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盗墓史上历次挖祖坟事件(下)

揭秘盗墓史上历次挖祖坟事件(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2 更新时间:2024/1/16 4:44:53

李自成与崇祯互断龙脉便宜了多尔衮

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祯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但不久农民起义军就在吴三桂和满清军队的联合夹击下败亡,李自成也死于非命。有人说李自成和崇祯的两败俱伤是因为互断了对方的龙脉,才使满清的多尔衮捡了一个大便宜,这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明皇族朱氏的龙脉之说,据《朱元璋系年要目》介绍,朱元璋祖居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元朝初期,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里的孙家岗。

王文禄《龙兴寺记》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家墩家有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经常卧于其处。有一次,一个道士路过此处,见了这个地势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

道士的徒弟追问原因,道士说:“你若是不信,就拿个枯树枝栽在这儿,十天之内就能起死复生”,朱初一偷偷试验了一下,果真如此,于是把道士的话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十年后,泰定四年(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于此。半年后,朱世珍妻陈氏即怀了朱元璋。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一路登上皇帝之位,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带领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以后陆续增修,经过28年,耗费大量资金,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杨家墩改称明祖陵。李自成攻破此处后,为了破坏明朝的龙脉,将明祖陵破坏的一塌糊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打击李自成起义军,崇祯皇帝竟然也派人挖了李自成的祖坟。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从小苦大仇深,和一些穷苦百姓参加了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后来因为作战勇敢和有智慧,得到高迎祥的赏识,最后,接替高迎祥成为起义军首领,所到之处,百姓云集响应,一时间朱家天下摇摇欲坠,李氏“帝王之相”隐隐可见。当此之时,崇祯帝不知听了何人建议,希冀用伐掘李自成祖坟的办法断其“龙脉”,泄其“王气”,以使“贼势当自破矣”,从而挽大厦于将倒。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接到崇祯皇帝密旨的陕西总督汪乔年命延安府米脂县县令边大绶等人进山寻找李自成的祖、父的墓地。

事先,边大绶找到了曾参与埋葬的李自成的同乡李诚。经过拷训,李诚给边大绶提供:“记得李闯祖父下葬掘土时,地下面有三个空穴,其中的一个空穴尚发现有一只黑碗,当时用土填了两个空穴,在其中一穴安葬,并用黑油点灯放在墓内棺前。因此,只要找到那个置有黑碗的坟墓,便是李闯的祖坟。”

根据李诚提供的线索,边大绶立刻下令寻找,但是,一连掘了数座坟,未见黑碗。到天晚,难以下山,他们坐在李自成旧窑中烤火。翌日凌晨,他们又挖了数家坟冢,到了正午时分。果然在一墓中发现黑碗,照李诚所说它必然是李自成祖父的坟墓了。挖出来的骷髅如黑墨,额骨上长出了六七寸长的白毛,状极恐怖。在李自成祖父坟的左侧下方还有一座坟墓,据李诚指认它是李自成父守忠之墓。墓的正顶长有一棵榆树,粗如臂膀,枝叶诡异,边大绶命人砍下榆树,不料树倒墓开。墓中竟蟠着一条白蛇,“长尺有二寸,头角崭然”,役卒上前捕捉,将蛇置于练总郝光正行装袋内。役卒把棺木打开后,只见所有的骨节都变成青铜色的绿色,额骨上也有六七寸长的白毛。其余七八座墓中骷髅上也都有白毛。边大绶为了断李自成的“龙脉”,还派人在旧址上边的大小垴之间挖下宽二十米、深五米的大壕,他命人将骨骸“聚火烧化”,并把周围“大小树木一千三百余棵悉数斫伐”。

挖李自成祖坟的全过程,边大绶详细记录在了向陕西督军汪乔年呈报的《塘报》中,陕西督军汪乔年得知后,嘉奖边大绶:“据来报,知闯王墓已开,可以制贼死命。他日功成,定当首叙以酬。”然而,崇祯皇帝的这一招并不奏效,就在前一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在河南攻城破邑,所向披靡,并进逼潼关、直指西安,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两年后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崇祯跑到皇宫北面的万岁山投缳自尽。

李自成与崇祯在挖龙脉上两败俱伤,这也成就了清军将领多尔衮。在他的功业基础上,顺治皇帝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开创了大清王朝的历史篇章。

清廷为灭太平天国挖洪秀全祖坟

洪秀全(1814~1864年),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原为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建立了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在他死后不久灭亡。

据一位对太平天国并无敌意的英国翻译兼代理宁波领事富礼赐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记》中记载:“天王有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绣金龙袍亦有金纽。他由内宫升大殿临朝,亦乘金车,名为圣龙车,用美女手牵而走……”洪家祖辈只是农民,为何洪秀全会富贵煊赫至此呢?这跟洪家祖坟选址有无关系?洪秀全的败亡是否与祖坟被挖有关系?

