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不破楼兰终不还:汉朝对楼兰为什么恨之入骨?

不破楼兰终不还:汉朝对楼兰为什么恨之入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4/1/9 6:43:04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国人熟稔于心的句子。国富民强的大汉朝,为何要对偏安一隅的楼兰下此狠手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李白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杜甫

什么仇,什么怨?让唐朝的大诗人们,如此恨透了楼兰。

其实,我们知道,唐人很喜欢自比汉朝,因而他们的诗中,唐朝的敌人,很多用汉朝的敌人代指。除了匈奴之外,最著名的,当属楼兰了。并非唐朝有跟楼兰打仗。因为当时,楼兰城,都已消失两三百年了。

楼兰,现在看起来很神秘的地方,究竟与汉朝之间,有何仇怨?使得汉朝人对他们恨之入骨?

楼兰之名,首出在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里。匈奴单于在汉文帝四年(前177)写给文帝的一封信里如此讲到,“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原来,汉匈和亲已久,却因为一些事情,又大打出手,匈奴右贤王向西出击,楼兰等二十六国尽被搞定,归于匈奴。后方已定,我们分庭抗礼,干脆又和好算了吧……

楼兰在此惊鸿一瞥,便归于沉寂。

直到《汉书》里,又有提到。班固写的,可比司马迁详细多了。并非司马迁治学不严谨,实是时代所限,那时的楼兰,与汉朝还没多少关系呢!

读完《汉书西域传鄯善》,我们可以归纳出汉朝不爽楼兰的几点理由。

鄯善,本名楼兰。汉武帝听“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

使者如此之多,可见刘彻想与大宛等国建立联系之心切。然,我们从西域诸国地图可以看出,楼兰处于汉朝边境与大宛的正中位置。

如果楼兰与汉朝交好,自然是重要的中转地,但前面单于写给汉文帝的信中已说明,楼兰已臣服于匈奴。

到了武帝时期,这种状况并无改变。“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可见,若要与西域交通顺畅,首先面对的敌人,当然是匈奴,但匈奴没那么容易打败,那就先干他的小弟,给匈奴一个下马威。

此其一。

其二,“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楼兰那么讨厌,有打他几巴掌的心思,而且他还容易欺负,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于是,汉武帝派赵破奴与王恢带兵攻破楼兰,俘楼兰王。楼兰臣服汉朝。

这下匈奴不高兴了。也派兵打楼兰,楼兰两边都得罪不起,“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搞两面派,而且还比较偏向匈奴。当贰师将军李广将借道击大宛之时,匈奴又怂恿楼兰到后面搞搞震。却被汉军的殿后部队发现,楼兰王又被捕了。

不过他命好,一番哭诉,“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听完也是恻然,于是放他归国。

其三,匈奴的质子,在汉朝,也不怎么安份,有一个被汉朝给阉了。人在屋檐下,却不知低头,皇上不爽啊!

其四,楼兰新王上位后,因其之前是在匈奴做人质,所以与匈奴关系亲近。汉朝派人宣他前来朝见,他老婆给他出主意,“先王遣两子质汉皆不还,奈何欲往朝乎?”王用其计,谢使曰:“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不听天子宣诏,不爽!

其五,既与汉朝疏远,“后复为匈奴后间,数遮杀汉使”,汉朝能高兴吗?

最终,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一击成功,将楼兰国改名鄯善国,并应新国王之请,屯田伊循城,以“保护”鄯善国。

从前177年汉朝宫廷出现楼兰的名字到前77年国亡名改,正好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里,楼兰反反复复,在匈奴与汉朝之间摇摆,多次劫杀汉使,不给皇帝面子,难怪,汉朝人对楼兰,是必欲灭之而后快了!

只是,诚如楼兰王所言,小国啊,砧板上的肉,能怎么办?要灭,您就灭吧!您高兴就好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解密中华龙鸟奥秘 化石可证其长羽毛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导读:如中华龙鸟只是背部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毛,毛的特征和中华龙鸟相近的是北票龙;原始祖鸟的尾部长着真正的羽毛;顾氏小盗龙头部、颈部和躯干部覆盖着绒状羽毛,四肢及尾后部发育的是非常长的羽状羽毛……事实真的如此吗?《侏罗纪公园》上映,1996年第一个被发现的带毛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在中国辽宁西部出土,

  •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答案令人很难相信 原来购买能力那么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都是以金银铜作为货币,到了民国时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货币,那就是大洋,对于现在来说并不算罕见;那么一块大洋在民国的时候购买能力是多少呢?首先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白银的使用情况。白银在中国唐末宋初时期开始在社会上流通,但是中国自身产银量很少,白银大多来自海外。新大陆发现后,外国银元流入中国。西

  •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历史上真实使用空城计的三位,司马懿的最精彩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说到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卧龙诸葛的传奇事迹,其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诸葛亮空城计那一战。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想到当年那场对决:刘备去世托孤诸葛亮,诸葛亮大权在握,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转移蜀国内的“集团斗争”,开启了“北伐”的策略,“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当时马谡大意失街

  • 为什么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匡义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古代时皇位的传承一般都是父传子,更甚者直接孙辈,但在宋朝时期赵匡胤的做法是在有些令人费解,赵匡胤是有儿子的,而且还不少,有四个。虽然长子和三子早亡,但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可都是活得好好的。但为什么他却直接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了呢?公元976年,即开宝九年十月,太祖病重,宋皇后派亲信宦官王继恩召见

  • 81岁的老爷爷,推倒82岁的老奶奶,一举改写唐朝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自古英雄出少年,可是还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赫赫有名的女皇武则天,就是在晚年被一个同样高龄的老头扳倒,一个老头推倒一个老太太,场面实在滑稽。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姜还是老的辣。老年人,吃的亏多,走的路远,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老于世故,精明远虑,老谋深算,办事老练,在对手不屑一顾、嗤之以

  • 从筹海之争到隆庆开关 明朝海禁有哪些变化,隆庆开关对海外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明朝的海禁政策自洪武年间开始到明末海禁的废弛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末海禁的废弛。这些政策对明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朝在建立之初,朱元璋为防止自元朝起就侵扰东南的倭患,

  • ​刘邦是如何从一个平民小混混坐上一代君王的,刘邦为什么能从街头混混到大汉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游手好闲。但是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最终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中国历史上出身比较低的皇帝,有要饭和尚朱元璋,长工朱温,奴隶石勒。有人说刘邦是

  • 历史上的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个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成为春秋五霸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王室衰微,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各诸侯国,于是各个诸侯国间就掀起了一场长达数百年的

  • 土木堡之变瓦剌大败明军 究竟是谁造成了这场大败,大明朝在土木堡惨败 为什么能在北京保卫战中打败瓦剌?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发生的一场失败战役。除了军事指挥错误的直接原因外,与长期以来明朝北方边防被破坏有密切关系,是北方边防废弛的必然结果。大明朝在土木堡惨败,为何能在北京保卫战中以牙还牙?土木堡之变又称土木之祸,是指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失

  • 花木兰之死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不受皇上封赏,欣然解甲归里,与父母姊弟团聚,重过农家生活。不久,皇上听说花小将军原来是一位未出阁的女郎,叫花木兰,又听说木兰长得如花似玉,心中又惊又喜。他回想那小将军的模样,果然仪表非凡。若卸去戎装,还她女儿面目,不知姿色又是怎样的动人呢!于是即刻召花木兰进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