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最悲惨的妃子,侍奉三位帝王之后出家,惨遭继子杀害

历史上最悲惨的妃子,侍奉三位帝王之后出家,惨遭继子杀害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46 更新时间:2024/1/18 10:20:43

我国女性在古代的地位非常低下,大部分时间都是身不由己的,因此历史上出现一个女人侍奉多代皇帝的情况并不罕见。只不过下面要说的这位妃子,命运实在是凄惨。

受封建伦理“从一而终”的影响,一般女性出嫁后,不管夫妻有无感情,都不敢提出离婚;即使丈夫去世,宁可守寡终身,也不能随意再嫁。然而,在王朝动荡不安的时候,一些贵为后妃的女性,因为夫君被撵下台或者遭到杀害后,为了生存,也迫于权臣和父兄的压力,再嫁给普通男人为妻。这种身份由普通到显赫,再由高贵到低贱的后妃,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折腾打击后,又沦落为别人的妻子,其内心的屈辱痛苦,只有亲历者方能体验得出。

北魏孝武帝元修的皇后和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皇后高氏姐妹,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斛律氏,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高氏姐妹都是父亲高欢为了控制皇帝,先嫁给皇帝为后,皇帝被杀后又做主再嫁他人的。北魏权臣高欢的孙子、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斛律氏和妃子冯小怜,则是随着北齐的灭亡,老大嫁作他人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时,对亡国的后妃肆意侮辱,同样的悲剧,在他孙子、静帝宇文衍的身上重演。宇文衍的皇后司马令姬,在北周覆灭时,也再嫁他人。至于清太宗皇太极孝庄文皇后的再嫁小叔子多尔衮,则是维护儿子皇权的需要,做母亲的无奈选择。这种婚嫁,岂有幸福可言?

王朝更替,后妃的灾难往往随夫君一起降临。覆巢之下,少有完卵。后妃群体中,有一种十分少见的现象,即面对改朝换代,少数后妃躲过了杀戮,得以苟延残喘,而最终被取代她们王朝的新帝王所纳,再次成为新的后妃。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出身官僚世家,在恶贯满盈的贾南风被废除后位不久,立为皇后。司马衷昏庸无能,少有主见,是有名的白痴皇帝,在别人的怂恿下,曾先后四次废立羊献容后位。命运坎坷的羊献容在惠帝死后,被十六国之一的前赵末帝刘曜纳为皇后。

如果说羊献容一身两帝的经历十分罕见,那么北魏孝明帝元诩的妃子尔朱英娥,一生竟做了三位帝王的妻子,则是绝无仅有。尔朱英娥出生于部落酋长之家,祖父尔朱新兴在孝明帝和孝庄帝时地位显赫,父亲尔朱荣更是权倾天下。胡太后毒死元诩后,作为元诩妃子的尔朱英娥出家为尼。尔朱荣以讨伐胡太后为名,发兵将胡太后和刚继位的幼主元钊投入黄河淹死。

尔朱荣一直觊觎皇位,但担心众人不服,只好立元子攸为帝。为控制元子攸,尔朱荣让女儿还俗,并逼迫元子攸立尔朱英娥为后。北魏被东魏和西魏取代后,控制东魏的高欢将尔朱英娥纳为太妃。高欢虽未曾称帝,但死后却被北齐的建立者、儿子高洋追封为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洋称帝,淫尽后宫,面对已出家为尼的尔朱英娥,欲火中烧,想霸为己有,遭到拒绝后,遂亲手将父亲的太妃杀死。真是一身侍三帝,结局更可哀。

强迫活人为死人殉葬,是起源于奴隶社会的一种最惨无人道的丧葬制度。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命后宫未生育的女子约万人从死。《汉书》载:“武帝时,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充后宫,及弃天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两汉、六朝、隋唐、宋辽金等朝,相继以后宫活人为专制帝王殉葬,至元代达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时,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也“尽杀之”,并有四十名贵族宫女殉葬。《明史》记载,明朝建立后,从太祖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五任皇帝前后六十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嫔妃殉葬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

在明朝,不但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宣宗死时,入宫才二十多天的郭嫔也随着殉葬。郭嫔写下遗文:“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当死之日,被殉葬者饱食一顿,与新君诀别,哭声震天。宦官逼迫殉葬女登上小木床,待她们将头伸进绳圈,即撤去木床,宫女们如长颈之鸟,挣扎气绝。明英宗朱祁镇对太子说,殉葬,仁者不忍也。从此结束了明朝活人殉葬的历史。到了清朝,仍用活人殉葬。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死后,都有人殉。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死后,殉死的妃嫔有三十多人。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灵柩之后一同出殡,场面蔚为壮观。康熙帝深恶痛绝此恶行,下令废止殉葬。

