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那些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的外国人

那些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的外国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13 更新时间:2024/1/18 21:39:39

现在,出国留学似乎已经成为风潮,很多学生都觉得到国外学习到的知识一定要比在自己国家强,就算学习不到很多的东西,个人的见识也一定有所增长。而国外也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或者是爱好者来到中国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这种现象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因为史书中只有少数被记载下来,而且我们对这一部分历史也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才没什么印象。

(图)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

早在夏商时期,就有文献记载外国人来华的事件,随后的几百年里,也陆续有外国人来到中国,可是因为当时国家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一些国外的人来到中国后也没有学到什么。到了后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些西亚,中亚地区国家的人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思想。最著名的就是达摩祖师,他在中国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还让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现在很多人对于达摩祖师,还是十分的熟悉,并且抱着一种尊敬的态度。

(图)唐代通关碟文

而后到了唐朝,当时中国的科技、经济、政治、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可以算得上是世界超级大国,唐朝盛世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前来中国学习。很多国家都不惜漂洋过海,为了就是一睹大唐风貌,而且每次出使唐朝,都会带上一波访华队伍,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唐朝的知识,技术,回到自己国家后,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这一时期,访华使节中,日本国的数量最多,据记载一次就有数百人,他们不惜海上的风浪,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学习,他们之中出现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他们用自已的努力,在历史进程中证明了自已曾在中国留下过足迹。

(图)阿倍仲麻吕(698—770年),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

最为人熟知的,在中国有纪念其功绩的,影响力十分广泛的就是日本使者阿倍仲麻吕,当然,有的人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压根想不起来他是谁,不过没关系,别人来中国之后有个中文名字,叫做晁衡。可能看到这个名字,你觉得有点印象,可是还是想不起来这个人,可是大诗人李白的《哭晁卿衡》,相信一定有印象,这首诗就是李白为阿倍仲麻吕写的,当时阿倍仲麻吕回国后,误传他遇海难,李白伤心欲绝,以为痛失好友,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由此可见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的地位和他的影响力,不光是李白,连也是他的好友。当年,十九岁的阿倍仲麻吕跟随日本遣唐使进入长安,为了更深入的学习大唐文化,他立志要在大唐学习,不回国。由于天资聪颖,而且学习刻苦,阿倍仲麻吕对大唐文化的学习十分的深入,而且颇有成就,不仅如此,他还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辅助太子学习,就这样,成为了第一个在朝堂当官的外国使者。皇帝还十分赏识阿倍仲麻吕,在他提出回国时,还盛情的劝其留下,到最后阿倍回国时,还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这对一个外国使者来说是莫大的殊荣,可想而知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的影响力,也证明他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图)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

随后就是宋元,国力还是很强大,外国使者到中国学习的热情还是十分高涨,在元,有个旅行家到了中国,回国后口述自己在中国的见闻,被人写下来,就是这本书,影响了西方人。这个人就是马可波罗,他的游记也被出成书籍,叫做《马可波罗游记》,这本游记足足影响了欧洲几百年,使得他们对书中描绘金碧辉煌的国度有着很大的向往。他在中国呆了长达十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见闻都有很深的了解,还担任很多重要的官职。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呆了那么久,并且担任过官职,说明马可波罗自身还是有很多优点,回国后关于他游记的书也大卖,在一个没有政治目的的前提下,能够对中国文化传播热情那么高,马可波罗在史上也是少见的。

除了他们,还有许多访华的外国使节,他们都在中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为的就是回国后能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技方面做出一些贡献。他们刻苦学习中国文化,对中国抱有一直虚心求学的态度,这使得他们在访华期间,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果,也使得他们能够流芳百世。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轰走“亚圣”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去过孔庙的人都知道,里面除了有孔子的塑像外,还有孟子的牌位。众所周知,“孔孟之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庙里陈列孟子的牌位再正常不过。但明朝时,朱元璋曾下令将孟子的牌位清理出孔庙。那么,朱元璋为何这么做?其中又透射出朱元璋怎样的性格及心理呢?孔子,能动吗历史后退到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

