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勣随李世民平定四方 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为什么李世民临死前想要杀掉​李勣?

​李勣随李世民平定四方 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为什么李世民临死前想要杀掉​李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69 更新时间:2023/12/24 7:48:28

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将,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朝名将李勣,原来姓徐叫徐世勣,今山东菏泽人。他家里非常富有,从来不缺钱。而且这个人乐善好施,常常救济穷苦人,不分亲疏远近,所以在当地的名声非常好。隋朝末年,在隋炀帝的暴政之下,民不聊生终于导致天下大乱,各路人马纷纷揭竿而起。这时只有十七岁的李勣,也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他觉得隋炀帝治下的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已经走到了一个极端,所以也加入了反隋的大军之中。由此可见,李勣并不是因为贫穷,生活所迫饥寒无奈才反隋的。他有很清楚的头脑和对当时整个局面的认识。

虽然这时的李勣年纪不大,但他这个人作战非常勇猛,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一路下来人马越来越多,接下来他带着自己的队伍加入了瓦岗军。后来,瓦岗军被宇文化及率领的骑兵击败了,统领李密突围后逃向了长安,投靠当时的唐朝。而此时瓦岗军的另一个将领李勣也选择了投降,为什么呢?

战场上的一员猛将为何会选择投降?不是他没有能力打下去,而是李勣想到的是尽早结束这场战争。因为此时隋炀帝已经被杀了,等于隋朝也已经灭亡了,剩下的就是各路英雄自相残杀了,还不如早日结束这场战争,省得生灵涂炭了。李勣起兵本就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所以他再次出于自己对全局的考虑,很自然的选择了投降。他手下的谋士就告诉他,投降,只要献上三样东西,换个宰相当都嫌小。

哪三样东西呢?军队的花名册、所掌控地盘的地图、以及所掌控的这个地方的户籍。李勣当时拥有的人马众多,地盘也很大,换取荣华富贵是不在话下的。可是李勣却告诉谋士,我不这么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是瓦岗军的地,是李密交给我让我替他守的,要交也必须有李密去交而不是我。要知道当这时的李密已经弃瓦岗跑了,而李勣还念着旧主,自己不要这份功劳,绝不背主求荣。

后来,李勣派使者向唐朝投降,但是这三样东西他果真一样都没交。李渊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这三样东西人家确实带来了,只是交给李密了,再由李密交给朝廷。也就是说李勣放着功名利禄不要,他看重的是这份情谊。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了,他深深的记住了这个有情有义的人,李世民爱才,想重用这个人,所以唐朝赐给他皇家姓,改姓李。由于要避李世民“世”字的讳,徐世勣从此改名李勣。李勣这一生经历了唐三朝,出将入相深得重用,他去世的时候唐高宗罢朝七日,来悼念他。

贞观二十三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躺在翠微宫含风殿的床榻上,静待死神的降临。李世民并不甘心,但他又无法阻挡生命的终结,临死之际,他惦念着自己的王朝,他怕有人会谋夺李家的天下,特别是那员名将!想到此处,李世民把太子见到跟前,甚至做出杀死唐朝第一名将的决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世民最不放心的哪个人是谁呢?此人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懋功,也可以称为李勣。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李世民还特意嘱咐徐懋功:“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明明想让徐懋功辅佐幼主,怎么又变成想杀死徐懋功了呢?况且徐懋功是凌烟阁功臣,李世民怎么会对他不放心呢?

如果你认为李世民对徐懋功十分信任,两人是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历史上,李世民一直拉拢徐懋功,同时有提防着他,两人的关系非常复杂,并非是那种非常信任的君臣关系。此话怎讲呢?这事还得从玄武门之变说起。

虽然徐懋功自归顺唐朝后,一直在李世民麾下效力,但徐懋功没有像秦琼程咬金那样,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将领,他一直保持着中立状态,既不依附太子李建成,也不倒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也曾拉拢徐懋功,但被他拒绝,他依然选择中立。

徐懋功虽然保持中立,但李世民深知他的能力,因此委以重任,徐懋功也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也对李世民称帝后,对徐懋功采取了拉拢的政策,史书关于这样的记载很多。比如一次徐懋功患病,御医说需要胡须做药引,“太宗乃自翦须,为其和药”。事后“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李世民的话更让人感动,“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后来李治做了太子,李世民又对徐懋功托孤,让他好好辅佐太子,徐懋功当场“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之后的宫廷宴会上,徐懋功喝醉了,李世民“解御服覆之”。但其实你看到的都是表象,李世民厚待徐懋功的背后,其实对他的不信任,李世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拉拢这位唐朝第一名将!

