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两袖清风的历史人物

两袖清风的历史人物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31 更新时间:2024/1/4 10:33:39

两袖清风的历史人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成语“两袖清风”的典故

这个成语源自明代于谦.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绢)帕蘑(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于谦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极度不满.。

2.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应该是于谦,两袖清风说的是于谦。两袖清风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着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巡抚河南。其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或曰“两袖清风“)这个成语便常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3.成语“两袖清风”的典故

这个成语源自明代于谦。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绢)帕蘑(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于谦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极度不满。

4.两袖清风出自哪个名人

两袖清风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出自于谦。

典故:

一、

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着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二、

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三、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着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着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5.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着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着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6.两袖清风出自哪个名人

两袖清风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出自于谦。

典故:一、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着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二、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

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

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三、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于谦是明朝着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

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着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

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标签: 两袖清风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着名爱国女诗人有多牛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第一个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着名爱国女诗人有多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年—?),姬姓,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其诗作在世界文学

  • 喜欢到处刻「XX到此一游」,原来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到此

    喜欢到处刻「XX到此一游」,原来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到「XX到此一游」,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一些旅游景点,甚至在国外,经常能看到中国游客留下的刻字;很多人小时候也曾亲自在树上或者墙壁上涂画过这句话;最知名的刻字估计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手上写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了。

  • 揭秘乾隆在位60年退位之谜 只因生前的一道圣旨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

    揭秘乾隆在位60年退位之谜只因生前的一道圣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退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代的乾隆,是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在他继位四十三年的时候,他曾经发了一道圣旨,在圣旨中写到,昔日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和康熙皇帝相比较,如果上苍能

  • 刘备看走眼的三人,一个24名将第1,一个背叛,一个堪比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看走眼

    三国时期,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崛起于草莽之间,最后开创蜀汉基业。他的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慧眼识人,能够在乱世之中发现人才,并重用他们,如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便是刘备发掘的大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如诸葛亮、法正两人是当世数一数二的谋主。然而,刘备一生之中却至少看错了三个人,其中一个为24

  • 宰相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宰相

    醋坛子的由来唐朝时,醋是皇宫中很流行的调味品。当时,房玄龄是唐宫的宰相,家有一妻子,日日霸道横行似河东狮吼,房玄龄的“妻管严”在朝中是众人皆知的。一日,唐太宗突然兴致大涨,请开国老臣和心腹赴宴,酒足饭饱后,房玄龄在微醺之下说了几句自己不惧内的牛皮。知晓他家中情况的唐太宗在听了这些话后,有意下旨赏给房

  • 以历史、名城国名为简称的省区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国名

    以历史、名城国名为简称的省区有哪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北京市简称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天津市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上海市沪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

  • 速求08年广州市一模历史试题和答案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广州市

    速求08年广州市一模历史试题和答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这里有答案和试题。://blog.163/pp12262006@126/blog/static/56211205200802914443683/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 论採购酒店布草的三大诀窍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大

    论採购酒店布草的三大诀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比产业实力,酒店床上用品和酒店毛巾的生产基地在江苏南通,去一趟,打个电话,南通酒店布草生产厂都乐意接您参观。,毛巾和面料是不是自己织的?如果拉您去其他地方看织造车间,要打个问号。,现在疫情不想跑,就上阿里巴巴网看厂家的「深度验厂报告」,厂房大小,

  • 上海嘉定区有哪些高校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嘉定区

    上海嘉定区有哪些高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上海嘉定区的高校:1.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地址:曹安公路4800号(近嘉松北路)2.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地址:金沙路280号3.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嘉定分校)地址:嘉定区外冈镇冈峰公路68号4.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嘉定校区)地址:嘉定区嘉行公路851号(昌

  • 长沙保卫战:一场大火,五年苦战,四天失守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年

    湖南长沙是抗战相持时期最重要的战场,中日双方在此先后展开了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得了前三次保卫战的胜利,整整坚持了五年,但1944年的第四次保卫战却仅仅历时四天就告失守,实在令人扼腕痛惜。一场大火揭开序幕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后,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主要战场也从沿海地区逐步转移到华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