  • 历史上最无耻的国家,他称第二,日本不敢称第一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上个世纪,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积累的优势不断发展海上力量,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凭借着最先解锁新世纪科技的优势,疯狂攫取各国利益。将近来自200多个国家的历史资料显示,世界上仅有22个国家没有被英国染指。染指包括军事占领,军事威胁,军事谈判,军事赔款,还包括英国资助的海盗,武装的英国探险家以及官员

  • 脑残皇帝司马衷是西晋之乱的罪魁祸首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从司马家族篡位以来,蜀国东吴先后灭亡,魏晋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原王朝,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西晋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西晋统一的时间短,公元266年到316年,共计51年,共5位皇帝,如果从灭东吴开始算起,则仅37年。本来时间就短,而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除了晋武帝司马炎立国初期似乎励精图治

  • 清史上最大疑案: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顺治是否真的出家?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大清由于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因此许多历史还是相对清楚的,但是还是有一些记载不明确的地方,下面就给大家说两个。“孝庄下嫁”说的由来及其论争关于孝庄太后下嫁其小叔多尔衮的传说,在《清朝野史大观》、《清史演义》及《清宫轶闻》、《多尔衮轶事》中,多有记载,且绘声绘色,十分具体。但这些文人骚客的描写,与

  • 曹操动用了全国近半兵力,挖开一个陵墓,里面财物养活了军队十年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不知何时起,聚集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帝王们在死后喜欢把财宝带进自己的陵墓,这巨大的诱惑让许多人甘愿冒着风险趋之若鹜,盗墓这个行业也就越来越猖獗,甚至还出现了一个美称——摸金校尉。摸金校尉这个名称并不是杜撰的,这确实在历史上出现过,而且他是曹操专门为盗墓而设立的官职。众所周知,曹操有很多头衔,例如政治家、

  • 秦朝灭亡到底是不是归罪于赵高?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秦朝灭亡到底是不是归罪于赵高?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赵高也许跟秦朝的灭亡脱不了干系,但我认为,即使没有赵高的推波助澜,秦朝也不会长远的走下去,赵高的出现只是历史的偶然,而秦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秦王的治国理念没有根据时代的改变而做出变化从根本来看,秦朝的政策

  • 李靖是唐朝将领,他和陈塘关李靖是同一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前文我们说到托塔李天王演变的整个过程,也知道李靖是如何与毗沙门糅合到一起,变成了天庭的托塔李天王,但是还有个事情没有讲完,那就是唐朝的李靖怎么就变成了商朝的陈塘关总兵李靖?有些人会说,不对吧,此李靖非彼李靖,商朝的和唐朝的李靖并非一人,其实请大家注意一点,我们说的是神话故事而非历史,在神话里唐朝的李

  • 裴寂的才能与品德都不太行,为什么能被李渊重用?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宰相,颇受唐高祖李渊的重用。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根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掌权期间一共任命了十二位宰相。除了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两位皇子之外,裴寂的权势和地位最高,可以说是李渊最重用的宰相。可是裴寂当宰相后对内贪腐误政、构陷功臣;对外丢城失地、

  • 诸葛亮斩了马谡,只是因为失守街亭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公元二二八年,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布局,主动出击攻打曹魏,开启了蜀汉的第一次北伐战争。诸葛亮此次北伐进攻的目标是祁山,此时曹魏的皇帝是魏明帝曹叡,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会先发制人。为了抵抗诸葛亮的进攻,曹叡亲自到前线督军。在这一场战争中,诸葛亮任命马良的弟弟马谡为前锋主将,统帅三军在街

  • 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为何称臣都不想加强军事实力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还不了解:宋代大军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很多人眼里,宋代就好比是一个家境殷实,但却经常会被一群“混混”给逼到墙角交“保护费”的富家公子。在中国历史上,宋代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就连军事技术也远甩周边小国几条街,而火器也正是在那个年代第一次登上战争的舞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