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的包拯并不黑,还是个白面俊俏书生?

历史上的包拯并不黑,还是个白面俊俏书生?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632 更新时间:2023/12/6 20:34:08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贪官,我们可能会想起和珅,那要是说起清廉的官员,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包拯了。他是我国民间对于清廉官员的一种美好向往,集所有官员的美好品质于一身,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包拯,古往今来知名度很高的官员,也是个贤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永恒的“包青天”。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包公的故事更多是传说,更多是老百姓盼望清官的一种精神寄托。他秉公执法,一身正气,世代传颂,历久不衰,赢得世人的敬仰。

舞台上的包公形象与现实中的包拯

对包拯形象的塑造和传扬始于其身前。而源于宋代的话本并红火于元代的包公戏,自明清到近代,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现存18种元代公案戏中,写包公审案断狱的就达11种,如无名氏的《包待制陈州粜米》、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等;明清又诞生20种。明代《元曲选》100种里包公戏占10种;打开《京剧剧目初探》,可以查到34出包公戏,《金丸记》、《桃花记》、《胭脂记》、《珍珠记》、《双钉案》、《正朝阳》、《铡美案》、《赤桑镇》、《铡包勉》、《砸銮驾》、《打龙袍》等保留剧目历久不衰。1993~1995年,长达236集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风靡大陆和台、港、澳地区、东南亚及欧美华人社会。

舞台上的包公形象依照“铁面无私”渐渐有了“定规”,即“相貂”(帽翅加长的宰相帽)、“黑满”(乌黑浓密的飘胸长须)、黑蟒(袍)、厚底(靴)且额头上长着“月牙”,这月牙儿有“上昭日月”的含义,黑脸(铁面)包公一出场,就明显有别于其他人物。头脸乌黑,眉心悬个月牙儿,掌管阴阳两界,断案如神。这是戏曲里的包拯形象。

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开封包公研究会副会长李良学分析说:“宋代史书,均没有包公黑脸的片言只语记载,说明包拯的脸面并不黑,是一个白面书生。那么,后来包拯的脸面是怎么变黑的?又有什么意义呢?包拯的黑脸是元明以来戏剧化妆师设计的一项杰作,象征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只是一个文学艺术形象,与包拯本来面貌无关。”包拯的个子也不高(据1973年合肥肥东大兴集发现的包拯墓中,专家们分析包拯个子只有1.65米左右)。在包公升堂断案过程中一般都有两样道具。其一为独角兽。传说中断案的神物,“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包拯公案上置有独角兽,以示“曲直明鉴”。其二为三口铜铡。龙头铡斩皇亲国戚,虎头铡斩贪官污吏,狗头铡斩市井刁民。史书上没有记载,事实也没有。舞台上出现的张龙、赵虎、朝、马汉,公孙先生、南侠展昭,那些出神入化的情节都是出自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只是在戏剧手法上描写他断案故事更加的精彩。

包拯是一个实干家,61岁的他就被任命为三司使,负责全国经济工作,展现出了经济改革的天赋,比如改“科率”为“和市”,即朝廷按照公平价格购买农民要缴的上供物资;免除部分地区“折变”,即废除农民将粮食变成现钱纳税的规定等措施。开展经济工作卓有成效,两年后,包拯被提拔为枢密副使,相当于主管军事的副国防部长,至此,包拯才算正式进入了中央执政官的行列。在一年后,包拯病逝,开封的老百姓莫不悲痛,皇帝亲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哀悼。当宋仁宗看到包家如此俭朴,又听闻他“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如初宦时”,不禁感慨!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的文字狱异常严苛,甚至到了荒唐搞笑的程度,有什么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说起文字狱,这是明清时期特有的产物,是朱元璋为了强化自己的中央集权,与废除宰相同时进行的,很多文人就是因为这个文字狱,被一些很搞笑荒谬的理由杀害。建君主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体,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专制的演变,大体可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和两种形式。从秦到元,是有宰相制的君主专制,而明清时期,则

  • 刘备入川,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随行?原来是这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刘备拿下蜀地后,大军鱼贯而入,诸葛亮作为重要的丞相却没有随行,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诸葛亮犯了什么错误导致失去信任了吗?刘备要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诸葛亮才见他,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刘备见到诸葛亮,两人有一番谈话,诸葛亮说:曹操已经强大,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孙吴政权已历三

  • 清朝末期的学校里,学生们是怎么上体育课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从小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举措,那么在清朝晚期,孩子们在学校也有体育课的安排吗?那他们上体育课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现在我们的学校,无论大中小学,体育课基本上不受重视,因为这种课,跟升学没有关系。体育课老师往往被讥为“体育棒子”,言外之意,四肢发达

  • 细数中国古代士兵制式铠甲的发展,一代比一代帅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甲胄在冷兵器时代,往往起着决定战局的作用,细数我国冷兵器战争史上的甲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甲胄是随着时代科技变化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甲胄。伴随着战争的发展,两军对阵之时,为了抵御敌方的武器攻势,具有防御性质的甲胄及盾牌也随之产生。在冷兵器时代,要在战争中取得优势,除了拥有锋

  • 高欢是谁,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结局是如何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频繁,整个中原局势错综复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地界建立起的北齐,就是其中一支比较强大的政权,北齐的开国皇帝正是高欢。高欢,字贺六浑,是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北齐的实际创建者,北齐高祖神武皇帝,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卒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渤海蓨县人。高欢出身

  • 顺治帝痛恨多尔衮?细数这对叔侄的恩怨情仇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顺治帝和自己的亲叔叔多尔衮素来不和,这个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是多尔衮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后来继位的顺治会如此恨他,以至于要挖坟鞭尸呢?多尔衮酷爱狩猎,饲养了三千多只各种名犬,还有不知数目的良马与猎鹰。当时,一位外国传教士目睹过多尔衮出猎时的壮观景象。在他的笔下,多尔衮一次出动的大型猎鹰就有

  • 他作为心直口快的大臣,是如何做到让皇帝认错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皇帝的立场上,为了自己的威信,低头认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下面这位进尽忠言的大臣,用一种聪明的办法,让皇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保护了所有人的面子。公元444年春,北魏大臣古弼接到了一封上谷地区(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群众来信,信中反映:“(上谷皇家)苑囿过度,民无,乞减太半,以赐贫人。”由这短短十六

  • 震惊,唐朝时期的女道士出家之后竟然兼职娼妓?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富庶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富庶的生活也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情绪,民众的生活逐渐变得奢靡甚至放荡。而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作为出家人的道士,竟然还有时候要作为娼妓。唐代的开放之风,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因为有开放,才造就了大唐盛世的传奇。而在这种泱泱世态之下,就连佛教的寺

  • 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竟然是穆罕默德的后世子孙?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大明的航海技术世界顶尖,早在永乐年间就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弘扬了我大明国威,也向世界展示了这个东方强大国家的实力。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公历7月11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因此

  • 慈禧有一"恐怖"爱好:曾用京剧诅咒光绪皇帝早死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京剧是清朝时期皇家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也在民间大力推广,全国上下都非常痴迷,但是慈禧还有一个病态的爱好,那就是用京剧诅咒光绪帝早死。1901年的中国,曾经出现过这么一幅图景,作为占领者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一天被一群中国商人请去听京戏。在咚咚呛呛的皮簧声中,老瓦如坐针毡,头痛欲裂,好不容易捱了一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