国家遭受沦亡,后妃们也难免成为政权的殉葬品。王莽身首异处,其妻子被掘坟戮尸;司马炎夺得曹魏政权,即把主持禅让的太后杀死;后唐庄宗李存勖亡国,皇后刘氏出家为尼,仍遭新政权首领追杀,被逼自杀;后唐灭亡,曹皇后投火自尽;北宋徽宗钦宗携宫人北迁,钱德妃不忍受辱,撞墙而死;南宋末年,崖山海战失败,杨太后率众嫔妃跳海自尽,元军从海里捞出十万具尸体,却没有得到一个投降的宫女和官吏。一向懦弱无能的南宋,在家亡国破的最后时刻,却表现出难得的悲歌慷慨。

标签:

更多文章

  • 元朝皇帝是否有建陵墓的习俗,是否有陵墓留存下来?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国人民的习俗就是死者为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墓地要修的体面,葬礼也不能寒酸,帝王家更是如此,但奇怪的是,元朝近百年国祚,竟然没有一位皇帝留下陵墓,这是为什么?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一般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之谜。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啰木两片,凿

  • 他是刘备的先祖,创下了王室的生育记录,一辈子生了120个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说起生孩子,你能想象到的有最多孩子的皇室成员是哪位?是康熙?还是朱元璋?还是李世民?都不是,历史上皇家最能生孩子的,当属下面要介绍的这位。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多妻妾多子女者不足为奇。后宫佳丽无数的康熙皇帝,一生生育了55个子女,其中儿子35个,女儿20个(存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女儿有12个)

  • 苏联为什么能在太空竞赛中胜出美国?据传他们曾击落了一艘飞碟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冷战时期的美苏双方,动用了一切除了战争以外的斗争行动,其中就包括在各个领域的互相较劲,航空航天领域是当时的最尖端科技,双方自然要围绕这个来争斗一番,看看这个领域谁才是老大哥。亲们都知道,在1957年到1975年,苏联跟美国进行太空竞赛,总共分三个部分,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人类登月。登月当然是美国人胜

  • 明朝最奇葩贪官,喷东厂反贪不给力,好嘛,接下来查到他了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古往今来的贪官都想办法掩盖自己的罪行,就算再嚣张,也不会把自己做的丑事放到桌面上说。下面这位可倒好,直接去投诉纪检委说他们不作为,教科书般的送人头。亲们知道,做为贪官,要是见到纪检部门,肯定要低头藏肩,顺着墙脚开溜啊。可是,有这么一位大贪官,竟然主动找上了纪检部门,还嫌纪检部门不作为。谁这么不开眼呢

  • 为什么有皇族血统的柴进当不上梁山老大,而宋江却可以?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水浒中的梁山领导人可不是好当的,宋江能够当上,说明这个人确实有才干,能服众,还有领导能力。唯一不足的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没有皇室血统。今天我们再聊一个问题,就是宋江凭什么成为梁山带头大哥。我们拿一个人做比较,就是柴大官人柴进。柴进的背景很牛啦,他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后代。他们家的江山可以说是被赵匡胤抢走的

  • 刘备托孤时的白帝城历经千年历史,现在是何模样?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前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成就了这一千古名相的传奇人生,奈何后主实在是昏庸,蜀汉无力回天。那么如今的白帝城又是什么样子呢?很多老照片中,保存有丰富的地质与历史信息。比如,下面这一张三峡上口的历史照片,就让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这张照片拍摄于百年之前,从角度来看,当是站立在奉节老城的小南

  • 他为什么能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新中国除了十大元帅外,还有十位大将,他们无不是战功赫赫的,有些人甚至军功要高过元帅,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位。许光达(1908.11.19~1969.6.3)原名许德华,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大将之一。

  • 他是比曹操还横的权臣,结果却被皇帝蹲在厕所里解决掉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自古以来,王权和相权都是此消彼长的,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王权,帝王以雷霆手段铲除大臣的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次。下面这次就很奇葩,整个铲除行动竟然是在厕所里完成的。这位梁冀比曹操还要横,仗着自己是当朝梁太后的哥哥,一天耸着个肩膀,像只带爪的大鸟,眼睛阴森森得像狼一样。到了办公室,自个专门坐一排,以示跟其他同事

  • 因多管闲事痛失美艳爱姬的五代十国某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身为皇帝,应该将精力放在国家上,处处为江山社稷着想,如果爱多管闲事,不仅会让人笑话,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闲事不能多管,即使拥有最高权威的皇帝亦是如此,否则就有可能引来你所想不到的后果。这不,下面这位皇帝就因多管闲事,被有心的皇后来了个“将计就计”,结果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美人拱手相让,有苦

  • 会耍阴谋的王允为什么政治上短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作为除掉董卓和吕布的最大功臣,王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王允后来越来越不得志,最终失去民心的呢?王允是东汉末年的著名人物,在三国演义里,他导演的貂蝉戏弄董卓和吕布好戏,致使董卓和吕布内讧,最后吕布刺死了董卓。这时候的王允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他的领导下,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