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130 说实话的高允

130 说实话的高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55 更新时间:2023/12/19 22:24:43

130说实话的高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崔浩

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了很大功劳,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信任。到魏太武帝即位以后,他担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权,还派了几十名汉族士人,担任各地郡守。这样,他和鲜卑统治者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魏太武帝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

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当时,皇帝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崔浩手下有两个文人,偏偏别出心裁,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浩的声望。

崔浩自以为功大官高,没有什么顾虑,真的花了大批人工和费用,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还把石碑竖在郊外祭天坛前的大路两旁。

国史里记载的倒是史实,但是北魏的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不体面的。过路的人看了石碑,就纷纷议论起来。

北魏的鲜卑贵族认为这一来丢了皇族的面子,就魏太武帝告发,说崔浩一批人写国史,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

魏太武帝本来已经嫌崔浩太自作主张,一听这件事,就发了火,命令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起来查办。

参加编写的着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得到这个消息,着急得不得了,把高允找到东宫(太子居住的宫),跟他说:“明天我陪你朝见皇上,如果皇上问你,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话,别的什么也别说。”

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就跟随太子一起上朝。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说:“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国史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

太武帝召高允进去,问他说:“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

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具体内容,都是我和别的着作郎写的。”

太武帝转过头对太子说:“你看,高允的罪比崔浩还严重,怎么能饶恕呢?”

太子又对魏太武帝说:“高允见了陛下,心里害怕,就胡言乱语。我刚刚还问他来,他说是崔浩干的。”

太武帝又问高允:“是这样的吗?”

高允说:“我犯了罪,怎么还敢欺骗陛下。太子刚才这样说,不过是为了想救我的命。其实太子并没问过我,我也没跟他说起过这些话。”

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忠厚直率,心里也有点感动,对太子说:“高允死到临头,还不说假话,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魏太武帝又派人把崔浩抓来审问。崔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什么也答不上来。太武帝大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把崔浩满门抄斩。

高允回到官署,犹豫了半天,也没有写出半个字来。太武帝派人一再催问,高允说:“我要求再向皇上面奏一次。”

高允进宫对太武帝说:“我不知道崔浩还犯了什么罪。如果仅仅是为了写国史,触犯朝廷,也不该判死罪。”

魏太武帝认为高允太不识好歹,吆喝一声,叫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后来太子再三恳求,太武帝气消了,才把他放了。

事后,太子埋怨高允说:“一个人应该见机行事。我替你告饶,你怎么反而去触怒皇上。我想起这件事,真有点害怕。”

高允说:“崔浩做这件事私心重,是有错误的,但是,编写历史,记载帝王活动,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出了事,怎能全推给他呢。殿下一我救心,我是十分感激的。但是要我为了活命说违背良心的话,我是不干的。”

魏太武帝到底没有饶过崔浩,把崔浩和他的几家亲戚满门抄斩。但是由于高允的直谏,没有株连到更多的人。据太武帝自己说:要不是高允,他还会杀几千个人呢。

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宦官杀死;过了一年,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即位,这就是宋孝武帝。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标签: 说实话

更多文章

  • 伟大属于罗马——古罗马留给后世的遗产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偉大屬於羅馬

    相对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帝国似乎对于后世文明的影响远远不如,古罗马文明吸取了古希腊文明的好多东西,而古罗马认为认为只有罗马人和希腊人是文明的人,周围其他的民族都是蛮族。据可能,整个罗马帝国顶峰时期的人口有5400万人,而其中罗马人只占其中的九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国家。而罗马帝国之所谓人称「伟大

  • 唐武宗李炎,作为唐朝后期的有为之君,为何要对佛教下毒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佛教

    唐武宗李炎,作为唐朝后期的有为之君,为何要对佛教下毒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佛教虽然是舶来品,但它从传入中原伊始,就表现除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后续的朝代中,也一直佔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它的影响巨大,所以各朝的统治者,不管表面如何,在最深层次的内心里,一直对它都是採取审慎的态度。甚至有个别

  • 朱德惊心动魄的五次绝处逢生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惊心动魄

    朱德惊心动魄的五次绝处逢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讲武堂智斗密探1909年春,年仅21岁的朱德,怀着“从军救国”的梦想,挥别故乡四川来到昆明,一年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在丙班步兵科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军事训练生活。该校李烈钧、罗佩金、唐继尧、顾品珍等一批教职员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在日本留学

  • 文物部门正在核对呼和浩特发现成吉思汗墓葬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吉思汗

    资料配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乡南营子村的一位普通村民杨进东在挖沙子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根据专家考察,判断其年代为元代初年。根据种种迹象,专家有理由怀疑这是成吉思汗真正的葬身之地。」这是这几天微信上一直在疯传的《呼和浩特村民杨进东发现成吉思汗墓葬》一文内容。成吉思汗死后葬身何处一直为

  • 有哪些关于历史的冷知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知识

    辽太宗耶律德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木乃伊皇帝。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南征灭晋后,在返程途中病死。文武大臣为了防止其尸体腐烂,就仿效牛羊“羓”的做法,将耶律德光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谓之“帝羓”。(《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六卷·后汉纪一》)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焚书的典故,但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经有

  • 怎么鉴别古代搪瓷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搪瓷

    搪瓷又名珐琅。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现介绍珐琅彩的主要特征以供鉴别参考: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

  • 帝王雍正帝嗣位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之谜

    清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帝。但雍正帝究竟如何嗣位至今仍是一个谜,是按遗诏之言登位还是篡位,众说纷纭。官书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冬至(初九)前,胤奉命代祀南郊。当时,康熙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静摄”政权。胤请求侍奉左右

  • 河北省廊坊永清县是不是在地震的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永清县

    廊坊市永清县确实地震了,不过,地震根本就不大,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北京2月12日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日18时3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后不久,网络上就接连出现有关余震的谣言,对此权威部门一一予以辟谣。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此次地震,震中周

  • 张作霖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作霖

    张作霖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民国初年,奉天(今沈阳)城里有个军阀子弟团伙,时任陆军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的爱子张学良也是其中一员。这群公子哥从小养尊处优、自高自大。终于有一天,他们因为擅闯日本关东军驻地而被扣为人质,消息传至张作霖耳中,险些引发一场火拼。当年住在国际马路附近的很多人都记得那天

  • 仁德,仁德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仁德

    仁德,仁德什么意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意思】仁,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德,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仁德,仁义道德,指致利除害爱人无私的崇高道德。【读音】réndé【引用】《逸周书·大聚》:“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例句】1、汉文帝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