洪秀全的祖坟位于广东省花县之北的芙蓉嶂山上,芙蓉嶂位于芙蓉镇之北,海拔360米,处于县北群山之中,山峰重叠,状若芙蓉。又因绵亘于该县中部平原之背,一字排开,宛若屏帷,故称芙蓉嶂。山之南,有“白水稆”,又名“西山瀑布”,其状如同白练自50米高处分五级泻下,溅石飞花,倾注入潭,其声轰轰。曾有文人墨客咏之为“峭壁中悬一段云,青山横为玉龙分。势倾河汉难窥测,声杂风雷骇听闻。当暑向人寒瑟瑟,凌空触石雨纷纷……”

芙蓉嶂虽为风水宝地,但长期以来,外地人很少知道。后来被一位风水大师赖布衣发现,芙蓉嶂才逐渐名声远播。赖布衣是江西省定南凤岗村人,约1276年宋朝末年,出生于风水名门世家,原名赖文俊,布衣是他的自号。他少年时,就得到父亲赖澄山的真传,18岁就行走江湖,以风水相术为生。他在粤北群山中发现“龙脉”南延,气势磅礴,十分高兴,决心要跟踪“龙脉”。他沿着“龙脉”出南雄,过曲江,下英德,越清远,入花山北部山区,来到芙蓉嶂。他见气势不凡,认为此乃龙脉之“结穴”。临行时口占偈语一首:“头顶芙蓉嶂,脚踏土地坛,右有覆船岗,左有莺蜂窦(‘窟穴’的意思),鳌鱼把水口,狮、象守门楼。谁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原来这山南麓,有三个小山岗突起,居中的名土地坛最大;左、右两边的分别名叫覆船岗、莺蜂窦。正南面约一公里之遥,又正好与三座山岗相对。其中间一座名鳌鱼岗(后人讹传为鲤鱼岗),左、右两边相距各几百米处,有名叫“狮”、“象”两山,均以形似而得名……赖布衣在芙蓉嶂住了几天后,便告别村民离开。听说他又跟踪“龙脉”,以后去过南海、顺德、番禺、宝安,直到九龙又住下一段时间,然后租一小船去海南岛,从此销声匿迹、不知所终,只有他留下的诗在花县一直流传。

清朝嘉庆年间,广东梅县石坑镇有洪族一支全家迁来花县福源水村定居,不到两年,洪老汉逝世,初葬于福源水村附近。洪老汉的二儿子洪英伦稍懂风水相术,他得知芙蓉嶂的风水诗后,于是便按照诗中所指,到芙蓉嶂察看,见果然为风水宝地。于是选定位置,把父亲尸骸迁葬到此,重建了坟墓。墓形像一座太师椅,用青砖砌结,正中有花岗石造的墓碑,碑上款刻“嘉庆二十年秋谷旦吉日重修”,正中是“清显祖考讳公三洪公大人墓”,落款是“祀男英绎、英伦、英缄、英纬,孙会玄同立。”

