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朝时期的徐福是否真的到达了日本,对日本又有如何的影响?

秦朝时期的徐福是否真的到达了日本,对日本又有如何的影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65 更新时间:2024/1/17 4:18:15

秦朝时期徐福秦始皇命出海寻找长生药,却在多次返回无果后音讯全无,有传言说徐福到了日本,从此在那里定居。

据台湾学者彭双松先生统计,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这些遗迹与传说虽不全是真实的,但也与史实有所关联。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那么,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有人认为,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后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对徐福到过日本一说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徐福的船队无法战胜海洋上的狂风恶浪。近来,随着国内学者对当时造船技术和航线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对徐福登陆地点的考证,一个个谜团相继被揭开。

谜团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

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神山寻找长生不老药,此后便无音信。徐福到底去了哪里?

关于徐福东渡的目的地问题,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徐福率领的船队到了日本,但也有人以为到了舟山岛与台湾,或很可能是朝鲜。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华祝认为,徐福到了朝鲜之说,没有信史为根据,恐难以成立。

徐福等人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寻觅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与山上求神仙与不死之药,值得注意的是,古今渤海的海域概念是大为不同的。古人所说的渤海就是我国东面的大海,它包括了今天的渤海、黄海,乃至东海。

我国东面的大海中,有今台湾岛、菲律宾的吕宋岛、日本群岛等,徐福究竟去的是哪个岛,司马迁也不清楚。

现在,许多日本学者认为,最早提出徐福到日本定居的,是五代后周的义楚和尚。

刘华祝认为,其实《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就有徐福去向的记载,文章说,230年,吴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去夷洲及亶洲。结果只到了夷洲(今台湾),亶洲太远,没能到达。并且说亶洲在海中,传言说徐福带领的男女数千人入海到此洲不还。从陈寿的叙述可以断定,亶洲不会是台湾,因为卫温和诸葛直到了台湾;也不会是吕宋岛,因为陈寿说亶洲有人口“数万家”,而吕宋岛至元世组时仍“民不及二百户”;更不可能是舟山岛,因为舟山岛离陆地较近,容易到达。那么,这里的亶洲到底是哪里呢?法国人希格勒的著作《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中指出亶洲即是日本岛。

其实,在日本的史籍文献中,关于徐福东渡日本的记载举不胜举。日本学者奥野利雄先生考证徐福东渡后主要活动地域在日本九州、熊野一带。据《富士古文书》研究家铃木贞一先生的研究看,徐福是70岁去世的。

据台湾学者彭双松先生统计,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这些遗迹与传说虽不全是真实的,但也与史实有所关联。

徐福率数千人到达日本,把中国先进的耕种方式、百工技术与习俗文化等带到了那里,使日本很快由新石器时代跃入铜铁器时代,或曰由渔猎经济的绳纹时代转变为农耕经济的弥生时代,水稻、蚕桑、药物等种植得到了推广,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在日本民间,徐福被尊称为农神、蚕桑神、医药神便是明证。

由以上论述可以断定,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列岛。

谜团二:徐福东渡起航港在何处?

关于徐福东渡的起航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热点,除了日本学者主张的“广东沿海说”与我国台湾有的学者主张的“浙江沿海说”之外,还有大陆学者主张的“江苏沿海说”与“山东沿海说”。

刘华祝认为,徐福东渡起航点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是当地的物质条件,一是经济的发达,二是港口的自然状况。否则,聚集大批的人员,征调大量的物资,建造很多的船只等大规模的准备工作就无法进行。还有港湾也应宽广,并与腹地有便利的交通。

比较而言,具备上述优越条件的,据史书所记,只有当时的琅邪。战国时,楚国灭掉越国之前,越国在琅邪建都已经有一百余年。琅邪曾是一度强大的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国中期归属齐国后,它也是齐国都城临淄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秦统一后,琅邪作为琅邪郡的治所,其重要地位更加提升了。

琅邪不仅经济条件优越,而且也是战国及后来的秦国著名的海港之一。位于琅琊台下石河入海河段,附近属花岗岩侵蚀性海岸地貌,水深港阔,起航条件好。另外,徐山附近还有大小珠山,琅琊山等,山上有大量的优质木材,具备打造楼船的充足资源。

而且,《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记载,徐福第一次在琅邪上书后即被就地派遣出海求仙,第二次更是由秦始皇亲自从琅邪送出海的。

谜团三:徐福东渡航线是哪一条?

徐福船队从琅邪航抵日本,经过的航线是哪一条呢?目前学界的“北行航线说”与“南行航线说”最具代表性,“北行航线说”认为,徐率船队从琅邪出发后,沿辽东半岛南、朝鲜半岛西的海岸线,穿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北九州和歌山等地。“南行航线说”有两种意见:一是从山东半岛的青岛或成山头或之罘横渡大海,经朝鲜半岛南部到达日本九州等地;二是从苏北沿海诸港口(因出发港意见不一)横渡黄海,或至朝鲜半岛穿过济州海峡抵达日本九州,或直达日本。

