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很长一算时间处于落后状态,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一统天下?

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很长一算时间处于落后状态,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4/1/3 11:25:21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国一统天下之前并不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的?

在战国中期,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之前的政治动荡,所以秦国一直以来都是积贫积弱。但是他的邻国,魏国由于早期的李悝变法,整个国家实力非常的强劲,在军事上,大魏武卒傲视群雄,更是有庞涓这样的厉害人物。所以在那个时候,秦国是非常不好过的,更是被魏国侵占了河西地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一辈子都想收复河西,但都以失败告终。

秦孝公即位后,决心要改变自己国家贫穷落后的现状,便广招天下人才,实行变法,这个时候,出身卫国的商鞅便带着雄心壮志来到了秦国。并深得秦孝公的器重,便开始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商鞅变法。但是自古以来,改革总是受到内部阻力的,商鞅的变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秦国内部旧贵族势力的阻止,尤其是甘龙、杜挚等人更是百般刁难。但是秦孝公的改革之心同样也是不可阻挡的,为了变法的顺利,他不惜放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赢驷,更是全力的支持商鞅,拜其为大良造。

当然改革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秦国的国家实力迅速强大起来,百姓不再懒散、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整个秦国上下都有了不一样的气象。在与魏军的数次大战中,秦军都获得了大胜,这也让秦孝公看到了收复河西之地的希望。但是天不假年,一生致力于秦国强大的秦孝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但是他也无憾了,因为他知道,秦国的强大已经不可阻挡。在他之后,他的子孙后代将面对着一个无比壮阔的前景。那将会是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

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赢驷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惠文王,在他之前,秦国的国君都是公的称号,到了他这里变成了王,这是因为在周朝的历史时期,对于诸侯国的等级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有公、侯、伯、子、男等,在分封初期的时候,往往根据和周王室血缘的亲近来确定各个诸侯国的爵位等级,但是到了后期,周王室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的诸侯国也强大了起来,一些实力较强,但是级别太低的国君不再满足自己的爵位,便自立为王,像齐国、楚国、魏国等都先后称王,即位不久的嬴驷也称了王。

但是尽管诸侯国称王都已经成为了潮流,但是周天子依然是天下共主,各国之间在名义上还是要服从他的统治。秦惠文王即位后,一些就贵族势力便立刻疯狂的反扑,准备破坏秦国的变法。但是此时的嬴驷已经不是昔日的莽撞少年了,经过几年的上山下乡,他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他也深切明白,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保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但是此时刚刚即位的他,影响力还是过于薄弱,还没有到达和秦国宗室抗衡的实力,所以面对两难的选择,他只能做出牺牲商鞅的决定。

一代改革之臣被五马分尸,就此陨落,但是他的变法将会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渐渐掌控秦国的秦惠文王,在军事上,开始大规模的扩充秦国的领地,东进攻魏,彻底收复了被魏国盘踞多年的河西之地,可以说是了却了三代秦君的夙愿,往南更是灭亡了蜀国,大败了楚国。在西北方向,攻打义渠,使其俯首称臣,彻底解决了秦国的后顾之忧,并拥有了大量的优良牧场。

在政治上,他两次任用战国第一嘴炮张仪为相。对各个诸侯国的关系采用了远交近攻的方针,破坏了他们联盟攻秦的阵营。这都使得秦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但是可惜的是,秦惠文王也不是非常长命,仅仅45岁,便崩逝于咸阳。在他死后,他的儿子赢荡即位,这就是著名的大力士秦武王,这哥们实在是厉害,厉害到可以徒手把鼎给举起来,但是也是把自己活活玩死,在位仅仅三年,便追随他的父王而去。

由于秦武王没有子嗣,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赢荡的弟弟嬴稷登基为王,这就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秦昭襄王。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历代君主中,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如果说秦国的崛起自秦孝公开始,那么到了秦昭襄王的时代,秦国就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在军事上,对赵国、魏国、楚国更是鲸吞蚕食。

在这期间,最惨的就是赵国,赵国的实力在当时还是算是比较雄厚的,也是有着一大批的人才,像青年将军赵括自幼熟读兵书,通晓军事理论,如果能从一些战争中多多磨练自己,还是有着成为一名优秀军事家的可能。但是没想到,他一出来就指挥了战国时期阵势最大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更为要命的是,赵括的对手是战神白起,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赵国大败。

