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知县连皇帝都不敢忽视 要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当上知县

清朝知县连皇帝都不敢忽视 要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当上知县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14 更新时间:2024/1/5 12:57:52

清朝知县连皇帝都不敢忽视要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当上知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今天小编给大家说一说:清朝的知县的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我国古代知县这个官职,相信很多人都喜欢戏谑的称其为七品芝麻官。事实上,芝麻的小其实是相对于封建朝庞大的国家机器来说的。若是我们将视觉聚焦在一个县的话,那么知县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知县大人”。

知县执掌一县之政,品轶不高但职权重大,县里面的所有事务他都能管,掌握着治下百姓的生杀予夺大权,百姓在知县面前都是自称“小的”、“蚁民”,纪晓岚就曾说过:“百姓视之(知县),仅下天子一等耳。”意思就是在老百姓的认知中,知县只比皇帝低一级。

在清朝,不仅老百姓不敢小瞧知县,皇帝也不敢忽视知县的重要性。

乾隆年间的举人谢金銮曾指出:在清朝,只有两种官员最重要,即京师的内阁大学士和京外的知县官。相比总督、巡抚、布政使、道台、知府等“治官之官”(负责监督官员的官),知县是真正的“治事之官(负责处理实际事务的官)。”中央的政令能否在帝国境内得到贯彻,关键不在省、道、府,而在县的执行力度。

清朝统治者一重视知县的基层行政作用,雍正皇帝曾一再强调:“惟尔州县诸臣,具有父母斯民之责,其为朕立之基址,以固邦本焉。”意思就是州县的官员,肩负造福百姓的重任,他们是皇帝立下的基石,是用来巩固国家根本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清朝对知县的考察任命相当慎重和严苛。想成为一个“县太爷”,必须走一套复杂的选拔程序,符合全部任用条件,才能修成正果。

一、走正途?还是走异途?

在清朝,想要成为一名知县,有两条路径,一是正途,二是异途。

一般而言,正途分为“科甲出身”(进士、举人)、“学校出身”(贡生、监生)、“恩荫出身”(祖上混的好,朝廷给后代的优待);除了正途之外,其他的都是异途,比如捐输(花钱买官)、举荐(官员保举)、吏胥迁轶入仕(优秀的吏升级为官)等。比如雍正朝的名臣卫,大字不识几个,他的第一个官职就是花钱买的(虽然不是知县,但道理一样),属于异途。

清朝“选班首重科目正途”,在选拔官员时,会优先考虑科举等正途出身的人。在清朝统治稳定时期,70%~80%的知县来源于进士、举人、监生。到了晚清,由于朝廷财政困难,地方督抚坐大,推荐权上升,所以捐输和举荐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不论如何,进士和举人始终是主力军,二者占知县来源的60%以上。

如果你生活在清朝,既没有钱捐输买官,也没有祖上的光可以沾,想要成为一名知县,几乎只有读书科举这一条道。如果想先干小吏,然后等待升官,或者想指望某位大佬保举做官,趁早打消念头,这需要非常的运气和努力,有这样运气和精力,还不如去读书。

二、学历只是门票

读书考取举人、进士,只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不一定能做知县。

如果你是考霸,一路考上了进士,并且名次靠后,那么成为知县的概率会很大。清朝规定,进士二甲前五十名,会分配在中央各部院,二甲后二十名到三甲前十名,会分配去做中行评博(官名),三甲十一名到二十名,分配到知州,三甲二十一名到七十名,分配到各地当推官(管司法的官),剩下的分配到各地当知县。

清朝进士每科平均244人,其中前143人被分到了其他地方,剩下的101人会分配到各地做知县,这个概率约为40%。当然,分配到别的岗位的进士,之后也可能再下去当知县,但这不是今天要说的话题。

如果你不是考霸,考上举人后,死都考不上进士,别灰心,老天自有安排。

考霸毕竟是少数,为了给数量庞大的举人们一个出路,清廷于1752年引入了“大挑”制度,“大挑”每六个月举行一次,边远地区参加一次会试、非边远地区参加三次会试落榜举人,可以到吏部登记,参加“大挑”。