赖布衣的预言是否真能变为现实呢?1851年,洪公三的第六代传人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半个中国,定都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天王,应了赖布衣“六百年后必有王者出”的预言。但他只当了十三年天王,太平天国就失败了,实现不了赖布衣:“世代出公侯”的预言。有人说,这是因为清廷派人挖了洪秀全祖坟的缘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一路势如破竹,这引起了咸丰皇帝的极大恐慌,他一方面下罪己诏,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却又下令:查明逆贼洪秀全、冯云山、韦正祖,先经广东花县、广西桂平发掘……密饬各该州、县明察暗访,务得该首逆及逆诸三代确实坟墓,悉加掘毁,并其坐山后,概行凿断,以消逆焰而惩大憝。花县知县牟崇龄收到上谕后,即奉命急将洪秀全之祖坟掘毁。洪秀全的祖坟虽然被毁了,但是,或许是芙蓉嶂积聚的王者之气太强吧!洪秀全还是当了十几年的“天王”,直到病死。而清廷挖掘洪秀全祖坟仿佛也起到了部分作用,赖布衣“代代王公侯”的预言并没有实现,爱新觉罗的清王朝仍然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袁世凯为当皇帝扒掉自己祖坟围墙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人物。他曾担任过中华帝国的皇帝、中华民国第1任大总统、北洋军阀的领导人、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朝鲜国总督。据说,袁世凯得势后,曾有取清王朝的天下而代之的想法,为此,他还扒掉了自己的祖坟围墙。

事情还得从袁世凯的经历说起,袁世凯生于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二十日。他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路正八字步,民间传说他是“西山十戾”中的“癞蛤蟆”投胎转世。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文从军。曾随军东渡朝鲜平叛。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从此,逐渐为清廷所倚重。1908年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继位,醇亲王载沣摄政。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政变一事(他认为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太后幽禁致死),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所有差事;袁世凯知其势不吉,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

袁世凯从小就十分迷信,做事经常看相问卦,测算风水。袁世凯迷信地认为,自己之所以被排挤,这可能是祖坟风水出问题,于是请风水师给祖坟“会诊”。风水师看了后表示,袁家祖坟系真龙结穴处,贵不可言。但因为“龙穴”四周筑了围墙,因而“龙身受制、气脉阻塞、不能发旺、反遭挫折”。当务之急就是拆掉祖坟的围墙,袁世凯信以为真,于是派人拆掉自己祖坟的围墙,让祖坟看起来更正、更有龙势,让龙脉更加鼎盛。民间有歇后语说:“袁世凯刨坟头儿——祖坟不正。”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袁世凯非常相信风水学说和相命之术,甚至决定他用人的取舍就是以面相为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有人向他举荐颇有才干的吴鼎昌为财政总长。但袁世凯认为:“此人背后可见腮,曹操就是这样的骨相。”有才而不能受重用,吴鼎昌后来只做了一个造币厂的厂长。

袁世凯有一只朝鲜国王赐给他的由上等碧玉雕刻的茶杯,袁世凯非常喜欢。一次,茶童给袁世凯送茶,见袁还在鼾睡,就直直的去看床上的袁大总统,看了一会儿眼就花,越看眼前就越模糊,脚下一绊,将茶杯摔个粉碎。当袁世凯醒来时,见茶杯摔碎了,就生气地大声训斥茶童,并问茶童怎么回事。茶童怯生生地说:“刚才我看见睡在床上的不是大总统,而是一条玉爪大金龙,金龙全身闪闪发光,正要腾空飞起。”袁世凯听后脸上的怒容全消,变得异常平静,顺手在床上拿了一件值钱的东西赏给茶童,并对茶童说:“此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1914年,远在河南项城袁祖坟的坟丁进京来报,说在袁世凯生父袁保中的墓旁长出一条紫藤,长逾丈许,蜿蜒曲折,形似龙状。袁世凯听后,重赏了坟丁,并再三嘱咐他不对外人谈及。为此,袁世凯还派长子袁克定回乡验证真伪,袁克定在项城写信称:“藤滋长甚速,已粗逾儿臂,且色鲜如血,或天命攸归,此瑞验耶!”袁世凯看信后大喜,回信让儿子招募坟丁,筑墙护卫,防止牛羊践踏。

当时,北京城的一位天文学家也呈文袁世凯,说他多日夜观天象,发现三更以后,有帝星朗照某纬度,经仔细勘探发现正是河南项城。现在帝星已向北而来,一个月后就可以到达北京,沾沾自喜的袁世凯在各界的“大力呼吁”下,终于决定称帝。

