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国六世国君未灭一国 而到秦始皇一世却灭了六国 一统天下 秦国为什么连续六朝代代明君?

秦国六世国君未灭一国 而到秦始皇一世却灭了六国 一统天下 秦国为什么连续六朝代代明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02 更新时间:2023/12/30 16:05:16

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

《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国自秦孝公起经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位国君,但六位国君期间东方六国未灭一国。而到秦始皇嬴政时期一举灭掉六国,一统天下,这是为么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秦国前六位国君已经为嬴政攒足了丰厚的家底,在当时六国合纵都敌不过一个秦国,可见秦国有多么强大,秦始皇的前六位国君,没有一个昏君而毁掉秦国的,全都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基础。这可能就是天意,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国君的功绩。

秦孝公: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的国力虽然经过他的父亲秦献公的努力止住了衰退的趋势,但是整体局面仍然是比较紧迫和糟糕的。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向全天下所有有才之人发出昭告:只要你有超群的智慧和治国之才,无论你是哪国人,是什么地位和身份,秦国都可以让你当官。

这道政令一出,很多贤能之人纷纷来拜见秦孝公,其中就有来自卫国的商鞅。在和商鞅经过一番详谈之后,秦孝公觉得此人的才能不可多得,于是便重用他,让他在秦国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举措,秦国很便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成为了当时的国家之中最强盛和不容小觑的国家。

秦惠文王:秦惠王在继位初期就将秦国变法的功臣商鞅给车裂了,但其实背后却保持了秦王的权力中心。在商鞅死后,在秦国依旧坚持变法为核心,使秦国新体制持续运转,秦惠文王是标准的守成之主,他承上下的功绩,丝毫不比建制的秦孝公、成就大统的秦东进攻魏,收复失地,提振国家信心;西进取蜀、攻克义渠,为秦国拿下了一个大粮仓、一片大牧场秦惠文王在位的每一次对外扩张,都能够以最小的代价为秦国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秦武王:秦武王虽然只在位了三年,最后因举鼎而身亡。但其功绩也不小,在位期间设置丞相,拔取宜阳,秦对山东各国而言,宜阳其实也是门户。秦得此城,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秦对宜阳城进行加固,成为东扩的桥头堡。从此以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拔宜阳之战是秦统一六国的里程碑。

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56年使秦国历史上在位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国君,虽然在前41年间其权力被宣太后把持着,但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充分利用了各个国家的矛盾,将其各个击破,在位后期,六国基本上无力还手,在几十年间,灵活应用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相结合的策略,给予以齐、楚、赵为代表的东方各国以沉重甚至致命的打击,使之丧失独自与秦抗衡的实力而严重衰落,极大地发展本国实力,奠定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

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两位国君在位时间很短,秦孝文王只有三天,秦庄襄王也只有三年,他们在位时期,因为秦昭襄王已经将六国打的无力还手,所以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发生,他们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选对了合适的继承人。到秦始皇时期统一绝非偶然,不仅仅是前六世明君的积累,也有始皇的个人的野心,野心以及做事的决心,都是战国时代是绝对顶尖的存在。他那一统宇内的霸气。是无论任何地方都没办法与其相匹敌的。由此,志在天下的雄楚再加上一包能成武将的辅佐,以及合适的政策,以出兵方法。统一天下就显得那么容易。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秦国自秦献公始,便没有出现过昏君。如果再加上秦始皇,秦国的一统天下,完全就是八世君主励精图治的结果。在整个战国时期,一个国家能够出现一两个明君已经很了不起了,秦国几百年的历史,为什么能够连续出现如此多的明君圣主呢?

一、生于忧患,穷则思变

秦国地处西域边陲,秦人的祖先因给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分秦地,后来因为秦襄王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有功,被封诸侯国。秦国无论是从政治地位还是军事实力,都比东方六国弱很多。在东方六国眼中,秦国就是个不足为虑西方蛮夷。在春秋时期,秦穆公虽然成为春秋五霸,但其实力仍然很弱。被中原大国晋国、南方楚国夹在中间,时刻面临着被灭的风险。

在战国时期,又被新崛起的魏国,打得差点亡国。丢失河西之地近百年,连函谷关这个秦国门户都被夺走。就这种国家局面与险境,逼得秦国君主不努力不行。秦献公即位后便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国力有了些许提升,但也没能夺回函谷关,打通秦国东出的道路。秦献公死后,其子秦孝公即为,才正式让秦国走上了变法强国的路。经受上百年的欺压与屈辱,秦国东出,灭亡六国。已经成为秦国所有臣民的精神目标,也成为历代国君的精神信念。

二、秦国择君制度与王室教育

在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王位的继承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王朝的传承。秦国国君的传承制度是择君制。在《公羊传》中写道“何以不名,秦者,夷者,匿嫡之名也……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境,择勇猛者立”。秦国不同于山东六国,受宗法礼仪影响较弱,被称为蛮夷。当时的中原各国,在君主继位上都严格遵从宗法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而秦国却是“择勇猛而立”。

