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多次到中国考察地质和地理

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多次到中国考察地质和地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81 更新时间:2024/1/20 11:46:35

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von,1833~1905年),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又译里希特霍芬。生于卡尔斯鲁厄,卒于柏林。早年从事欧洲区域地质调查,旅行过东亚、南亚、北美等地。多次到中国考察地质地理。任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校长。提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地表形成过程,对地貌进行形成过程分类,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类型。

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中国地学研究先行者之一。1833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卡尔斯鲁赫(今属波兰)。他曾就读于布雷斯劳大学及柏林洪堡大学,1856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奥地利的提罗尔(Tyrol)和罗马尼亚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进行地质研究;在1860年到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参与普鲁士政府组织的东亚远征队[PreussischeExpedition],前往亚洲的许多地方,例如锡兰、日本、中国台湾、印尼、菲律宾、暹逻和缅甸等地旅行。1863年到1868年间,他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发现了金矿,他的研究间接导致了加州后来的淘金热潮。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这段时期中,他正式地指出罗布泊的位置(新疆已干涸的咸水湖,旁边有古楼兰遗址)。

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1905年10月6日在柏林逝世。

李希霍芬早年曾研究蒂罗尔和尔卑斯山脉地质,成功地建立了南蒂罗尔的三叠系层序。他对喀尔巴阡山、多洛米蒂山和特兰西瓦尼亚区域地质的研究也卓有成效。1860年,他作为地质学家,应邀随同德国经济使团去远东,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日本、台湾、西里伯斯、爪哇、菲律宾,并从曼谷旅行到缅甸的淡。1872年后,李希霍芬回到德国,1873年到1878年间担任柏林地质学会主席,1875年起,在波昂大学任教,1883年到1886年年间服务于莱比锡大学,1886年后则转到柏林洪堡大学,在他众多学生之中,最出名的是瑞典探险家斯·赫定(SvenHedin)。李希霍芬晚年担任德国地理协会的会长多年,并协助成立了柏林水文学院,1905年10月6日卒于柏林。

在近代地理学领域中,李希霍芬被视为重要的先驱,他在世界各地的地质纪录与观察结果、文献都非详尽,倍受学者推崇。

李希霍芬1868年9月到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直至1872年5月,将近4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4个省区)。回国之后,从1877年开始,他先后写出并发表了五卷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这套巨著是他4年考察的丰富实地资料研究的结晶,对当时及以后的地质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比刘邦差在哪里,为何他没能成就霸业呢?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世人都说刘邦是流氓,但这位“流氓”打败了千古猛将项羽,还统御了天下一流的谋士、武将,并多次御驾亲征。刘备有刘邦之风,也是礼贤下士,但他手里独自震慑一方的大将并不多。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认为刘备能力在刘邦之上。事实上,但是刘邦才是千古真英雄,甚至他的才华还要在曹操、司马懿之上。总体来讲,刘邦的知人善

  • 姜维的身世如何,他为何如此忠于蜀汉呢?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在《三国演义》的视角中,以蜀汉的兴亡衰败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主线,然而,整个蜀国的故事,却是一个悲剧的典型: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关羽威震华夏却转瞬败走麦城;张飞力敌万人却死于宵小之手;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最终功败垂成……这些三国前期的英雄虽然有着悲剧的结局,但却曾经有过气吞山河,豪气干云的雄伟功绩。而

  • 五虎将的谥号分别是什么,其实有怎样的含义?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古代立过大功的功臣,在其死后为了表彰他的功勋,朝廷会根据他生前对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给出一个称号,即通俗意义上的谥号。谥号作为古人盖棺论定的评价,基本代表了官方对他的贡献和地位的评价。三国的蜀汉政权中,获得谥号的一共有十二位大臣,其中五虎将悉数在列。对比五虎将的谥号,看看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如何。关羽关羽—

  • 日本江户时代的残酷刑罚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时代,统治者用残酷的高压刑罚来惩戒官员是常见的手段,我们都知道明朝的酷刑是令人发指的,不过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幕府统治似乎更加残忍血腥。江户时代指的是德川幕府(1603年1867年)统治时期。当时德川大将军颁布“一国一城”和“参觐交代”令,命诸侯定期来回江户朝见,还要将妻小家臣等带来

  • 曹操与司马昭为什么至死都不称帝?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皇帝是封建王朝权利的顶峰,坐上皇位就相当于拥有了当时最高的权力,能享受到最顶级的资源。在秦朝之前,政治家都向往着王位;在始皇帝创立帝制之后,权力者就觊觎着这个叫皇帝的位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想处在权力的巅峰。毫无疑问,权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具备吸引力的,庸才如袁术,贸然称帝受到四方攻击,最终

  • 战国时期魏国是最先变法的 魏国为何还是衰败了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对魏国是战国时期首个变法的国家,为何逐渐衰败了,魏惠王要负责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国在战国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强国。我们所熟知的李悝,西门豹,卫国的商鞅,张仪,公孙衍,吴起,卫国,范雎,这些都是魏国人(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李悝在魏文侯时代的改革,是秦国商鞅改

  • 古代打仗的士兵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 古人是怎么解决生理问题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还不知道:古代士兵打仗,怎样解决生理问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支军队动辄就是数万人,如果出了什么事,那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所以在古代,一个将领不仅要有统帅的能力,还要有能力为手下出谋划策。最关键的是,这场战争何时会结束,谁也不

  •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 古人说的生妻到底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对古人为何说“宁可穷死,也别娶生妻”?“生妻”究竟是什么意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宁可穷死,也别娶生妻”这是流行于古代民间的“俗语”,类似的还有“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等俗语,主要强调的都是劝人“莫娶生妻”。那么,“生妻”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何在民间忌惮如此深,甚至

  • 古代打仗行军是什么样的 士兵真的在将军后面跑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对古代打仗行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打仗格局,将军骑马快跑,士兵走路追赶,后者还不累瘫吗?相信大家经常都会在电视上看到古代两军对峙的情况。在还没有正式开打之前,由将领率领着大部队前行,到达对垒阵地,而这个过程往往是浩浩荡荡的,尘土飞扬的。可能很多人都会留意到

  • 袁绍出身的汝南袁氏,到底是不是东汉唯一的四世三公家族?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西汉之时只有韦、平两家父子宰相,已经属于非常罕见之事,但是到了东汉时期,数世官至三公的却并不少见。最为著名的就是袁绍、袁术所属的袁家,四世三公,是汉末有名的世家大族。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公参谋议国之大政:“凡国有大造大疑”,三公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三公通谏争之。但三公只是名义上的最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