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建文帝朱允炆时期,为什么这么多大臣不怕死拒绝接受永乐皇帝?

建文帝朱允炆时期,为什么这么多大臣不怕死拒绝接受永乐皇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48 更新时间:2024/1/16 2:57:14

靖难之役后,大明朝的统治者由朱允炆替换为了朱棣皇帝换了,手下的大臣去留就是个问题,但是比较奇特的是,愿意追随朱棣的旧臣并没有多少。

我一定要让剩下的那些死心眼子见识见识我的厉害……因此,大明开国以来又一场大屠杀序幕,这种在历朝历代都极为罕见的规模的殉难现象,就这么上演了!

追溯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进南京城时,仅有25个“识时务”的建文朝大臣在兵部尚书茹瑺的带领下,手举降表出来迎接朱棣,朱棣很是恼怒:整个建文朝不少于600个大臣,却仅有20来个投降,由于建文四年为壬午年,人们便将建文忠臣及其亲人和支持者遭受的杀戮称为“壬午殉难”,其中大约有100多个文臣学士被杀死。

在清军打入北京时,崇祯朝殉节的大臣都寥寥无几,遁迹拒降者也没多少,而建文朝臣“在其任遁去者,463人”,但是按理说,异族的入侵更应受到正统观念的排斥才对。若只是因为正统观念作祟,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从建文到永乐文臣学士较少投降这一现象的。

那到底是何原因导致建文朝竟有如此多视死如归的“愤青”呢?

第一,建文新政得人心,特别得到江南人民拥护

建文帝得人心的根本原因是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他对大明帝国臣民推行了以宽仁为核心的新政。如洪武三十一年,刚刚上台的建文帝就下令“省并州县,革冗员”,仅过了一个月他又“诏行宽政,赦宥罪”,到了年底,再次“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建文元年,他又“诏告天下,举遗贤。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济灾民……”

一个皇帝登基后几个月内,先后下诏四次减免天下赋税,这样的好皇帝很少见。建文帝在把朱元璋过猛的政策加以调整,让老百姓不断地得到实惠,这是他得人心的关键。相对于朱棣各种劳民伤财的大工程来讲,没有那么“雄伟气魄”却以宽仁治国的建文帝是在用雨露滋润般的惠民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与“皇恩”。均江、浙赋。建文二年,正值建文朝廷组织最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当时集结了全国兵力50万,筹集军饷100万石以上。要说正是用粮的时候,但建文帝还是做出了一项公平的惠民举措,下诏平均江南田赋,建文帝惠政于民,特别是对江南的老百姓有莫大恩典。

儒家有句名言“得人心者的天下”,自有其道理存在,但若套在建文帝身上,反倒有些不合适了。

第二,确实建文朝不屈而亡的大臣们很大程度受到正统观念影响,追求儒家正统观念

也就是所谓的“名正言顺”。朱元璋既然立了朱允炆做继承人,朱允炆就是合法的皇帝,所有人都要来保护他、支持他;朱棣就是造反者,是世代都要受诅咒和打击的对象。拥有这样的思想观念的建文朝臣代表,最著名的就是刘伯的二儿子刘璟,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他就是不肯屈服,还不忘警告朱棣:殿下几百年以后还逃脱不了一个“篡”字。

第三,儒家理学确立时期,义理观念清晰

作为官方思想,虽然“君为臣纲”等观念是一种糟粕,但其强调的“忠、义、理、信”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因此,对建文朝那些视死如归的大臣不能简单地说是愚忠,毕竟这些殉难的大臣大多是清正耿直之人,或是为民做主、为国献策的廉吏良臣,就像《明史》所说:“‘靖难’之役,朝臣多捐躯殉国……从容就节,非大义素明者不能也。”这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一直低下,大明开国以后朱元璋对他们也不好,知识分子对之有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情,由于建文帝的广施善政

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是在两宋,元朝时,知识分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达到新低,元代民间社会有“十等”人的说法,其中“儒”排到了第八位妓女的后头,成为“老九”,可见,当时知识分子是何等的压抑啊,因此元代的文人画都灰蒙蒙的,很荒凉。