“大挑”其实就是大挑选的意思,由皇帝派人进行面试挑选,被选拔为“一等”的举人,将被委以州县候补官。

“大挑”不考文化,毕竟能考上举人的,文化差不到哪儿去。能否在“大挑”中被选中,主要看你的气质,看你的形象符不符合主考官的审美(长相、身材、精气神等),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没得商量。

三、七道考核程序

如果你考上进士,并且名词在三甲七十名之后,或者考中了举人,被“大挑”选为“一等”,那么,恭喜你,获得了角逐知县岗位的门票。接下来,各部堂大人齐聚吏部,九卿科道会通过七道考核程序,决定你能否成为一名知县。

一是“别其流品”。即看出身符不符合要求,类似于今天的政审。清朝规定:凡为人家奴、长随、娼妓、优伶、隶、卒、或八旗户下人本身及其子孙,均不得应考如仕。意思就是这些在清朝被视为“下等人”的人及其子孙,不能参加考试做官。如果想要改变家族命运,必须放弃这些“下等”职业,三代之后,子孙才可应考入仕。

二是“观其身言”。顾名思义,就是看言谈举止,身体状况,有没有疾病,年龄有没有虚报,籍贯有没有作假。雍正时期,又增加了几道简答题,类似于今天的公考面试题,比如“何以治民?”(打算怎么开展工作)、“何以厚裕?“(怎么把GDP搞起来)等等,答卷附在履历后面上交,等待评判。

三是“核其事故”。看有没有犯过错误,有没有了解的案子,有无父母之丧在身。三项都为“否”才符合要求。

四是“论其资考”。这一条是针对那些对调、回避、丁忧、请假等官员而言的,他们如果办完了事,需要升降调补(知县),就要根据其空缺时间,计算他们符不符合规定的任期。这条与初除官员(菜鸟)关系不大,可以略过。

五是“定其期限”。新进的进士、荫生、捐输、拔贡等,会被分配到各地区各部门实习,实习期满后才会被授予职务。定其期限,就是向实习部门核准,看看实习期满了没有。

六是“密其回避”。也就是回避制度。不能在本省做官,也不能在原籍所在地五百里内做官。亲属不能在同省或同衙门做官,小官回避大官,授业师生以及考官与门生之间,也应回避。

七是“验其文凭”。候选的官员,必须持原衙门或有关部门开的身份证明,包括执照、咨文、印结,交给吏部,以便授官时查验。查验完了之后,要拿上这套证明,给所在岗位省份的总督巡抚查验,然后给吏部一个反馈。

四、抽签决定最终结果

通过七道考核程序之后,你已经是一名知县了,但是去哪里当知县,这仍是一个问题。

清朝将县分为冲、繁、疲、难四种,县有大有小,有穷有富,有好治理的,有难治理的,所以在不同的县当知县,对仕途影响很大。让新知县自己选,不太可能,大家都挑好的,让吏部分配,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引发质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朝沿用了明朝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丕扬发明的掣签之法。

掣签,就是抽签的意思,抽签分单双月班次。吏部铨法规定:知县双月班次,以十七缺为一轮,用进士五人,举人五人,捐纳四人,推升三人;单月班次,以十八缺为一轮,用丁忧服满四人,开复应补二人,捐纳四人,进士四人,举人四人。

意思就是:双月时,朝廷会拿出17个知县名额,让5个进士、5个举人、4个纳捐人、3个推荐的人抽签,确定各自去哪里当知县。单月时,有18个名额,让4个丁忧服满的人、2个开复应补的人、4个纳捐人,4个进士、4个举人抽签。

抽完签之后,吏部会颁发委任告敕,这样就可以愉快地去抽中的地方当知县了。

五、正途知县与异途知县

通过正途而来的知县,与通过异途而来的知县,虽然都是知县,但是受重视程度完全不一样。

正途出身的知县,一般是实授,名至实归的知县。异途出身的知县,一般是试授(试用期),试用三年,合格才能转正(汉官捐输者,试俸三年,试停未满,不准转升)。除此之外,正途知县在调动和升迁方面也更具有优势。

综上,知县是清政府中央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亲民之官”,因此清王朝将其看作巩固统治的基础环节,清朝皇帝曾多次强调知县的重要性,对知县的选拔任用,设置了较高的门槛。知县虽小,但想要成为一名知县也并非易事!

