,改变了景陵的命运。隆恩殿的怪火,烧毁了康熙帝的神位;棺材之内喷出的所谓奇火,虽然吓坏了盗贼,但是最终没能保住棺材的平安,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一空。大碑楼的大火,则将康熙帝的丰功伟绩烧个精光。试想,如果当初康熙帝像他的父皇顺治帝那样,火化了棺椁,或许掘棺扬尸的灾难就不会发生,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估计这位“千年一帝”从未想到自己身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的老祖宗竟葬身河北境内一个秘密山洞中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一提起刘备,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刘备本人也是咱河北老乡,他是涿郡涿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刘备是众所周知的人物,但鲜为人知的是,刘备的老祖宗其实葬身河北境内的一个秘密山洞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史料的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也就

  • 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什么会成为历史谜团?千年无解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来在皇帝

  • 为什么在古代踢寡妇门被称为四大缺德事之一?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亲们知道,旧社会的四大缺德事:踢寡妇门、挖绝户坟、吃月子奶、骂哑巴。谁要是干了这四件事中的一件,走在路上是要被戳脊梁骨的。这其中,以第一项最为忌讳,为什么呢?因为寡妇门前本来就是非多,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认为这个寡妇有一些不轨的行为。更不用提踢寡妇门了。踢寡妇门除了让寡妇名声受损之外,还有欺负人家家里

  • 盗墓贼不敢偷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有何奇特?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说到传奇墓葬,明十三陵是一定不会绕过的。但是饱经历史风霜的明十三陵竟然可以一再逃过盗墓贼之手,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明代的明十三陵可是连民国时以挖坟出名的、被废帝溥仪恨之入骨的孙殿英都不敢去挖,可见其厉害之处。那么这座陵墓到底是什么样的构造,有什么样的凶险。让大名鼎鼎的这个流氓军阀都不敢下手。这座明代

  • 没想到三千年前的商朝人 饮食竟如此丰富!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商朝是我国在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个朝代,殷墟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极富考古价值的证据,作为佐证商朝人生活的最有力的物证。正所谓“食者,万物之始也”,今天小编就带您看看商朝时期人们到底吃些什么食物。根据殷墟的甲骨文发掘,学者们惊讶地发现,商朝时期人们竟然就能吃到许多种食物。这些食物流传至今,依然是我们餐桌上的

  • 武则天因为信佛所以疯狂迷恋和尚?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武则天养男宠这件事根本就不是什么隐秘,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她的男宠当中还有一个和尚,武则天信仰佛教这也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武则天迷恋和尚难道是因为信佛吗?唐朝之所以让后代中国人无限怀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兼容并包的气质和胸襟。事实上,有唐一代290年,21位皇帝都不同程度地崇尚佛教。唐太宗以后

  • 清朝灭亡之后宫里哪些剩下的太监都去哪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制度到达顶峰的一个王朝。在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清朝对中国的统治。自此清朝灭亡,虽然清朝是灭亡了,但是作为自动退位的皇帝溥仪在宫中的待遇还是不错了,毕竟他是前王朝的皇帝嘛。作为皇帝是不愁吃不愁穿的了,

  • 曹操挟持天子成功打下曹魏江山为什么董卓却兵败如山倒?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要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曹魏基业是成功的话,为何同样拿天子做过要挟的动作却没能挣下如曹操那般的基业呢?要知道那会儿董卓可比曹操有优势多了。东汉末年,董卓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从政治角度看,他是一个百分百的权臣,皇帝也是他的傀儡。从军事角度看,他手中掌控着国家主要的武装力量,没有其他的武装势力

  • 哪个皇帝的书法造诣最高?跟他一比,宋徽宗直接弱爆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古代的帝王继任者们无不是从小就接受各种当时社会最顶尖的教育,是人中龙凤,因此才能够胜任国家的领导者职务,因此,帝王中不乏书法高手的存在,不过要说到其中最优秀的一位,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历代帝王中,颇好笔翰的不少,但达到一定水准、能够跻身书法大家,并在书法史上留名的却不多。唐玄宗的字华美有加,但骨力稍

  • 长安和洛阳有许多相似之处 到底哪个更适合做首都,为什么自唐朝之后长安再未做帝都了?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为什么唐朝之后,长安再未做帝都了呢?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坐落着中央政府和职能机构,承担着控制国家运行的职能。在众多古都中,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