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朝的官帽上那一对又细又长的“翅膀”是怎么来的呢?

宋朝的官帽上那一对又细又长的“翅膀”是怎么来的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67 更新时间:2024/1/19 12:14:52

宋朝官员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官帽上两边有两个长长的像木条一样的横突,像飞机的机翼一样。

宋朝百官常朝视事所穿的朝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即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靴或革履。

这里着重说一说幞头。

幞头是由幅巾发展而来的。古时候,那些身份低贱的人是不能戴冠冕的,为了免除披头散发的现象,他们就以幅巾包头。

李贤在《后汉书·鲍永传》中注:“幅巾,谓不着冠,但幅巾束首也。”在《后汉书·韦著传》中注:“巾,幅巾也。既服冠冕,故解幅巾。”

因为幅巾使用方便,到了东汉年间,贵族阶层,特别是那些喜欢隐世的名士,为追求自由,不拘于礼术,也爱上了戴幅巾。《后汉书·符融传》就记:“融幅巾奋袖,谈辞如云。”而陶渊明“取头上葛巾漉酒”更是成为了千古美谈。

按唐杜佑《通典》所记,名士们不但喜欢上了戴幅巾,甚至以戴幅巾为雅事:“后汉末,王公名士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着缣巾”。

《后汉书·袁绍传》说袁军当时“惊扰大溃,绍与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度河。”袁绍手掌兵权,身居高位,来不及冠服乘车,就戴着幅巾乘马逃窜。

而《郑玄传》记:“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则说明幅巾已经成为了士大夫的常服。而《北周书·武帝纪》记,宣政元年(578年)三月,北周武帝“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即北周武帝作为一国之君也把幅巾戴在了头上。

宋俞琰《席上腐谈》的卷上也记:“幞头起于周武帝,以幅巾裹首,故日幞头。幞字音伏,与幞被之幞同,今讹为仆。”不过,《席上腐谈》上也说了,“周武帝所制不过如今之结巾,就垂两角,初无带”,这时的幅巾还不能算是幞头。

沈括《梦溪笔谈》卷一说“幞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就是说,幞头比幅巾多出了四个脚——四条带。

武汉周家大湾241号隋墓出土陶俑戴有二脚幞头;陕西三原隋李和墓、.湖南湘阴隋墓与河南安阳马家坟201号隋墓出土俑则戴有四脚幞头,两脚系于额前,两脚垂于脑后;武汉东湖岳家咀隋墓等处出土陶俑所戴幞头不但有四脚,而且发髻部分已经隆起。这就说明隋朝是幅巾进化成幞头的重要时期。

事实上,最早将幅巾与幞头联系在一起的就是《隋书》卷一二《礼仪志七》:“用全幅卑而向后模发,俗人谓之揆头。”

唐杜佑《通典》则说幅巾“俗谓之幞头”。

到了唐代,幞头和缺骻袍、鞢带、长靿靴等行头成了从皇帝到平民所有男子常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便是全身赤裸进行相扑表演的力士,头上仍然裹着幞头。

幞头在唐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幞头脚的变化上。

幞头脚开始只是系在脑后的两根带子的剩余部分,因为软而下垂,故名“垂脚”或“软脚”。人们为了追求美观,有意将这部分加长,出现了所谓的“长脚罗幞头”。

这“长脚罗幞头”搭拉在脑后肩背上,戴幞头的人在左顾右盼间,“长脚”便显得飘逸潇洒,非常好看。

可是,又有标新立异者制作出了硬脚幞头,这硬脚幞头从脑后翘起,更显精神。

《朱子语类》卷九一称:“唐宦官要常似新幞头,以铁线插带中。”在幞头脚装上了铁丝的骨架,幞头脚便坚硬翘起了,故又名“翘脚”。

这种新款式的硬脚幞头经过皇帝的推行,很快就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宋毕仲询《幕府燕闲录》云:“自唐中叶以后,谓诸帝改制,其垂二脚,或圆或阔,周丝弦为骨稍翘矣。臣庶多效之。”

硬脚之外,更有人在脚上饰以簪花金钗,更加美伦美奂。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二云:“至昭宗乾符初,教坊内教头张口笑者,以银捻幞头脚上簪花钗,与内人裹之。上悦,乃曰:‘与朕依此样进一枚来。’上亲栉之,复揽镜大悦。由是京师贵近效之。”

到了五代时期,翘脚幞头不但广泛流行,甚至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帝王专用的“朝天幞头”。

《云麓漫钞》就说:“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

到了宋朝,君臣都以幞头为正规官服。《宋史?舆服志》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乘舆或服折上焉。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唯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

出现“平施两脚,以铁为之”的现象,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发明。

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对朝臣们在上朝的时候窃窃私语的现象特别反感,为了杜绝这一现象,他想了一个招:让人用铁片穿入幞头脚内,左右各有一尺多长,则官员们就只能面对面交谈,不能并排着交头接耳私聊了,否则,脑袋稍一晃动,就会啪啪啪互相打脸。

1999年泰州市一职中工地发掘出一座宋朝蒋师益的墓,里面就出土有一顶这种平脚幞头:以罗纱为表,外髹以黑漆,展脚用粗铜丝制作骨架,上缠网状细铜丝,通高21厘米,通长120厘米。帽身左右宽16.5-18厘米,前后宽22厘米,帽体直径为18厘米,单翅长53.5厘米。

毫无疑问,戴上平脚幞头,就像人的脑后长了两根又细又长的角一样,非常滑稽可笑。但,皇帝自己率先戴在头上做出了榜样,群臣还能说什么呢?