而且白起人屠的称号不是白来的,将45万赵军几乎全部干掉,这几乎灭亡了整个赵国,因为在古代,人口数量的多少就意味着国家和军事实力的强弱。所以当时的白起肯定也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狠下心来,做了一回千古的恶人。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之后,秦国统一天下,就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亡了东周,结束了这个朝代约800年的寿命,这也从名义上宣布,秦国要夺得天下的决心。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时东方楚国一个卑微的地方,有一个卑微的家庭,在秦王灭亡东周的这一年,出生了一个卑微的小孩,因为他太卑微了,所以家里人也就随便起了一个名字,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就叫刘三儿,只不过后来才改了一个名字叫做刘邦。这是一个在几十年后,亲手埋葬大秦王朝的人。

但为何明明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很长一算时间处于落后状态,确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秦国位处于今天的陕西,在今天在它可算是内陆中部城市,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明明白白的边疆小国。远处于华夏大家庭之西,孤立于其他各国之外。“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秦当时就是未开化的蛮邦,文化落后不必说,穷更不用说,而自然的,一穷就会被别人欺负。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只有真正受过穷挨过打的人才会对力争上游那么渴望,正是对成功的渴望,在后来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秦国的发展就像是打了强心针,通过改革,迅速超越中原各国,一跃而成为强国。

其次,列强环立的国际环境。

春秋无义战,这是一个强者为王的时代,谁强谁就是老大,谁强谁就是规则的制定者,谁强谁就是世界的主宰,在之前,秦国采用的战略一直是龟缩战略,韬光养晦守着一点小小的土地,憋屈的活着。但即使如此,你不争不代表别人不争,你妥协不代表别人跟你一样不再攻击,你示弱不代表别人就能学会尊重,这个世界往往是你越示弱别人越觉得你好欺负,你越不争别人越得寸进尺,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秦国的国际形势很不乐观,沿着北、东、南三个方向画一个半圆圈,就会发现,在它的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人不自救天也不救。而在此时,崤山以东的各国,都已经在争相改革了。

魏国,领先秦国五十多年,“李悝变法”让魏国一跃成为强国,侵吞秦国在河西的大片土地,将秦国逼入关中,使得“秦兵不敢东向”。楚国,领先秦国三十多年,“吴起变法”,辟地千里,带甲百万,南方的大片土地归入楚国势力范围。韩国,也开始变法图强,“内修政教,外应诸侯”,韩国还制造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兵器,“天下之宝剑韩为众”。齐国则是老牌王国了,早在管仲时期就已称霸中原,经济繁荣,商业发达。

其他几国要么通过改革发展实力,要么是早就称霸的老牌王国,这种国家形势下,此时的秦国周边环强林立如狼似虎。再不变,等待它的命运只能是被吃的渣子都不剩。

第三,为生存不得不改革。

若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如此折腾?秦国的君臣知道,再不想招就只有等死了,改革,只有改革,不改革就都得死,于是秦朝也开始变法,在改革之前,秦朝君臣也为是否变法有过大争论,双方代表分别是改革主力商鞅和朝堂元老甘龙、杜挚等人,很明显这是希望改革的平民与代表既得利益阶层的贵族的一场利益之争,最终商鞅获胜,这或许与秦国世代皆穷,即使是贵族虽是既得利益者也是根基未深的缘故,这同时也是与其他几国相比,秦国的改革为何最为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四,彰显公平的激励机制

一个社会最能调动积极性的便是公平和正义,每个人的公平得到了保障,尊严与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尊重人才,尊重努力,这样的社会很难不欣欣向荣,秦国落后太久,深刻知道这种激励机制对人才的吸引力,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军公爵制,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残忍,但在当时对那些想要改变命运的青年来说却是最好的机会,众所周知,在周朝是世卿世禄,贵族的子子孙孙都是贵族,资质再差也能过好日子,拿着高薪住着豪宅开好车,而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不管有多聪明也改变不了命运,但军公爵制将这一现象打破。

唐朝人编写的制度汇编《通典》写得很详细:“秦制爵二十等,以赏功劳,二十彻侯,十九关内侯,十八大庶长,十七驷车庶长,十六大上造,十五少上造,十四右更,十三中更,十二左更,十一右庶长,十左庶长,九五大夫,八公乘,七公大夫,六官大夫,五大夫,四不更,三簪枭,二上造,一公士。”

新兵入伍,上战场杀敌一名把人头砍下来交给国家,战后论功您就会封为公士。杀敌两名,交给国家两颗人头,战后论功,您就会封为上造。总而言之,您上交给国家几颗脑袋,国家就回报您几级爵位。关于这一点,秦国政治家商鞅老师在《商君书·境内篇》中有一个经典总结:“斩一首者,爵一级……斩二首者,爵二级。”一颗人头换一级爵位,可以想象秦朝士兵随时手提人头的场面……作战越勇猛杀的人越多你的爵位越高,这样的激励制度一下调动出士兵的战斗力,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一下震响环宇,这也是秦国最后能统一六国的很重要的因素,毕竟这是战争,在冷兵器时代,不管有多强的经济实力,还是需要人真刀真枪的赤膊肉拼。