当李世民即将走到终点时,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徐懋功!李世民把太子李治叫到眼前,他说了一番话,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彼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为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

意思是说,李世民怕自己死后,徐懋功不臣服于李治,因此要考验他。李世民故意贬徐懋功为叠州都督,如果他故意徘徊观望,不马上出京上任,立即将他处死;如果他能够马上出京,李世民死后,就提拔他做仆射,也就是宰相。命运把握在徐懋功的手中,他会怎么做呢?史书记载,“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和李世民混了这么多年,徐懋功对皇帝非常了解,加上他非常谨慎低调,因此躲过这场灾难。李世民死后,李治封徐懋功为宰相,加以重用,而徐懋功也是更加谨慎,朝中大臣称“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勣者。”669年,78岁高龄的徐懋功病死,徐懋功历经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出将入相,凭借着低调谨慎,平稳的走完一生。

标签:

更多文章

  • 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围点打援 明朝损失惨重 为什么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几乎全军覆没,大凌河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公元1631年,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在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的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的失败。战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袁崇焕被逮捕下狱后,明朝重新启用了辽东事务的专家、年近七旬的老臣孙承宗,让他担当辽东主帅。这是孙

  • 史上最受宠的公主生活奢华到了啥地步?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现代社会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难免会娇惯坏了,古时候也有很多这种情况,其中最为娇惯孩子的当属是唐懿宗李凗了。唐朝的皇帝,疼爱孩子的并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爱到懿宗李凗那个份上的,还真是独一份。他那超乎寻常的爱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儿同昌公主,成了世间的灾难。李凗虽然

  • 三国周瑜之死,远不是演义小说所写,实乃天意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身为东吴大都督,他不仅文武双全,还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这么一个形象,他英俊潇洒却心胸狭窄,他才气逼人也昏招频出。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根本不是那样的,今天我就通过历史上真实周瑜,给大家解读一下他的人生之路。(图)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

  • 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那九门提督是多大的官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提督是明清时期的官职名称,到了清朝时期,提督已经是从一品了,那会不会有朋友已经好奇了,所谓的“九门提督”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职呢?明朝提督多为非正式官职,各地镇守总兵官,有时因军事需要常加提督军务、提督等衔。而到了清朝,提督一职则为常设。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主要负责统领一省的陆路或水路

  • 明清县衙:简约的专制机器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县衙是明清时期行政的基层单位,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千差万别,下面我们就通过了解现存的明清县衙建筑群,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吧。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内乡县,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县衙,是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今天我们了解明清时期县级衙门的最为直观的实物。这座县

  • 加速大明王朝灭亡的,难道是这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但是如果仔细剖析,你会发现明朝灭亡的原因能归纳为很多条。研究《明史》有一个问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责任人也非常的多,但总结起来无法两条,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天灾不可避免,人祸可以讨论。众所周知,明朝灭亡其中一个重要

  • 像陈友谅一样奋斗,就自求多福别遇上朱元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朱元璋上位的历史堪称传奇,但是他如果单论传奇程度,他的老对手陈友谅可能还要更加胜于他。中国古代最神奇励志的奋斗史,莫过于朱元璋做皇帝。穷到赤条条的放牛娃,吃够人间无数悲欢离合血泪,一步一个坑的咬牙拼搏,竟真一路青云直上,黑马般从这乱世呼啸而起,狂飙突进的横扫南北,最后傲然君临天下,如此神奇奋斗,几百

  • 武则天能够篡位成功,原因竟然是得到了李世民的这些承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武则天能够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登上权利的顶点,成为一代女皇,除了她自身的条件和足够的幸运外,它所依附的男人们也是一个重要的垫脚石。武则天是李世民最中意的皇后接班人,而不是皇帝接班人。并且不是李治的皇后,而是他的皇后。武则天,大度雍容武则天为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父亲武士彟(yue),

  • 嗑春药真的有用吗,细数六位因为淫欲而丧命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中国古代的皇帝们长寿者往往都不多,很大一个原因是纵情享乐,结果早早就把身体搞垮了,皇帝嘛,皇帝的快乐我们普通人怎么可能体会得到。古代皇帝服用“壮阳药”秘闻:古代帝王们除了长生不老,希望永远当皇帝的心愿外,享乐意识也颇强烈,对女色的追求尤其如此。在服食所谓“不老药”仙丹的同时,还遍寻“壮阳药”,欲幸遍

  • 齐鲁大地上的两个国家一强一弱,为什么强大的没有吞并弱小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我们习惯称现在的山东省为齐鲁大地,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出现了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但是齐国很强大,鲁国比较弱小,那为什么齐国没有吞并鲁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呢?西周建立后,为了实行分封制,方便国家的管理,所以分封了上百个诸侯国。在这些诸侯国中,鲁国和齐国的爵位都是候爵,尽管不是第一等的公爵,但是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