有一则小故事,足以充分表达出臣子在戴上这样一个幞头时是何等的不自然:有一次,宰相寇准微服私访,自以为自己的装扮天衣无缝,百姓绝对看不出自己的身份。可是,一个老头子一眼就看穿了他是朝廷重臣。寇准大感疑惑,不知破绽出在哪儿,虚心请教。老头子说:“很简单,刚才看你通过狭巷时侧着身子左顾右盼,像是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长翅的官帽,又怎会不自觉地有这种反应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是否与现代一样有休假制度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人需要劳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产能,古代人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休假制度也一直有所保留,一直延续到今天。“士农工商”是古代所说的四民,我们就分类考察一下他们的休假情况。先看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太学生就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太学

  • 千年美玉和氏璧,失传之后到底有没有在后世重见天日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蔺相如用自己的性命做赌注,将和氏璧完整带回了邯郸,从此和氏璧几经辗转,最终逐渐下落不明。看过热播电视剧《芈月传》的朋友应该对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块传世珍宝和氏璧带着传说辗转在各国之间,不论这块玉到了哪里,都会引起巨大的矛盾,巧舌如簧的张仪就是因为和氏璧

  • 堂堂皇帝为什么向自己的女人下跪?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古时候的爱情虽有着诗句文章中描写的美好的一面,但也是少数,大部分情况下爱情并不是一个必要的东西,只是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罢了,在一起的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到这一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出自诗经描写男女恋爱的诗歌。自古以来恋爱是男女之间非

  • 紧急修复文物:古代佛像享受现代SPA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佛像

    紧急修复文物:古代佛像享受现代SPA,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摘要:古代佛像享受现代SPA古代佛像享受现代SPA据史料记载,千余年前成都城内可考寺庙达43所■《成都再现大量南朝佛像,这次是在下同仁路》追蹤成都市下同仁路126路(原成都水表厂厂区)出土了一批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出土佛像共百余尊,其中

  • 京剧《三家店》来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京剧

    京剧《三家店》来历:‍隋末,靠山王杨林因程咬金等聚义瓦岗,命差官罗周将秦琼提至登州问罪。押解途中,夜宿于三家店。罗周夜间怕秦琼跑掉,用绳子将秦琼吊在店房。秦琼被吊,身体难受,心情愁闷,思念自己的结义弟兄,发出阵阵嗟叹。罗周为罗艺(罗成之父)的养子,听秦琼嗟叹中道出罗成姓名,罗周始知与秦琼为姑表亲,二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介绍4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常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介绍4,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常熟市位于江苏东南部,是江苏省辖县级城市,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

  • 韬光养晦,把「窃国」这门技术活干出特色的古代帝王:隋文帝杨坚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帝王

    韬光养晦,把「窃国」这门技术活干出特色的古代帝王:隋文帝杨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出自于《庄子·胠箧》,意思是偷带钩的人要处死,篡权的人却成为诸侯。自古得天下者,主要靠两种手段。一是打,二是窃。因此窃也是很有前途,主要是看你窃的多大?如果是窃国,做成了就可以当王侯,甚至于当皇

  • 揭秘古代十八层地狱真实面纱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面纱

    揭秘古代十八层地狱真实面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一层,拔舌地狱凡在世之人,挑拨离间,诽谤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辩,说谎骗人。死后被打入拔舌地狱,小鬼掰开来人的嘴,用铁钳夹住舌头,生生拔下,非一下拔下,而是拉长,慢拽…后入剪刀地狱,铁树地狱。第三层,铁树地狱第五层,蒸笼地狱第七层,刀山地狱十一

  • 鱼化寨的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有这样一个古老久远的传说:这里曾是周武王为其雨花公主祭天之地,几经历史变迁,“雨花”渐渐被演绎成了“鱼化”,有鲤鱼化蛟龙的祥瑞。是故,自唐代始,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要来此地祭拜,祈求能一举考中,实现“鱼跃龙门”的愿望。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自唐代就有村庄建立。现名鱼化寨是有一个历史来源的。鱼化寨本名“雨化

  • 纸的用途,纸的历史,纸的故事简短急!!!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简短

    纸的用途,纸的历史,纸的故事简短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宣纸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