为了打破自己家族寿限不超过五十七岁的宿命,他将祖坟移往了河南省安阳市北门外五里远的洹水之滨。这里原是当年袁世凯被贬职后“隐居”的地方。慈禧太后为安抚袁世凯,曾将这里赐名为“养寿园”。这养寿园地形奇特,四周低洼、中部隆起,远远看去犹如一只大鼋鱼伏卧在那里。所以当时老百姓都传说袁世凯是甲鱼转世,人们称袁世凯为“老袁”,实指他是“老鼋”。这些牵强附会的传说本不足信,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好恶情感,几句通俗的歇后语也记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轶闻。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末著名的汉奸部队:华勇营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1898年10月,英国陆军部先从香港和上海招募译员、号手等专业军士,然后开始在威海卫正式组建英军中国团,中国人称作“华勇营”。华勇最初招募艰难,后来英国人发动“高饷”攻势,一些退役的清军官兵开始应征入伍。华勇营配制齐全,设有机枪连、长枪连、骑兵队和炮兵队,另外还有译员、乐队、卫生队等。1898年底,

  • 唐末风云人物黄巢最后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唐末风云人物黄巢最后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末期,由于关东地区长期没有降雨,所以引发了严重的旱灾,百姓遇到温饱困难,生活过得苦不堪言。再加上朝廷规定要缴纳的赋税,以及各种劳役,压得百姓无法承受。当人被压榨得连生命都受到威胁时,还会顾虑其它事,所以迫于无奈的百姓就像草原

  • 奴隶怎样才能为自己赎身?怎样才能摆脱奴籍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逃亡殷墟甲骨文中有不少讲到奴隶逃亡的卜辞。《尚书》、《左传》、《墨子》及云梦秦简中的《日书》等,都记有奴隶逃亡的史实或“逃臣”一类的词语。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先秦时期的统治者对奴隶逃亡问题非常重视。周文王有“有亡荒阅”之法,规定如有奴隶逃亡,就要进行大搜查。战国时卫嗣君为了显示法令的尊严,甘愿用一个叫

  • 清末文字狱最有影响的案件 当属上海苏报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清末文字狱最有影响的案件,当属上海《苏报》案。《苏报》报馆位于上海租界,创刊时没有什么过激言论,也没有什么影响力。1903年,该报馆聘请章士钊为主笔,蔡元培、章太炎、吴稚辉为撰稿人,从此就成为了革命者的宣传阵地。邹容《革命军》出版后,《苏报》予以热烈推荐,在其”新书介绍”一栏内,对《革命军》给予高度

  • 苏联军工那么发达为什么没有世界级汽车品牌? 苏联汽车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汽车的愿望也与日俱增。据保守统计,目前国内汽车保有量约在2亿台左右,但细看这些汽车品牌又大致划分为德系车、日系车、美系车、韩系车和正在崛起的国产车。如常见的奔驰、奥迪属于德系,丰田、本田属于日系,福特、别克属于美系,现代、起亚属于韩系,长安、哈弗则属于国产。但你

  • 万隆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万隆会议的纪念活动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历史意义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会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

  • 翰林供奉生涯:李白在长安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李白来到长安后,受到唐玄宗的高规格接待,李阳冰的《唐李翰林集序》里这样记叙唐玄宗接待李白的情形: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乃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至此?”意思是:唐玄宗下诏将李白召入宫中,玄宗下了龙辇,走上前来迎接李白,这是很隆重的待遇

  • 四大名著倒过来看,完全是另一个故事,风格完全不同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传统的四大名著,不知道你是否尝试将它的内容倒过来看?前段时间,微博上流行倒写体,有网友便将“四大名著”倒叙了出来。名著的魅力果真非比寻常,即使倒看,依然让人印象深刻而感伤。《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奉如来之命,前往东土大唐传教。路上历经磨难,险象环生,妖魅迭起。奋力打斗后查明,妖怪均有后

  • 身材矮小却受人尊重,淳于髡有多厉害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说起身材矮小的历史人物,大家自然会想起晏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战国时期的齐国还有这一个矮小人物,名为淳于髡(kun,第一声)。此人被司马迁记载在滑稽列传当中,为人十分善变,而且身材矮小,是个外交高手。《史记》记载:“淳于髡身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度出使诸侯,未尝屈辱”。可

  • 刘备为什么到死都没给赵云封侯?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刘备为什么到死都没给赵云封侯?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事情还得从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时说起,当时刘备坐拥荆州、益州还有汉中,已经拥有和曹操抗衡的实力,在众人的建议下刘备进位汉中王。刚刚上位的曹丕不久后便逼汉献帝让位,自己建立魏国,从此汉室灭亡。刘备手下将士都劝刘备称帝,尽管刘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