秦国国君的位置继承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竞争,所立者必须拥有一定的年龄、阅历和能力。在秦国历史上的许多国君传位,在自己年老,儿子未长大的情况下,大多都是将自己为君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非儿子。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出现,君幼母壮、权臣出现以及外戚干政。同时也保证了被选的君主能力心智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比如,秦武公去世后立其弟德公即位,秦宣公有九子,均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有七子,同样传位于弟弟秦穆公。穆公之前的择君传位,让秦国奋发图强,东出六国的意志与梦想得到稳固的。秦穆公以后,开始立太子,在君位传承上虽然大多都是父子传承,但依旧保持着择优为君的制度。比如秦武王死后就将位置传给了更优秀的弟弟,秦昭襄王。同时,秦国历代国君十分重视王室教育。培养的储君也十分优秀。这些更是大大提高了明君出现的概率。

三、依法治国的理念

对于商鞅变法,大家对其的认识大多在,强军强国上面。但其最大的功绩是将依法治国的思想渗透到了秦国统治者的思想理念中,并令统治者受其约束。实现法治,而非人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讲的是,太子赢驷犯法,商鞅欲处决,理由是法令大于天,但由于赢驷是储君,最后处决了他的老师。

商鞅强烈要求并成功处决了太子老师。其目的是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其影响也是相当深远,在孝公变法后,大秦尊重法家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历代国君的言行举止,也受到了法律的约束。在法律的管理下,秦国国君在治理国家上面基本上也出不了大错,稳固了国家统治。

秦国历任国君多贤明的原因,绝非上天眷顾,运气好而已。多年的屈辱让秦人骨子中拥有奋发向上的思想,在君主的选择上,任贤不任嫡。同时商鞅变法中依法治国的理念与制度更是让秦国国君不再乱来。秦国的历史是血与火的战争史,能历经春秋而不倒,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吞并天下。这与秦国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的确分不开。在中国君强则国强的时代,秦国连续八代出明君,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唯一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郑和七下西洋:世界航海史上的里程碑 郑和七下西洋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郑和七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

  • 东晋时期名将桓温的三次北伐 却没能实现汉人收复中原的愿望 桓温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东晋时期,东晋大司马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永和十二年及太和四年发动了三次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第一次北伐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公元352年,氐族贵族苻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让李治接任皇帝,真实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无能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在大唐王朝璀璨的的星空中,高宗是寂寞的,千百年来大家提起他只会说他是一代英主李世民的乖儿子,或者说他是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李治是真的很懦弱无能吗?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定李治为太子?唐王朝的第三代掌权者为什么会是晋王李治?这个结果不仅让李唐的宗室们大跌眼镜,心里有百般不解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到底谁才是赤壁之战中最大的功臣?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赤壁之战是指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那么,到底谁才是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平定了北方后,决定南下,一统天下。恰逢荆州刘表病逝,曹操认为时机已到,率领十六五万的大军南下,大军压境,

  •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灭亡的元凶吗,如日中天的北魏王朝为什么走向了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国力达到巅峰,公元499年孝文帝去世,然而仅仅三十多年,如日中天的北魏王朝就走向了尽头,这是什么原因呢?北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方统一少数民族政权。公元49

  • 让咸丰帝神魂颠倒的四春娘娘,咸丰驾崩后,慈禧太后如何对待她?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咸丰帝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实际掌权的皇帝,可是你知道让咸丰帝神魂颠倒除了慈禧外,还有四春娘娘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让咸丰帝神魂颠倒的四春娘娘,咸丰驾崩后,慈禧太后如何对待她的。据《清史演义》中的描述,咸丰帝后宫中的四春娘娘分别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这四春的名号不

  • 登基称帝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大肆屠戮开国功臣,朱元璋如此大开杀戒,为什么却没有人敢去刺杀他或者是谋反呢?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一个小乞丐、小沙弥,能够从25岁起在短短十五年内称霸帝业,少不了各路小伙伴的帮助。但朱元璋在登基为帝后,却开始疯狂屠杀功臣,朱元璋大杀功臣到底是因为什么?朱元璋屠戮开国功臣,为何没人敢刺杀他或者谋反?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

  • ​曹冲身为曹操的儿子 从小智慧超群 他究竟是如何死的,曹冲是正常死亡,还是别人给暗害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曹冲是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曹冲是正常死亡,还是别人给暗害的?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对于大枭雄曹操来说,是非常失意的一年。这一年,他最喜欢的儿子曹冲夭折,死时年仅13岁;他本

  • 江东小霸王势如破竹 打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小霸王孙策是如何一步步一统江东?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孙策是东汉末年诸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但是在一次狩猎中为被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说起霸王项羽,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他的英勇神武。那么在小说中被冠之“江东小霸王”称号的孙策,大家可想而知,他的勇猛程度定也不亚于项羽。虽

  • 古代版凤姐啊!本是个丑女,却嗷嗷叫着要嫁给国王,竟还成功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本是一名丑女,却扬言要嫁给国王,不怕别人笑话,自己还真就去做了,然而她还竟然成功了?后世人还夸她这事做得好,这事儿够奇葩吧!这比现代版的凤姐更励志呀!但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事儿。这事的女主角名叫无盐,本名钟离春,战国时齐宣王的妃子,河北无盐县人,人称“无盐”。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丑女之一,传说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