直到朱允炆上台后,一改朱元璋的严酷政治,主张“齐民以刑不若齐民以礼”,他总想效仿三代之治。建文帝性情文弱,温文尔雅,在朝堂上也不轻易责罚人臣,即便像尹昌隆那么样的乌鸦嘴,都快要爆料皇帝的私生活了,建文帝还是没有怪他。在削藩问题上,有些观点已经近乎胡说了,但建文帝还是让人家讲完,并不治他们的罪。建文朝政实在是宽松,想怎么样讲究怎么讲,只要不当着皇帝说“我要造反”就没事。

建文朝士大夫有些经历了朱元璋时期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政治生活,到了建文时代,感到了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在这些打小就受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来看,他们真的遇到了一位仁君,他们的儒家理想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了。

第五,传言建文帝还没死

既然有人说建文帝逃亡了,那么作为建文朝的大臣大多抱定了不事二主的态度,期盼建文帝复辟,所以采取了跟朱棣不合作的态度,这也是为何那么多人追随和怀念建文帝的一个原因。

标签:

更多文章

  • 她究竟有和魅力,引得北齐四个皇帝轮番占有她?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南北朝北齐年间,有这么一位奇女子,生得美艳非常,遂被皇家看中纳为妃子,可惜的是这个皇族是昏庸无德的高氏家族,因此她的悲惨人生就拉开了序幕。李祖娥,生卒年不详,赵郡人,上党太守李希宗之女。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属于当时没有南渡的北方世家大族。《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

  • 两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溥仪,被美国人称为“兰花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晚清时期的溥仪,早已经失去了对中国的统治权,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妄图复辟大清王朝,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人也用好奇而戏谑的字眼,将这个皇帝的一举一动都通过《时代》杂志呈现了出来。对于溥仪的处境。1934年3月5日的《时代》里写道:“骑自行车是他的爱好之一。作为一个日本的傀儡,

  • 历史上真实的五阿哥娶了小燕子吗,他有几个后代?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历史上的五阿哥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作为最优秀的皇子之一,乾隆还一度想传位于他,但可惜的是五阿哥永琪只活到26岁就英年早逝了。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

  • 刘邦在未央宫下修建暗道的目的是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未央宫作为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的皇宫之一,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也非常精良。虽然最终被毁坏,但其对后世宫城样式影响深远,可以说是意义非凡,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考古学者对其发掘的过程中,却在是未央宫遗址下发现了数条暗道,这些暗道四通八达,令人疑惑,这些暗道到底是什么作用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

  • 罗马教廷的教廷机制史什么样的 一共分为多少部分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教廷机制一、教皇教皇按天主教内部的说法,是使徒彼得的继承人。他是全世界罗马天主教徒的首领,代表耶稣基督管理教会,宣传福音。由红衣主教选举产生,终身制。教皇的完整头衔为:罗马主教、基督在世代表、首席使徒彼得继承人、西部宗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现任教皇方济各是罗马天主教会第二百六十六任

  • 范增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自身存在缺陷呢?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范增是秦末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帐下的重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最后在陈平离间计的挑拨下,受到项羽的猜忌,辞官后病死在归家途中。那么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范增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有自己的缺陷呢?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很多人对范增的认识是源自于刘邦的评价。刘邦认为自己能够取得天

  • 韩信混得有多惨,他为什么落得被吕后诱杀的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世奉为兵仙,但这样一位建功立业的猛将,最后却被吕后诱杀,被杀后也没有手下的亲信士兵前来营救,甚至他死后都没有人为其收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于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的韩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在历史上可

  • 萧何曾四次在刘邦的猜忌下死里逃生,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刘邦之所以能赢得楚汉之争,建立大汉,离不开萧何的辅佐。接下来历史资料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就只拿刘邦发迹之前的事情来说:首先是没有人引荐刘邦去吕公家贺喜,刘邦很可能娶不上吕雉,其二是刘邦进山后没人邀请他回来县城,刘邦很可能终于流寇生涯;其三是杀了县令后萧何不胆小直接做了沛

  • 希特勒惊人的绘画天赋,一位被元首耽误的画家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希特勒青年时代,曾经浪迹于维也纳街头,而其谋生的手段便是靠着售卖自己的画作而换取生活的金钱。关于希特勒学画的经历没有相关的记录,从而我们也不得而知其绘画早期经历到底是如何的,从而大多数人把这一切归咎于他的天赋。希特勒早年浪迹维也纳街头,成为了一个流浪画师,其后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他报考了维也纳美

  • 文鸯也曾七进七出,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七进七出,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原型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的长坂坡之战。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在长坂坡之战中的勇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