刘华祝认为,史记对徐福东渡的航线没有具体的提示,我们只能依据当时的造船技术、航海知识、海洋条件,其前后航线的蛛丝马迹,以及考古成果等做出较为合理的论证。

越国历来就具造船与航海传统,自会稽迁都琅邪后,吸收了吴国的造船工艺与航海知识,更进一步促进了琅邪地区造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融合了越、吴、齐三个所谓海上强国的造船、航海诸技术,使秦代的造船业与航海业获得很大的发展。秦国在攻打匈奴时,即从沿海的琅邪等地征调粮食经渤海船运入黄海,以应黄河以北前线之急需。这证明秦代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具备了一定的远航能力。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即开通了一条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的航海线。齐威王、宣王和燕昭王时,就有不少齐燕方士入海寻三神山,去求仙人与长生不死药,方士的入海地多在碣石或山东半岛,入海后可能有至朝鲜半岛南部或倭人居住地的。汉武帝时,曾发生从山东半岛发楼船击匈奴事,其所经之地就是前述北行航线到朝鲜岛西岸之一段。距此事之前110年的徐福东渡,最大可能也是走这一航线。

刘华祝说,北行航线上海岛相望,航船可随时就近避风浪,补充淡水、食物等,安全系数大。而南行航线由于当时还没有罗盘,远海航行的导航只能靠日月星辰或目视,船的动力也只有靠海风吹送或人摇橹,横穿黄海的危险性大,成功率低。而且,这一航线的开通只是南朝以后的事。

日本人宫泰彦了也曾指出:“日本海有一种左旋之回流,利用此种回流,可以由朝鲜南部古辰韩地方到达日本山阴。中、朝、日的古代使者曾在这条航线上往来了近千年。北行航线沿岸不断出土有战国时燕齐的刀币,还有青铜剑、青铜戈、铜铎等,说明战国时已开通此航道。

标签:

更多文章

  • 相比于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这一手玩的更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说起宋太祖赵匡胤,我们都知道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著名典故,但是在文学家冯梦龙记载中,却有一段更神奇的故事,远比前面说的两件事更神奇。大宋初创,宋太祖赵匡胤遇到了与汉高祖刘邦同样的问题,就是到底如何管束那些功高威重的将军,使其不致于危及新到手的皇权。当然,这时候,历史毕竟又演进了千年,华夏人事变化不

  • 康熙是出于什么目的给外国传教士南怀仁发通行证的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在西方列强对中国大肆使用武力之前,使用传教的方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软入侵手段,但是在东西方两者完全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传教活动并不顺利。14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到16世纪路德和加尔文时期达到顶峰,基督教内部由此发生了巨大震荡,失去了欧洲北部辖区的罗马教皇损失惨重。但一部分知识分子出生的基督徒徒站在

  • 于谦是明朝的大功臣,明英宗为什么要杀死于谦,明英宗朱祁镇真是个昏君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当过两次皇帝的人,明英宗朱祁镇在绝大多数人的观感里恐怕是个昏君、庸君,人们认为朱祁镇昏庸无能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宠信宦官王振,二是冤杀功臣于谦。于谦有着“救时宰相”的美称,明英宗为何要处死功臣于谦?于谦,明朝名臣,有经天纬地之才,一人独当一面保卫京师,与岳飞齐名,

  • 包拯只是一位臣子,为何却能穿龙袍呢?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中,龙袍是天子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是皇帝的专属物。在古代私自穿龙袍是重罪,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轻则脑袋搬家,重则株连九族。所以在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穿龙袍,那么只是小小官员的包拯为什么也能穿龙袍呢?包拯,字希仁,又称“包待制”、“包龙图”等。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

  • 皇帝的妻子为什么叫皇后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皇帝的妻子为什么叫皇后呢?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所做的注解中说:“后,君也。”而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都被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如《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

  • 他一连灭了六个皇帝,后来他自己做了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从底层一步步打拼上来的人物,无不具有着天纵奇才,或者磐石一般坚韧不拔的意志,下面这位人物就是出身卑微,经过自己的打拼,逐步成就了自己的大业。历史上,要论谁是第一号的帝王终结者,非刘裕莫属。刘裕出身寒微,起初为北府刘牢之手下的一名低级军官,但他军事才能杰出,政治眼光敏锐,且素有远大的志向,很善于把握时

  •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明朝航海为什么能达到历史巅峰?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明朝时迎来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盛大的创举——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共计七次。在永乐大帝那个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国,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明朝的航海事业为何能达到历史巅峰呢?郑和七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

  • 1897越南科举考试珍稀照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的科举制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一选拔人才的方式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越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众所周知,中国的科举制延续数千年,对越南、朝鲜等周边国家也有深厚的影响。越南的科举制度,自李朝仁宗太宁四年(1075)始,至阮朝弘宗启定四年(1919)止,是全世界科举制

  • 西汉丞相为了长寿喝乳汁,还养了一百多个女人,最终他活了多少岁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享乐,皇帝们无不想尽办法能活得久一点,尤其是明朝的皇帝,迷信长生之术,对于正事则管得更少了。古代的人为了能够长寿,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很多皇帝都比较相信炼丹长寿的方法。尤其是明代的嘉靖皇帝,他为了自己能够长寿,并且能够满足自己的淫欲,他就每天命数百名宫女采集清晨的甘露,然后和参汁一

  • 他拯救了大明,为什么被皇帝抄了家,抄家时,这一幕感动所有人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此于谦不是和郭德纲一起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是我国明朝的名臣,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是和岳飞、张煌言齐名的“西湖三杰”。于谦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气节,他非常敬佩文天祥,一直以他为榜样。于谦考中进士是在永乐十九年,但是真正被发掘重用是在朱高煦反叛投降之后,朱瞻基找人来叙述朱高煦的罪状,这