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否有史书可证?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否有史书可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27 更新时间:2024/1/21 20:23:11

并非只有现代人喜欢编故事,古代人们也喜欢将前朝人物的事迹编成故事,对本朝人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其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一提起成语“卧薪尝胆”,按照惯性思维,人们就会联想到越王勾践。其实,历史上的“卧薪尝胆”事件,并非真的存在。

直到唐朝,勾践还没卧过薪

按传统说法,“卧薪尝胆”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然而,《左传》在“定公”和“哀公”两部分,以及《国语》在“吴语”和“越语”部分,虽然都详细记述了关于越王勾践的生平事迹,却都没有提及“卧薪尝胆”一事。

对于“尝胆”一事,春秋史料是空白,到汉朝才有了最初记载。司马迁在撰写《越王勾践世家》时,第一次把越王勾践曾“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的事写进了《史记》中,但没有提到“卧薪”一事;东汉学者赵晔在作《吴越春秋》时,虽然也说到勾践“悬胆于户,出入尝之”的事,但仍然丝毫没有“卧薪”的记述。

直到唐宋时,才开始出现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的说法。唐代杜甫在《壮游》诗中曾有“枕戈忆勾践”之句。北宋学者王洙注释此诗称: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初年李纲在《议国是》疏中,曾说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在《论使事札子》中又说:“勾践枕戈尝胆,卒以报吴”。戈,在古代是一种兵器,显然不是传说中的干柴硬棒。可见,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从春秋到两汉,直到唐宋时期,一直没有明确记载。

宋朝人喜欢拿勾践说事

把“卧薪”和“尝胆”两个词语连缀起来,作为一个成语使用,最早出现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曹操书》中。苏轼对孙权尊崇有加。在那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中,苏轼穿越时空隧道,凭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模拟孙权的口吻写道:“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孙权“卧薪尝胆”一事纯属苏轼虚构和杜撰。即使有,也与越王勾践八竿子抡不到一块,毫无相干。

不过,到了南宋时期,曾开、真德秀和黄震等爱国官吏、学者,时常追忆越王勾践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奏章、著述中,屡次提到勾践有“坐薪尝胆”或“卧薪尝胆”的事,也无非是拿勾践说事,有针对性地从侧面敲打一下一贯懦弱无能的南宋皇帝们。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却说吴王夫差曾“坐薪尝胆”。到了明代学者张溥作《春秋列国论》时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之后,清代历史学家马骕在编写《左传事纬》和《绎史》时,仍然把“卧薪尝胆”之事系于吴王夫差名下。

清朝时才最后成型

清初吴乘权在编写《纲鉴易知录》时记载:“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蒲松龄在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中也明确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乾隆时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又云:“(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此事就此成了“定说”。

不少人对于“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可能不同意。他们认为《吴起春秋》中所记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这种“蓼”菜积聚得多了,就成为“蓼薪”,就是“卧薪”之意。所谓“蓼”,清代学者马瑞辰曾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笺通释》卷六)。他们认为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就用辛辣、味苦的蓼菜(“蓼薪”)来刺激眼睛,打消睡意。按照这种说法,“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

自汉代始记的“尝胆”和自宋代才见的“卧薪”,是历史上真有其事,还是出于误传?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还是“卧薪尝胆”?“卧薪”是想睡觉时用“辛苦之菜”刺激眼睛,还是睡在硬柴上磨炼筋骨?细究史料,其中真伪自现。

标签:

更多文章

  • 他是宋朝臭名昭著的卖国贼,历史是否冤枉他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靖康之耻发生在我国宋朝时期,金攻破北宋首都,北宋灭亡,整个国家被外族劫掠一空,连皇帝都被掳走了,这时金立了一个傀儡皇帝,他就是张邦昌。张邦昌(1081年-1127年),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

  • 明朝这个马屁精大臣,最终死在了另一个马屁精的手上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马屁精往往在官场和职场上能混的风生水起,但是马屁精也分段位,如果拍马屁的水平不如别人高,或者遇到猪队友,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有时还会搭上性命。低调的冯道73岁无疾而终,而高调的解缙却只活了47岁,且是“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条奇怪的逆淘游戏规则。拍马者也优汰劣胜。解缙,一个明代奇才,一步步变