第五,对理想国的热烈向往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新社会新时代,想改变命运的人憋屈太久,秦朝君臣仿佛以一种大洗牌的魄力,要将社会上所有的不公革除,给那些渴望机会的人以机会,最终结果如何不论,但在当时他给了需要机会的人希望,因此,自然而然吸引了很多有识之士,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纷纷投奔秦国,并死心塌地的帮助秦国对付自己的母国,商鞅、李斯等都不是秦国人,但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来到了秦国。所以,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其实是理想,对理想社会的热烈渴望,可以让一切消失于无形。最终,这一理想帮助秦国从一个弱小的“乡巴佬”一跃而成为世界的老大,是奇迹也是必然。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官员拜见皇帝的时候为什么要拍一拍袖子,嫔妃走路又为什么要让人扶着?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官员拜见皇帝的时候都要拍一拍袖子,或者是嫔妃走路时有宫女在一旁搀着,这两种做法都是有什么说法?在古代早期的时候,并没有发明凳椅,举国自上而下都是采取“席地而坐”。不过到了汉朝的时候,逐渐出现了凳椅,先前的“跪坐”就慢慢取代了。但跪拜礼依然存在,不过这时候却演变成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

  • 南宋时期的一些士兵为什么宁愿饿死也不肯吃小米,这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经常会缺兵少粮,人在饿极了的时候什么能吃的不能吃的都会拿来果腹可为什么宋军中的江浙、福建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小米呢?这不是很奇怪吗?《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十六》记载:”是时,黾山沿路有金人遗弃粟米山积,独成闵之众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不下二三百人。”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当

  •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无人敢说?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众所周知曹操是东汉末年时期势力最大的诸侯之一,关于他的俗语“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还有下半句,那么这下半句为什么一直以来无人敢说呢?这是因为这段话描述的事情对于曹操十分的屈辱,所以并没有人提起。曹操和夏侯渊,夏侯惇两兄弟属于表亲关系,原本也应该是夏侯一族的人,只不过由于他的父亲被过继给当了时的大太监曹腾

  • 商鞅的死对秦国的影响有哪些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从战国初期在“七雄”中垫底的最落后国家到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强国,秦国迅速崛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可好景不长,秦帝国的大厦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短短十几年就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轰然倒塌。秦国的崛起绕不开一个名字——商鞅,正是他的变法图强使秦国面貌焕然一新,在战国七雄的纷争中脱颖

  •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魏国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在吴起的率领下,以超出时代的训练体系、选拔标准、精良装备,屡次以少胜多,甚至达成以一敌十的巨大成就。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魏武卒是战国时期一支有着赫赫威名的军队,战国初期,魏国就是靠着这支强军,攻秦,败齐,破

  • 明宣宗朱瞻基不仅杀老师 杀叔叔 还被传弑父 为什么还说明宣宗是明朝难得的好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任皇帝,朱瞻基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理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任皇帝,也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年,正是他

  • 晋楚争霸是春秋中期的主旋律 晋楚长达数百年的争霸 为什么楚国会屡屡败于晋国?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威望下降,因此拉开了诸侯国争霸的大序幕,春秋五大战争,三次都发生在晋楚两国之间。另外,晋齐两国之所以发生鞌之战,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晋国担心齐国会与楚国联合。可以说,春秋中期的主旋律,是晋楚争霸。春秋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近百年,在漫长的争霸过程中,晋国与楚国发生了多次重大战役,这些战役

  • 三国时期曹操势力是如何“突然崛起”的,曹操势力这么大为什么他没有篡汉称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三国时期是最乱的时候,出现了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中的曹操,他是如何突然崛起的,当权之后势力这么大为什么他没有篡汉称帝呢?曹操原本是谯郡的大家族,与夏侯氏有亲戚关系,部曲家兵众多,本身就能拉起一支可观的队伍。曹操在朝廷上又有一定势力,其父曹腾投靠宦官,当到了太尉,曹

  • 齐国本是战国实力最强的霸主 能够抗衡强大的秦国 为什么却在最后的亡国之战中不战而降?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作为贯穿春秋战国整体的强国,齐国一直以来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然而,作为一个曾经强大的齐国,在战国的后期,却成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在最后的亡国之战中更是不战而降。这一切都是如何造成的呢?回首春秋战国那段历史,齐国几乎一直是作为超级大国存在的。自姜

  • 李渊起兵一年称帝 七年统一全国 是历史上称帝最快 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 为什么历史评价却不高,应如何正确评价唐高祖李渊?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初具规模。然而,为何李渊的历史评价却只是一般?作为唐朝开过皇帝的李渊,他的出身比较显贵,其母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