标签: 知县

更多文章

  • 叫花鸡的来历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来历

    叫花鸡是江南地区的名吃,据说是以前当地的乞丐首创的一道菜。叫花鸡,也叫作常熟叫化鸡、煨鸡,最原始的做法是将活鸡扭断脖子,将鸡的内脏从后门掏干净,不需要拔毛和放血。然后使用黄泥调成的泥浆,把鸡涂满,形成一个泥球,用新鲜的荷叶包裹起来,在地上挖个坑,把鸡埋进去填好土。最后在地面上生火,控制好火的大小,等

  • 海鸥手表相当于瑞士表的什么级别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瑞士

    海鸥属于国产手表,国产手表与瑞士表相比在顶级手表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同档次的手表并不比瑞士表差,只是目前来说发展时间相较瑞士表比较短,不受国内受众认同。海鸥、上海、北京,这3个品牌算是国产品牌毫无疑问的前3名,都有自产机芯,而且在国外也卖得都不错。但从特级手表角度,国产手表,总体上只能排第6档。第

  • 历史上武力最强的几个人物是那些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几个

    后羿可以把太阳射下来大禹可以把山劈开随便一个测水深的小玩意儿到孙猴子手里就能让他武力大增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老子他们师兄弟仨绝对的移山填海无所不能刘邦起义的时候据说斩了条大白蛇,想一下雷峰塔下镇着的白蛇,可以轻易杀掉那种生物的人一定很牛X。项羽西楚霸王武力值超高与之对应的是智商不能太高。吕布实力同上,据

  • 康熙是否杀了索额图,康熙为什么要杀索额图?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康熙

    康熙直接说道:早年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羽翼。也便是说索额图之所以被圈禁,乃至很有或许被康熙处死,是因为索额图与太子策划谋反之事。成绩露出,因此康熙帝抓住依据,给他安了这么一个罪名。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

  • 曾国藩九年连升十级 清朝第一名臣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

    曾国藩九年连升十级清朝第一名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38岁的曾国藩,为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光,走进银库清点现银……”近日出版的历史小说《曾国藩发迹史》,首次曝光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从中可窥见其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九年为何连升十级曾国藩,清朝三百年第一名臣,生

  • 鬼谷子-捭阖之术:一招帮你看破人心纵横职场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捭阖之术:一招帮你看破人心纵横职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鬼谷子认为,捭阖术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游说活动的根本方法。看似很宏观的一个概念,但掌握捭阖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捭阖术的精髓即「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此为刚柔之术,是一个人生存和

  • 美国科学家认为星际核战争毁灭了火星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火星人

    美国科学家认为星际核战争毁灭了火星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人认为,远古火星人被核战争摧毁约翰•勃兰登堡博士所绘制的核弹爆炸地点,他认为这两起超级核弹攻击摧毁了火星文明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导,美国NASA已经向火星派遣了庞大的科学舰队寻找火星生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发现火星生命,但已经确认了

  • 经过这一战,宋朝和西夏终于达成和议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夏

    经过这一战,宋朝和西夏终于达成和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其实宋朝也很有趣(12)1042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的作战。张元又献计元昊向镇戎军进攻,最终目的是经渭州长驱直入,进击关中地区,「东阻潼关,隔绝两川贡贼,则长安在掌中矣。」对于张元,元昊自然是言无不

  • 惊蛰费正鹏是余小晚父亲?费正鹏真实身份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惊蛰

    费正鹏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这一点非常的引人怀疑。余顺年的信件被余小晚无意发现,她也因此得知了张离的真实身份,知道张离和陈山并不是背叛国家,而是在潜伏,她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是被一个叫做骆驼的潜伏在军统内部的卧底杀掉的。但是这个骆驼已经成了一个完全孤立的人,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到底是谁,很多人怀疑费正鹏就是

  • 清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西选、年选和佟选?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吴三桂是帮助满清皇帝打下天下的人,为了感谢吴三桂的功劳。洪承畴上书多尔衮,表示可以参考明朝沐王府的建制,在云南设立平西王府,总理西南事务。所以吴三桂这个时候在西南地区,不仅可以招贤纳士,而且可以私铸钱币。整个云南地区的税收,全都归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