  • 汉朝的和亲政策是什么,是在什么时期和亲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汉朝建立初期,国家疲弱百废待兴,面对着北方匈奴的威胁,大汉选择了最稳妥的和亲政策,借此为国家休养生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给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打下了基础。西汉时,汉朝统治者曾长期实行“和亲”之策以缓和与匈奴族紧张对峙的关系。汉匈和亲,实际上可以分为“兄弟”式和亲与“臣服”式和亲两种不同模式。在这两种

  • 物极必反,他因为过于激进爱国而被宋高宗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宋朝的皇帝们面对外族的侵略表现出了最大程度上的懦弱,割地赔款求和不说,还一个劲的处死爱国的主战派将领,今天我们要聊的陈东就是其中一个。有必要先简单说说《上高宗第一书》的第一读者,宋高宗赵构在此之前的人生轨迹。这厮运气奇好,活到八十一岁才死那是后话。其实皇帝这职位本来没他什么事儿,他只是北宋最后一任老

  • 他是五代历史上的最佳谋士,传闻还是个妻管严?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敬翔五代时期后梁大臣,他是朱温手下的头号谋士,也是五代中最优秀的谋士。朱温临死前曾将他招致病榻前叮嘱后事,可见对其信任有加。看《新五代史》梁朝故事,好像无法不与女人联系起来。今读到梁太祖朱温头号大谋士敬翔。三页多记叙里,唯他与老婆的故事,比较值得一说。为何说他是头号大谋士呢?说句实话,其实咱还没有读

  • 吕布命丧白门楼的原因,刘备为什么暗示曹操吕布非杀不可?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历史上吕布命丧白门楼是我们都知道的典故,对于这样一个强悍的猛将,但却是个随时会叛变的不忠不义之人,爱才的曹操本想收归麾下却又犹豫不决,此时刘备的一句话确立了曹操杀吕布的决心。曹操一生爱才,对于投降的将军一般不杀,而且是立即授官封爵,予以重用。如张辽、张郃、徐晃、文聘、庞德等,最初都是曹操敌对阵营中的

  • 朱仝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为什么排名在鲁智深之前?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朱仝被称为梁山的美髯公,他与关胜二人都与关羽有联系,因此在崇尚义气的梁山很受欢迎。当然如果实力不济的话,他也不会排在鲁智深的前面。因为群雄来自不同的山头与派系,隶属不同的利益小集团,因此,在梁山的一团和气之下,处在大发展之中,还是有碰撞,有摩擦,其中尤以三类仇视现象为主要特征。此外,因为是江湖组织,

  • 背负了千古骂名的刘禅,昏庸竟是因为丞相掌权?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历史上,优秀的帝王往往都有巨大的功绩,而如果没有重视对自己继承人的教育培养,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刘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但是刘禅无能的原因,并不仅仅这么简单。有一句话叫做“扶不起的阿斗”,是说一个人怯懦、没主见、没骨气、没作为,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不值得人们寄予希望,更没有必要把心思花

  • 宋朝时期的青楼非常受欢迎是何原因,去一次要花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青楼在宋朝并不是单纯为了男欢女爱而诞生的场所,而是为文人墨客提供高级消遣的高雅之地,能在这里进行消费的人自然是非富即贵。关于吃花酒的开销,明清文献与小说中颇多记载,而宋代却鲜有文字实录,但事实上,宋代城市的繁华并不在明清之下,宋代吃花酒的排场与开销丝毫不逊色于明清的青楼楚馆,这一点可以从宋人周密《武

  • 历史上的包拯并不黑,还是个白面俊俏书生?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贪官,我们可能会想起和珅,那要是说起清廉的官员,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包拯了。他是我国民间对于清廉官员的一种美好向往,集所有官员的美好品质于一身,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包拯,古往今来知名度很高的官员,也是个贤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永恒的“包青天”。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